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ARCHAEOLOGY),是国家文物局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前身是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0年9月28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更名为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11月30日,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2021年2月1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3月11日上午9时,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同召开了项目推进会。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中国水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广东阳江市举行。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使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和“狮子鱼”号无人水下遥控潜水器,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开展了三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
发展历程
成立背景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在原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基础上组建成立,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发展历程
2020年9月28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复同意更名为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11月30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成立。
2021年2月1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将分别与3家单位共建“环境考古实验室”“分子古生物学实验室”和“年代学与动植物考古实验室”。随后,为进一步落实国家文物局与北京大学的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及“年代学与动植物考古联合实验室”项目建设,3月11日上午9时,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同召开了项目推进会。同年,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开展嘉陵江合川钱塘镇段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不同时期陶瓷片、铜钱、铁器等文物标本47件,是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第一次在内水联合实施水下考古调查,为内河水下文物保护作了有益尝试。
2022年8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暨中国水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揭牌仪式在广东阳江市举行。
2023年3月9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举行了2023年招聘宣讲会。同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使用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和“狮子鱼”号无人水下遥控潜水器,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开展了三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2023年12月10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共建燕文化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仪式暨首届京津冀考古论坛举办。
机构治理
直属单位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是国家文物局直属正局级事业单位,前身是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管理层
机构设置
挂靠机构
下属企业
阳江市海陵岛探海楼宾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441700751093180Q
住所:闸坡大角山庄A17--A18幢
注册资金:人民币壹仟万元
成立日期:2003年06月11 日
经营期限:长期
经营范围:旅业服务;中餐制售;日用品零售;展览水下文物。(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简介:阳江市海陵岛探海楼宾馆座落于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大角湾。是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的下属企业,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是一家集培训、会议、住宿、餐饮服务以及水下考古科研文化为一体的考古文化主题宾馆。
机构业务
主要职责
(一)承担全国考古规划、政策法规、重大项目理论与技术研究。
(二)统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组织实施全国水下考古调查、发掘、研究、保护、展示项目,开展水下考古技术研究、应用、咨询与服务工作,承担考古工作船及水下考古专用设备的管理、维护工作。
(三)承担分析监测技术、空间及微观测量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等技术考古科研,开展科技考古的研究与学科建设,负责管理考古实验室。
(四)承担跨省域的国家重大基本建设项目的考古工作前期评估、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开展地下文物分布密集区、边疆考古、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下文物资源专项调查项目。
(五)协调、组织开展重大中外合作考古项目。
(六)负责管理考古样本库和数据库,推动考古研究成果转化和社会共享。
(七)开展考古发掘文物的保护修复及相关技术研发、推广、咨询与服务。
(八)组织、实施田野考古、水下考古、科技考古、文物保护等方面专业培训工作。
(九)承担北海基地、南海基地、阳江基地及各工作站的运行管理工作。
(十)承担国家文物局交办的其他事项。
考古工作
水下考古
2013年度西沙水下文化遗产调查活动
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海南省文物局组织的“2013年度西沙水下文化遗产调查活动”第二批考察人员,于2013年4月29日至5月6日赴西沙群岛开展文化遗产调查和执法巡查活动。
“半洋礁I号”沉船水下考古
漳州“半洋礁I号”沉船位于福建省龙海区隆教畲族乡东南半洋暗礁海域,水深19至22米。调查项目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现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建水下考古队承担。调查工作于2010年9月25日开始,至11月10日结束,历时45天。此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2010年上半年水下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对“半洋礁I号”沉船遗址做进一步的重点调查,摸清该沉船遗址的具体情况,为今后将要开展的水下考古和相应保护措施做准备工作。调查区域主要集中在沉船的南北两端及舱体中部,已涵括了沉船的最主要的部位。
从目前的情况推测“半洋礁I号”埋藏并不算深,保存一般,仅存一侧的船体,按龙骨、桅座的尺寸看,沉船体量不大。调查工作方式以手工清淤为主,在一些埋藏较深,泥沙堆积较厚的区域采用高压水枪清除的方法。为防止泥沙回淤,工作人员沿揭露的船体外侧打下铁钎标明位置,以绳子相连。如有遗物,根据铁钎位置,记住相对坐标,随后提取。在能见度稍好的时候,进行水下摄影、摄像和测绘工作。在调查结束后,沉船原址已用泥沙回填保护。 从调查情况看,沉船船体部件有船舷板、部分船底板、船桅座、龙骨等。船体方向330度,残长约9.2米、宽约2.5米。
定远舰二期考古调查正式启动
2020年8月10日,2020·山东威海定远舰遗址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在刘公岛定远舰遗址考古工作平台“丰旺10”平驳船上举行开工仪式。威海湾一号”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牵头,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威海市博物馆等地方文博机构共同开展。项目于2017年启动,2018年于刘公岛东村外发现一处沉舰遗址,2019年以抽沙揭露方式对沉舰展开专项调查,基本确定“威海湾一号”沉舰为清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此次开展的第二期水下考古调查工作拟提取2019年发现的大型铁甲,并对沉舰艏、艉部进行抽沙清理,计划发掘面积300平方米。据悉,2019年,国家文物局正式明确全国水下考古工作的两个重点,南方以“南海一号”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为主,北方以甲午沉舰遗址调查为主。
田野考古
西藏林芝市拉颇遗址
拉颇遗址位于林芝市波密县倾多镇巴康村巴托卡自然村,地处波得藏布左岸二级台地,东北高、西南低,海拔高度2800余米。遗址发现于2009年村庄建设过程中。2011年10月,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调查与试掘,出土一批陶片与动物骨骼标本。此次发掘采用常规考古与多学科相结合的方式,发掘面积计81平方米。共发现柱洞27个、墓葬1座、灰坑2座,出土石器、骨器、陶片、动物骨骼、植物种子等珍贵遗物。此次发掘出土的石器以打制石器为主,磨制石器数量较少。打制石器多为以水晶刮削器、边刮器、端刮器、石叶为代表的细石器,少量为砍砸器、盘状砍砸器。磨制石器有双孔石刀、石凿、石斧、石纺轮等。陶器均为平底器,器类主要为陶钵和陶罐,多采用手制泥条盘筑制法,少数经慢轮修整。陶系以夹砂陶为主,有黑灰陶、灰陶、红褐陶,器表多经磨光。器表纹饰有绳纹、弦纹、斜线方格纹、附加堆纹、附加泥条、指甲纹、乳钉纹等。出土骨器可辨识者主要为骨锥和骨针。通过对出土的植物标本进行测年,确定遗址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昌都察雅县比果哇遗址
2022年6月20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昌都市文物保护研究所、察雅县文物局共同承担的比果哇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启动仪式后,考古队正式对比果哇遗址展开了2022年度的发掘工作。此次发掘严格按照《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进行,采用布设5×5米的探方进行逐层发掘,目前共布设7个探方。
新疆托库孜萨来遗址
2022年6月26日,新疆托库孜萨来遗址(唐王城遗址)2022年度考古发掘正式启动。发掘工作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持,联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共同实施。托库孜萨来遗址(唐王城遗址)是新疆境内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要古城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绿洲带上,在南北走向的图木休克山与包尔其山形成的巨大豁口北部,图木休克山南端。行政区划上位于图木舒克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与喀什地区巴楚县交界处,北距图木舒克市中心13公里,东北距巴楚县城45公里。
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
2024年6月7日,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阜新市委员会、阜新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考古遗产管理专业委员会、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阜新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承办的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在辽宁阜新市召开。来自十余家科研院所及高校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科技考古
“考古年代学实验室”合作协议签约
2021年6月8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北京大学签订了共建“考古年代学实验室”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原有碳十四测年实验室场地基础上,增加200余平米,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共建“考古年代学实验室”。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承担新增实验室的改造、设备、人员、运转等相关费用。通过考古年代学联合实验室的共建,有助于整合和提升我国科技考古资源和研究力量,促进碳十四测年技术在我国考古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提升考古测年的能力与效率,增强遗址的考古价值认知,推动考古与多学科的创新融合发展。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23年9月11日,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考古中心)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以下简称木材所)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和“木材考古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在木材所举行。考古中心主任唐炜、木材所所长傅峰等出席了签约和揭牌仪式。
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2024年4月16日,国家文物局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发布安徽省淮南市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武王墩是迄今考古发掘最高等级的楚国墓葬,也是国家文物局批准的为数不多的大型墓葬发掘项目。
中外联合考古
塞林港联合考古发掘合作协议
2016年12月21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与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副主席哈班在北京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文物局与沙特阿拉伯王国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塞林港联合考古发掘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中沙双方将在沙特塞林港地区开展为期五年的陆上和水下联合考古发掘合作。塞林港毗邻麦加,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存。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旅游与民族遗产总机构文物与博物馆司将负责联合考古发掘项目的具体执行。
塞林港遗址现场考古
2018年3月30日,中沙联合考古项目——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现场工作正式开工。来自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的10名考古队员,按照预定的工作计划,采用地面调查与无人机航拍相结合的方式,对塞林港遗址地表遗迹进行了地毯式搜索,获得重要发现并完成遗址局部的正射影像及3D数字重建。
港口考古
中沙联合塞林港遗址考古项目,是国家文物局落实两国政府间协议、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考古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2016年1月19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与沙特旅游与遗产总局副主席哈班共同签署文化遗产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同年12月21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刘曙光与沙特旅游与遗产总局副主席哈班在北京共同签署《中国-沙特塞林港遗址考古合作协议书》,计划对红海之滨的塞林港遗址开展持续五年的考古工作。本年度中沙联合考古队由双方各选派五名专业考古队员组成,中方学者姜波博士和沙方学者扎哈尼博士共同担任领队。参加项目的中方队员有:梁国庆、聂政、赵哲昊、王霁;沙方队员有:Mahdi, Ammar, Waleed, Kalaf, Ahmed。田野考古工作时间为2018年3月26日至4月14日,累计20天。为落实中沙两国政府间协议,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由中国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沙特国家考古中心联合组织的中沙联合考古队于2018年对海上丝绸之路港口遗址——沙特塞林港遗址(Al Serrian)进行了为期20天考古调查与发掘,取得超乎预期的重要考古成果。
学术研究
科研课题
青花类瓷器器物图相关提取技术及软件研发
截至2014年4月10日,出水文物以青花类瓷器为大宗,“南海一号”“南澳1号”的出水青花类瓷器可达数万件,本课题专门针对水下考古沉船出水青花瓷器制图所设计,依据可知误差的器物正射影像照片,运用数字图像处理的技术提取文物纹饰、轮廓线图、并形成以线图或色块等方式的纹样或图案之器物图,最终形成合乎考古工作规程要求的器物图,提高绘图工作的准确性、客观性及工作效率,降低技术成本,为建立相当规模的沉船出水青花类瓷器数据库建设研发一种数据采集工具,为学科未来发展打下相关的技术基础。
水下文物探测保护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中心与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合作开展该项目,团队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船重工第715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福建博物院、福州大学等单位构成。项目选择平潭海区为目标海域和示范区,主要任务为收集整理水下文物历史信息,分析评价水下文物保存现状,以现代海洋物理调查手段为基础,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相控阵三维声学摄像声纳,系统进行水下文物探测技术研究,建立水下文物探测技术体系;移植改造浮标监测系统,建立针对水下文物保护的浮标监控技术;开展水下文物保存环境现状调查以及保存环境评估技术方法研究,提出保护对策;为我国水下文物的探测、保护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及科学指导。此项目的顺利开展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水下考古调查技术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水下考古调查的主动性和科学性。
水下无源声纳防范系统在水下遗址保护中的应用与创新
针对中国水下遗址尤其是沉船遗址被破坏的严峻形势,研究一套行之有效的防盗安全预警系统,探索能用于复杂海况的安防设备,杜绝水下文物被盗捞的危险,达到长效监控工作的目标。课题摒弃传统安防设备需长期能源供电的现实弊病,采用无源声纳装置,对水下文化遗产进行实时监控,做到有效预警。课题组设计了一套水下无源声纳装置和高灵敏度的接收装置,针对水下文化遗产海洋周边环境,建立一套无源的报警系统,达到操作简单、投资小、蔽性好、适用性强、维护简单、长期有效的监控目的,有利于提高水下遗址保护的主动性,丰富水下遗址保护的技术手段。
研究成果
《中国沉船考古发现与研究》
【主编】:宋建忠
【开本】:16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1年9月
【简介】: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大规模基本建设的展开与全国文物保护体系的建立,中国考古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古浅滩、古河道内发现了40余处古代沉船遗存,沉船考古研究随之兴起。
《南海考古资料整理与述评》
【主编】:范依然
【开本】:16开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6月
【简介】: 《南海考古资料整理与述评》搜集了南海诸岛的历史文献及相关档案、考古发现与调查、国内外相关研究资料,并初步整理分析、述评,为下一步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联合国水下文化遗产行动手册》
【开本】:16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
【简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附件之指南
《2010年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主编】: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9月
【简介】: 《2010年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与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英汉对照》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编,收录了《法国水下考古成就与未来概述——水下考古研究中心1966-2008》《环中国海海洋文化遗产的考古学与民族学研究》等文章。
学术交流
“9至16世纪西印度洋地区的中国外销瓷贸易”讲座
2018年4月13日上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办系列学术讲座(之二十九),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张然博士应邀发表了题为“9至16世纪西印度洋地区的中国外销瓷贸易”的学术演讲,水下中心业务人员等听取了演讲。
第七届中韩水下考古学术研讨会
2019年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青岛市组织召开了第七届中韩水下考古学术研讨会。来自水下中心、韩国海洋文化财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
第九届中韩水下考古研讨会网络会议
2021年12月9日下午,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九届中韩水下考古研讨会网络会议召开,会议主题为2021年度中韩水下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现状。
相关事件
2024年6月13日,国家文物局在海南琼海市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水下考古最新成果,经过为期一年的水下考古调查,两艘沉船的分布范围已经探明,并提取出水陶器、瓷器、原木等文物928件套。据介绍,2023年5月至2024年6月,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联合对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两艘沉船,开展了3个阶段的水下考古调查,现在确认:一号、二号沉船其年代分别属于明朝正德、弘治年间。
参考资料
首页.官网.2024-06-15
领导简介.官网.2024-06-15
联系我们.官网.2024-06-15
中心介绍.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2024-06-15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新华网.2024-06-15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推进会举行.北京大学新闻网.2024-06-15
中国水下考古活化利用研究院在广东阳江揭牌成立.国家文物局.2024-06-15
国家文物局发布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水下考古新成果.中青在线.2024-06-15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中国政府网.2024-06-15
多措并举 切实加强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贯彻落实.浙江省文物局.2024-06-15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2023年招聘宣讲会在考古文博学院顺利举办.四川大学.2024-06-15
燕文化考古研究中心成立.人民网.2024-06-15
办公室.官网.2024-06-15
人事处(党总支办公室).官网.2024-06-15
预算与财务处.官网.2024-06-15
水下考古研究所.官网.2024-06-15
考古理论与技术研究所.官网.2024-06-15
考古实验室与科技保护研究所.官网.2024-06-15
基地运营部(海洋考古博物馆筹备办).官网.2024-06-15
挂靠机构.官网.2024-06-15
下属企业.官网.2024-06-15
2013年度西沙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官网.2024-06-15
定远舰二期考古调查正式启动.官网.2024-06-15
西藏林芝市拉颇遗址2021年考古发掘工作取得明显收获.官网.2024-06-15
昌都察雅县比果哇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启动.官网.2024-06-15
新疆托库孜萨来遗址(唐王城遗址)2022年度考古发掘正式启动.官网.2024-06-15
查海遗址群保护利用学术研讨会在辽宁阜新召开.官网.2024-06-15
共建“考古年代学实验室”合作协议签约仪式举行.官网.2024-06-15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官网.2024-06-15
现场!我国考古发掘迄今楚国最高等级墓葬.官网.2024-06-15
中沙签署塞林港联合考古发掘合作协议.官网.2024-06-15
中沙联合考古队开展塞林港遗址现场考古工作.官网.2024-06-15
中沙合作在红海之滨开展港口考古.官网.2024-06-15
青花类瓷器器物图相关提取技术及软件研发.官网.2024-06-15
水下文物探测保护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官网.2024-06-15
水下无源声纳防范系统在水下遗址保护中的应用与创新.官网.2024-06-15
研究成果.官网.2024-06-15
“9至16世纪西印度洋地区的中国外销瓷贸易”讲座.官网.2024-06-15
第七届中韩水下考古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官网.2024-06-15
第九届中韩水下考古研讨会网络会议顺利召开.官网.2024-06-15
沉海500年!被南海沉船打捞出的文物惊艳了.金羊网.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