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文祠
广文祠坐落于风景秀丽的临海市区北固山南麓,背依著名的江南长城——台州府城墙,又名郑广文祠,原名户曹祠。广文祠是为纪念唐广文博士台教正宗郑虔而建,始建于唐,后屡有迁移。 古祠为单层四角飞檐,雕梁画栋。内有当代书画名家沙孟海、启功、赵朴初、王伯敏等所题赠艺术精品,琳琅满目。 祠后岩下一小园,两株古樟,数支石笋,几处题 刻,一汪清泉,端庄严肃,清雅别致。
广文祠现在是台州市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临海的一张名片,又是台州儒学文化的象征,在海内外唐朝文学、唐史研究领域享有较高美誉度、知名度。
追溯历史
祠约始建于唐广德二年(764),至今已越千年。据《嘉定赤城志》记载,广文博士郑虔(号郑广文)殁于州城后,台人为缅怀虔公教化启蒙之功,特以其故居立祠纪念。唐以降,祠宇屡屡建,历代修达13次,宋,祠所在巷名即称户曹巷,清康熙移至北固山八仙岩畔,末次修于光绪十四年(1888)。自北宋以来,台州市地方官吏及文人学士推崇郑虔为“吾台斯文之祖”,每年逢春、秋日祭祀。明清两代童生进考之前,必上广文祠烧香;考中功名的台州各县书生,凡经过临海(台州府治)参拜府学后,也必上广文祠烧香参,以示不忘虔公之功德。
古祠修缮
1988年,在以王晚霞、丁式贤为首的热心人士倡议下,仰赖台州、临海两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采取民办公助形式,共筹资60余万元,在清代建筑基础上,进行重修和拓建,改额为郑广文纪念馆,同时整修了位于城东的郑虔墓。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书写了馆名。
建筑结构
占地1500平方米,包括大门、正厅、碑墙、、山门、管理房等几部分,后连著名的清代八仙岩摩崖石刻群。2004年,市政府又投资180万元进行了扩建与维修,内外修缮一新。其大门立有清咸丰“郑广文祠”石质门额和门框;正厅建筑面积260平方米,一层飞檐,高9米,面阔五间(含回廊),雕梁画栋,饰名人典故、花卉鸟兽,敦煌飞天等图案,青瓦铺顶;八仙岩山门按爱新觉罗·旻宁十二年原样重修,三层,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管理平房三间,建筑面积190平方米;大门外有三层石质平台,横跨山道,直达公路。
祠堂陈列
正厅迎面悬挂书法泰斗沙孟海先生91岁时书写的自撰楹联:“椒海七年教启化,沧洲三绝画诗书。”馆藏有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书画名流,包括启功、王伯敏、程千帆、孙望等赠送的珍品,文诗溢香,气韵非凡。
厅右碑墙嵌有开元十五年(727)郑虔撰的《郑仁颖墓志铭并叙》(复制),清同治九年(1870)台州市知府刘璈撰的《唐郑广文公碑》神道碑原物,清光绪十八年《广文祠重修碑记》,以及一代名家启功、沙孟海、王伯敏、程千帆、任政等书法石刻精品。厅后为清康熙始建的八仙岩摩崖石刻,壁下碧水一泓,名“玉液池”,泉水甘冽,常年不涸,外环石栏,上架片石度人,其旁石笋林立,青藤缠绕,后倚两株500年参天古樟,清静雅致,别有洞天。观此馆北边靠山,山高林密,能挡寒风,前望东湖,常来紫气,南眺巾山,时沐熏风,俯视台城,景物尽收眼底。自清以来,成为台州市文人士绅游宴读书胜地。
载体作用
1990年纪念馆公布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郑虔墓1997年公布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1995年命名为台州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转为国有文化事业单位。郑虔学术研究会附设于此。
10余年来充分发挥基地载体作用,强化教育研究功能,努力实践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定精神,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尽心培育一代新人为己任,深入挖掘台州地域文化内涵和唐朝先进文化,共编印出版5本学术专著,计100余万字。以及专供中小学生阅读的《杜甫郑虔友谊诗选》、《郑虔与台州》及连环画、简介等系列小册子,其中主持省社科联合会重点研究课题一个。深入浅出了展示“台州市文教启蒙者”、“诗书画三绝”、“杜甫郑虔”为主题的史料、实物陈列内容,常年供青少年观摩感悟,潜移默化,激起他们爱祖国、爱人民,追求高尚人品,发扬尊师重教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今,纪念馆全年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年均接待中外游客达10000余人次,多的年份达15000人次以上,主要为大中小学生。并坚持为各学校、单位团体进行专题讲学讲解。
参考资料
唐代古祠——郑广文纪念馆.中国台州网.2013-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