1. 简单百科
  2. 田头镇

田头镇

田头镇,赣州市宁都县辖镇,位于宁都县南部,2001年设镇,辖区面积66.0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4.18万人(2018年),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2019年),境内流行宁都采茶戏、鼓子曲、妆古史等客家民俗,形成了席草、制种、鱼苗、黄鸡、果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已成为江西省最大的“草席之乡”、全国水稻杂优制种八大基地镇之一。 

历史沿革

新中国建国前夕,属云田乡。

1950年,属田头、南心等乡。

1958年,属长胜公社。

1961年,设田头公社。

1984年6月,改田头乡。

2001年10月20日,改田头镇。 

行政区划

1997年,田头乡辖田头、渡头、坊、坪上、琵琶、村头、南必、孙屋底、边斜、南江县背、车头、白沙、璜山、松山、头15个行政村,乡政府驻田头圩。

2019年,田头镇下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田兴社区、田头村、边斜村、南必村、璜山村、坪上村、渡头村、璜坊村、江背村、车头村、白沙村、琵琶村、孙屋村、村头村、迳头村、松山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田头镇位于宁都县南部,距县城18千米,面积66.0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田头镇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形,地势平坦。 

人口民族

2018年,田头镇户籍人口41843人。 

经济

田头镇发展了席草、制种、鱼苗、黄鸡、果业等五大支柱产业。田头已成为江西省最大的“草席之乡”,全镇席草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草席加工机械总数达到800余台,年产草席800万条,总产值5600万元。建立了5000亩水稻杂优制种专用基地,年产优质稻种300万斤,实现产值600万元,成为全国水稻杂优制种八大基地镇之一。鱼苗、黄鸡、果业等产业都各具特色,形成了较大规模。同时加大扶持服务力度,积极培植发展蘑菇、烟叶、竹凉席、劳动密集型加工等新兴产业。另外,田头已形成了草席、鱼苗、牛肉、粮食、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和羽绒收购等六大专业市场。 

2017年,田头镇既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发展高效种养产业相结合,分别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的田头镇坪上村、白沙村发展稻田养虾700亩。还在田头镇琵琶村、渡头村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推动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 

2018年,田头镇有工业企业26家,但没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5家。 

展望发展

近年来,遵循“以农稳镇、以私兴镇、以市活镇、以席富镇、民本固镇”的总体工作思路,主攻农业产业化经营,初步形成了富有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发展壮大了席草、制种、鱼苗、黄鸡、果业等五大支柱产业。席草产业:田头已成为江西省最大的“草席之乡”,全镇席草种植面积超过10000亩,草席加工机械总数达到800余台,年产草席700万条,总产值3750万元,2003年3月,田头镇草席加工企业被评为全省首批百家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杂优制种产业:通过与国内种业界大企业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隆平高科两大公司挂钩,建立了5000亩水稻杂优制种专用基地,年产优质稻种300万斤,成为全国八大基地镇之一,2002年和2003年,分别有中优系列、金优系列各两个组合通过了国家农业部专家抽查鉴定,成为部优免检产品,填补了江西制种业的空白。鱼苗、黄鸡、果业等产业都各具特色,形成了较大规模。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都来自五大支柱产业,田头已初步培育起草席、鱼苗、牛肉、粮食、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和羽绒收购等六大专业市场。

在十六大,十七大的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指引下,田头人民正以百倍的热情奔向更加富足的小康。

综合经济

田头镇以鱼苗繁殖为主导产业,现有规模以上鱼苗繁殖场13家,苗种养殖户2253户。田头镇主要利用该镇现有水面的水面共1051亩进行鱼苗繁育,利用该镇5102多亩稻田采取稻(茳芏)、渔轮作方式进行鱼苗培育,每年的4月上旬开始鱼苗繁殖,全年繁育“四大家鱼”早繁苗14亿尾,生产夏花鱼种1亿尾,培育冬片鱼种340吨,水产苗种总产值达4500万元,占该村农业产业总产值的40%。由于鱼苗产业的发展,该镇水面亩租金达到1000元以上。

持之以恒抓产业

田头镇委会历届班子成员始终围绕水产苗种这一传统产业,二十年如一日长抓不懈,积极地地工投劳提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积极引导和帮助当地村民进行水产苗种生产经营,使苗种产业惭成气候。

大力引进推广良种良法

从八十年初至今的二十年中,在县乡村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先后引进更新“四大家鱼”、荷包红鲤彭泽鲫鱼等原(良)种总计200多万尾;引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标准化苗种运输技术,小池宽沟式田间育苗式等多项先进实用技术。为当地的苗种产业提供了技术保障。

成立营销组织

2004年以前,当地的鱼苗销售以松散自产自销为主,无序竞争时有发生,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2004年初,该镇成立了首家非营利性协会组织——“宁都县水产苗种营销协会”,形成产、销共同体,协会会员间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和生产帮扶活动,共同规范生产销售行为,开拓市场空间,2004年当年协会会员人平增收220元,到2006年为此,该协会共吸收会员1675名。通过协会的建立,当地的水产苗种产业正逐步向组织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迈进。

近年又招商引资,开辟了赣南脐橙种植基地,真菌生产基地,与隔壁大镇长胜组成了全国真菌菇生产厂房最密集的生产经济带。

交通

田头镇附近有昌厦一级公路、高雄—成都公路傍境而过,出镇公路全部建成水泥路

田头镇交通方便,电力充足,昌厦一级公路、319国道傍境而过,出镇公路全部建成水泥路,率先在全县完成农网改造任务,全镇15个村全部实现了“五通”(公路、电、广播电视、电话、手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发展条件大为改善,2002年底开始的圩镇Ⅰ期改造,通过大规模拆迁建设,总拆迁面积10000余平方米,建设了一条主街道宽30米,两条次街道宽20米,成套商住楼120幢。建成了全县一流的农村圩镇。 

文化

特色产品

鱼苗、水稻、稻种、牛肉、真菌菇、脐橙

早在明清时期,当地人们就懂得了圆吻密、鲤鱼的人工繁殖技艺,并在周边地区广为流传,使鱼苗繁殖成为当地的一项传统产业。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渔业)技术推广应用不断深入和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使这项传统产业在田头镇坪上村焕发出勃勃生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品种不断增加,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生产效益逐年增加,逐渐成为全县乃至全省最大最为重要的“四大家鱼”和其它名优水产苗种繁殖基地之一,产品远销全省各地市和福建、湖南省等地,成为当地的一项支柱产业、富民产业。

中国水稻研究所2007年在田头镇设立国内首个地方性水稻新品种试验站,把该所研发的水稻新品种和先进的种植技术,由点带面在江西省以及南方水稻种植地区推广。2007年,他们在这里试验了30个新选育的水稻品种,推广面积1万亩。今年早稻又在这里对比试验28个该所新选育的水稻品种,从中选出适合当地土壤、气候等种植条件的优质品种大面积推广。

族谱文化

1984年,从田头孙屋村《孙氏族谱》上发现,孙中山祖先唐东平孙俐,曾迁徒于此,经专家论证认可后,新华出版社特此播发消息,中山故里之名不胫而走,轰动海内外。 

中山故里

1984年从田头镇孙屋村《孙氏族谱》上发现,孙中山祖先唐东平候孙利,曾迁徙于此,经专家论证认可后,新华社特此播发消息,中山故里之名不胫而走,轰动海内外。明朝著名政治家、工部尚书、明成化五年(1469年)探花、赣州市历史上第一位驻外大使董越和弘治大理寺卿董天锡父子,毛主席警卫员、原中国共产党江西省委员会书记、省军区司令员陈昌奉均系田头历史名人。

客家风俗

宁都田头镇村民正月十五抬故事(又名妆古史)闹元宵。

宁都县作为一个客家的早期摇篮,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沉淀。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宁都县田头镇的村民都要举行民间“抬故事”闹元宵活动。当日,12名扮成民间传统故事人物的小孩,分别乘坐在六个木制大架上,被人吹吹打打簇拥着在圩镇上巡游,场面十分壮观。图为“抬故事”闹元宵的队伍在圩镇穿行。

江西省宁都县田头镇,村民们自发组织的“抬古事”活动已经流行了480多年(一说为“妆古史”)。因扮装的内容为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而得名。用木制衙轿式的小轿,制造底座与框架,使用时以彩绸、纸花、金银首饰装点得绚丽别致,内坐儿童装扮成故事人物。往往是在正月十二日和十五日举行,额定24台(不过当天只看见6台),每台“古事”有四人抬,四人保护,互相换班,并配一堂西皮锣鼓。队伍前后各配3把三眼,三铳齐响,俗称“打九子炮”。“抬古事”队伍经过的街道、村庄鞭爆响个不停,方圆百里都有人前去参观。

田头镇是有名的客家“戏窝子”“小梨园”,每年正月,宁都采茶戏、鼓子曲、妆古史等能把这个地方闹腾一个月。农闲季节、红白喜事,当地老表都要请上鼓子曲师傅来唱“堂会”。 

宁都田头镇村民正月十五抬故事(又名妆古史)闹元宵

宁都县作为一个客家的早期摇篮,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沉淀。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田头镇的村民都要举行民间“抬故事”闹元宵活动。“抬古事”已经流行了480多年,因扮装的内容为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而得名。用木制衙轿式的小轿,只制造座与框架,使用时以彩绸、纸花、金银首饰装点得绚丽别致,内坐儿童装扮成故事人物。“抬古事”队伍经过的街道、村庄鞭爆响个不停,原滋原味的客家民俗活动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摄影爱好者。 

村落介绍

孙屋村

位于田头镇西部,距田头镇政府五公里,东靠梅江河,西靠赖村镇,南靠黄石镇,北靠琵琶村,全村有村民小组11个,自然村9个,总户数392户,总人口1940人。总耕地面积1697亩,全村山林面积4458亩。本村以农业为主,盛产粮食、席草为主。发展林业生产,全村森林茂盛。近年来,得到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我村于2006年水泥路硬化四公里,为村民搞活经济带来较大效益。

村头村

村头村位于田头镇东部,西靠田头圩镇,东与南必村相邻,距田头镇政府1华里,该村有耕地面积1321亩,山地面积100余亩,其中300余亩已开发种上脐橙。5个自然村,14个村小组,总人口1970余人,是田头镇主要产业村庄,以农业为主,盛产粮食、茳芏杂交水稻制种历史悠久,现已成为江西现代种业有限公司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之一,本村广大群众对鱼苗养殖也有较丰富的经验,该业也较发达,鱼苗远销本省各地及福建等外省市县。

南必村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956亩,果园60亩,林地面积2200亩,有8个自然村,12个小组,人口2200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走马陂灌区,农作物种植属旱涝保收。村民的收入主要来自席草、烟叶、水稻种植、外出劳务收入,其他各项各业蓬勃发展,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2310元,村民生活水平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边斜村

边斜村位于田头镇南部与田头村、村头村、璜山村、迳头村、江背村相邻,北靠梅江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全村有11个自然村,辖10个村民小组,有人口2310人,581户,全村耕地面积1728亩,林地800亩。本村富民产业主要有:草席生产、加工、水稻杂交制种、三黄鸡养殖,特别是席草种植和草席加工是本村的主要产业。边斜村村容整洁,村风醇厚,村民文化娱乐生活丰富,新建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更加丰富了村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边斜人民安居乐业,勇于创建,为创造和谐的新农村不断努力。

璜坊村

璜坊村古称璜溪村,位于梅江区下游西岸,东经105°46′北纬37°25′,地处丘陵、辖四个自然村,14个村小组,有630户,人口2600余人,总耕地面积2057亩,水域面积700余亩,12500亩的山林面积,通过几十年的封森治理,现已绿树成荫,大部分松属已基本成林,环绕全村的水泥公路于2004年底在本镇内率先硬化,给村民交通、出行带来便利,并在同年引进台资企业明都照明电气有限公司在本村礼堂设立分厂,为村民的200余名剩余劳力和部分农闲人员创造了进厂就业的机会,给当地农民增收,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发挥了较大效益。

坪上村

本村位于田头镇西北部,北邻渡头村,东接长胜镇真君堂村,西毗邻梅江,南接田头圩镇。全村共有耕地1216亩,果园600亩,田地300亩。有14个自然村,11个村小组,人口1710人。本村以种植水稻、席草为主,是镇农技站制种基地之一。特色产业有:商品蔬菜、菜苗、鱼苗繁殖,全镇最大的脐橙园,村人均纯收入2006年为2300多元。

渡头村

本村位于田头镇北端,东与竹笮乡的新街村相望,南与本镇的坪上村相连,西与本镇的璜坊村相接,北与竹笮乡的小坑村相邻,梅江河从境中穿过。把全村分为南北两块,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11个村小组,512户,2180人,劳动力940人,面积1436亩,养殖水面96亩。全村有贫困户42户,136人,低收入户130户,471人。村民纯收入主要来自于水稻制种及打工,利用荒山开发的果园有300亩,村收入达30000元左右。村水泥路4.5公里,贯通十二个小组,有5坐电排站,可以覆盖全村的土地,三百不见土的水圳10000米。

琵琶村

琵琶村位于田头镇梅江河西南岸,东邻竹笮乡水坑村,西邻孙屋村,南邻车头村,北邻赖村镇,全村总人口2180人,自然村15个,村小组11个,耕地面积2035亩,林地面积8000多亩,璜坊至琵琶村公路尚未硬化,全村主要产业有制种、席草种植,山林资源及养殖业为主,2006年人均纯收入2100元。

白沙村

白沙村位于田头镇的最南部,琴梅两江交叉最低部,每年春季洪水季节都要受洪水淹浸。全村有耕地面积1540亩,其中:水田1370亩,旱地170亩,主要以种水稻、席草、花生、蔬菜为主,山林面积2470亩,全村有人口2330人,12个村小组,34个党员。

松山村

松山村位于田头镇南部梅江东岸,东靠白沙村,南靠黄石镇、营底村,西靠车头村,北靠江背村,全村总人口2060人,总耕地面积1571亩,山林总耕地面积1832亩,全村村小组13个,自然村4个,村产业只有一部分席草,村人均纯收入1831元。

车头村

车头村处于梅江河东岸,位于田头镇南端,东邻江背村,南邻松山村,西邻孙屋村,北邻琵琶村,全村有14个村小组,12个自然村,一个村级圩镇,全村共有人口3100人,耕地面积2312亩,山林面积3150亩,属田头镇南端的一个中心村。近年来,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车头村面貌焕然一新,自田黄水泥公路的建成后,使车头人民交通便捷,市场繁荣,2006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中国联动信号塔分别在车头建成开通,2006年农业开发办立项投资在车头村兴建排灌站,从梅江引水至走马陂渠道灌溉工程一座,走马陂渠道在车头区域内全长2公里搞了浆砌石。车头村主要产业以杂交水稻种植,杂交制种业、席草种植等产业为主,为车头村的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江背村

江背村位于田头镇中南部,距圩镇1.5公里,。现有人口2070人,耕地面积1715亩,山林面积1930亩,7个村小组,15个自然村。

我村有地理资源优势,土地肥沃,主要特色产业是:以水稻、杂交制种和席草为主体,推动白莲和西瓜生产。稳定农业生产和企业的发展,村有机砖厂一个,目前发展优好。

璜山村

璜山村位于田头镇东南部,与长胜镇(青树村、水枞村)、黄石镇相邻,距田头圩镇2公里,离昌厦公路4公里,交通较为便利,该村建村时间已有900余年,历史较为悠久,宁都县出名的谢云龙状元曾就读于该村的牛石山房。全村总人口3380人,耕地面积2739亩,特色产业有:三黄鸡养殖、鱼苗繁殖、席草种植和加工。

田头村

田头村位于距宁都县城20公里梅江河畔,地处田头圩镇,街道与饭堂咀自然村连成一片。辖区内居住着来自四面八方、各行各业村居民3600多人,其中田头村籍村民2090人,划分为八个村民小组,有耕地1079亩,鱼塘40亩,没有山林地。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属走马灌区,自流灌溉条件良好,农作物种植旱涝保收。田头村地处田头镇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发展前景。人口密集,交通方便,通信便捷,街道宽畅,市场繁荣。近年来,农业以席草、水稻制种为主导产业,工业以草席加工、销售,形成产、供、销完善的产业网络,劳动力以技术型向外输出,农民外出劳务收入占农民收入的四分之一,其他各业蓬蓬勃展,200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32万元,村民生活水平籽麻开花节节高。

参考资料

江西赣南“抬古事”闹元宵-中新网.中新网.2021-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