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纯汉
张纯汉,男,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作家,代表作《秋雨闲思》等。
个人简介
原供职于政府机关,后从业传媒,先后做过公社文书、团干、区、县委秘书、机要员等。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同时系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员、浙江省妇女研究会会员、绍兴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理事、绍兴市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等。新闻主任编辑职称。
他主张做人重于从文,推崇“自然为文,自然为人”思想。长期的基层生活,使他对民生和民情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也形成了其热爱大自然,钟情乡间山水和小道,闲时喜思考社会和人生的品格。
他在文学和新闻领域发表了大量作品和有关方面的理论文章,并著有新闻体验散文集《记录当初》、情感哲理散文集《秋雨闲思》、长篇纪实亲情小说《爱在生命的边沿》、中篇小说《远婚》等。其中,以杂谈体裁出现的《记录当初》是体现职业性的,是对工作、职业的思考;以散文体裁出现的《秋雨闲思》是情感哲理型的,是对生活和情感的思考;而以小说体裁出现的《爱在生命的边沿》则属于伤痕类文学,是对生命和命运的冷静思考。
其文艺作品以情感哲理见长。散文《差点错过的好姻缘》、《相依相伴父子情》、《古林忆旧》和短篇小说《评先进》、《小镇流行马娃衫》等,都能从一个侧面体现其作品风格。连续三届在《中国作家》杂志社、《女友》杂志社和鲁迅文学院等联合举办的全国文学作品大赛中获奖和连续三届获“中国散文年会奖”。散文《古林忆旧》获全国第二届“长城文学奖”。广播文艺《新昌调腔》荣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广播文艺奖”并被《戏文》、《浙江日报》文艺版等多家专业杂志和报纸刊载。散文《眼光》、《做人不必太“完美”》等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大赛一等奖。散文《老家也将成记忆》、《醉忆“三泾古王道”》、《跌马崖的变迁》、《梦萦天姥情缘溪》、《鱼事》、长篇纪实小说《爱在生命的边沿》等,均在全国各级各类文学赛事和评选中获奖。其中散文《老家也将成记忆》、《醉忆“三泾古王道”》分别获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年度“最佳中国散文奖”,作品刊载于《散文选刊》杂志。成功主创了新昌县首部广播剧《外婆坑的故事》。新闻业务论文《快节奏生活和两个轮子齐转》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国广播电视系统最高级专家奖”。妇女研究论文《高低贵贱与更新观念》、青少年家庭教育论文《试论影响家庭教育进程的若干要素与问题》、社科研究立项课题论文《调腔振兴路径研究》等均在本领域有较大影响。一些作品还在不知不觉中被一些报刊杂志转载。其人生格言和个人传记被《中华名人格言》等多种辞书收入。
文学作品简介
《记录当初》简介
记者生活丰富多彩,酸酸甜苦辣回味无穷。《记录当初》是张纯汉多年新闻实践和理性思考的结晶,是新闻界第一部以全新的散文形式出现的反映记者工作和生活的自传体新闻体验集。全书分记录当初、新闻浅说、论短道长、采写杂感、灯下独语等五个篇章,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无不集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和采写技巧于一体。因此,本书是广大新闻、文学爱好者的教科书、导读书、实用书、参考书,又是广大读者轻松的欣赏书、闲读书,更是宣传报道的工具书。
本书出版以来,许多新闻界、文学界和社会各界的专家学者对此赞誉有加。中国新闻人文化网、焦点网谈、《视听纵横》《浙江日报》《绍兴晚报》等国内有影响的大型网站和媒介也纷纷介绍此书并转载书中的文章。
浙东唐诗之路研究开发社社长竺岳兵称此书为:“乃记录做人之道理者也!”并对此评价说:“故其言语如泉,共秋水同流;而其词锋如雪,与天山争高。真道德文章也!”肇明先生则以“探寻炎汉,倾注真纯”八字相赠。
某人大副主席说:《记录当初》确实文如其人,作者纯汉纯粹是条汉子,他的人生品格、思想情感都已流露在字里行间。当记者不易,但从书中,可看出作者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浩然正气。记者的素质要高于人家,就要求做到多观察和思考,作者的许多文章可以看出就是这方面努力的结果。文章有两种风格,华文与记实,纯汉的书以朴实见长,非常的朴实,这一点非常难得。纯汉笔名清河,从这一点上说,《记录当初》不但文如其人,也文如其名。《记录当初》中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坚定的人生观,敢于实言,这是难能可贵的,地方记者只有勤奋,才能写出这样有意义的文章。
某省广电集团国际部主任说:“书中的一切看来都是惊人的,实在难以想象,一个基层的新闻工作者能写出有如此独到见解的好书来。”
某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郭林来信说:“我拜读您的著作,很多时候,我觉得你投入的不仅是感情,更多的是心,很感动。在里面,我读懂了更多是如何做人。
《秋雨闲思》简介
《秋雨闲思》是张纯汉散文创作风格的代表作,分“往事如歌”、“人生百味”、“一路看来”等章节。全书以人生体验、生活启示、心灵感应和理性思考见长,富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行文所至,随处散发出浓郁的馨香,属地道的情感哲理散文。所有篇章内涵丰富、通俗易懂并力改传统的无病呻吟、一味追求不着边际的歌咏风花雪月的散文表现手法:剖析世事,视角独特,实话实说;笔触所至,令人深思,耐人寻味。是美文,是好书;是缺乏情感交流的世间向朋友向亲人吐露的一番心言;是快节奏生活中为读者开辟的一块修身养性的净土;是匆忙繁杂而又充满五光十色的空间让世人放飞心情的一方蓝天。
《秋雨闲思》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单行本出版发行,《秋雨闲思》出版后,受到了广大专家读者的广评。
《爱在生命的边沿》简介
长篇亲情小说《爱在生命的边沿》,以关爱健康和生命为主题,故事动人心弦,内容催人泪下,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洁通俗。读后让人回肠荡气,掩卷长思,从中真切地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骨肉的难舍,并提醒人们:在强大的而不可预知的自然灾难面前,生命虽显得异乎寻常的无奈和脆弱,但我们有理由将可能的日子过得充实而无憾,让大家懂得珍惜今天就是珍惜今生,珍惜今生就是珍惜永生永世的道理,并让大家都有一个感恩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以此来珍爱只有一次的生命,珍爱眼前的生活,珍爱生活中的每一天,并善待我们的人们,努力工作,快乐生活。
长篇亲情小说《爱在生命的边沿》虽没有纯描写的镜头,却是对生命、命运进行思考的直录;虽没有高深莫测的道理,却是面对生活中的不幸所产生的切肤感受和思考。因此,本书很适合现代人群尤其是有“感同身受”的年轻父母阅读。
长篇亲情小说《爱在生命的边沿》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分“现实的梦”“艰难的路”“无尽的痛”3篇50余章节,计12万字,篇章的设计和字数的控制,加上真切的情感和理智的思考,既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习惯,也能打动读者心灵。小说自首印后,就受到广大读者和在校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许多读者反应:读时,热泪盈眶;读后,立即回家看望自己的亲人。从感动到感悟,是一部治疗心灵伤痛的好书。该书现已再印并获第八届“中华颂”图书奖。有关网络信息公司已签约将此书改编成网上有声读物作品和手机小说。附两种版本照片。
享受《爱在生命的边沿》有声阅读可点击“话匣子——中国第一有声读物网站”
《远婚》简介
小说讲述了浙东一个叫“外婆湾”的偏僻小山村,因“攀亲”攀来了一群美丽的少数民族姑娘,并使这个“山寨”成了名闻遐迩的“江南民族村”。其间有改变命运的抗争,有人与人之间各种矛盾的冲突,有对爱情的渴望,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有这一切,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了眼下农村群众不同的生活心态及农村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故事生动有趣,曲折离奇,赋有一定的时代气息。
广播剧《外婆坑的故事》
三集广播连续剧《外婆坑的故事》为该地区首部广播剧,主要题材与小说《远婚》同。剧中配音演员均为当代当红影视演员。该剧创作完成后,即分别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纪录中国”、绍兴人民广播电台“快乐人生”、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浙江之声潮起杭州市”、以及本台的“农村大舞台”等媒体和栏目中播出,并受广大听众热评。
近年文学创作年表
2001年
广播电视文艺论文《快节奏生活与两个轮子齐转》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举办的“面向新世纪的广播电视论文征文评选”中获“广播电视系统最高级专家奖”。
2002年
新闻体验散文集《记录当初》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广播文艺《新昌调腔》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全国广播电视文艺奖”(政府奖)。
广播文艺《新昌调腔——中国戏曲活化石》获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浙江省广播电视政府奖”。
2003年至2005年
小说《评先进》、《差点划过的好姻缘》和散文《一生只在一句话》分别在《中国作家》杂志社、鲁迅文学院、《女友》杂志社等组织开展的第十六、十七、十八届“全国青年文学作品大赛”中获二三等奖。作品分别入选《金牌小说》、《烟火小说》和《心海流沙》等公开出版发行书籍并成为一时的畅销书。
2005年
散文《古林忆旧》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举办的第二届“长城文学奖”二等奖。
散文《农村的夏天》获中国作家杂志社等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华颂歌’征文”银奖。
2006年
情感哲理散文集《秋雨闲思》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单行本)。
报告文学《一生何求》获中国新闻社、中国文化报社等举办的“第六届‘我爱中华’征文”银奖,作品发表在由人民日报出版社2006年出版发行的《爱我中华优秀作品选》一书。
散文《良言一句暖到今》获“世界新作家”举办的“首届世界新作家奖‘金字塔皇冠之夜’征文大赛散文组二等奖”。
2009年
亲情长篇小说《爱在生命的边沿》2009年3月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并于当年9月重印。
散文《眼光》获中国散文学会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大赛一等奖。作品入选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2009卷)。
散文《跌马崖的变迁》获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作品入选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华语文学艺术文集》(2010卷)。
2010
散文《做人不必太“完美”》获中国散文学会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大赛一等奖。作品入选华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2010卷)。
散文《天姥情缘》获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会“全国诗联书画大赛”一等奖。
亲情长篇小说《爱在生命的边沿》获中国散文学会“第八届‘中华颂’全国文学艺术大赛”图书奖。
散文《鱼事》获福建省作家协会、《福建文学》、福建省文学院等举办的“逢时杯”第四届海内外散文大赛佳作奖(总共获奖12人)。作品发表在《福建文学》2009年第10期,并入选《星光》杂志《“逢时杯”作品专集》
散文《无官一身轻》获当代文学院举办的“当代文学奖”,作品发表在《当代文学》2010年第1期。
2011年
散文《老家也将成记忆》获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散文选刊》杂志社、《长篇小说》杂志社等举办的“第六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征文”二等奖。作品发表在《散文选刊》2011年第7期。
散文《一生只在一句话》获中国散文年会、《散文选刊》《海外文摘》举办的“中国散文年会奖”,作品发表在《散文选刊》2012年第1期。并被《读者文摘·校园版》2012年第8期作为首篇导读篇目转载。
2012年
散文《醉忆“三泾古王道”》获《散文选刊》、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上海市作家协会等举办的“2012上海市第七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征文”二等奖。主办方点评:“自古以来,游记散文长于写‘景’,而略‘情’……而《醉忆“三泾古王道”》则取材于作者的童年新历,字里行间流露了一种不可磨灭的江南乡愁。一个作家的人文情怀的彪显,一是他的文化担当,一是他的民族忧患意识,这两点,作者都做到了。”作品发表在《散文选刊》2012年第8期。
散文《古王道上生态美》获省环保厅、省作家协会、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妇联举办的“2012年浙江省‘生态日’生态文明征文大赛”优秀奖。
广播剧《外婆坑的故事》(连续剧)并获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2012年度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二等奖(政府奖)。上海广电集团、上海话剧团为后期制作。
广播剧《外婆坑的故事》(连续剧)获绍兴市广电局“2012年度绍兴市广播电视文艺奖”一等奖(政府奖)。
散文《甬剧,始终涌动在心中的音符》获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宁波日报社举办的“我与甬剧六十年征文”奖。作品刊载《宁波戏剧沙龙“我与甬剧”专辑》。
2013年
散文获《老家是幅古画图》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散文选刊》等举办的2013年度“中国散文年会奖”,作品发表在《散文选刊》2013年第12期,并入选由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出版发行的《2013—中国最美的散文》一书。
2014年
散文《另一种纪念》发表在《海外杂志·文学版》2014年5期。
散文《天姥山神事亦奇》获《散文选刊》《海外文摘》举办的“中国·北京第九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征文”二等奖,作品发表在《散文选刊》2014年第8期。
中篇小说《远婚》发表在《海外杂志·文学版》2014年10期,后在《今日新昌》2014年12月至2015年1月的“文学副刊”连载。
新闻及学术论文
《快节奏生活和两个轮子齐转》,获1999年度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中国广播电视系统最高级专家奖”。
《县级广播滑坡怎么办》,发表《视听纵横》杂志1995年第1期。
《广播稿音响运用论短长》,发表《视听纵横》杂志1998年第5期。
《析有线广播滑坡之误区》,发表《中国广播》杂志1995年第7期。
《县级广电的生存空间》,发表《视听纵横》杂志2007年第4期。
《如何巧作采访记录》,发表《视听纵横》杂志2008年第1期。
《半请半求访名人》,发表《视听纵横》杂志2008年第2期。
《采访中的问话艺术》,发表《视听纵横》杂志2009年第1期。
《县级广电公共文化的现状与对策》,发表《视听纵横》杂志2014年第3期,并获绍兴市2014年度广播电视学术论文政府奖二等奖。
《县级台创新融合谋发展的探索》,发表在《视听纵横》杂志2015年第4期。
《多触角零距离是基层广播复兴之良策》,发表在《视听纵横》杂志2015年第6期。
《媒体视角“有违初衷”面面观》,发表《新闻知识》杂志2016年第2期。
《全媒体时代与常规采编新探》,发表《新闻知识》杂志2016年第4期。
《互联网时代媒体再认识》,发表《新闻传播》杂志2016年第6期。
《高低贵贱与更新观念》分获绍兴市、浙江省妇女研究会等组织的全省全市“城镇妇女就业观大讨论征文”一二等奖,作品入选征文集。
《试论影响家庭教育进程的若干要素与问题》获绍兴教育局、绍兴市妇联等单位组织的“家庭教育研究征文”二等奖,作品入选《绍兴市家庭教育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