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澄江街道

澄江街道

澄江街道,隶属于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位于江阴市中心,中心位置约在北纬31°54′26.51″东经120°17′55.54″,总面积82.71平方千米,是江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014年末,澄江街道有户籍人口262156人。  截至2019年,澄江街道共下辖26个社区、15个行政村。 

历史沿革

1956年12月,设澄江镇。 

1958年,改为澄江公社。

1961年,复为澄江镇。

1994年7月,西郊镇并入澄江镇。

2001年6月,要塞镇并入澄江镇。

2003年11月,山观镇并入澄江镇。

2007年,正式撤销澄江镇,设立澄江街道。

沿革

澄江市是历代县、州、军、路、市府所在地,为江阴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56年12月设澄江镇,1958年改公社。1961年复为镇。1994年7月,西郊镇并入澄江镇。1996年,面积49.9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辖红光、通运、塘上、梅园、五云桥、塔南、西园、文富、五星、浮桥、江锋、黄田港、君山、黄山市、要塞、秦泾、绿园17个行政村和中街、忠信、司马、虹桥、新生、高巷、东大、文定、剪金新村、南街、青果巷、兴业、石子、忠义、环南一村、西横、县湾、西大、西南、环西新村、环南二村、西杏春、东杏春、西杏二村、宝塔新村、君山巷、黄田、澄北、北大、闸桥、西小、浮桥、中山北路新村、暨阳村、鱼港、文化路、一居、二居、健康路、虹桥二村、虹桥三村、虹桥六村、文化路43个居委会。

2001年6月要塞镇并入澄江镇;2003年11月山观镇并入澄江镇。澄江镇东接云亭镇,西邻夏港镇,南至南闸镇,北临长江。面积124.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29.281万人。辖文定、朝阳关、河北街、环城东路、寿山路、中街、青果路、剪金街、南门、西大街、西横街、南园、环西、西杏春、芙蓉、通渡、五星、西园、暨阳路、远望、澄江路、健康路、澄康路、花家坝、君山路、广场、文化路、花园、希望、大桥、天鹤、人民东路、澄南、小河、延陵路、黄龙、蒲桥街、春晖路、永安、丽都、新华、澄西新村、要塞、滨江、长山、锦隆、双牌、山观、石牌、扬市、金山、通江路、闸桥、北大街、春申、江海社、梅园57个社区和澄南、蒲桥、革新、皮弄、文富、先锋、绮山、新华、贯庄、立新、花北、工农、谢北、斜泾、谢园、浮桥、璜塘上、通运、红光、黄山市、绿园、塔南、五云桥、黄田港、君山、秦泾、江锋、石牌、任桥、长山、杨宦、安全、陈桥、江虹、白沙、江海、胜利、许姚、香山、山源、山观、心泾、朝阳、洪流、寿山、勇峰、金童、团结、红岩49个村。镇政府驻地在人民东路259号。

2007年,正式撤销澄江镇,设立澄江街道,管理57个社区、49个行政村(其中8个社区和22个行政村由新城东办事处托管,5个社区和2个行政村由港口办事处托管),办事处驻市人民东路259—261号(原澄江镇政府驻地)。4月22日,澄江街道办事处挂牌成立;同时,撤销原澄江镇下辖的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城中、虹桥、花园和澄西新村8个街道,设立城东、城南、城西、城中、虹桥和花园6个管理区。2009年优化调整为澄江市、城东两个街道。2010年,将通江路、澄西新村、望江3个社区和江锋、黄田港2个行政村划归夏港街道管理。原要塞镇因濒临长江黄山要塞而得镇名。位于江阴市东城区内,距宁沪高速公路30千米。1949年建要塞乡,1958年改要塞公社,1984年改要塞乡,1991年设要塞镇,1994年原长山镇并入要塞镇。1996年,面积53平方千米,人口7万人,辖祁山镇、贯庄、新华、蒲桥、绮山、璜大、革新、先锋、澄南、立新、皮弄、花北、创新、谢园、斜泾、谢北、工农、杨宦、任桥、长山、安全、石牌、胜利、白沙、陈桥、江虹、江海27个行政村和要塞镇居委会。2001年6月撤镇并入澄江镇

代码

2011年代码及城乡分类

320281001(48居26村):

地理环境

澄江街道地处江阴市中心区域,中心位置约在北纬31°54′26.51″东经120°17′55.54″,区域总面积82.71平方千米,是江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及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澄江街道地处江苏省江阴市城关,是江阴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和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下辖6个管理区42个社区居委会、22个行政村,总面积124.3平方公里(含新城东办事处),2006年末常住户籍人口224707人、暂住人口83024人。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95亿元、工商业开票销售收入477.05亿元、财政收入14.43亿元。在江阴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考核中,继续第五年名列榜首。

澄江市自古人才彪炳,孕育过“刘姓三杰”、教育家吴研因、爱国高僧潘楚桐中原地区中草药化学研究先驱赵承嘏、“中国机器人之父”蒋新松等一批优秀儿女。

澄江“枕山负水”、“水环峦拱”,历来是长江下游的军事重镇和水陆交通枢纽,素称“海门区”、“锁航要塞”。改革开放以来,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澄江经济迅速崛起的有利条件,澄江成为“苏南模式”的重要缔造者和参与者,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历年居江阴乡镇之首。如今,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两大支柱,澄江街道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奋力争当江阴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新发展的排头兵。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2014年末,澄江街道有户籍人口262156人,其中男性129443人、女性132713人;有少数民族23个609人;有外来暂住人口187734人,其中男性106111人、女性81623人。

经济

综述

2014年,澄江街道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8.3亿元,增长8.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3亿元,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7.2亿元,增长22.85%;工商业开票销售1050.5亿元,增长3.37%,其中工业开票销售300亿元,增长6.51%,商业开票销售750.5亿元,增长2.17%;自营出口总额10.1亿美元,到位注册外资2107万美元。 

第三产业

2014年,澄江街道完成服务业增加值261.3亿元,增长1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7.3%;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亿元,增长3.85%。

发展方向

澄江街道以撤镇建街道为新的起点,加快确立城市意识,以做强服务业、提升制造业为抓手,大力发展城市经济。2007年上半年,街道实现财政收入9.48亿元,增长37.52%,完成工商开票销售276.83亿元,同比增长26.09%,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6.95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8.24%,占街道GDP的64.12%,比2006年底上升3.41个百分点。

2007年以来,澄江街道把现代服务业作为发展城市经济的主要方向,依托两个物流园区载体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依托城市人口集中优势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依托社区功能转型机遇大力发展社区居民服务业。50家服务业骨干企业继续发挥龙头导向作用,2007年上半年共完成开票销售134.34亿元,同比增长34.05%,占街道商业总量的80.56%,同比提升7.38个百分点。金属材料市场继续一马当先,完成开票销售71.05亿元,同比增长了30.78%。华地百货积极调整思路,创新营销方式,2007年上半年开票销售已经和2006年全年持平。继锦江之星如家快捷入驻后,莫泰上半年又开门迎客,至此,国内三大连锁旅店知名品牌皆落户澄江街道。围绕发展城市经济的目标,新上项目更加突出现代服务业,2007年江阴市20只服务业重点项目中,澄江街道占据了9只,总投资超过40亿元。2007年4月底,阳光生活汽车广场二期、金属材料市场改扩建工程等总投资6亿元的6只服务业项目同时奠基,标志着城市经济取得了新的突破。其中阳光生活汽车广场是江阴市第一个以集群化汽车产业经营为主题的市场,改变了江阴汽车产业传统单一、分散经营的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汽车消费服务。金属材料市场改扩建工程总投资3亿元,全面建成后将形成由交易中心、钢贸大厦、综合商务楼和钢结构仓库组成的现代化商贸建筑群落,打造年销售超500亿元的大型钢铁物流基地。此外,总投资1亿元的美国运通公司物流城一期、二期工程进入全面招商阶段。总投资5亿元的永康五金城一期工程于2007年10月份营业,二期工程开始着手建设。

澄江街道以发展先进制造业为主要目标,以科技创新、创优创牌引领发展,加快调整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工业格局正在悄然改变,投资拉动作用下降,全要素生产力作用明显提升。2007年初,街道专门出台政策,鼓励企业加快科技创新、科技创业。常隆客车有限公司继年初成功生产出豪华客车后,纯电动、混合动力13米公交车在上海成功试运行,2007年6月份又与瑞典客商进行技术合作,年底可推出18米快速公交车。红柳集团挟“红柳牌”床上用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之势,加速海外市场拓展,已在美国等建办事处。2007年上半年,街道共组织申报中国名牌产品3只,申报国家专利80项,2只产品正在申报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2家企业申报了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企业申报并获准新办厂办研究所。街道已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民营科技企业9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1家、厂办研究所9家。 

社会

社会保障

2014年,澄江街道实现本地劳动力就业3300人,职业技能培训2177人。基本养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保障等社会保障标准整体提高,全年完成城保扩面7127人,累计发放镇办企业退休金1276万元、各类困难补助2061万元。 

教育事业

2014年,澄江街道实验小学北校区加快建设,更新添置学校课桌椅5000套、班班通174套,推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13所小学结对互动,80名教师轮岗交流。 

澄江市素有重文崇教之风,历史上曾是全省文教枢轴,也是较早兴办书院的地方。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2006年,街道继续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工程,2006年用于教育的经费超过1.2亿元,其中街道财政直接安排的经费9950万元。学校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按照生均210元的标准足额提前到位,总计395万余元。投入309万元,对澄江街道23所小学和幼儿园用电设施进行了增容改造。6所小学建成了校园网,131个班级实现了“班班通”,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取消了赞助费,明确了各类幼儿园的收费标准,解决了多年来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免收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2006年,澄江街道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适时调整学校布局,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和学生创新能力;积极构建骨干教师校际交流平台,逐步实现城区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努力缓解择校矛盾,促进公平教育;进一步发挥社区家长学校作用,努力构建全覆盖、立体式的教育格局。

文化事业

2014年,澄江街道组织广场演出15场、送影送戏下乡382场,小品《婚戒的故事》获省五星工程奖银奖,少儿故事《砸金蛋》获省少儿曲艺比赛金奖。

澄江福地,孕灵育英,人文彬盛。晋朝大儒郭璞择居黄山北长弄,《江赋》一出,声震中原地区唐朝异僧道松游历澄江市,留下千古巨制草书《心经碑》,奔放狂谲,至今称奇;自初唐至清末千二百年间,载于《江上诗钞》及其续补的澄江诗人,就有1019人,存诗二万余首;清代小说家夏敬渠所著《野叟曝言》,被称为“人间第一奇书”;蒋春霖夏孙桐,并称“苏南江阴两词人”;文学家、语言学家刘半农,是白话文革命的先驱者;文字改革家邢岛,乃汉字注音字母的制订者之一;音乐家刘天华郑觐文,醉心丝竹,留下了一大批民俗音乐经典……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澄江市地区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文化事业建设获得新的推动力,群众文化活跃兴盛,文化设施蓬勃兴起,涌现出一批收藏、文学、故事、书法、音乐、戏曲、美术、摄影园艺等“特色文化之家”。2006年,小锡剧《杨寡妇骂街》、舞蹈《荷叶下面躲猫猫》荣获省五星工程奖金奖。

科技事业

2014年,澄江街道累计申报国家专利985件,其中发明专利270件,获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只、省高新技术企业7家、江阴市院士工作站2家。 

民国时期,澄江市地区已有少量技术人员分布在纺织厂、电厂及蚕种场。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飞速发展,科技队伍不断扩大,科技意识不断增强,至2005年,全镇科技人员增至17054人、技术工人达到9402人。与此同时,广大企业以科技创新为龙头,突出企业自主创新,通过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切实增强了企业的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2006年,澄江街道新增省高新技术企业2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认定6项,批准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省火炬计划2项,申报省名牌产品1项、国家专利146项,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1项。为进一步对全社会加快实施科技创新进行有益导向,街道办事处还出台了加快实施科技创新的奖励意见。

卫生事业

唐初置暨州时,澄江市就设医药博士掌医政。此后,澄江名医辈出,宋代陆文圭、明代吕夔清代叶时隆、民国曹颖甫等,均名噪一时。建国后,邢鹂江、叶秉仁、夏奕钧、周慕丹、夏武英、孙泽民等,都是名动一方的中医名家。进入新中国以来,卫生事业重点由治病救人转向环境卫生和卫生体系建设,成为一项基础性工程。2006年,澄江街道对全街道环境卫生进行了两次集中整治,改变了部分地区脏乱差的面貌,建立健全了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为江阴市生态城市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复查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在健全医保的基础上,澄江街道建成3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了对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和农村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的免费体检工作,把卫生事业引向了深入。

公共服务

澄江街道建10所居家养老中心。2008年8月,江阴澄江街道又有2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启用。当地的老年居民可在此享受免费的娱乐、健身、休息、看病等服务。澄江市街道将普惠民生作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终极目标。2008年以来,澄江街道的社会建设投入超过2.5亿元。

2008年上半年澄江街道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7亿元,财政收入11.95亿元。澄江街道先后获得中原地区及省、市的荣誉多达37项。2008年以来,澄江街道作出了实施解难创优活动的部署,努力解决居民的就业保障、住房、就医、出行等问题,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澄江街道49个便民服务室专门为社区群众提供及时、方便、快捷的行政服务,建立老人信息档案、建立日常联系制度、建立应急预案等。

“幸福一点通”工程是当地的一项新举措,街道为122名独居困难老人免费安装“电子保姆”,他们遇到急事难事,只要摁下家中的呼叫器,10分钟内就有人上门施以援手。澄江街道推出的一系列创新工作措施:2008年上半年,发放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1114万元;老年农民和老年城镇居民参保率100%;城乡居民人均医疗费用同比下降25%;残疾人全部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652个,实现各类劳动力就业832人。

社区建设

澄江街道办事处下辖6个管理区、42个社区,各社区设立民政和社区服务、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社区治安和民事调解、社区文化、社区环境5个工作委员会。2003年4月成立社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社区工作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负责社区建设日常工作的协调和处理。领导小组下设社区党建工作小组、社区服务工作小组、社区治安小组、社区文化体育工作小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小组、社区环境工作小组等6个条线工作小组。2005年7月设立社区科,配备专职人员3名。

各社区广泛开展创建示范社区、文明社区、学习型社区、平安社区、特色型社区活动,涌现了以社区服务为特色的花家坝社区、西大街社区,以社区文化为特色的小河社区,以创建学习型社区为特色的暨阳路社区,以居民自治为特色的寿山路社区,以环境保护为特色的青果路社区,以绿色创建为特色的花园社区等示范社区。

城市建设

南梁萧方智绍泰元年(555)迁治君山之南修筑城池,逐步奠定江阴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商旅港埠地位。唐朝以后,城池屡有扩建。明正德年间,城制臻于完备。至解放前夕,城区街道狭窄,房屋低矮,市政设施少而差,建成区面积仅为3.4平方公里。

解放后,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改造旧城区、建设新市区。1980年后,《城区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付诸实施。1984年开发建设虹桥新区,城市建设向老城区外扩展。

1987年撤县建市后,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道路桥梁、排水供水、供电通信、对外交通、公共绿化等市政设施不断改善,新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不断涌现。1990年代开始,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卫生城市等活动,使城市面貌彻底改变,形成了一套长期有效的城市管理制度,提升了城市品位。滨江经济开发区的崛起,新长铁路江阴长江大桥锡澄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带动了城东新区的建设。以“六路”工程牵头的城市道路建设,拉开了城市BOBBIN。进入21世纪,工业集中区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城区调整布局,按三类I级中心城市目标要求规划、建设,城区范围不断扩大。至2005年底,城区建成区面积已达50.11平方公里,城区道路总长达252公里,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195.5公顷,空气优良率达到90.7%,声环境质量达到噪声功能区和生态市指标要求。

环境保护

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环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2006年,澄江街道进一步加大造林绿化力度,结合城区环境整治,全面开展了增绿、补绿工作,年内新增绿化面积1564亩,其中生态林1033亩、经济林301亩、四旁植树230亩,启动了总面积2300亩的红柳公园和绮山生态公园建设。同时,澄江街道全面落实环保行政执法责任制,严格把好建设项目审批关,认真开展重点污染企业专项整治活动,切实加强污染源控制,当年关停重污染企业3家、削减排污口1个,削减COD164.1吨、削减二氧化硫846.55吨,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减排任务。投资1000多万元,在工业集中区东区、富民创业园区新铺设污水管网4.3公里。投资4800万元,在富民创业园区集中建设了红柳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1万吨级污水处理设施当年建成。

交通

澄江街道境内现有锡澄公路、镇澄公路等主要交通干道;1999年,澄江街道内同三(黑龙江省同江—海南三亚)公路和京沪(北京—上海)高速公路交汇点的江阴长江大桥以及锡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宋时,境内设驿道,西连武进区,东接常熟市。明清时期,以县城为中心,有6条大道分别与无锡、常州、常熟直接连通。

1931、1934年,锡澄公路、镇澄公路先后建成通车,澄江开始出现长途客运业。1999年,作为国家“沿海主动脉”的同三(黑龙江同江—海南三亚)公路和京沪(北京—上海)高速公路交汇点的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以及锡澄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开启了城区通高速的历史。2005年,过境的新长铁路正式并入国铁集团运输网开展运输业务,使澄江地区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运输业向着“江、海、河换装”和“铁、公、水联运”的全方位、立体式、现代化和国际化方向可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城区交通也随着城市扩张而迅速发展起来,18条城区公交线路全部实行票价1元制和无人售票,基本实现城区公交网络化;至2005年末,城区有合法出租车418辆,全部为桑塔纳

旅游

江阴滨江要塞旅游区

江阴鹅鼻嘴公园:鹅鼻嘴公园是江阴滨江要塞公园。因山而势,将楼、亭、阁、廊等组成的建筑群落与山,水、桥、炮等人文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要塞古炮台:江阴炮台最早的雏形,始于明黄山“炮堤”。历经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300多年,构筑了以黄山为核心的沿江要塞区域。黄山大小石湾明清三合土炮台长500多米,东山西山有炮台3座,龙头山、君山、鹅山有民国时期炮台12座,保存完整。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

江苏学政文化旅游区占地7万多平方米,分成学政文化区、生态休憩区、游乐活动区等多个功能齐全的区域。明代崇祯江阴县志》曾记载:“督学察院,在县治东,由首任学政王以宁,移文邑令许达道建造驻扎。北负万寿山,西连雪浪湖,东界广福寺,宏敞壮丽,称江南官署之冠。”从明代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始建,至清代光绪三十二年(1905年)随着科举制度废除,学政衙署裁撤,前后总共历时292年。学政衙署先后为各朝政权驻地。

参考资料

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澄江街道地名介绍.http://www.tcmap.com.cn/jiangsu/jiangyin_chengjian.2021-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