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杰

李杰

李杰,1957年10月生,河南省开封市人。现任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科责任教授。

人物经历

1978.1~1981.12,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工民建,本科;

1982.1~1984.12,重庆大学,结构工程,硕士;

1985.1~1988.12,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博士。

198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

曾任郑州工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化工部抗震防灾研究室主任,工程防灾研究所所长。

1996年3月调回同济大学。

1999年1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

现任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建筑结构研究所所长。

社会任职

兼任建设部城镇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工程抗震》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20余个学术团体及学术期刊的学术职务。

国际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协会(IASSAR)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主任、《Structural Safe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等刊物编委会委员等20余个学术团体及期刊的学术职务。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学会理事长;

中国建筑学会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讲课程

土木工程概论、高等混凝土结构、防灾工程学、地震工程学

从事领域

李杰教授长期在结构工程与地震工程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在随机动力学、混凝土损伤力学、工程结构与工程网络可靠度研究中做出了创新性学术贡献。在工作中,他提出了物理随机系统研究的基本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随机结构与随机系统分析理论,包括:提出了随机结构分析的扩阶系统方法与随机建模准则;建立了随机系统分析的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基本解决了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与整体可靠度分析问题;在混凝土随机损伤结构关系和结构动力作用的物理随机过程模型研究中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针对大型复杂工程网络的抗震可靠性分析与设计问题,长期努力,形成了系统的研究成果,包括:发展了以结构函数递推分解为核心的网络连通可靠性分析理论;建立了大型复杂工程网络功能可靠性分析的矩法体系;提出了以网络拓扑优化理念为核心的工程网络抗灾优化设计基本技术途径、并进行了多方位的理论研究,为解决大型生命线工程网络的抗灾设计与优化改造问题奠定了理论基础。他还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并系统进行了城市地震灾场模拟与系统控制的研究工作。在工程系统抗震方向的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地应用于7个大型工业系统、1个省级电力网络系统的抗震可靠性分析和8个城市的生命线工程抗震改造之中。

研究成果

李杰教授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攀登计划和"十五"科技攻关等重点科研项目30项。获得国家级、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作为第一完成人或主要完成人获得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三等奖6项。先后出版《地震工程学导论》(地震出版社,1992年)、《随机结构系统--分析与建模》(科学出版社,1996年)、《工程机构动力检测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2年)、《生命线工程抗震——基础理论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5年)等6本学术著作。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

发表论文

[1]陈建兵,陶金聚,任晓丹,李杰.基于Copula理论的混凝土受压本构全曲线参数相关性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20,53(07):52-63.

丁艳琼,李杰.工程随机地震动物理模型的参数识别与统计建模[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8,48(12):1422-1432.

汪大海,李志豪,李杰.大型户外单立柱三面广告牌风荷载的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8,51(08):11-20.

李杰.工程结构整体可靠性分析研究进展[J].土木工程学报,2018,51(08):1-10.

洪旭,彭勇波,李杰.脉动风速随机傅里叶谱模型的参数聚类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46(06):715-721+736.

缪惠全,李杰.基于物理机制的供水管网抗震功能实时动态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8,38(03):20-29.

梁诗雪,李杰.基于两相随机介质的混凝土破坏全过程模拟[J].工程力学,2018,35(02):116-123.

缪惠全,李杰.基于物理机制的工程场地地震动相干函数模型[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8,48(02):209-216.

蒋录珍,陈隽,李杰,陈艳华.地下结构动土压力简化计算方法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8,40(02):305-312.

高若凡,李杰.基于随机谐和函数的复合泊松过程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12):1731-1738+1764.

彭勇波,艾晓秋,承颖瑶,李杰.行道树随机结构风振响应分析与动力可靠度评价[J].力学季刊,2017,38(03):478-486.

丁艳琼,李杰.基于能量分布的地震动聚类与反应谱特征周期的确定[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10):1415-1420.

梁诗雪,李杰,俞峰.基于多尺度分析的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09):1249-1257.

李杰,冯德成,任晓丹,万增勇.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工程参数标定与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08):1099-1107.

高向玲,徐龙标,李杰,曹杨.预制混凝土梁柱节点试验及框架受力性能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4(07):97-103.

李杰.历史建筑保护中的结构安全与防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07):728-734.

陈建兵,孙涛,黄凯,李杰.大型海上风力发电高塔系统一体化分析建模研究[J].动力学与控制学报,2017,15(03):268-278.

梁俊松,丁兆东,李杰.混凝土结构疲劳全过程分析方法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38(05):149-157.

李杰.论第三代结构设计理论[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45(05):617-624+632.

任晓丹,刘凯,魏公涛,李杰.不同加载速率下筋约束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7,38(03):141-150.

茹继平,李杰.结构工程基础研究20年——来自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员会的报告[J].建筑结构学报,2017,38(02):1-9.

李杰,陈建兵.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的若干研究进展[J].应用数学和力学,2017,38(01):32-43+2.

高向玲,徐龙标,李杰,曹杨.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试验及受力性能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10):47-52.

周浩,李杰.基于不同本构模型的混凝土结构地震倒塌对比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6,37(09):8-18.

李杰,孙伟玲.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的再生核质点加密算法[J].计算力学学报,2016,33(04):543-548+587.

梁诗雪,任晓丹,李杰.两相介质随机场的随机谐和函数表达[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08):1139-1144+1152.

李杰,晏小欢,任晓丹.不同加载速率下混凝土单轴受压性能大样本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6,37(08):66-75.

缪惠全,王闯,李杰.加速度基线漂移频域处理方法的对比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35(13):66-71.

晏小欢,任晓丹,李杰.混凝土单轴受压全过程变异性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4(05):664-670.

高若凡,李杰.中日建筑规范楼面活荷载对比[J].结构工程师,2016,32(02):84-91.

周来军,任晓丹,李杰.混凝土单轴受拉动力本构试验技术[J].结构工程师,2016,32(01):163-168.

彭勇波,李杰.非线性时变结构随机地震响应最优多项式控制[J].振动与冲击,2016,35(01):210-215.

张晓悦,任晓丹,李杰.压电智能骨料的动态响应性能试验研究[J].地震研究,2016,39(01):165-170+182.

李杰,徐军.结构随机动力稳定性的定量分析方法[J].力学学报,2016,48(03):702-713.

杨俊毅,陈建兵,李杰.不同分布随机参数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5,50(06):1047-1054.

宋鹏彦,陈建兵,万增勇,李杰.混凝土框架结构随机地震反应概率密度演化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15,36(11):117-123.

王闯,刘威,李杰.爆炸模拟地震作用埋地供水管网原型试验[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10):1487-1496.

蒋仲铭,李杰.三类随机系统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的解析解[J].力学学报,2016,48(02):413-421.

蒋录珍,陈隽,李杰.1995年阪神大地震中大开车站破坏机理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15,31(03):236-242.

彭勇波,李杰.非线性结构系统地震响应随机最优控制[A].中国力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中国力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中国力学学会,2015:284-285.

杨俊毅,陈建兵,李杰.随机参数结构动力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中国力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中国力学学会,2015:286.

陈建兵,孙涛,李杰.大型海上风力发电高塔系统动力可靠性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中国力学学会、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中国力学学会,2015:145.

任晓丹,李杰.基于损伤理论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08):1129-1134.

李杰,徐军.结构动力稳定性判定新准则[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07):965-971.

蒋录珍,李杰,陈隽.非一致地震激励下综合管廊接头响应数值模拟[J].世界地震工程,2015,31(02):101-107.

[46]陈建兵,杨俊毅,李杰.多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非线性随机地震动力响应分析[A].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第十五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二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非线性振动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15:55-56.

万增勇,任晓丹,李杰.OpenSees混凝土单轴本构关系二次开发[J].结构工程师,2015,31(02):93-99.

丁兆东,李杰.混凝土疲劳分析方法综述[J].力学与实践,2015,37(01):40-48.

任晓丹,李杰.混凝土损伤与塑性变形计算[J].建筑结构,2015,45(02):29-31+74.

高向玲,颜迎迎,李杰.一般大气环境下混凝土经时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J].土木工程学报,2015,48(01):19-26.

冯德成,万增勇,李杰.非均匀受压下的箍筋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3(01):1-7+15.

李杰,曾莎洁,任晓丹.混凝土动力随机损伤本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12):1783-1789.

冯德成,李杰.基于柔度法梁柱单元的自适应损伤扩展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2014,35(10):90-97.

李苹,任晓丹,李杰.基于隐式梯度理论的混凝土细观随机断裂模型[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4,31(03):90-97.

冯德成,高向玲,李杰.混凝土框架结构内力测量传感器研制[J].实验力学,2014,29(06):744-750.

杨俊毅,陈建兵,李杰.滞回结构随机地震反应概率密度演化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34(S1):328-332.

孔凡,李杰.基于S变换的非平稳随机过程演变功率谱密度估计[J].计算力学学报,2014,31(04):438-445.

李杰,陈建兵.大型复杂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与倒塌全过程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34(04):48-56.

丁兆东,李杰.基于微-细观机理的混凝土疲劳损伤本构模型[J].力学学报,2014,46(06):911-919.

[60]陈建兵,李杰.结构随机地震反应与可靠度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研究进展[J].工程力学,2014,31(04):1-10.

彭勇波,李杰.非线性随机振动分析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4,49(02):220-226.

李杰,任晓丹.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研究进展[J].建筑结构学报,2014,35(04):20-29.

刘威,李斌,李杰.供水管网渗漏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4,34(01):180-186.

赵桂峰,李杰,谢强,陈淮.高压输电塔线耦联体系风振响应有限元分析与现场实测对比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4,23(01):64-74.

刘汉昆,李杰.单轴受拉状态下混凝土非局部化细观损伤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2(02):203-209.

高向玲,张业树,李杰.基于abaqus梁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数值模拟[J].结构工程师,2013,29(06):19-26.

[67]张自立,陈建兵,李杰.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风力发电高塔振动控制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05):218-224.

陈建兵,林陪晖,李杰.基于通量等价的概率密度演化方程[A].中国力学学会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中国力学学会、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力学学会,2013:311.

李杰,李涛,陈建兵.随机系统概率演化分析中的概率配置方法[A].中国力学学会、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中国力学学会、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力学学会,2013:333.

彭勇波,李杰.非平稳随机地震动的相位演化零点时间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中国力学学会、西安交通大学:中国力学学会,2013:316.

李杰,王鼎.工程随机地震动物理模型的参数统计与检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3,33(04):81-88.

[72]陈建兵,李杰.结构随机动力反应与可靠度分析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研究进展[A].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新疆大学.第22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新疆大学: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辑部,2013:13-23.

梁诗雪,任晓丹,李杰.混凝土破坏过程模拟的随机介质模型[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3,43(07):807-815.

彭勇波,陈建兵,李杰.平稳激励滞回系统随机最优控制[A].中国力学学术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随机动力学专业组.第二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中国力学学术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随机动力学专业组:中国力学学会,2013:23-24.

陈建兵,袁淑蓉,李杰.加性激励系统FPK方程的降维[A].中国力学学术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随机动力学专业组.第二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中国力学学术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随机动力学专业组:中国力学学会,2013:8-9.

孔凡,李杰.非平稳随机过程功率谱密度估计的小波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13,26(03):418-428.

赵桂峰,张猛,李杰,陈淮.高压输电导线非线性振动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工学版),2013,34(03):72-75.

[78]陈建兵,袁淑蓉,李杰.加性激励系统高维FPK方程的降维[A].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13:90.

陈建兵,袁淑蓉,李杰.高维非线性系统FPK方程的降维[A].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13:195.

李杰.物理随机系统:一个新的世界观[A].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一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13:24-25.

孔凡,李杰.周期广义谐和小波变换及重构[J].振动与冲击,2013,32(07):24-29.

孔凡,李杰.基于小波-Galerkin方法的结构随机动力响应功率谱的确定[J].计算力学学报,2013,30(02):173-179+197.

徐亚洲,李杰.近海风力发电高塔波浪动力可靠度分析[J].工程力学,2013,30(03):395-401+409.

李杰,宋萌.随机地震动的概率密度演化[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3,30(01):13-18.

曾莎洁,李杰.混凝土单轴受压动力全曲线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01):7-10.

宁超列,李杰.钢筋混凝土梁柱损伤扩展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12):1747-1752.

高向玲,李杰.反复荷载作用下钢筋与纤维混凝土黏结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2,33(12):121-129.

刘威,徐良,李杰.供水管网抗震拓扑优化算法研究[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2,42(11):1351-1360.

彭勇波,李杰.高层建筑结构随机振动的最优阻尼器控制策略[J].土木工程学报,2012,45(S2):168-171.

刘文峰,陈建兵,李杰.大型海上风力发电高塔随机最优减震控制[J].土木工程学报,2012,45(S2):22-26.

孙千伟,刘威,李杰.管-土轴向动力相互作用等效弹簧系数取值[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08):1123-1128.

李杰.物理随机系统:一个新的世界观[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12:4.

陈建兵,袁淑蓉,李杰.基于通量等价的概率密度演化方程[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12:11.

王鼎,李杰.工程场地地震动随机场的物理模型[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2,42(07):798-807.

梁诗雪,孙伟玲,李杰.随机场的随机谐和函数表达[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07):965-970+995.

徐亚洲,李杰.结构流固耦合波浪动力响应的一阶预估校正法[J].船舶力学,2012,16(07):781-786.

[97]陈隽,王琴,李杰.地下管线地震响应及土体弹性抗力系数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8(03):499-504+607.

张自立,陈建兵,李杰.圆球减振装置对风力发电高塔的振动控制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32(03):144-149.

郝效强,李杰.柔度法梁-柱单元考虑损伤分布的高斯积分方法[J].工程力学,2012,29(05):19-25.

陈建兵,张圣涵,李杰.非线性结构随机响应概率密度演化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12:60-61.

吴沛杰,陈建兵,李杰,刘友坤.海上风力发电高塔随机动力响应与可靠度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12:125-126.

陈建兵,吴沛杰,李杰,刘友坤.海上风力发电高塔随机动力响应与可靠度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学术会议会议手册[C].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12:61-62.

汪大海,李杰.基于动张力均方根反应谱的大跨越输电线路设计风荷载计算方法[J].振动与冲击,2012,31(09):82-89.

梅真,陈建兵,李杰.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的结构振动控制试验设计[J].世界地震工程,2012,28(01):157-163.

[105]张永利,李杰.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海床稳定性评价[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2,29(01):50-55.

刘威,李杰.生命线工程网络抗震优化算法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0(03):325-330.

徐亚洲,李杰.基于拟层流风波生成机制的海浪谱模型[J].海洋工程,2012,30(01):83-91.

孙千伟,刘威,李杰.埋地管线-土横向动力相互作用等效弹簧系数解析解[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2,32(01):139-145.

李杰,彭勇波.磁流变液动态屈服行为的随机多尺度建模[J].计算物理,2012,29(01):95-100.

杨卫忠,李杰.混凝土二轴受拉随机损伤本构关系[J].力学季刊,2011,32(04):590-596.

孙千伟,刘威,李杰.地下管网地震反应分析模型[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31(06):654-658.

贺广零,李杰.风力发电高塔系统风致随机动力响应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11,24(06):696-703.

刘汉昆,李杰.受侵蚀混凝土本构关系[J].建筑材料学报,2011,14(06):736-741.

李杰,阎启.脉动风速随机Fourier波数谱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2):1725-1731.

彭勇波,李杰.结构地震反应随机最优控制的多目标概率准则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1,30(11):224-229+265.

[116]范文亮,李杰.考虑多重失效机制的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11):9-17.

张永利,李杰.运动海床对近海风机单桩基础的影响[J].水运工程,2011,(10):115-119.

孙伟玲,陈建兵,李杰.随机过程的第二类随机谐和函数表达[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10):1413-1419.

彭勇波,李杰.结构地震反应性态的物理随机最优控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31(05):483-489.

贺广零,李杰.风力发电高塔系统风致动力响应分析[J].电力建设,2011,32(10):1-9.

阎启,李杰.基于演化相位谱的脉动风速模拟[J].振动与冲击,2011,30(09):163-168.

郝效强,李杰.损伤梁单元等效节点荷载的计算及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09):1253-1257+1338.

徐金科,高向玲,李杰.一种双分量结构内力测量传感器的研制[J].结构工程师,2011,27(04):128-133.

彭勇波,R.Ghanem,李杰.多场耦合作用下流变液悬浮性态仿真与分析[J].功能材料,2011,42(08):1527-1532.

彭勇波,李杰.基于正交展开方法的Duffing振子随机最优控制[J].振动工程学报,2011,24(04):333-339.

彭勇波,李杰.相位演化零点时间与地震动模拟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04):158-166.

李杰,彭勇波.考虑控制器拓扑的随机动力系统最优控制[J].土木工程学报,2011,44(08):1-8.

刘威,黄鹭娜,李杰.供水管线渗漏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31(04):167-173.

陈建兵,徐军,李杰.多维非线性随机动力系统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The5th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11:9-10.

[130]李云贵,李杰,徐有邻.《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修订简介(六)——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分析[J].建筑结构,2011,41(07):134-139.

徐亚洲,李杰.近海风力发电高塔波浪随机动力响应分析[J].振动工程学报,2011,24(03):315-322.

陈建兵,李杰.随机过程的随机谐和函数表达[J].力学学报,2011,43(03):505-513.

陈建兵,彭勇波,李杰.关于虚拟激励法的一个注记[J].计算力学学报,2011,28(02):163-167.

贺广零,李杰.风力发电高塔系统抗风动力可靠度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04):474-481.

[135]陈建兵,徐军,李杰.多维非线性随机动力系统概率密度演化分析[A].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十三届全国非线性振动暨第十届全国非线性动力学和运动稳定性学术会议摘要集[C].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2011:1005-1012.

王鼎,李杰.工程地震动的物理随机函数模型[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1,41(03):356-364.

阎启,李杰.随机风场空间相干性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9(03):333-339.

范文亮,李杰.不同抗震区结构承载力裕度的概率结构分析与比较[J].工程力学,2011,28(02):69-74+85.

[139]陈建兵,李杰.谱表达方法的频率取点优选[J].振动工程学报,2011,24(01):89-95.

李杰,任晓丹,黄桥平.混凝土黏塑性动力损伤本构关系[J].力学学报,2011,43(01):193-201.

宁超列,李杰,陈建兵大型复杂结构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可靠度分析[A].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重庆大学期刊社,2010:207-209.

李杰,王鼎.基于物理机制的地震动随机函数模型[A].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地震工程联合会:重庆大学期刊社,2010:73-75.

张永利,李杰.波浪作用下海床响应的解析解[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0,40(12):1398-1408.

李杰,彭勇波.基于广义密度演化方程的结构随机最优控制[J].计算力学学报,2010,27(06):976-982.

徐良,彭勇波,李杰.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与设计优化[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0:232-236.

李杰,刘威,卫书麟.生命线工程网络抗震拓扑优化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学术委员会.第三届全国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安全与防灾学术委员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0:9-14.

岳庆霞,李杰.非一致地震激励下地下综合管廊三维响应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山东建筑大学、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结构鉴定加固与改造省重点实验室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山东建筑大学、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土木工程安全与耐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建筑大学建筑结构鉴定加固与改造省重点实验室: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辑部,2010:238-243.

李杰,刘威,卫书麟.生命线工程网络抗震拓扑优化研究[J].灾害学,2010,25(S1):4-9.

徐良,彭勇波,李杰.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可靠性分析与设计优化[J].灾害学,2010,25(S1):227-231.

张永利,周勇,李杰.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基础设计与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36(05):188-191.

孟海,李杰,陈隽埋地有接头管-土非一致激励振动台试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2(05):683-689.

李杰,陈建兵,张琳琳.随机过程的概率密度函数估计[J].应用力学学报,2010,27(03):481-485+639-640.

张永利,李杰.基于总应力法的波致海床剪切破坏准则[J].力学季刊,2010,31(03):342-349.

李杰,陈建兵,孙伟玲.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中国计算力学大会'2010(CCCM2010)暨第八届南方计算力学学术会议(SCCM8)论文集[C].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南方计算力学联络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10:1643-1649.

孟海,李杰,陈隽,吴华勇.地下管线-土体动力相互作用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0,40(08):91-94.

彭勇波,李杰.非线性随机动力系统的最优多项式控制[J].振动工程学报,2010,23(04):366-372.

陈建兵,李杰,徐军.多维空间选点的数论方法及在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中的应用[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10:18-19.

贺广零,李杰.基于物理机制的风力发电高塔系统风场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07):976-981.

汪大海,李杰.强风下高压输电塔线系统非线性随机动力响应[J].振动与冲击,2010,29(06):62-65+235.

张永利,李杰.波浪作用下二维海床土体位移分布研究[J].工程力学,2010,27(06):72-76.

彭勇波,陈建兵,李杰.广义密度演化方程与经典随机振动分析的比较研究[J].力学季刊,2010,31(02):151-158.

蒋录珍,陈隽,李杰.非一致地震激励地下综合管廊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Ⅲ)——数值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03):45-52.

李杰,邢燕.基于可靠度的生命线工程网络抗震设计[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06):783-786+804.

曾莎洁,李杰.混凝土单轴受压本构关系的概率密度描述[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06):798-804.

徐良,刘威,李杰.基于微粒群算法的供水管网抗震优化设计[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0,30(03):269-273.

李杰,任晓丹.混凝土静力与动力损伤本构模型研究进展述评[J].力学进展,2010,40(03):284-297.

李杰,徐军,陈建兵.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的拟对称点法[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09):1-5.

[168]陈建兵,李杰.非线性随机地震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09):6-10.

孙伟玲,陈建兵,李杰.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的物理系统随机涨落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09):16-20.

彭勇波,陈建兵,李杰.随机激励滞回系统的非线性最优控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09):35-39.

[171]刘章军,李杰.基于正交展开的非平稳地震动随机过程[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09):101-105.

岳庆霞,李杰.非一致随机地震激励下综合管廊响应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32(09):133-136.

[173]梁枢果,邹良浩,韩银全,赵林,谢强,葛耀君,李杰.输电塔-线体系完全气弹模型风洞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10,43(05):70-78.

[174]陈隽,史晓军,李杰.非一致地震激励地下综合管廊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Ⅱ)——试验结果[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02):123-130.

李杰,陈建兵随机动力系统中的概率密度演化方程及其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10,40(02):170-188.

李杰,任晓丹.基于摄动方法的多尺度损伤表示理论[J].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10,40(03):344-352.

刘汉昆,孙超,李杰.基于CT扫描的混凝土三维细观数值模拟[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27(01):54-59.

李杰,彭勇波,陈建兵.随机动力系统最优控制准则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01):112-117.

彭勇波,李杰.随机动力系统磁流变阻尼最优控制策略[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02):164-169+177.

史晓军,陈隽,李杰.非一致地震激励地下综合管廊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Ⅰ)——试验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30(01):147-154.

赵桂峰,谢强,梁枢果,李杰.输电塔架与输电塔-线耦联体系风振响应风洞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10,31(02):69-77.

张永利,李杰.海洋环境下桩-土相互作用问题的数值解[J].振动与冲击,2009,28(12):160-163+209.

黄桥平,赵桂平,李杰.碳纤维/ep复合材料动态拉伸试验研究与损伤分析[J].复合材料学报,2009,26(06):143-149.

[184]何涛,李杰.基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的地下结构可靠度分析[J].力学季刊,2009,30(04):530-536.

杨卫忠,李杰.一种受剪细观损伤单元模型及其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12):1565-1570.

[186]吴建营,李杰.混凝土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的数学和热力学表述[J].工程力学,2009,26(S2):133-147.

李杰,阎启.结构随机动力激励的物理模型:以脉动风速为例[J].工程力学,2009,26(S2):175-183+224.

马骏驰,周锡元,李杰.计算机仿真方法在人群疏散影响参数研究中的应用[J].自然灾害学报,2009,18(06):154-159.

安自辉,李杰.地震动随机函数模型研究(Ⅱ)——参数统计与模型验证[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06):40-47.

[190]陈原,李杰.非线性随机介质场地的地震反应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重点实验室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重点实验室: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辑部,2009:23-28.

李杰,阎启.结构随机动力激励的物理模型——以脉动风速为例[A].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重点实验室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重点实验室: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辑部,2009:102-114.

[192]吴建营,李杰.混凝土各向异性损伤模型的数学和热力学表述[A].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重点实验室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结构工程与振动重点实验室: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辑部,2009:142-160.

范文亮,李杰.非完全相关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9,26(05):620-626.

安自辉,李杰.地震动随机函数模型研究(Ⅰ)——模型建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05):36-45.

刘威,李杰.生命线网络可靠度分析的改进最小路递推分解算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05):66-72.

[196]刘章军,陈建兵,李杰.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J].固体力学学报,2009,30(05):489-495.

汪大海,李杰,谢强大跨越输电线路风振动张力模型[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29(28):122-128.

刘章军,李杰.基于概率密度演化理论的结构抗震可靠性分析[J].振动与冲击,2009,28(09):1-4+20+210.

赵桂峰,谢强,梁枢果,李杰.高压输电塔线体系风致非线性振动气弹模型风洞试验[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09):1157-1164.

贺广零,李杰.基于物理机制的风力发电高塔系统旋转样本功率谱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9,29(26):85-91.

马骏驰,李杰,周锡元基于计算机仿真的火灾时人员安全疏散可靠度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9,29(04):376-381.

李杰,岳庆霞,陈隽地下综合管廊结构振动台模型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04):41-45.

贺广零,周勇,李杰.风力发电高塔系统参数分析[J].建筑结构,2009,39(S2):403-406.

周俊明,周勇,叶德传,李杰.大开间短肢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30(04):9-17.

陈建兵,李杰.非线性随机动力学中的若干基本问题[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动力学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09:22-23.

贺广零,周勇,李杰.风力发电高塔系统地震动力响应分析[J].工程力学,2009,26(07):72-77.

陈建兵,刘章军,李杰.非线性随机动力系统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9,26(03):312-317.

邬翔,李杰.基于细观物理机制的混凝土损伤数值仿真[J].建筑材料学报,2009,12(03):259-265.

李杰,卫书麟,刘威.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供水管网抗震优化设计[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03):108-114.

[210]薛伟辰,刘振勇,李杰,周黎黎,罗子文.基于SMA的智能预应力梁主动控制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42(06):22-27.

李杰,阎启,谢强,陈隽.台风“韦帕”风场实测及风致输电塔振动响应[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26(02):1-8.

赵桂峰,谢强,梁枢果,李杰.高压输电塔线体系抗风设计风洞试验研究[J].高电压技术,2009,35(05):1206-1213.

范文亮,李杰.广义密度演化方程的δ函数序列解法[J].力学学报,2009,41(03):398-409.

李奎明,李杰.钢筋混凝土双连梁短肢剪力墙结构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05):587-596.

艾晓秋,李杰.基于随机Fourier谱的地震动合成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9,29(02):7-12.

史晓军,陈隽,李杰.层状双向剪切模型箱的设计及振动台试验验证[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02):254-261.

李奎明,李杰.双连梁短肢剪力墙结构非线性随机演化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04):432-439.

谢强,丁兆东,赵桂峰,李杰.不同横隔面配置方式的输电塔抗风动力响应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9,35(03):683-688.

徐亚洲,李杰.风浪相互作用的Stokes模型[J].水科学进展,2009,20(02):281-286.

岳庆霞,李杰.地下综合管廊地震响应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03):285-290.

阎启,谢强,李杰.风场长期观测与数据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26(01):37-42.

刘威,李杰.基于网络缩减的递推分解算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7(02):143-147.

李杰,杨卫忠.混凝土弹塑性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9,42(02):31-38.

邬翔,李杰.图像处理在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中的应用[J].建筑材料学报,2009,12(01):12-16.

李杰,李奎明.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非线性分析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9,30(01):23-30.

史晓军,陈隽,李杰.地下综合管廊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8,28(06):116-123.

卫书麟,李杰,周静海.沈阳市供水系统抗震功能可靠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8,24(04):106-110.

蒋录珍,陈隽,李杰.非一致激励下综合管廊振动台试验的数值模拟[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04):203-206.

[229]陈建兵,李杰.基于概率空间剖分的结构非线性随机反应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04):1-5.

刘威,李杰.考虑腐蚀的城市燃气管网抗震可靠度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04):138-141.

金涛,周勇,李杰.钢筋混凝土风力发电高塔数值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04):270-272+279.

钟莉,李杰.风速时程的分形特征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04):273-275.

[233]孙超,邬翔,周勇,李杰.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的数值模拟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04):276-279.

王琴,陈隽,李杰.斜入射地震波作用下地下管线的地震反应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8,(04):283-286.

岳庆霞,李杰.近似Rayleigh地震波作用下地下综合管廊响应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8,(04):409-416.

彭勇波,陈建兵,刘伟庆,李杰.隔震结构的随机地震反应与抗震可靠度评价[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1):1457-1461.

李杰,范文亮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8,(11):7-12.

孟海,陈隽,李杰,唐光武,郑罡.地下管线-土非一致激励振动台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05):852-859.

李杰.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背景、意义与研究进展[A].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ChinaArchitecture\u0026BuildingPress)、同济大学《建筑钢结构进展》编辑部、香港理工大学《结构工程进展》(AdvancesinStructuralEngineering)编委会.结构防灾、监测与控制——第二届“结构工程新进展国际论坛”特邀报告集[C].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ChinaArchitecture\u0026BuildingPress)、同济大学《建筑钢结构进展》编辑部、香港理工大学《结构工程进展》(AdvancesinStructuralEngineering)编委会: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2008:78-94+285.

钟莉,何涛,谢强,李杰.台风“麦莎”作用下输电塔风荷载反演[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42-45.

陈建兵,李杰,彭勇波.基于密度演化理论的非线性随机动力系统最优控制[A].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动力学与控制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一般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2008:23-24.

[242]刘章军,李杰.地震动随机过程的正交展开[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9):1153-1159.

王琴,陈隽,李杰.地下管线非一致地震激励振动台试验的三维有限元建模[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03):47-53.

陈建兵,李杰.结构反应的内蕴相关性与可靠度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8,(04):521-528.

安自辉,李杰.强震地面运动的频域物理模型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7):869-873+879.

高向玲,李杰.钢筋与钢-碳纤维混杂纤维增韧混凝土粘结性能试验[J].建筑结构,2008,(06):102-106.

邢燕,李杰.混合优化策略在生命线管网拓扑设计中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5):569-573.

李杰.工程结构动力激励的随机物理模型[A].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2008:6-7.

李杰,陈建兵,彭勇波.半主动随机最优控制系统的密度演化分析[A].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2008:40-42.

周俊明,李杰.钢筋混凝土剪力墙随机反应分析[A].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2008:25-26.

汪大海,李杰,谢强输电线路导线风振动张力模型研究[A].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六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2008:43-44.

陈建兵,李杰.结构随机动力非线性反应的整体灵敏度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8,(02):169-176.

曹杨,李杰.基于宏观三角形分区平板壳单元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8,(02):139-143.

卫书麟,李杰,刘威,周静海沈阳市主干供水管网系统抗震可靠性优化[J].世界地震工程,2008,(01):17-22.

高向玲,李杰.添加不同纤维的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8,(01):43-48.

李杰,薛伟辰,杨枫.基于刚架的压电驱动器驱动力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3):291-294.

曹杨,李杰.双连梁短肢剪力墙结构的随机损伤演化分析[J].力学季刊,2008,(01):102-112.

李杰,刘章军.随机脉动风场的正交展开方法[J].土木工程学报,2008,(02):49-53.

何涛,赵鸣,谢强,李杰.光纤光栅传感器用于盾构隧道施工的监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01):157-161.

[260]刘章军,李杰.脉动风速随机过程的正交展开[J].振动工程学报,2008,(01):96-101.

张琳琳,李杰.随机Fourier谱风场仿真算法的验证[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1):1-5.

陈原,李杰.非一致激励条件下非线性工程场地地震动相干函数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7,(04):72-78.

曹杨,李杰.双连梁短肢剪力墙结构非线性损伤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1587-1591.

李杰,李奎明.钢筋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试验[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04):12-20.

史晓军,岳庆霞,李杰.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振动台试验中模型地基影响因素分析[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7,(04):50-53+59.

马骏驰,李杰,周锡元道路转角对人员疏散的影响与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7,(04):377-382.

王婷,赵鸣,李杰.红外CT模拟在混凝土板内部缺陷探测中的应用[J].计算力学学报,2007,(05):579-584.

邢燕,李杰.供水管网渗漏模型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册)[C].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太原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辑部,2007:221-225.

钟莉,何涛,谢强,李杰.台风“麦莎”作用下输电塔风荷载反演[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分会风工程委员会.第十三届全国结构风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与结构工程分会风工程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7:251-255.

陈原,李杰.考虑岩土介质随机特性的工程场地地震动相干函数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7,(03):1-6.

马骏驰,李杰,周锡元考虑火场环境实时作用下的人群疏散仿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07):20-25+180.

王华琪,赵鸣,李杰,丁洁民.混凝土强度统计数据的分析与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7):861-865.

[273]薛伟辰,李杰,杨枫.压电智能混凝土梁主动控制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7,(06):20-25.

岳庆霞,吴华勇,李杰.管土动力相互作用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03):132-136.

王华琪,赵鸣,常新江,李杰,丁洁民.混凝土强度抽样检验方案[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402-406.

杨卫忠,李杰,任晓丹.掺粉煤灰和矿粉的高性能混凝土轴压性能试验研究[J].河南科学,2007,(02):285-288.

[277]薛伟辰,李杰,李昆.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7,(04):656-660.

李杰,任晓丹,杨卫忠.混凝土二维本构关系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7,(04):6-12.

李杰,刘威,包元锋,周静海沈阳市天然气管网系统抗震可靠性优化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2007,(01):26-30.

王婷,赵鸣,李杰.识别混凝土板内部缺陷的人工神经网络算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3):304-308.

李杰,张琳琳.实测风场的随机Fourier谱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2007,(01):66-72.

[282]陈隽,徐幼麟,李杰.经验模分解及小波分析在结构损伤识别中的应用: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7,(01):110-116.

刘威,李杰.考虑随机腐蚀作用的埋地管线地震反应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7,(02):104-108.

陈原,李杰.一致激励条件下非线性工程场地地震动相干函数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04):369-376.

[285]吴建营,李杰.反映阻尼影响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J].工程力学,2006,(11):116-121+132.

吴建营,李杰.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混凝土动力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427-1430+1440.

陈华明,李杰,范民权,彭春强.蛋形消化池与流体相互作用动力分析[J].工程力学,2006,(10):49-54.

李杰,艾晓秋.基于物理的随机地震动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05):21-26.

[289]薛伟辰,郑乔文,刘振勇,李杰.结构振动控制智能材料研究及应用进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05):213-217.

李杰,刘章军.基于标准正交基的随机过程展开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0):1279-1283.

李杰,陈建兵,张琳琳,韦笠.中国大陆地区年最大平均风速的概率密度函数[J].自然灾害学报,2006,(05):76-82.

包元锋,李杰,刘威,周静海沈阳市天然气系统抗震连通可靠性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6,(05):107-110.

李杰,陈建兵.结构动力非线性随机反应的联合概率分布[J].力学学报,2006,(05):652-659.

王婷,李杰,赵鸣基于小波包变换的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9):1137-1141.

张琳琳,李杰.基于随机Fourier谱的风场仿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9):1142-1146+1158.

张琳琳,谢强,李杰.输电线路多塔耦联体系的风致动力响应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03):261-267.

李杰.随机动力系统的物理逼近[J].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6,(02):95-104.

谢强,李杰.电力系统自然灾害的现状与对策[J].自然灾害学报,2006,(04):126-131.

罗子文,薛伟辰,李杰.形状记忆合金的驱动性能研究进展[J].测控技术,2006,(08):1-4.

李奎明,孙春毅,李杰.高性能混凝土双连梁短肢剪力墙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03):121-123.

钱摇琨,李杰.生命线工程网络抗震可靠性算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03):176-179.

岳庆霞,李杰.软件ABAQUS在饱和土体动力响应分析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03):238-241.

张琳琳,李杰.脉动风速互随机Fourier谱函数[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6,(02):57-61.

李杰,陈建兵.随机动力系统中的广义密度演化方程[J].自然科学进展,2006,(06):712-719.

刘威,李杰.埋地管线腐蚀模型及地震随机反应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02):153-157.

李杰,陈华明,陈建兵,范民权,彭春强.预应力蛋形消化池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6,(05):35-42.

王华琪,赵鸣,李杰.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分析[J].混凝土,2006,(05):82-85.

谢强,张勇,李杰.华东电网有限公司500kV任上5237线飑线风致倒塔事故调查分析[J].电网技术,2006,(10):59-63+89.

谢强,阎启,李杰.横隔面在高压输电塔抗风设计中的作用分析[J].高电压技术,2006,(04):1-4.

[310]陈建兵,李杰.密度演化方法在概率分布估计中的应用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4):433-437.

陈建兵,李杰.随机结构反应概率密度演化分析的切球选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6,(01):1-8.

包元锋,李杰.基于遗传算法的生命线工程网络抗震优化设计[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6,(01):21-27.

李杰,陈原.非一致激励条件下工程场地地震动相干函数的数值模拟——Ⅰ分析原理和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01):30-35.

陈原,李杰.非一致激励条件下工程场地地震动相干函数的数值模拟——Ⅱ分析方法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6,(01):36-42.

陈建兵,李杰.结构随机响应概率密度演化分析的数论选点法[J].力学学报,2006,(01):134-140.

李杰.生命线工程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J].土木工程学报,2006,(01):1-6+37.

[317]吴建营,李杰.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统一模型[J].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2005,(04):15-21.

李杰,卫书麟.城市供水管网抗震功能可靠度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04):353-358.

曹杨,李杰.宏观三角形分区板壳单元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1-5.

陈建兵,李杰.结构动力随机反应的极值分布[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11-15.

[321]吴建营,李杰.混凝土结构的静力和动力损伤非线性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16-21.

张琳琳,李杰.风荷载作用下输电塔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36-41.

[323]陈隽,李杰.振动信号趋势项提取的几种方法及其比较[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42-45.

[324]何涛,敖翔,谢强,李杰.输电塔风荷载反演实例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S1):293-296.

李杰,任晓丹,杨卫忠.高性能混凝土双轴受压试验研究[J].施工技术,2005,(S2):51-53.

刘威,李杰,卫书麟,周静海供气管线抗震可靠性分析[J].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05,(06):94-96+69+40.

李杰,任晓丹,杨卫忠.高性能混凝土双轴受压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全国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委员会、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5:351-356.

李杰,吴建营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Ⅰ:基本公式[J].土木工程学报,2005,(09):14-20.

[329]吴建营,李杰.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Ⅱ:数值计算和试验验证[J].土木工程学报,2005,(09):21-27.

王婷,赵鸣,李杰.图像融合在探测混凝土结构内部损伤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26):188-192+196.

李杰,陈建兵.随机结构响应密度演化分析的映射降维法[J].力学学报,2005,(04):460-466.

[332]陈建兵,李杰.复合随机振动系统的动力可靠度分析[J].工程力学,2005,(03):52-57.

陈玲俐,叶志明,李杰.基于经济流速的管径优化方法[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196-200.

高向玲,李杰.钢筋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理论计算与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5,(04):10-12.

艾晓秋,高向玲,李杰.纤维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5,(04):61-63.

艾晓秋,李杰.考虑土体固液二相性质的地下管线地震反应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5,(02):136-140.

艾晓秋,李杰.地下管线的有效应力地震反应分析[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5,(01):1-7.

赵鸣,何涛,李杰.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温度监测中的应用[J].实验力学,2005,(01):23-29.

李杰,赵鸣,梁建文.生命线工程重大灾害紧急自动处置的研究进展[A].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市长协会、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城市公共安全与应急体系高层论坛论文集[C].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中国市长协会、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5:52-54.

高向玲,李杰.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本构关系的数值模拟[J].计算力学学报,2005,(01):73-77.

李杰,赵昕.结构时域识别的超单元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5,(01):35-40.

李杰,张琳琳.脉动风速功率谱与随机Fourier幅值谱的关系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04):363-369.

[343]陈建兵,李杰.随机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的极值概率密度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06):39-44.

[344]吴建营,李杰.混凝土的连续损伤模型和弥散裂缝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1):1428-1432.

杨枫,李杰,薛伟辰压电智能梁振动控制研究进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纤维混凝土委员会.先进纤维混凝土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纤维混凝土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4:193-198.

徐壮涛,薛伟辰,李杰.光导纤维应变传感器应用技术初探[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纤维混凝土委员会.先进纤维混凝土试验·理论·实践——第十届全国纤维混凝土学术会议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纤维混凝土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4:231-236.

李杰.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的初步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10):1270-1277.

[348]陈建兵,李杰.随机结构动力反应的极值分布[J].振动工程学报,2004,(04):10-15.

李建华,李杰.多点激励下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的反应谱方法[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03):242-246.

[350]刘志伟,周克荣,李杰.聚丙烯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动力反应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4,(03):15-20.

陈玲俐,李杰.城市供水管网系统抗震功能可靠度分析[J].工程力学,2004,(04):45-50.

陈建兵,李杰.基于概率密度演化方法的随机结构可靠度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4,(03):285-290.

[353]陈建兵,李杰.随机结构复合随机振动分析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J].工程力学,2004,(03):90-95.

包元锋,李杰.生命线工程网络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的比较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02):139-148.

陈玲俐,李杰,叶志明.震后特殊供水状态下的供水管网水力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4,(03):89-94.

李杰,李建华.多点激励下结构随机地震反应分析的反应谱方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03):21-29.

[357]何军,李杰.Seismicreliabilityanalysisoflargeelectricpowersystems[J].EarthquakeEngineeringandEngineeringVibration,2004,3(01):51-55.

赵昕,李杰.未知集中荷载和风荷载共同作用下的结构识别问题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2004,(02):202-208.

李杰,陈建兵.随机结构动力可靠度分析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4,(02):5-9.

李杰,李建华.地震动反应谱变异系数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4,(02):36-41.

李杰,高向玲,艾晓秋.纤维增韧混凝土与钢筋的粘结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4,(02):99-103.

赵昕,李杰.非线性参数结构系统的参数识别[J].振动与冲击,2004,(01):115-119+136-137.

[363]薛伟辰,程斌,李杰.双层双跨高性能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4,(03):58-65.

陈建兵,李杰.随机结构静力反应概率密度演化方程的差分方法[J].力学季刊,2004,(01):21-28.

陈建兵,李杰.随机荷载作用下随机结构线性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4,(01):119-124.

陈建兵,李杰.非线性随机结构动力可靠度的密度演化方法[J].力学学报,2004,(02):196-201.

王登刚,李杰.计算具有区间参数结构特征值范围的一种新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4,(01):56-61.

[368]薛伟辰,程斌,李杰.预应力与非预应力高性能混凝土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学报,2004,(01):1-8+16.

王登刚,李杰.计算不确定结构系统静态响应的一种可靠方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3,(06):662-669.

李杰,陈建兵.随机结构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2):1387-1391.

薛伟辰,李杰,何池.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与时随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3,(04):41-44.

李杰,陈建兵.随机结构非线性动力响应的概率密度演化分析[J].力学学报,2003,(06):716-722.

王登刚,李杰.模型误差对固有频率计算结果影响程度分析的区间方法[A].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第八届全国振动理论及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摘要[C].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宇航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2003:102.

李杰.生命线工程研究中的关键力学问题——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第十二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力学学会,2003:63-72.

[375]陈建兵,李杰.杆系结构非线性损伤随机演化分析[J].固体力学学报,2003,(03):352-358.

李杰,刘威.异形柱框架结构中支撑与填充墙作用的对比研究[J].建筑结构,2003,(09):26-28.

赵昕,李杰.转角信息未知条件下的结构参数识别方法研究[J].工程力学,2003,(04):55-59.

陈隽,徐幼麟,李杰.Hilbert-Huang变换在密频结构阻尼识别中的应用[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04):34-42.

[379]肖建庄,李杰,姜峰,王平.矿渣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高温后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3,(04):35-40+46.

肖建庄,李杰,吴树勋,谢猛.矿渣高性能混凝土剪力墙火灾反应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7):783-787.

李杰,陈建兵.随机结构动力反应分析的概率密度演化方法[J].力学学报,2003,(04):437-442.

何军,李杰.单一震源下生命线系统失效概率分析的新方法(一)——系统可靠路径与失效路径的识别[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03):53-59.

[383]薛伟辰,程斌,李杰.低周反复荷载下高性能混凝土震损框架的抗震性能[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03):107-112.

何军,李杰.大型相关失效工程网络系统可靠度的近似算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3,(03):261-266.

李杰,肖建庄,于海生.复合纤维抗弯加固混凝土外伸梁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6):663-667.

丁光莹,李杰.混凝土框架结构随机模拟分析研究[J].力学季刊,2003,(02):231-237.

李杰,卢朝辉,张其云.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单轴受压分析[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5):505-509.

肖建庄,黄,李杰,张盛东.异型柱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02):85-88.

丁光莹,李杰.混凝土框架结构非线性静力分析的随机模拟[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4):389-394.

[390]薛伟辰,李杰,李昆,王骅.预应力组合梁框架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3,(02):25-32+37.

薛伟辰,何池,王骅,李杰.新型预应力组合梁的力学性能[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3):268-272.

陈建兵,李杰.结构内力概率密度演化的向量马氏过程方法[J].力学季刊,2003,(01):81-87.

廖松涛,李杰.考虑场地介质随机特性的无限域波动分析[J].力学学报,2003,(02):199-205.

[394]薛伟辰,程斌,李杰.低周反复荷载下预应力高性能混凝土梁的抗震性能[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01):78-83.

陈玲俐,李杰.供水管网渗漏分析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3,(01):115-121.

李杰,陈淮,孙增寿.结构-设备动力相互作用试验研究[J].工程力学,2003,(01):157-161+85.

[397]肖建庄,王平,谢猛,李杰.矿渣高性能混凝土高温后受压本构关系试验[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2):186-190.

李杰,丁光莹.随机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仿真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3,(02):52-57.

陈玲俐,李杰.供水管线震害量化参数——渗漏面积的估算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03,(01):69-72.

赵昕,李杰.基于反应力向量灵敏度的模型参数化方法[J].振动与冲击,2002,(04):63-67+122-123.

[401]薛伟辰,李昆,李杰.钢混凝土组合梁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06):65-70.

李杰,廖松涛.考虑岩土介质随机特性的工程场地地震动随机场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02,(06):685-689.

江建华,廖松涛,李杰.高压电气设备的抗震可靠度分析[J].工程抗震,2002,(04):37-42.

李天,李杰,沈祖炎.大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中的数据应用与处理[J].世界地震工程,2002,(04):96-101.

[405]肖建庄,黄珏,张建荣,李杰.高性能混凝土异型柱边框架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2,(06):19-25.

肖建庄,李杰,于海生,李清.复合纤维抗剪加固掺粉煤灰混凝土外伸梁试验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2,(06):23-26.

赵昕,李杰.一类加权全局迭代参数鲁道夫·卡尔曼滤波算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2,(04):403-408.

李杰.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新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5):750-755.

陈建兵,李杰.混凝土结构非线性随机损伤状态的演化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5):756-759.

[410]吕斌,李杰.确定性波动输入条件下的地震动场数值模拟[A].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力学学会,2002:82-87.

章建波,李杰.框架结构物理参数在时域中的系统识别[A].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第十一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力学学会,2002:446-450.

李建华,李杰.考虑反应谱变异特性的人工合成地震波[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9):1038-1043.

[413]肖建庄,葛亚杰,黄珏,李杰.异型柱结构内力分析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2,(03):23-28.

刘威,李杰.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J].结构工程师,2002,(03):56-61.

陈建兵,李杰.随机结构分析中的均值参数反应与反应均值[J].力学季刊,2002,(03):412-416.

李杰,陈隽.部分输入未知时求解动力复合反演问题的补偿算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2,(03):310-314.

李杰,肖建庄,陈建兵,韩丽婷.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2,(03):7-12.

[418]吴建营,李杰.混凝土异型柱的抗剪全过程分析[J].结构工程师,2002,(02):17-24.

肖建庄,李杰,魏锦涛.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的试验方法研究[J].玻璃钢/复合材料,2002,(03):3-6.

肖建庄,陈隽,张其云,李杰.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桁架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2,(05):40-43.

韩丽婷,李杰.异型柱框-桁架结构的抗震性能研究[J].建筑结构,2002,(05):44-46+43.

黄珏,肖建庄,葛亚杰,李杰.异形柱框架节点受力性能研究进展与评述[J].结构工程师,2002,(01):52-57.

何军,李杰.生命线工程系统抗震可靠度算法复杂性及简化原则[J].世界地震工程,2002,(01):13-17.

肖建庄,黄珏,李杰,张盛东.外掺粉煤灰混凝土异型柱边框架试验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2):151-156.

廖松涛,李杰.工程场地随机地震波动分析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02):173-176.

[426]肖建庄,黄珏,李杰,张建荣.两层半子结构框架试验方法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01):73-78.

李杰,何军,李天.大型电力网络系统抗震可靠度分析[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2,(01):7-11.

廖松涛,李杰.随机结构正交展开分析的Ritz动力聚缩法[J].计算力学学报,2002,(01):63-68.

李杰,吴建营,周德源,聂礼鹏.L形和Z形宽肢异形柱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2002,(01):9-15.

李杰.高层建筑结构质量动力评定技术研究(英文)[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S1):125-131.

[431]薛伟辰,李杰.碳纤维材料在加固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1,(04):28-30.

陈隽,李杰.系统非线性参数识别的松驰法[J].振动工程学报,2001,(04):79-82.

赵昕,李杰.层间隔震结构隔震垫的有限元模拟[J].建筑结构,2001,(11):66-68.

李杰,张其云.混凝土随机损伤本构关系[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0):1135-1141.

[435]姚武,李杰,周钟鸣.聚丙烯纤维对混凝土抗拉强度的影响[J].混凝土,2001,(10):40-42+36.

何池,薛伟辰,李杰.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2001:402-407.

李昆,薛伟辰,李杰.预应力组合梁抗震性能试验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2001:50-55.

陈建兵,李杰.结构─设备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1,(03):70-74.

李天,李杰.应用托马斯·贝叶斯方法估算场地参数[J].世界地震工程,2001,(03):33-37.

李杰,江建华,李明浩.基于GIS的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系统[J].地震学报,2001,(04):420-426+451.

何军,李杰.大型生命线工程抗震可靠度分析的递推分解算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07):757-762.

王博,李杰.大型渡槽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2001,(03):29-34.

高向玲,李杰.钢筋混凝土粘结锚固的研究进展[J].结构工程师,2001,(02):29-33+9.

[444]肖建庄,李杰,孙振平.高性能混凝土结构抗火研究最新进展[J].工业建筑,2001,(06):53-56.

江建华,黄勤勇,李杰.上海市交通系统抗震可靠度分析[J].工程抗震,2001,(02):39-43.

李杰,江建华.地震次生火灾动态危险性分析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1,(02):31-36.

江建华,李素贞,李杰.基于GIS的城市生命线工程地震反应仿真研究——以上海市供水系统为例[J].灾害学,2001,(01):24-29.

江建华,李素贞,李杰.基于GIS的城市生命线地震反应仿真研究——以上海市供水系统为例[J].工程抗震,2001,(01):37-42.

李杰.工程系统的内涵、抗震设计与设防原则[J].自然灾害学报,2001,(01):24-29.

[450]陈隽,李杰.高层建筑风荷载反演研究[J].力学季刊,2001,(01):72-77.

李天,李杰,沈祖炎大型电力网络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英文)[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04):12-15+22.

李天,李杰,沈祖炎.高压变电站抗震可靠性分析(二)[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04):37-43.

李天,李杰,沈祖炎.电力系统地震灾害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0,(04):19-24.

李天,李杰,沈祖炎.高压变电站抗震可靠性分析(一)[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03):43-49.

王博,李杰.大型渡槽结构模态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0,(03):60-66.

李天,李杰,沈祖炎高压变电站1(1/2)主接线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0,(03):58-62.

丁光莹,李杰.多点非一致激励长跨结构抗震可靠度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0,(03):84-89.

李杰,陈隽.高层建筑结构动力复合反演问题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2000:691-692.

[459]陈淮,李杰.高压电气设备抗震可靠性分析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00,(02):19-23.

李杰,江建华.城市地震次生火灾危险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2000,(02):87-92.

[461]李国强,陈素文,李杰,陆雪平.上海金茂大厦结构动力特性测试[J].土木工程学报,2000,(02):35-39.

韩新,李杰,沈祖炎城市消防指挥中心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J].计算机仿真,2000,(01):12-18.

李杰.复杂生命线工程系统的地震反应分析与行为控制[J].中国科学基金,1999,(06):17-20.

韩新,李杰,沈祖炎.城市火灾扑救与调度指挥过程智能控制方法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9,(04):17-24.

丁光莹,李杰.复杂结构的抗震可靠度分析[A].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云南工学院、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Ⅲ卷)[C].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云南工业大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辑部,1999:517-523.

[466]肖建庄,李杰.高轴压碳化混凝土框架柱抗震试验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9,(03):49-53.

韩新,李杰,沈祖炎,陈寒根,陈正业,朱忠明,李霞,祝平.城市火灾灾场控制过程辅助决策仿真理论研究[A].消防协会.中国消防协会年会面向新世纪消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消防协会:中国消防协会,1999:103-114.

李杰.随机结构正交分解分析方法[J].振动工程学报,1999,(01):80-86.

李杰,陈隽.未知输入条件下的结构物理参数识别研究[J].计算力学学报,1999,(01):32-40+113.

[470]陈隽,李杰.部分输入未知条件下的结构系统识别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8,(04):40-47.

[471]肖建庄,李杰.钢筋混凝土框架柱轴压比限值问题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1998,(04):17-22.

肖建庄,陈隽,李杰.钢筋混凝土异型柱结构体系[A].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石家庄铁道大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第七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石家庄铁道学院、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辑部,1998:276-280.

韩新,李杰,沈祖炎城市火灾扑救调度指挥过程的Petri网模型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1998,(03):26-32.

[474]李国强,李杰,李炳生.高层建筑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8,(02):91-97+150.

李杰,陈隽.子结构物理参数识别与输入地震动的复合反演研究[J].振动与冲击,1998,(01):62-66+101.

[476]宋建学,李杰.地震灾场计算机仿真[J].系统仿真学报,1997,(04):53-57.

陈隽,李杰.结构动力参数识别方法研究[A].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广西大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第六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三卷)[C].中国力学学会结构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委会、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广西大学、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中国力学学会工程力学编辑部,1997:263-267.

李杰,陈隽.结构参数未知条件下的地震动反演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03):28-36.

宋建学,李杰.地震次生火灾计算机仿真研究[J].工程抗震,1997,(03):32-36.

李杰.复合工程系统灾害反应分析与系统控制[J].自然灾害学报,1997,(03):3-11.

李杰,陈淮,孙增寿,赵晓.工业结构-设备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7,(02):98-105.

孙增寿,陈淮,李杰.结构-设备复合复合系统振动特性研究[J].工业建筑,1997,(02):21-25.

魏星,李杰.刚度变异特性对砼结构动力反应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S1):84-88.

李杰,宋建学.地震灾场的模拟与模拟控制问题研究(Ⅱ)地震灾场的模拟控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04):21-29.

[485]陈淮,李杰,孙增寿.地上管线的抗震可靠性分析[J].工业建筑,1996,(11):23-26.

邓秀泰,李天,李杰,陈淮.框-桁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学报,1996,(06):2-10.

李杰,魏星.随机结构动力分析的递归聚缩算法[J].固体力学学报,1996,(03):263-267.

魏星,李杰.随机场理论在随机结构分析中的应用[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6,(03):86-90+97.

李天,李杰,王亚勇域市地震灾害管理系统(EDMS)的基本构成与实现[J].世界地震工程,1996,(03):1-5.

赵国兴,陈淮,李杰.震后城市交通系统评估与改建[J].世界地震工程,1996,(03):6-10+78.

陈淮,李杰,孙增寿.城市煤气管网震害预测[J].世界地震工程,1996,(03):11-15+36.

宋建学,李杰.城市地震灾场模拟实例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1996,(03):16-19+31.

李杰,宋建学.城市地震灾场模拟控制实例研究[J].世界地震工程,1996,(03):20-26.

李天,易宇,邓秀泰,李杰.钢筋混凝土框—桁架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6,(02):93-97.

李杰,宋建学.地震灾场的模拟与模拟控制问题研究(Ⅰ)地震灾场模拟[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6,(02):46-54.

宋建学,李杰.城市地震次生火灾灾度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6,(01):90-94.

李杰.确定性参数摄动与随机参数摄动的区别与联系[J].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报,1996,(01):16-20.

李杰.随机结构系统建模问题研究[J].振动工程学报,1996,(01):47-53.

李杰.随机结构动力分析的扩阶系统方法[J].工程力学,1996,(01):93-102.

宋建学,李杰.震后城市交通系统连通性模拟[J].自然灾害学报,1996,(01):73-78.

李杰.复合随机振动分析的扩阶系统方法[J].力学学报,1996,(01):66-75.

李杰.随机结构分析的扩阶系统方法(Ⅱ)——结构动力分析[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04):27-35.

李天,李杰,易宇.基于随机场地分析的场地小区划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1995,(04):8-12.

李杰.基于微分算子变换的广义卡尔曼估计方法[J].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1995,(04):394-400.

赵晓,李杰.空间结构──设备体系模型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1995,(03):89-94.

李杰.随机结构分析的扩阶系统方法(Ⅰ)——扩阶系统方程[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5,(03):111-118.

[507]陈淮,李杰,孙增寿.高层建筑振动周期计算可靠性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1995,(03):1-6+9.

李杰.随机结构动力矩阵的线性表示与线性截断[J].世界地震工程,1995,(02):8-12+21.

李杰,宋建学.城市火灾危险性分析[J].自然灾害学报,1995,(02):98-103.

李杰,韩新工业生产系统抗震薄弱环节分析——三级递阶综合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4,(04):83-94.

李天,李杰.具有随机参数的场地地震反应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1994,(05):79-83.

孙增寿,李杰,陈淮.工业设备震害预测研究[J].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报,1994,(02):58-64.

李杰,陈淮,赵晓.结构-设备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综述[J].世界地震工程,1994,(02):5-12.

李杰.地震灾害场系统可靠度控制模型研究(Ⅰ)[J].郑州工学院学报,1994,(01):25-33.

韩新,李天,李杰.工业生产系统次生灾害危险性分析——致灾因素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1994,(01):25-29.

李杰.几类反应谱的概念差异及其意义[J].世界地震工程,1993,(04):9-14.

李天,李杰.一般生产系统抗震薄弱环节分析的单因素综合评价法[J].世界地震工程,1993,(03):7-10+33.

李杰.两向地震波的输入方向对平—扭耦联系统动力反应的影响[J].应用力学学报,1993,(02):95-98+129.

李杰.结构动力分析的若干发展趋势[J].世界地震工程,1993,(02):1-8.

李杰.城市地震灾后恢复过程控制模型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3,(01):49-59.

李杰.地震灾场与灾场控制问题研究[J].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报,1992,(04):19-25.

李杰.震害预测仿真系统研究(三)——仿真优化方法[J].郑州工学院学报,1992,(02):34-38.

李杰.与震害指数相联系的地震损失估计公式[J].世界地震工程,1992,(01):45-47+72.

李杰,李国强.地震次生火灾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地震,1992,(01):78-84.

[525]李国强,李杰.结构设计的发展方向——以整体结构可靠度为目标的结构设计[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工程结构可靠性——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全国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结构可靠度委员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992:130-135.

李国强,李杰.建筑火灾损失的预测模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1992,(01):6-9+18.

李杰.震害预测仿真系统研究(二)——结构仿真参数研究[J].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报,1991,(04):22-29.

宋建学,李杰.砖烟囱震害预测方法研究[J].郑州工学院学报,1991,(04):36-42.

[529]李国强,李杰.高层建筑舒适度的验算[J].工业建筑,1991,(11):29-31.

李杰.基于残差滤波的非线性系统识别算法[J].振动工程学报,1991,(03):88-92.

李杰.论地震灾害场控制的系统化方法[J].灾害学,1991,(01):84-88.

李杰.震害预测仿真系统研究(一)——仿真预测的基本思想[J].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学报,1991,(01):59-64.

李杰,朱伯龙.带构造柱多层砖房的抗震性能和系统识别研究[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0,(03):65-74.

李杰.区域性防灾系统研究的总体思路[J].郑州工学院学报,1990,(03):75-80.

李杰,王东炜,付兴华.地震灾害预测中的类比推断方法[J].灾害学,1990,(02):8-13.

李杰.偏心结构的弹塑性扭转反应机理——实验与分析[J].郑州工学院学报,1990,(01):23-28.

李杰,文良谟.评价用构造柱加强的主控制楼和配电装置楼的抗震性能[J].电力建设,1990,(02):1-4+64.

获得荣誉

获得国家级、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励20余项。

1996年,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及证书。

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并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

1999年,受聘于同济大学结构工程学科特聘教授岗位;

同年,被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1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2003年,所带领研究群体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计划;

2004年,被上海市授予“劳动模范”和“优秀学科带头人”称号;

2005年,入选上海市“科技领军人才计划”;

2008年,获得“李国豪结构工程大奖”一等奖

2012年,李杰教授获得“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

2016年,李杰教授主持完成的“工程结构抗灾可靠性设计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论”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0年,李杰教授主持完成的《复杂建筑结构精细分析与整体抗灾性能调控关键技术》,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1年8月1日,入选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技术科学部)。 

2021年11月18日,当选为中科院院士。

社会活动

2017年11月13日,受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邀请,同济大学特聘教授李杰在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305报告厅为学院师生做了题为“几点体会,一种追求—谈研究生的培养”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若干要点”的学术报告。学术报告由学院院长叶继红教授主持,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和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师生济济一堂,聆听了李杰教授的报告。

2021年6月28日下午,应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邀请,同济大学李杰教授学术报告会在学院楼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报告会由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院长李栋教授主持。参加李杰教授学术报告会的有同济大学陈建兵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巨维博,土木学科责任教授吴子燕,土木工程系徐斌教授、王富生教授和青年教师代表。

参考资料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导师教师师资介绍简介-李杰 - 同济大学师资导师 - Free考研考试.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2022-01-02

同济大学李杰教授回母校与我院青年骨干教师进行座谈-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2022-01-02

李杰(同济教授) 简历 - 名人简历.名人简历.2022-01-02

李杰.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2022-01-02

同济大学李杰教授学术报告会-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22-01-02

李杰_同济大学_万方分析学者知识脉络.万方.2022-01-02

土木工程学院李杰教授、朱合华教授分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22-01-02

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2022-01-02

关于公布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2022-01-02

同济大学教授李杰应邀到我院做学术报告-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2022-01-02

同济大学李杰教授应邀来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做学术报告-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202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