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旨
《画旨》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全书共有一卷。中国画论经秦汉到晋朝的萌芽,于东晋、南北朝蔚然独立,历唐、宋、元的繁荣,至明清二代,重在传承总结,集其大成。董其昌《画旨》力倡南北宗论,崇南抑北,观点鲜明,导引了其后三百年中国画的风格走向。论体系完备等。
作者简介
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白、香光居士。松江区(今上海松江)人。南京礼部尚书,谥文敏。书法集魏晋及唐人之长,对明末清初书坛影响很大,山水画得董、,巨及黄公望、倪瓒笔意。有《容集》、《容台别集》及画论著作数种。
书籍简介
《画旨》是一部山水画论著,全书共有一卷。《画旨》原载《容台别集》卷四,与《画眼》、《画禅室随笔》互有同异;不乏重见迭出之处,当非董太后自己手定。其中以禅之南北二宗拟山水画分宗一段,与莫是龙《画说》同,童书业、俞剑华均归之于莫姓。《画旨》杂论画法、画家、鉴赏、品评,由于作者是著名画家,深知此道,所论颇有精到之见,对明末及清代画坛有较大影响。
《画旨》再申逸品高于神品之旨,与之相关是标举士气,并极言文人画为正宗、院体不可学。董氏以为逸品之加于神品之上,是“出于自然而后神也”。逸品的特点在于“韵”,他举沈周学倪瓒画,其师赵同鲁以其“又过矣”,原因在于沈周“力胜于韵,故相去犹隔一层”。至如土气,则是“绝去甜俗蹊径”,从笔墨言,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这是赵孟頫绘画思想的发展。董氏还为文人画详列家谱,以王维为祖,董源、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并云宋之李公麟、王诜、三米皆从董、巨来,元四家黄、王、倪、吴皆正传,明之文、沈远接衣钵;与此相对,是李思训以至马远、夏圭、唐朝、刘松年一派,“非吾曹当学也”。对文人画与院体画褒贬分明,判若云泥。
《画旨》之倡逸品、士气,使其画学思想表现出轻形似、重墨趣的特征。诚然,董其昌对山水与画颇有辩证眼光:“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但其创作重心并非落在“师造化”上。他以“米家墨戏”看洞庭湖风光,言唐宋元诸大家山水均见地域特点,自己作方壶、蓬阆‘!以意为之,未知似否?“赞赏赵孟頫飞白石、卷云石、马牙钩石,实重其笔墨趣味,。荆浩合吴道子之笔与项容之墨为一家之体,董氏却认为“有笔无墨者,见落笔蹊径而少自然,有墨无笔者,去斧凿痕而多变态。”显以“墨”高于“笔”。这种轻形似、重墨趣的创作思想,固使董氏之画声誉甚高,但与山川形象脱略过甚,亦缺少真实感。
版本
有《画论丛刊》本。《中国画论类编》将其与别书错落重见者严作删汰,较他本为好。
huà zhǐㄏㄨㄚˋ ㄓㄧˇ画旨(画旨)(1).在圣旨上书字判行。《宋史·职官志一》:“﹝中书省﹞皆承制画旨,以授门下省,令宣之,侍郎奉之,舍人行之。”《宋史·职官志二》:“﹝枢密院﹞面得旨者为录白,批奏得画者为画旨,并留为底。”(2).绘画的旨意。宋 苏辙《王维吴道子画》诗:“我非画中师,偶亦识画旨。”《四库全书总目·艺术一·图画见闻志》:“其论制作之理,亦能得画旨,故 马端临 以为看画之纲领。”
目录
总序
南北顿渐 一超直入
《画旨》卷上
《画旨》卷下
评价
《画旨》是明代董其昌《画旨》,是《容台别集》中关于画法画学的言论和题跋画作的文字,其蕴含的文人审美观,对研究当时文人的艺术思想有重要价值。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