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维切尔·林赛

维切尔·林赛

尼古拉斯·维切尔·林赛(Vachel Lindsay,1879年11月10日 - 1931年12月5日),美国诗人,被誉为现代吟唱诗歌的奠基人。他的诗歌包括:《中国夜莺》(1917年)、《加利福尼亚的金色鲸鱼》(1920年)、《诗集》(1924年)、《撒播希望种子的约翰尼》(1928年)、《每个灵魂都是个马戏团》(1929年)。《宣讲美丽佳音时的奇遇》(1914年)和《斯普林菲尔德的金书》(1920年)是其诗歌作品。部分选取的信件收入《维奇·林德赛书信集》(1979年)出版。

人物生平

尼古拉斯·维切尔·林赛出生于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父亲瓦切尔·托马斯·林赛是一位成功的医生。林赛的家庭住所位于伊利诺伊州行政府大厦对面,这个位置对他的成长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他在海勒姆学院学习医学,但并不想成为医生,而是转向艺术,先后在芝加哥艺术学院和纽约艺术学院学习。林赛的艺术背景也让他对新兴的无声电影产生了兴趣,他的《移动画的艺术》被认为是第一本电影评论书。1905年,林赛开始认真从事诗歌创作,并尝试在街头出售自己的诗歌。他通过徒步旅行交换诗歌换取食物和住宿,这些经历丰富了他的创作素材。1913年,他的诗歌《威廉·布斯将军进入天堂》在《诗歌》杂志上发表,使他声名鹊起。林赛的诗歌创作旺盛时期为1914-1920年,之后逐渐走下坡路。1931年,因理想破灭和生活困顿,林赛含恨自杀。

作品介绍

《威廉·布思将军进天堂》(1913)是林赛的成名作。他这位天真的梦想家把现实里不能实现的理想。寄托于天堂,寄托于上帝。他狂热地构筑他神异的理想世界,讴歌英国救世军创始人布思扶危济困的业绩。全诗分两部分,共七段,借用《羔羊之血》的调子吟唱,并用大鼓班卓琴、笛子和铃鼓等乐器伴奏。他在吟游期间,常在基督教育年会所寓所借宿,痛感自己也是布思所同情的被社会抛弃的“渣滓”,因此。林赛在赞颂这位瞎子圣人。时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热爱。此后,林赛名噪一时。备受青年人的欢迎。次年,《刚果河》和《圣非路》两诗面世。也取得了成功,从此,林赛以现代吟游诗人的形象步人美国诗坛。1917年,《中国夜莺及其他》出版,也颇受读者欢迎。

人物评价

林赛的社会理论受到约翰·拉斯金和威廉·查尔斯·莫里斯的影响,他主张建立民主、美好、神圣的社会,坚持《独立宣言》和林肯的民主理念,以及福音派基督教主义。他试图通过正面人物的思想和事迹来教化大众,建立一个高尚、信仰上帝、追求美和光明的社会。尽管他的理想在现实面前破灭,但他的创作活动与人民大众紧密结合,他主张吸收群众的养料,在内容重于形式的前提下,借用各种艺术技巧。他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民主要求,但也蒙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林赛的作品在他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里享有极高的声誉,他与其他诗人如兰斯顿·休斯和萨拉·蒂斯代尔有广泛的交流。他的诗歌在他去世后逐渐被遗忘,部分原因是缺乏鼓励学术研究的元素。尽管如此,他的意图是成为非裔美国人的倡导者,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尽管有时也引起了关于种族刻板印象的争议。林赛的作品与卡尔·桑德堡埃德加·马斯特斯的作品一起,被哈里特·门罗展示,他们三人的名字因此联系在一起。埃德加·李·马斯特斯在林赛去世后写了一部关于他的传记,进一步提升了林赛的文学地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