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兰斯顿·休斯

兰斯顿·休斯

兰斯顿·休斯(Langston Hughes,1902年2月1日——1967年5月22日)是美国当代诗人、小说家和剧作家。他是“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作家之一,被誉为“哈莱姆罗伯特·骚塞”。

兰斯顿·休斯出生在密苏里州乔普林市的一个黑人家庭。父亲詹姆士·兰斯顿是一位速记员,母亲凯莉·摩瑟·兰斯顿·休斯是一个业余演员和诗人,能写诗诵文,使休斯从小就对文学展现出浓厚的兴趣。高中时他就开始在校刊上发表诗歌和短篇小说。高中毕业后,休斯跟随父亲在墨西哥生活了一段时间。在前往墨西哥的火车驶过密西西比河时,河流引发了他对人类文明和黑人文化的思考,于是休斯即兴创作了一首自由体短诗《黑人谈河》。1921年,克里斯·休斯在杂志《危机》上正式刊登了诗歌《黑人谈河》,这首诗后来成为了他最著名的作品。同年他入学哥伦比亚大学,但第二年就退学了。此后几年,他开始尝试将黑人音乐与诗歌融合,对非裔诗歌的形式进行了创新。休斯在1925年回到美国,居住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1930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不是没有笑声》,凭借此书获得了哈尔蒙文学金奖。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和政治事件的影响下,休斯的思想转向“左派”。期间休斯游历了多个国家。1937年,他发表了反帝国主义的长诗《怒吼吧,中国》,鼓励中国人民进行斗争。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黑人民权运动高涨,休斯始终以局外人的身份关注社会政治,将政治表达纳入艺术追求中,创作出了具有实验性质的诗歌《问你妈妈:爵士12式》(1961)。晚年,休斯一直居住在哈莱姆区,积极参与创作和文艺活动,获得了斯宾加恩奖章、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等荣誉。1967年5月22日,休斯因患前列腺癌而去世,终年65岁。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黑人文学崛起的见证者和先驱者,他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诗人,将现代派的表现技巧与民族特色音乐融合于诗歌中,开创了新颖的非裔文学诗歌体系。

人物生平

少年时期

休斯的全名是詹姆士·兰斯顿·休斯,于1902年2月1日出生在密苏里州乔普林市的一个黑人家庭。父亲詹姆士·兰斯顿是一位速记员,母亲凯莉·摩瑟·兰斯顿·休斯是一个业余演员和诗人,能写诗诵文,使休斯从小就对文学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在休斯年幼时父母就分居了,他一直由堪萨斯州的外祖母玛丽·兰斯顿抚养。玛丽的第一任丈夫曾参加并牺牲在了黑人奴隶起义,第二任丈夫也就是外祖父也支持废除黑人奴隶制,休斯在祖辈的影响下逐渐养成了对自己民族的热爱。14岁时,休斯跟随母亲和继父搬到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并进入中心高中学习。

中心高中是一所移民学校,不算黑人聚居地,因此休斯在高中期间没有太多接触同种族的人,这让他得以用一个充满好奇和向往的局外人身份来看待美国黑人民族,也帮助他确立了持续一生的民族主义创作视角。在学校里,休斯受到了美国诗人惠特曼卡尔·桑德堡的启发,诗歌才能开始展露。他被选为了“班级诗人”,并开始在学校刊物上发表诗歌和小说。

步入文坛

高中毕业后,休斯跟随父亲在墨西哥生活了一段时间。在前往墨西哥的火车驶过密西西比河时,河流引发了他对人类文明和黑人文化的思考,于是休斯即兴创作了一首自由体短诗《黑人谈河》,这首诗后来成为了他最著名的作品。1921年(一说是1922年),《黑人谈河》发表在非裔学者杜波伊斯主编的《危机》杂志上,一经发表就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和好评,标志着休斯文学生涯的开端。九月,休斯说服了父亲并在他的资助下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读书。

1922年,休斯因拒绝回墨西哥管理家产而与父亲决裂,离开了哥伦比亚大学,开始自己谋生。他先是在美国斯塔滕岛的一家农场打工,接着又成为了一艘货运轮船的员工,在加那利群岛、亚速尔群岛、西非海岸航行了两年。1924年,休斯从纽约乘船到欧洲,几近破产、流落巴黎,曾在一家演奏爵士乐的夜总会打工。期间,他得到了著名黑人学者阿兰·洛克的赏识,洛克后来将他写的十一首诗收录在其诗集《新黑人诗选》中。在巴黎浓郁文化氛围的感染下,他开始试着把爵士乐、布鲁斯音乐与诗歌结合,以短促直接的抒情方式进行创作。同年11月,休斯跟随一艘流动货船返回美国,居住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在华盛顿,休斯为一位黑人历史研究学者工作,还在餐馆和洗衣店打零工。一次美国著名诗人维切尔·林赛去到他的餐馆吃饭,休斯将自己的诗歌给他看,林赛对其十分欣赏,记者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提高了休斯的知名度。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

哈莱姆文艺复兴始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也被称为“新黑人文艺复兴”,是一场集中在纽约哈莱姆地区的黑人文学运动,寻求精神独立、文化自觉的种族意识觉醒,开启了20世纪黑人文学的新时代,兰斯顿·休斯就是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的代表诗人之一。1925年,克里斯·休斯创作的诗歌《疲惫的布鲁斯(The Weary Blues)》(或译《萎靡的布鲁斯》)在杂志《机会》主办的文学竞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在获奖晚会上,休斯结识了哈莱姆文艺复兴的代表之一——白人作家、批评家卡尔·范·维克顿,并在日后从他身上获得了许多帮助。同年,他进入了宾夕法尼亚州林肯大学学习,并于1929年取得了文学学位。

1926年,休斯与华莱士·瑟曼、艾伦·道格拉斯等年轻黑人作家自己出资,开始出版名为《火》的“黑人艺术季刊”,因为对黑人底层生活的描写而受到批评家的反对,以失败告终。同年,在维克顿的引荐下,休斯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疲惫的布鲁斯》,并发表了著名论文《黑人艺术家与种族山》,第二年又出版了《给犹太人的好衣服》,这两部诗集奠定了他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地位。大学毕业后,休斯正式入住哈林区,并以此为家直到去世。1930年,他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不是没有笑声》,凭借此书获得了哈尔蒙文学金奖。

游历各国

20世纪30年代初期,在美国经济大萧条和政治事件的影响下,休斯的思想转向“左派”。1932年,他出版了诗集《梦想的守望者》,后应邀前往苏联,参与拍摄了一部反映美国种族矛盾生活的电影《黑与白》(最后未能完成),并旅居苏联一年。1933年6月,休斯抵达日本,短暂逗留后于7月1日到达上海市,7月19日离开返回美国,期间都参加了当地的左翼文艺组织的活动。在中国,休斯与宋庆龄和鲁迅茅盾等左翼作家进行了会面,还在介绍中国革命作品的杂志《中国论坛》上发表了文章。1937年,休斯与欧内斯特·海明威等人赴内战中的西班牙,为几家非裔报纸进行报道,并在路过巴黎时参加了第二届国际作家会议,结识了许多左派作家。同年,他还成为了左翼刊物《新群众》的经常撰稿人。

在这一时期,休斯创作了许多激进的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出版了第一部短篇小说集《白人的行径》(1934)和诗集《新的歌》(1938)。1937年,他发表了反帝国主义的长诗《怒吼吧,中国》,鼓励中国人民进行斗争。在四十年代,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休斯开始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感到失望,创作出了政治色彩有所减弱的诗集《神奇的原野》,与同时期的音乐剧《街景》、自传《大海》、讽刺小品集《辛普尔和他的想法》等作品一样获得了好评。

晚年经历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休斯受到约瑟夫·麦卡锡主义的迫害,于1953年出庭接受麦卡锡主持的反美调查委员会的质询,这让休斯开始重新审视艺术与政治的关系。他将精力投入到美国非裔文化的文献整理和编辑工作中去,并在1958年出版了第二部自传《我徘徊,我彷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黑人民权运动高涨,休斯始终以局外人的身份关注社会政治,将政治表达纳入艺术追求中,创作出了具有实验性质的诗歌《问你妈妈:爵士12式》(1961)。晚年,休斯一直居住在哈莱姆区,积极参与创作和文艺活动,获得了斯宾加恩奖章、哈佛大学荣誉博士学位等荣誉。1967年5月22日,休斯因患前列腺癌而去世,终年65岁。

出版作品

诗歌

小说/传记

戏剧

以上参考资料来自:

创作特点

与时俱进的艺术探索

休斯的文学创作呈现为四个阶段: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强调种族主义和民族自信,在红色30年代以抒发社会主义理想为主,在20世纪的40-50年代初期表现出政治上的徘徊和艺术上的种族回归,在50-60年代以激进的艺术实验进行政治表达。总体而言,休斯的创作持久地显示了美国黑人文化和主流艺术的发展进程,并体现出与时俱进的艺术探索。

政治主题

休斯的创作类型广泛,包括诗歌、小说、传记、剧本、专栏文章、研究著作等,对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成就最大的诗歌领域上。休斯的诗歌表达了黑人对追求平等独立的诉求,剖析了黑人的自身缺陷,用深刻的观察和哲思表达政治主题。如在《上人对下人说》一诗中,诗人刻画了一个身上流社会的黑人形象,揭露了某些黑人完成阶级晋升后对自己种族身份的背叛现象。

融入黑人音乐和黑人方言

克里斯·休斯在诗歌形式上的创新是他对非裔文学的重要贡献。他化解了传统表达模式与种族主题之间的矛盾,将黑人音乐和黑人方言引入文字表达中,把爵士乐和布鲁斯音乐与诗歌合,第一次全面定义了“布鲁斯诗体”,因此被称为是第一个“爵士乐诗人”。休斯的大部分作品都采用这种诗体,如《比利时之歌》《紫色幻想曲》等。他还受到了意象派诗歌、视觉诗歌的影响,在《鸽子》《天使的翅膀》中表现出与现代主义文学相接的艺术探索倾向。

主要思想

政治与艺术结合

政治与艺术的关系是贯穿休斯整个创作生涯的核心,在二者之中他又始终强调文学的社会作用,即使在后期面对政治打压时也通过先锋艺术的形式承担了社会责任。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发表的论文《黑人艺术家与种族山》中,休斯指出一些黑人诗人存在回避种族身份写作的问题,认为艺术家可以有选择的自由,但必须维持文学传统和社会关怀之间的平衡。克里斯·休斯在文中还表达了要借助文学翻越种族大山的豪迈理想:“我们这些正在创作的年轻黑人艺术家将要毫不畏惧、毫不羞怯地展现黑皮肤的自我。”他毕生都在思考种族关系、种族矛盾、种族与阶级、种族与性别等现实问题,构成了其艺术创作和作家思想的主体。

文化多元思想

休斯是发掘美国文化多元性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家,他主张黑人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具有独特的历史经历和书写价值。因此休斯对美国黑人文化建设十分关注,他对一些美国黑人中产阶级作家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黑人文艺工作者应回到黑人群众中去,充分发现黑人自身丰富的素材,以展现出美国文化的种族多样性。休斯将黑人音乐和黑人方言与诗歌相结合,是黑人文化走出长期“失语症”境地所迈开的第一步。他以其文学艺术的形式展示了处于边缘文化地位的黑人文化的深,使黑人文化带着尊严进入美国主流文化,促进了文化多元发展。

贡献与影响

兰斯顿·休斯是美国最优秀的黑人诗人、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领袖,他对美国黑人文学和传统主流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享有“哈莱姆桂冠诗人”的美誉。在诗歌内容方面,休斯怀着极大的同情和清醒的意识描写美国黑人的真实生活,唤起民族觉悟和自豪感;在诗歌形式方面,他从黑人音乐和民俗音乐中汲取精髓,开创性地在诗歌中融入了布鲁斯和爵士乐的形式和节奏,使诗歌富有强烈的表现力。

克里斯·休斯在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乃至整个文学创作生涯中的作品,促进了新黑人文化运动的进程,使黑人文化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使黑人有尊严地进入美国主流社会,为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世界文学宝库和文化多样性增添了更多内涵。休斯秉承着文学与社会紧密相连的艺术理念,将黑人民族文化的多个方面一一呈现,让被排斥、被轻视的非裔民族传统重新受到了重视。

人物评价

美国小说家和评论家拉尔夫·埃利森评价兰斯顿·修斯为“美国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人物之一,没有他就无法想象美国诗歌”。

美国小说家理查德·赖特:“兰斯顿休斯比任何其他黑人诗人或作家都更忠实地记录了黑人生活的细微差别及其挫折。”

后世纪念

休斯的母校林肯大学为表达对他的纪念,于1969年建立了“兰斯顿·休斯纪念图书馆”,图书馆拥有185000 本藏书,收藏了大量非裔美国人的文学和文化研究资料。

“兰斯顿·休斯节”开始于1978年,由纽约市立大学举办,其使命是为了庆祝和延续哈莱姆桂冠诗人休斯的文学遗产。该活动通过举办沙龙、学术会议和专题讨论会的方式进行,杰出的非裔作家还会被授予“兰斯顿·休斯”奖章,向获奖者对黑人文学的贡献致敬。

2002年,美国邮政局发行了一套黑人遗产系列邮票,其中就有兰斯顿·休斯纪念邮票。该邮票向休斯致敬,并表彰他对美国文学的重大贡献。

参考资料

Langston Hughes.Explore the British Library.2023-05-23

Langston Hughes Memorial Library.Lincoln University.2023-05-23

Welcome to the Langston Hughes Festival at The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The City College of New York.2023-05-23

#3557 – 2002 34c Black Heritage: Langston Hughes.Mystic Stamp Company.2023-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