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发
蒋发(约1574年-?),明代武术家,温县人,武当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宗师。他是现代六大派(赵堡、陈、杨、武、孙、吴)共同祖师,北派太极的第二代宗师。蒋发将太极拳传至赵堡镇,使赵堡太极拳得以发扬光大。杨、吴、武、孙及赵堡五派太极门分别视蒋发为将太极传给陈家沟第十四世祖陈长兴的祖师。然而,关于蒋发的生平和考证仍有争议。
人物生平
概述
蒋发,是北派太极第一代宗师王宗岳的衣钵传人,对太极拳事业的承前启后、发扬光大,以及理论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他不仅是赵堡太极拳派的创始人,也是现代六大派(赵堡、陈、杨、武、吴、孙)的共同祖师,是北派太极的第二代宗师。
这个提法,也许有些人不理解或不同意。因为唐豪、顾留馨为了树立清代陈王廷为太极拳创始人,把明代的杰出先驱王宗岳、蒋发完全否定或贬低了。王宗岳则改为清乾隆时人晚于陈王廷;蒋发则完全否定,突出地宣传他是陈王廷的仆人和弟子,颠倒师生关系。故后人鲜知蒋发一生的功绩。如今恢复其名誉和功绩,会使受唐、顾蒙蔽的人感到突然,一时难以理解。
吴式太极名家徐致一(1892--1968年)在1927年著《太极拳浅说》中说得很中肯:“三丰之后,得其真传者,始以山右王宗岳见称。王氏述三丰遗论,著《太极拳论》、《功心解》等多篇,说理精妙,言简而,今所流传者,实宗其说。”这里指的“今所流传者”,包括当时已知的陈、杨、吴、武、孙五派和古老的赵堡派。例如,陈长兴传杨禄禅,陈清平传武禹襄,都是以王宗岳的拳谱和拳技授受。故六大派都承认王宗岳的功绩;不承认者,仅唐、顾及其少数拥有权势的后继者。
古之秘传时代,王宗岳拳谱(简称“王谱”)是秘中之秘,不轻易授人,仅在衣钵传人、入室弟子中传承。不像今天那样公开,任何人都可以抄出或购买。因此,古之拳师、传人,凡是拥有“王谱”者,均是王宗岳、蒋发的远代传人或门人。六大派无不如此,为什么此处加上蒋发的名字呢?因为王宗岳拳谱及技法是依靠唯一传人蒋发传下的。王宗岳虽另有两个弟子(独生女与郑州市孙某),但都失传了。若无蒋发的努力弘扬和发展,“王谱”也会失传而束之高阁。因此,王宗岳的历史功绩,也包含有蒋发的功劳在内。把蒋发尊为北派太极第二代宗师,当之无愧。
早年活动
蒋发少时喜武,习外家拳。二十二岁时(1536年)在赵堡街与青少年共同练拳,适遇山西省阳城县小王庄的太极宗师王宗岳一行二人,因赴郑州检查生意,在渡黄河前投宿赵堡,也在观看少年的练拳。发现蒋发的习武资质良好,适于培养,在蒋发恳求拜师之真诚感动下,允收为徒,带回阳城县殷家庄家中长期培养。经过七年的倾囊而授,不仅在太极内功、技法拳理方面得真传,也在文才、太极哲理和武德等方面,全面培养,成为文武全才的北派第二代宗师。二十九岁\u003c1643年)满师归里。王宗岳嘱曰:“汝归家,此术不可妄传。并非教汝不传,是不得其人不传,果得其人,必尽情教之。若得人不传,犹如绝嗣,能广传更好。”蒋发遵师命,物色人选,弘扬其术。阅二年(1645年),收赵堡街的邢喜怀为徒。代有传人,形成了赵堡太极拳这一古老的门派。因为蒋发是赵堡人,所以就是赵堡太极拳的第一代掌门。又因传到第四代掌门陈敬柏时,此术传入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在乾隆时代正式兴起。所以,陈、杨、吴三派均属于蒋发——邢喜怀——张楚臣——陈敬柏的传承。前人李亦畲在《五字诀》的《太极拳小序》中早已说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入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王谱”之传入陈家沟,也就是蒋发的间接传承,无可否认。
赵堡太极拳传至第七代掌门陈清平,广收门徒,传武禹襄便衍生出武式太极拳,再衍生出孙式太极拳。六大派之远祖均可追溯到蒋发。因此,他亦是北派太极的第二代宗师。
这一史实,揭穿了顾留馨宣扬的“天下太极出陈沟”的谬论。关键有二:(1)陈沟的拳技、拳谱,是蒋发的三传弟子陈敬柏所授;(2)武、孙两派源出赵堡第七代掌门陈清平所授,与陈家沟无关。
晚年活动
明末,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官逼民反。因此,农民起义蜂起云涌,以李自成、张献忠为最。在河南省也如全国一样,农民被迫造反。蒋发在乱世中,也难以生存,从而投身于登封市以李际遇为首的农民起义队伍之中,任部将。时在1640——1643年间,后因明王朝调动开封市、洛阳市、襄阳市三路大军围攻,李际遇失败身亡,蒋发亡命他乡,隐姓埋名。直到清代,才流落到陈家沟,被陈王廷收留为仆。陈王廷与蒋发曾有一面之遇,即陈王廷与登封之李际遇友善,曾奉官府之命往劝李际遇投降。上山时,与蒋发交手一次。陈鑫在《陈氏家乘》中记有:“公与登封武将往际遇善,登封因官逼民乱,以际遇为首。公止之。当上山时,山上乱箭如雨,不能伤公。遇—敌手,公追之,三周御寨未及。李际遇事败,有蒋姓仆于公,即当日所追者,其人能百步赶兔,亦善拳者也。”陈王廷与蒋发原为敌对,为何收留蒋发,并供养其晚年生活呢?原因可能是在李际遇所在之玉带山交手时,领略到蒋发的太极拳神秘莫测,既可收为护院拳师,又能得其太极拳之传授。对陈氏有利,故陈王廷(1600一1680)对待蒋发,外称为仆,曰蒋把式,内作为友,蒋发年老,已是古稀之年,无依无靠。在陈家期间,蒋发教陈王庭三个月左右的太极拳;教拳之中,蒋发发现陈王庭放不下祖传的三皇炮锤,加之陈王庭没有向蒋发“行叩拜之礼,”蒋发再没有深教,没有讲解太极拳的心法等要诀;加之太极拳架炼拳之中要求放松,拳架很容易变形。故此,陈家人在传承中,只是认为蒋发传的(太极)拳架只能作为三皇炮锤训练的准备活动;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想,放松炼拳的情况之下,炼得越多拳架变形越快,最初的表现是扭动。
古代兵器时代,七十岁的人如何上阵杀敌?此种说法存疑。
这一段历史,温县赵堡镇镇上的习武前辈,大多说:“蒋发没有参加过李际遇的造反,是在家度过晚年,因家贫,到过陈王廷家(河南温县赵堡镇陈沟村,即陈家沟)做工,教过陈王庭太极拳,“陈王庭只是蒋发的学员。”蒋发究竟有没有上山造反,这与陈家沟的记载不符,从陈王庭的弟子杨露禅的言传和杨式太极拳出版物可以看出,陈王庭向蒋发学过拳这是不争的事实。
陈式太极拳传人所说的“杨、吴、孙、武、和、赵堡式来源于陈式”,可是“杨、吴、孙、武、和、赵堡式”都尊武当为祖师!为什么?
1、武当传承中讲究“言祖不言师”。
2、杨式太极拳架是杨班侯传承下来的拳架,杨班侯传给下级军官而传播开的;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清楚地显现出赵堡太极拳的拳架特色;当年杨露禅都是教的“贝勒、王爷”,按照封建社会的习俗:看不起“炼武之人”,贝勒、王爷不可能“以武为生”。
3、杨班侯从师于武禹襄,学的是赵堡架,没有学杨露禅的拳架;武禹襄出钱、杨露禅学艺,武禹襄是一个文人然总觉得杨露禅从陈家所学的理论与实践有出入,于是自己到赵堡镇寻根后从师于陈清平;然陈清萍为了学赵堡太极拳,从陈家沟举家迁至赵堡镇上,拜蒋发再传弟子张彦为师学炼北宋张三丰传承的太极拳。
4、当年杨露禅在北京打天下后回家与杨班侯推手、散打切磋,打成平手;杨班侯到北京后与人切磋无数,人颂“杨无敌”;杨业只指“杨班侯”。
5、行过跪拜之礼的人,传统文化告诉我们“大多不会做出出格的事”;没有行跪拜之礼加之为了光宗耀祖,当今社会是可以乱说的。
中央电视五台《武林大会·洪洞通背拳》开场白,主持人代表官方:“陈式太极拳总论是洪洞通背缠拳总论”,由此可以看到:陈式太极拳的理论是“洪洞通背缠拳”,炼法是:“三皇炮锤”,外形是:“变型的赵堡太极拳架。”而蒋发传承的太极拳的理论是:“道家的无为思想”,炼法是:“舍己从人”,外形是:“圆的运动”。
蒋发,陈家沟人习惯呼之谓“蒋把式”(温县民间对长、短工的称呼),出身贫寒,为明末登封市农民起义首领李际遇部将。起义期间。结识了因考武举杀人赴李处避祸之陈王廷。后李败被诛,蒋流落江湖,后投陈家,与陈王廷名主仆而实友。陈晚年画像时,蒋持刀立其背后。此画像原存陈氏祠堂,70年代遗失,但民国21年出版的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子明所撰写、出版的《陈氏世传太极拳术\u003e一书中,在“陈氏太极拳家列传”之“陈王廷传”中所附陈王廷画像照片和国际太极拳年会副秘书长陈庆州精心保存的60年代所摄原像照片,均为此画像存在的有力佐证。如今社会上流传的各种画像,是后人依原画像二次创作而成。
蒋早卒陈王廷6年,村中一些父老向陈王廷建议:蒋非陈氏族人.自然不能入陈氏坟,村中人传说,陈家沟村西北小五叉口一个叫“杨海洼”的荒僻地方常有鬼魅出没害人,“蒋把式生性刚烈,何不埋此而镇之?”陈王廷采纳众议,遂葬蒋于小五叉口,并树墓碑,群众呼为“蒋把式墓”。惜墓碑失之于大跃进年代。如今陈氏中年逾七十的老人,不但见过墓碑,而且能指出蒋之墓穴所在。
陈王庭(1600年-1680年),蒋发(1614年-1674年),蒋发比陈王庭小十四岁,“陈王庭向蒋发学拳”的说法不符合传统文化习惯,也不符合习练武功的基本规律。
个人作品
主要成就
中年、壮年时代,是一个人在事业上最辉煌的黄金时代。对蒋发的贡献来说,亦应如此。但在赵堡派的拳史中,记载甚少。只能依靠现存的古谱分析,作一鳞半爪的整理。
在这35年中,蒋发培养弟子邢喜怀,已经成才接班。邢又收盟弟张楚臣为徒。在门派的成长、巩固方面,打好了基础,弟子们分担了弘扬太极事业的重担。
蒋发的重点,放在拳理的研究、创新方面,主要业绩有:
1、为普及王宗岳拳谱,撰写了三十七篇拳解,深入阐发太极拳理,后人吴鉴泉将此套拳解,名之为《太极法说》,其子吴公藻在1935年著《太极拳讲义》中已公之于世。杨振基也:陈杨家所存的抄本,于1992年在《杨澄甫式太极拳》一书的附录中全文刊出,供世人共享。现代之拳家,对此谱甚为珍视,可与王宗岳古谱匹配而生辉。
2、将古之拳名“十三势”,更名为“太极拳”。在王宗岳的系列拳论中,都没有“太极拳”之名,统称之为“十三势”。在蒋发所写的37篇拳解中,也没有“李德印42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之名,但“太极”二字,使用极为频繁,如《太极圈》、《太极进退不已功》、《太极上下名天地》、《太极体用解》、《太极文武解》、《太极懂劲解》、《人身太极解》、《太极分文武三成解》、《太极正功解》、《大小太极解》等等。说明“十三势”这一拳理,是以太极理论为指导的。用“太极”为拳名,体现出其哲理,比起用叫“八门”、“五步”之技法命名更为适当。改名已是大势所趋,蒋发在《大小太极解》中有云:“天地为一大太极,人身为一小太极。人身为太极之体,不可不练太极之拳。”此处用“太极之拳”,而不用“太极拳”,即是处在改名为“太极拳”的前夕。该谱最后云:“此不用浊力纯以神行,功效著矣!先师云:‘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盖此意也。”此处引用王宗岳名句“极柔软然后极坚刚”,称王宗岳为“先师”,可知作者是蒋发无疑。后来,蒋发将“王谱”中对三丰拳诀三、四之释文,抽出来重点推广,赋以《太极拳论》之标题,文末加上“是为论”三字,并立一附百于文后曰:“此论句句切要,开元一字陪衬,非有夙慧之人,未能悟也,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这就是蒋发命名“太极拳”的真实写照。
3、创编了《总歌兼体用连联解》和《太极拳十三式手法起源之图》的赵堡秘传拳谱。(此二谱参见王海洲、严翰秀合著的《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一书第163~164页及167页)该谱注明“命名十三式”、“此是真秘诀”、“万万勿轻视”等语,是赵堡派内秘中之秘。是蒋发创造性地发展了王宗岳拳理的成果。
杜元化在河南省国术馆公开传授此秘术时,馆长陈泮岭观后评价甚高。陈泮岭为杜元化作序说:“余酷嗜拳法,历访名家,望得其珍秘,不料今得杜先生育万(元化)所著秘而不传的太极拳解十三样,公之同好,方觉太极拳名实相符。”可见,蒋发在理论上有突出的贡献。
4、蒋发首次将“十三势”长拳的单式操演,周而复始,改为定型的太极拳套路:在王宗岳时代,“十三势”(长拳)是没有套路的。蒋发前期著作《五十三势长拳解》中说:“自己用功,一势一式。用成之后,合之为长,滔滔不断,周而复始,所以名长拳。万不得有一定之架子,恐日久入于滑拳也,又恐入于硬拳也。”说明蒋发在前期,尚未有创编套路的思想。
后人陈微明有1930年著《太极答问》中有云:“闻以前太极拳是单式练法而不连贯,不知始于何时,将单练之各式连为一气,以愚意揣之,大约始于王先生宗岳,因先生所作《太极拳论》有各式之名目,系连为一气也,故宗岳先生对于太极拳术,其功绝伟,若不连成一气,恐早失其传矣。”
由此看,《太极拳论》之名为蒋发所定,其后附上之各式名目,也必是在《太极拳论》问世之后的事,并非王宗岳之创编。查蒋发在晚年入陈沟时,曾帮陈王廷将炮捶一路改为陈式太极拳一路的套路,又为开封普救寺创编过“鬼扯攒”的套路,太极拳最早套路的创编者,应是蒋发。
5、为开封普救寺创编一套“鬼扯攒”拳术。据《武林》杂志1988年11期陈旭东发表的《山西“鬼扯攒”》一文说:“山西定襄县流传的‘鬼扯攒’拳术,相传是河南省拳师蒋发所创。清康熙,定襄县小王村青年铁匠宋本意,因叔父老二误伤人命,被判流放于开封府三年。为报答叔父养育之恩,宋本意一直护送叔父到东京汴梁,并住下来行乞,等待叔父期满同归。宋本意落脚于开封普救寺。一夜,偶见和尚集体练功,很是喜爱。后几经曲折,终于学得秘传之‘鬼扯攒’拳法,后传至山西省。”此文所述,时代与空间,均与蒋发的时代与地域相近,比较符合史实。
6、蒋发还有一些已散失待挖掘的拳谱著作。据杜元化《大极拳正宗》一书末页的附言云:“蒋老夫子传太极拳正宗共八册。余所编皆系余师任老夫子(任长春)所传。其一生所绘总图及十三样手法之图,仅两见。在先与余师兄陈四典绘过一次。陈已没世。其次,余为此外,未闻再绘过。因余如弟刘瀛仙,嘱余公开,公之同好。今将一册先付印焉,其余正在编述中。”(“育万”印章)由此看出,蒋发所传八册,仅发表一册,其余因战争影响已散失无存。笔者曾托友人河南沁阳市张杰先生到杜元化家乡,向后人打听拳谱下落,均无踪迹,甚为可惜。又据陈清平之后裔陈忠森(河南省焦作市司法局退休干部)于2000年9月9日写给赵堡太极拳总会的陈清平家史证明,内有抗日战争期间,生活困难,其祖母陈李氏(陈清平之孙媳)将陈清平传家的一批拳谱,卖与同村的张瑞南老师(现己散失),这批拳谱,并非早已流传的王宗岳拳谱,而是很有价值的秘传之谱,才能卖出高价以糊口。其中也必有与杜元化所述的蒋发秘传之谱。今天所能看到的一篇是载于王柏青编《太极秘术》中的《太极拳功》一段论述。可见,蒋发在中、壮年阶段,对拳理拳功是有很多贡献的。
综上所述,蒋发的中年、壮年时代,是负有盛名,并有不少业绩。但因史料缺乏,未能反映全貌,本节所述,只是局部而已。
人物事件
出生年代考
蒋发,温县赵堡镇之东数里的小留村人。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574年)。这个出生年份,在赵堡一派内的几个分支(如和兆元一支、张应昌一支、任长春一支),均—致确认是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这是拳史中有文字记载留下的证据,是蒋发本人对弟子邢喜怀传述而世代传下的第一手材料,无可怀疑。过去有人持怀疑态度,是因为相信托名的《陈长兴序》(简称“陈序”)之讹传。信讹不信真的原因,是因“陈序”传出较早,在1910至1920年已造成影响,赵堡的可信史料,是从1935年由杜元化发表《太极拳正宗》才开始问世。按先入为主的印象,在未有揭穿讹误的“陈序”以前,世人是难以认识真相的。如今,应是去讹存真的时候了。
二十世纪以来,外地的讹传,严重干扰了蒋发的时代与史实。讹传“蒋发是清乾隆时人”,并说“蒋发亲传陈长兴这些讹传,出自诸多名家之笔,并且有一份托名的《陈长兴序》,以陈长兴自述的口气,说他“得蒋发传授二十年”,使人相信。此外,还有陈家沟名人陈鑫在八十岁时(1928年)留言于陈氏“文修堂拳械谱”中,戒村人不能再说“蒋发是陈王廷之师”。因陈王廷是明时人,“蒋把式”(指蒋发)是清乾隆时人,人不同时,不能为师。另外,在1984年又传出—份传说,说吴图南于1917年访问陈家沟时,陈鑫、吴图南说过:“陈长兴在中年时,带子侄徒弟练拳时,蒋发在旁观看,哈哈一笑,陈长兴上前追赶,被蒋发一回身,摔倒在地,陈即跪求拜师。”与“陈序”可以遥相呼应,有此三说为据,而赵堡太极拳的真实信息,在1935年以前,无人知晓。各地名家著书时,竞相引用“乾隆”之说,广为传播。言语曰:“三人成虎”,数十年来诸多名家的反复传播,竟使社会信以为真,对后来杜元化《太极拳正宗》所出的“蒋发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反认为讹误,或者看作是太极拳上有两个“蒋发”。
笔者对此反复验证,确认所谓“乾隆蒋发”,实无其人。因为:
1、所谓“陈序”不是陈长兴所写,在陈家沟没有此序传下,杨氏也没有传下,而是于李派太极传出。陈家沟不承认“蒋发传陈长兴县”之说,在陈沟公认的《陈氏家乘》对陈长兴的师承写道:“秉旺子长兴,尽传其父学”,是父传之技,其父秉旺则受陈继夏之传。陈长兴所获的‘王谱’,就是由陈继夏传秉旺,再传长兴的。又在陈沟的宗祠有蒋发与陈王廷的共像,说明蒋发是明末清初人,不可能活到爱新觉罗·颙琰年代(1796--1820年)而传陈长兴。蒋发传下的赵堡太极拳派,也不承认“蒋发传陈长兴”之说。当地的两派均不承认,外地的“陈序”自然失效。笔者于2001年6月亲到赵堡调查,当地人一致认为,在赵堡没有“乾隆蒋发”其人。可见“乾隆”之说不实。
2、查陈鑫历年言论,也说蒋发为明末清初人,与陈王廷同时代,但晚年为了掩盖“蒋发传拳陈王廷”之史实,谎说蒋发是乾隆时人,示意村人不得再言蒋发传陈之事,其历次原文如下:
(1)在陈鑫执笔的《陈氏家乘·陈王廷传》(1919年以前写)内云:“公(王廷)与登封武举李际遇善。登封因官逼民乱,以际遇为首。公止之,当上山时,山上乱箭如雨,不能伤公。遇一敌手,三周御寨未及。际遇事败,有蒋姓仆于公,即当日所追者,其人能百步赶兔亦善拳者也。”文中的“蒋姓仆于公者”指蒋发。陈鑫之孙陈绍栋于《武林》杂志1992年第12期第6页著文确认:“这—位仆于公者,不是别人,正是蒋发。”
(2)陈鑫在民国十七年(1928年)农历九月二日写《辨拳论》(引自和有禄编著《和式太极拳谱·附录》第271页)全文如下:“前明有父女从云南省至山西省,住汾州府汾河小王庄,将拳棒传子王氏。(按:指王宗岳,其家乡小王庄,经已查明,在山西阳城县东冶镇内,并非汾州府)河南温东刘村(小留村)蒋姓得其传,人称仆夫,此事容或有之至言陈氏拳法,得于蒋氏非也。陈氏之拳不知仿自何人?白陈氏迁温带下就有太极拳。后攻此拳者,代不乏人。如明之奏庭(王廷),清之敬柏、季好平不可胜数。后有赵堡镇邢西(喜)怀、张宗禹,又后陈清平、牛发虎皆称名手。陈必显不摸原由,谓学于蒋氏,大为背谬。”
此文承认,蒋发为前明人,不是乾隆人。
(3)陈鑫在民国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在文修堂拳械谱上的留言,内云:“陈氏之拳,元朝已有大名,我始祖(陈卜)在明初即有大名。非蒋氏(蒋发)所教。至陈奏庭(王廷),前明成手不可胜数,陈奏庭以后,成乎亦不可胜数。要之,陈奏庭明时人,蒋把式(原文误为“把拾”,指蒋发)乾隆时人何得妄为指说:‘陈氏之拳传(得)于蒋氏’。此言大为背谬,且蒋氏实不称与陈奏庭当老夫子。人不同时,道统之深又不如奏庭。何得胡言乱语,启人疑惑。嗣后,决不可言‘陈氏拳法传(得)于蒋氏’。吾所明辨,虽不能为陈氏增光,亦不致败先人之宗幸。民国十七年九月二十二日,岁贡生,县丞,行年八十岁,陈鑫,字品三,号应五,别号安愚谨志。”
从两篇文字看,相距二十天,蒋发便由“前明”人,变为“乾隆”人。可见,陈鑫为了给陈氏增光,不惜编造假话,以掩盖“蒋发传拳陈王廷”的史实。因此,村人根本不听。1931年唐豪来访时,村人仍说“蒋发为陈王廷之师”,足见“乾隆”一说,不足为据。
至于1984的年传出的传说,说1917年吴图南访问陈家沟时,陈鑫对吴说:“陈氏族人陈长兴,有一年秋收后,率子侄、徒弟在场上练拳,这时来了一个人观看,看到热闹时,失声一笑,他自知失礼转身急走,陈长兴在后猛追,眼看赶上,伸手在那人肩头一抓,那人猛一回头,陈就跌出去摔倒在地。陈长兴爬起来,就要拜师。此人就是在西安市开豆腐坊的蒋发师傅,回河南探母,路经此地。”此传说也使人相信。但查陈鑫一贯的指导思想,与此相矛盾,陈鑫既要为陈氏祖宗增光,对“蒋发传拳陈王廷”的史实,尚矢口否认。因此,他决不会自己编造谎言,承认陈长兴之拳为外姓人蒋发所传。这也同样有损陈氏祖宗之荣誉。1917年陈鑫是否有此言论,无第二份旁证可以印证,不能确认。
由此检验,可以得出结论:蒋发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这是蒋发对弟子邢喜怀传下的生年,确凿可靠。
参考资料
赵堡太极拳——第一代先师蒋发 -武当功夫网.www.wdgf.com.cn.2021-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