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区
盐水区旧称“大龟肉”,后称“咸水港”,前身为“盐水镇”,位于中国台湾台南市西北部,属于大新营地区的范围,并与嘉义县义竹乡关系密切。因富有丰富的人文及民俗文化,中央与台南市政府将投入数十亿前瞻基础建设计划经费,推动月津港荣景再现并计划将岸内糖厂打造为影视基地,使其成为南部影视重镇,发展南部影视产业。交通方面未来也将规划建置台南捷运黄线,加强与新营市区的交通。目标使盐水与新营共为台南副都心,溪北领头羊。此外盐水区还有一年一度世界闻名的盐水蜂炮及月津港元宵节,每年都能吸引上百万的游客到此。并于2018年以浓厚历史人文背景、蜂炮庆典荣获交通部观光局票选为“中国台湾三十经典小镇”之一。由台南市盐水区公所申请报名2020中国台湾城镇品牌奖,盐水区以盐水蜂炮与月津港带来极具特色的节庆活动,此外社区环保教育的落实与推广,擦亮了盐水的城镇品牌,在2020年12月9日的颁奖典礼中获得“铜奖”殊荣。
历史沿革
可说是中国台湾最古老的乡镇之一,原居住有西拉雅人,在郑芝龙、颜思齐来台前县(1621年)就已有汉族移民进入,是船只进入八掌溪的集散地。最早称大龟肉庄(疑为西拉雅人称潟湖之转音),后改为大圭壁庄;清雍正年间设盐水港堡。盐水一词台语指咸水,因临倒风内海,港内有咸水而得名。又因地形略微弯曲,状似新月,故称之为“月津”“漳州月港”,曾有“一府二鹿三艋四月津”的俗谚,繁华一时。
兴建铁路纵贯线,并预计于盐水设置车站,但最后并未完成。传言此因地方仕绅唯恐“斩断地龙”,影响地方发展而作罢。然“中国台湾铁道史”一书中记载,当时日本人乃为考虑盐水地区尚有河运之便,遂在三条计划线(分别经由盐水、新营、白河中),选择条件较平均,经由新营的路线。
稍后官方虽一度研议新营经由盐水至北门屿(今北门区)之支线弥补不足,但亦未完成。最后虽有私营铁路(后称布袋线)连结新营车站并延伸至布袋,但盐水荣景已不再,区域中心机能为新营所替代。产业则以制糖业为主,盐水港制糖株式会社在岸内有制糖工场。盐水港因日军为巩固据点,于布袋兴建堤防而淤塞。1920年中国台湾地方改制,于此地设置“水街”,划归台南州新营郡管辖,战后改设台南市盐水镇,2010年12月25日五都改制,改称台南市盐水区。
地理环境
盐水区位于中国台湾台南市西北部,北临嘉义县义竹乡,东北连后壁区,东邻新营区,西邻学甲镇,南接下营区。本区位处八掌溪南岸,属于平原地形,系由八掌溪及急水溪冲积而成,地形平坦,无丘陵或山脉,气候上则属热带季风气候。
行政区划
盐水区辖下共25里,包括:
社会事业
大专院校
南荣技术学院
高级中学
台南市私立明达高级中学
初级中学
台南市立盐水中学
小学
台南市盐水区盐水小学
台南市盐水区地头港小学
台南市盐水区仁光小学
台南市盐水区欢雅小学
台南市盐水区月津小学
台南市盐水区文昌小学
台南市盐水区竹埔小学
台南市盐水区岸内小学
交通
客运
公路
旅游
建于1847年的八角楼,是盐水镇当地保留最完整的木造建筑,也是相当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之一。八角楼因屋型八角行而得名,主体结构由12支大福杉支撑,细部雕刻考究。
又称为“护庇宫”,已有300多年历史,香火鼎盛,盐水旧称月津港,是早期渔民聚居之地,对妈祖信仰尤其虔诚。妈祖庙保存了古老的“卜米卦”传统,一杯米就能为民众解惑,解决许多人生的疑难杂症。
旧称“妈祖宫街”的小巷子,又有“银带巷”“鱼鳞巷”等称呼,过去渔获上岸时,渔夫就是走这条巷子将鱼货担到市场上叫卖,墙上路上常有许多鱼鳞掉落,因此有此称呼。
桥南老街号称全台始街,今日仍保留了许多古老建筑,过去这条路是主要省道,店铺和住家建筑混合,经常是前面作为店面,后面作为住家。街上许多房舍仍保有闽南地区式山墙建筑特色,例如“穿瓦衫”墙,就是将瓦片像穿衣服一样镶在墙上,又称为“鱼鳞墙”。
盐水的天主堂可是相当“本土化”,远远看到天主堂的十字架,中国台湾庙亭形式的圣母亭让人惊讶。
盐水武庙:创建清康熙,主祀关圣帝君,为盐水的信仰中心,以每年举办元宵节盐水蜂炮盛会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