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孚中村

孚中村

孚中村俗称埔中,行政村。片村含大乡、北、饶埔、孚梓寨4个自然村。在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区政府所在地庵埠镇西北24.7千米,古巷镇人民政府驻地东2千米。属古巷镇。至2005年底,全村农业人口7480人。因村位于丘陵地带中间平坦开阔地,故俗称埔中。因“孚”与“埔”音近而雅,故写成孚中。

地理环境

孚中村位于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东部,距离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东面与湘桥区大园、西塘两村以溪为界,西面与福庆村接壤,南面与枫溪长美两村相邻,北面与潮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相连。全村地域面积约4平方公里。原有耕地面积2367亩,潮州市政府征地947亩,现存1420亩。山地果林场面积3336亩。至2005年底,全村农业人口7480人。

历史沿革

南宋、元、明、清(1127-1911)时期,孚中村隶属于海阳县归仁都。民国时期,因海阳县于1914年改名为潮安区,孚中村隶属于潮安县仁和区。1949—1956年隶属于潮安县二区。1956-1958年隶属于古巷乡。1958—1968年隶属于古巷人民公社称为孚中大队。1961年孚中大队析为孚一大队、孚二大队、孚三大队。1963年合并为孚中大队。1968-1980年改称为孚中大队革命委员会。1981-1983年改称为孚中大队管理委员会。1983-1986年改称为孚中乡人民政府。1987—1989年改称为孚中村管理委员会。1990—1999年改称为孚中管理区。1999年以后改称为孚中村村民委员会。

文化

人文地理

孚中村位于洋铁岑后壁山末端象埔之东,故当地俗称为埔东村。因潮安区境内有三处埔东村,故雅名为孚中村。全村地形属于低矮丘陵山埔,人文地理称为浸水龙须状。全村由大乡、北厝、孚梓寨和饶埔四个自然村组成。人文地理称:大乡自然村是全村地龙之首,孚梓寨和饶埔两个自然村是左龙须,北厝自然村是右龙须。大乡自然村的寨门、大宗祠和大型建筑物座西向东,孚梓寨自然村大型建筑物座北向南朝龙首,北厝自然村大型建筑物座南向北朝龙首,人文地理称孚中村是金交椅格局。

人文历史

自从南宋(1127~1279)时期以来,在孚中村这片约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先后居住韦、黄、郭、卢、吴、卫、姚、袁、胡、张、洪、杨、郑、林、余等姓氏,是一个多姓氏聚居的村庄。各姓氏和睦相处,各自谋求发展。据孚中《黄氏族谱》记载,孚中村黄氏祖籍福建省兴化府莆田县涵头乡,初世祖隆文公(1265~1328)是一个秀才,青年时候因胞兄出任海阳县尉而来潮州孚中韦厝教书。因教书质量很高,韦氏乡亲一个以女嫁给先生,让先生永远留在韦厝教书:隆文公娶韦氏之后,定居北厝自然村黄厝围。传至五世祖若人公是一个秀才,对人文地理略晓一二,深知孚中村龙首在大乡,遂买地建宅,迁创大乡寨内,黄姓人口出现大增长。孚中寨的兴建,紧接黄氏大宗祠、长房宗祠、四房祖祠的建成,黄姓出了十个举人和一个武状元,令全村各姓氏纷纷外迁他乡,另谋发展。韦、袁、林三个姓氏迁居浮洋镇,姚氏、吴氏迁居枫溪镇,余氏迁居吉利新乡(今潮州市体育馆附近),郭氏迁居登塘村,郑氏迁居枫溪。至民国元年(1912),孚中村一统黄姓。

历代分支

孚中黄氏宗族经过700多年分支繁衍,主村农业户口7480人,农转非迁出人口约1500人;孚中老二房自明朝嘉靖迁创大埔县三河、黄坑、桃花古竹、丰顺县潭江铺前、留隍庵坑等村人口约1000人;孚中老三房自清代康熙中期迁创揭阳市新亨英花村,今人口3000多人。孚中月塘公派迁创凤塘镇玉井村,人口600多人。孚中元盛公派迁创东岗村,老四房位义公派迁创凤塘镇大埕凤林村。

新中国成立后,孚中村潮乐爱好者组织潮剧社,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潮剧社开头演唱潮曲,表演短剧,后来发展至演潮剧《扫窗会》、《愁龙苦凤)等传统戏。1968~1978年组织文化宣传队,演出一些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2008年后组织潮乐社,由乡里一批爱好者自愿参加,参加者热情捐资作活动费用,村政拨部分资金资助,农民企业家捐资赞助,过年过节表演潮乐潮曲,平时每星期定期两夜集中练习,乐曲之声在乡里回响。乡里组织潮州大锣鼓队,春节期间向村民拜年。全村篮球场10个。逢年过节都组织篮球比赛。2007年,建成孚中文化广场,每年举行一次潮汕三市潮曲票友联谊会。春节期间举办灯谜会猜,象棋比赛,潮乐潮曲表演,潮州大锣鼓队拜年等活动,丰富农村节日文化生活。

文史资料

全村保存两本旧族谱手抄本和一本以旧族谱为历史线索继承,发展,创新的新编族谱。族谱是一个宗族历史文化资料的文化载体,准确的族谱为后人研究村史和历代分支繁衍提供了准确的历史依据。

历史文物

全村历史文物有孚中寨(明朝嘉靖1522-1566年间始建)、黄氏大宗祠(1700年始建)、长房宗祠(1746年建)、四房祖祠(1773年建)、达祖公祠(1863年建)、可祖公祠(1905年建)、道祖公厅(1628-1644年间建)、瑞祖公厅(1851~1861年间建)、状元第(1797年建)、状元石狮(1797年建)、科举旗杆群(20副举人旗杆、2副状元旗杆)。近15年来,全村破旧祠堂全部重修,破旧公厅重修,状元第自从1942年农历四月八日被日本侵略军烧毁后,破烂63年后重修复原,只有旗杆群尚未修复,其余历史文物重现昔日辉煌。

代表人物

孚中村古代村民崇文尚武,历代人才辈出。全村历代举人11人,10人黄姓,1人袁姓,武状元1人。由于一部分族谱失传,10个举人只知黄标、黄时杨和黄廷栋三人,其余七人名字欠详,武状元黄仁勇记录完整。民国时期人才有黄文田和黄定中,全村写入本届镇志人物28人。孚中村是一个总人口八千多人的村庄,历代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善于经营和善于经商的精英人才。全村有数以百计的农民企业家,他们勤劳和智慧创造了2005年产值7.4亿的经济成果,改变了乡里纯农一穷。

社会

教育

孚中村历来重视文化教育,1948年,孚中黄氏大家祠重修,黄文田把大宗柯改造成仁和区第三中心小学,结束小学生五,六年寄读他乡的历史。1986年,孚中村建成双层教学楼的孚中小学,结束38年利用老祠堂做学校的历史。2002年,村又投资120万建成一座四层教学楼缓解学校教室不足的局面。全村大学生300人以上。

基础设施

1986~2005年20年间,全村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办了很多实事。1986年建成孚中小学双层教学楼,结束了自1948年以来利用二座老祠堂办学校的历史。2002年扩建一座四层教学楼,缓解全村适龄儿童和外来工几百名儿童人学的拥挤局面,两次建校总投资163万元。1992年以后连续建设主要村道和工业区通道水泥路面8000米和非水泥路面7000米,主村道和工业区大道配套安装路灯,总投资95万元。1994年全村铺设自来水管,当时设计供水量为15000人口用水,由于工厂用水量和外来民工用水量增长快,自来水供应成问题,2005年安装接通潮州市市区自来水管,设计供水量为30000人口用水的供水管道,两次水改工程总投资872万元。2000年由旅港乡亲武状元黄仁勇第七世孙黄甲辉先生捐资90万元赠建孚中幼儿园。2002年投资114万元建成村委会办公楼。2003年投32万元在北山果林场建成孚中公墓陵园一期工程,让已故老人骨灰有安息之地。全村累计投资52万元建成无害化公厕12座,垃圾坑20处,每天安排专业人士清洁卫生和车辆处理运送垃圾,净化乡里环境卫生。

经济

工农业发展

全村耕地面积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花生等农作物。山地面积主要种植松柏、杉、杂木和种植荔枝200亩、橄榄18000棵、潮州柑50亩、菠萝400亩。“孚中松”定为广东省良种,自从1970年以后所有松柏籽由当时汕头地区林业局包购包销。孚中果林场是古巷镇农业龙头企业。全村三高农业主要是华海集团公司和孚中水产有限公司。华海集团公司的前身是华光养鳗场,2001年成立华海集团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于鳗鲡目及水产品养殖、加工、出口创汇为一体化的外向型国家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   2002年和2005年分别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和“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称号。

1986年,全村只有1家瓷厂,1家砖瓦厂和1家粮食加工厂,年工业总值50万元以下。1987年建成瓷二厂,紧接着出现一批私人集资兴办的陶瓷厂、凉果食品加工厂,1989年建成纸箱厂,1997年建成孚中造纸厂,1999年建成烤鳗厂等等。至2005年,全村以陶瓷为主体的工业企业150多家,年工业总产值7.4亿元。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