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卦
兑[duì]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周易》通行本为第五十八卦,帛书本为第四十一卦。卦辞曰:“亨,利贞”,象征“欣悦”。
兑卦,兑下兑上,主客皆为兑。兑为泽,两泽并连,交相浸润以生万物,故而万物皆悦。全卦旨在说明阳刚不牵于阴柔,禀持正德,决绝邪谄,才能成“欣悦”之至美;如果偏离正德,曲为欣悦,则不论是取悦于人,还是因人而悦,均将导致凶咎。
历代易学家对《周易》多有注释,因此也产生了不同的见解。如兑卦九四爻的爻辞中提到的“介疾有喜”,对于“疾”的解释或解释为六三的“谄邪之患”,或解释为“疾恶柔邪”。对于上六爻爻辞中的“引兑”,诸家也多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引”解释为“引诱”之义;有的认为上为外卦,故曰“引”;有的称“引”为“引导”;有的将“引”训为“敛”,或训“长”训“大”之义。
卦名
兑卦,音为[duì],象征“欣悦”。兑卦上下卦皆为“兑”。“兑”喻示泽,外表为阴湿所在,下层却含藏大量阳气。李鼎祚《周易集解》于《说卦传》引宋忠曰:“阴在上,令下湿,故为泽”。《正义》中说:“兑,即说也”。《说卦》中称“‘说万物者莫说乎泽’。以兑是象泽之卦,故以兑为名。”而“兑”字的本象是人口上出气的形状,所以有“悦”“现”等义。
兑卦与巽卦为卦爻翻覆的关系,二者可相互参考。《周易·杂卦》中载:兑见而巽伏也。巽卦象征阴柔内伏于阳刚下,而兑卦则象征阴柔外见于阳刚上;巽卦是忧惧伏以内,谓敛抑,兑卦则是喜悦见诸外,谓显扬;巽卦讲的是忧惧内伏之时的处巽之道,而兑卦则是讲的是豫悦外现之时的处兑之道。《序卦传》中说,巽卦含有顺从则能入的意思,进入适宜的居所后心中欣悦,所以,巽卦之后是兑卦。
卦辞
卦辞原文及译文
原文:兑:亨,利贞。
译文:《兑》卦象征着愉悦:亨通,有利于守持正道。
哲学解读
兑卦上下皆由 “兑”组成,拟取两泽并连,交相浸润。兑卦虽然象征 “欣悦”,但是不能“悦”于为邪,故以“利贞”为诫。《正义》中说“泽以润生万物,所以万物皆说”。同时又以人事作出了进一步的解释,称犹如帝王以恩惠养黎民百姓,百姓皆悦。惠施民悦,所以为“亨”,故曰“兑,亨利贞”。《象传》中称此卦是交相浸润,互悦之象。《彖传》中也说要内外刚柔兼济,不谄媚、不暴戾,遂见处“悦”,而能亨通、守正。《王注》中解释:“说而违刚则谄,刚而违说则暴”,所以要刚中而柔外,才利贞。
兑卦揭明的是事物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出现的欣悦情状,以及正确处 “悦”的道理。就如君子应该以刚健居中为本,以柔和处外接物为辅,刚健是体,柔和是用。摆正了它们的关系,便是“利贞”。“贞”是正的意思,如果关系搞错了,便不是悦道,便是色厉内在。《折中》引吕祖谦解释到,当适意、安平之时而悦,并不难。难的是在劳苦患难之时还能悦,这才是真的悦。“圣人”如此行事,所以才能不辞劳苦,不畏患难。
彖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彖》曰:兑,说也。刚中而柔外,说以利贞。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说之大,民劝矣哉!
译文:《彖传》说:“兑”,就是指愉悦。就像一个人内怀阳刚之正气,待人接物则谦虚柔和,愉悦而有利于守持正道,因此也就能上顺承于天,下顺应于民众。大人君子以愉悦之情、不辞劳苦地率领民众,民众就会忘记自己的劳苦跟随他:大人君子以愉悦的态度迎接危难的挑战,民众就会舍生忘死地跟随他。愉悦的意义是宏大的,民众就是以此而获得勉励啊。
“兑”即“说”;“说”又同“悦”。《象传》所讲悦道与柔和、德赏文治等概念属同一范畴,在《礼记·乐记》中又表述为“乐”。“刚中”,指的是九二、九五,阳刚居中;“柔外”,指的是六三、上六阴柔处外。说的便是柔悦不失内刚,刚正不失外悦,内外刚柔兼济的道理。
“是以顺乎天而应乎人”,是说“欣悦”的意义应该要合“天”之道与“人”之情。《正义》对天、人作了解释,“天为刚德而有柔克,是刚而不失其说也。”所以“说以利贞”,便是上顺于天;而人心悦于惠泽,能以惠泽悦人,便是下应乎于人。只要“君子大人”能欣然身先百姓以任劳、犯难,则百姓也必欣然“忘劳”、“忘死”。”孔颖达进一步解释到,先以悦抚民,然后使民从事,民便会竭力忘其从事的劳苦,民皆会授命。“民劝矣哉”,指的是“君子”只要能做到前面所说的,“民”就能自我勉励。《诚斋易传》中认为“劝民与民自劝,相去远矣”
象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象》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译文:《象传》说:两泽相连,象征着“愉悦”。君子因为能够与朋友讲论道理、研习学业而感到愉悦。
“丽”即并连,附丽、相重之义。“丽泽,兑”的意思便是兑卦上下“兑”均为泽之象。《程传》称:“丽泽,二泽相附丽也。两泽相丽,交相浸润,互有滋益之象”,所以使人喜悦。“讲习”,指“学问”之道,这是说明“君子”效法兑卦两泽相连互悦之象,乐于朋友之间相互论道习业,相互滋益。《象传》将悦道理解为君子修身之道。以“朋友讲习”引申“欣悦”的意义,正取“治学”为喻。《周易集说》中俞琰总结,“若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故《论语》以‘学之不讲’为‘忧’,以‘学而时习’为‘说’,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乐’。”
爻辞
六十四卦中,阳爻以数字“九”代表,阴爻以数字“六”代表。每卦六爻,又有高低不同的爻位,自下而上,分别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各卦凡是阳爻(九)居此六位者,依次称“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凡是阴爻(六)居此六位者,依次称“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卦之初为尾,卦之上为首。
初九
原文:初九,和兑,吉。《象》曰:“和兑之吉”,行未疑也。
译文:初九,和善愉悦地对待别人,吉祥。《象传》说:“和善愉悦地对待别人就会吉祥”,这说明初九行事公正不为人所疑忌。
本爻居初之位,体禀阳刚,说明初九行为端正,而不为人所疑忌,遂获吉祥。“和兑,吉”,“和”即“适度”;“兑”即“悦”。“和兑”即当悦而悦、不当悦则不悦,豫悦得时得度。故初九当“悦”之时,有广泛“和悦”待人之象;且以刚健为质,行为不邪,人所不疑,故“吉”。“疑”即狐疑挂碍。初九的内心平和自适,所以其行为不被狐疑挂碍,正如《管子·内业》中所说的“浩然和平,以为气渊”“精存自生,其外安荣”。
九二
原文:九二,孚兑,吉,悔亡。《象》曰:“孚兑之吉”,信志也。
译文:九二,诚信愉悦地对待别人,就会吉祥,悔恨也将消失。《象传》说:“诚信愉悦地对待别人就会吉祥”,这说明九二的心志是诚实的。
九二之吉,在于“刚中”,是既欣悦待人,又中心信实之象。“孚兑”的“兑”即“和兑”,此言乃九二当“悦”之时,以阳居阴,虽有“失位”之“悔”,但刚中有信,能乎诚欣悦待人,故“吉”而“悔亡”。《象传》中进一步解释到,“孚”乃诚信,“其志信”,即“心存诚信”。因此九二居中,诚实和悦,其诚心能得初、三所信赖,故吉。
六三
原文:六三,来兑,凶。《象》曰:“来兑之凶”, 位不当也。
译文:六三,前来谋取愉悦,有凶险。《象传》说:“前来谋取愉悦,有凶险”,这是因为六三居位不当的缘故。
爻自下而上称为“往”,自上而下称为“来”。六三来下取悦于九二,所以说“来悦”。六三阴爻居刚位,又无应爻,所以《象传》中说“位不当”。“来”又有勉强张大之义,“来兑”即有自大自得之义。六三已居下兑之终,本当收敛其悦,而犹勉强张大其豫悦,故凶;爻已至三,不当悦反强大其悦,故凶;处位不正,与上无应,而来求合二、初两阳,以谋欣悦,此处之“兑”,为邪佞之象,故“凶”。六三之凶,便在于阴居阳位,求悦心切。《集解》中李鼎祚总结说“以阴居阳,故位不当;谄邪求悦,所以必凶。”
九四
原文:九四,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象》曰:“九四之喜”,有庆也。
译文:九四,与人商谈喜悦的事情尚未宁定,所患小疾就不治而愈令人喜悦。《象传》说:“九四得到了喜悦”,是一件可庆可贺的事。
“商”,商度思量;“商兑”犹“和兑”。“介”,隔绝;“疾”,喻指六三谄邪之患。这说的是九四阳刚失正,下比六三之佞,上承九五之尊,故商度其“悦”,中心未宁;若能隔绝六三之“疾”,介然严守其正,则有喜庆。《象传》中所说的九四之喜,即“介疾有喜”,就是所谓的身处疾患而痊愈。《象传》以病愈比喻人将因祸得福。
九五
原文:九五,孚于剥,有厉。《象》曰:“孚于剥”,位正当也。
译文:九五,对消剥阳刚君子的小人讲诚信,这是一件危险的事。《象传》说:“对消剥阳刚君子的小人讲诚信”,这是因为他居于阳刚、诚实的正当之位。
九五的“厉”,是在于所悦不当。原文中的“剥”,即消剥,是指“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义,以此比喻上六为剥君子的小人。九五虽阳刚中正,却靠近上六之阴爻,被其引诱,而信小人,并与相悦,故“有厉”。《王注》中说,九五靠近上六,虽然处尊正之位,但“不悦信乎阳,而悦信乎阴”,所以说“小人道长”。
《象传》中称“位正当”,是以“正当”之位,责备九五不该“乎于剥”。《正义》中说“以正当之位,宜任君子,而信小人,故以当位责之也。”《周易本义通释》中胡炳文称,圣人都畏巧言令色,何况为君子者。
上六
原文:上六,引兑。《象》曰:上六“引兑”,未光也。
译文:上六,引导他人愉悦。《象传》说:“引导他人愉悦”,这说明上六的愉悦之道未能光大。
引兑中的“引”乃引诱之义。上六以阴居居兑卦之终,为一卦欣悦之主,悦极不能自己,故有引诱五、四两阳以相悦之象。《本义》:“上六成说之主,以阴居说之极,引下二阳相与为说;而不能必其从也,故九五当戒,而此爻不言其吉凶。”
总论
“欣悦”,是人情所常有的事态,兑卦所说,“欣悦”也有道。强调以“刚中柔外”为悦,即刚为柔本、悦不失正,卦辞中既称物情欣悦可致亨通,又说欣悦应当守持正固。卦中六爻,两阴均以柔媚取悦,为被否定之象。六三之“来兑”,勉强取悦则凶;上六之“引兑”,悦而过则凶伏于中。四阳则情状不一,初九“和兑”,欣悦和适则吉;九二之兑,欣悦得中道也吉;九四“商兑未宁”,悦不忘危则悦而无害;九五,悦而将亢则有厉。全卦旨在说明阳刚不牵于阴柔,禀持正德,决绝邪谄,才能成“欣悦”之至美;如果偏离正德,曲为欣悦,则不论是取悦于人,还是因人而悦,均将导致凶咎。可见《周易》所肯定的“欣悦”,是立足于鲜明的道德准则之上。
争议
兑九四
兑卦九四爻,以阳爻居卦第四位。爻辞曰:“商兑未宁,介疾有喜”,这是比喻九四有六三的谄邪之患,只要能商度其“悦”,绝六三之“疾”,便处“悦”不失其道,终为可喜。这里的“疾”是指六三的“谄邪之患”。而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将“疾”解释为“疾恶[wù]柔邪”,认为九四上承九五之中正,而下比六三之柔邪,不能决而商度所说,未能有定。但是其质本阳刚,故能介然守正,疾恶柔邪。解释虽然不同,但是义却想通。此外,杨简在《杨氏易传》中认为,兑卦九四以刚居柔,近比六三谀佞小人,心知其非,而实乐其柔。
兑上六
兑卦上六爻,以阴爻居卦之终。对于爻辞中的“引兑”,各家有着不同的解释。兑卦上六爻的《象传》,辞曰:“上六引兑,未光也”,意思是上六引诱他人相与欣悦,这是解说兑卦上六爻辞“引兑”的象征内涵。这里将“引”解释为“引诱”之义,有引诱九五、九四两阳以相悦之象。朱熹《周易本义》中就持此说。而按《周易折中》中引毛璞的说法,“所以为‘兑’者,三与上也。三为内卦,故曰‘来’;上为外卦,故曰‘引’。”此说辨析兑卦六三、上六爻辞的取象之义。又按王弼《周易注》“引”为“引导”,称上六“必见引,然后乃说”。
陈鼓应的《周易今注今译》中,又认为“引”字有二解。一是训长训大之义,如萃卦的“引吉”有长远、长久之义。上六,兑卦至上,不当悦而反张大其悦,故为凶。这里的“引兑”,犹如下卦之极的六三“来兑”。“来兑”既是凶,“引兑”也应该是凶。二是“引”又可训为“敛”,《素问·五常政大论》中注“引,敛也”。此解即为爻至上而敛收其悦之义,占辞则为吉或无咎。“引兑”有二解,那么《象传》中的“未光”便也有两种解释。“引”如解释为张大,则“光”可解释为明、明智;“引”如果训为敛却,则“光”可释为彰显、张扬。
出处
兑卦,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周易》通行本为第五十八卦,帛书本为第四十一卦。《周易》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哲学著作,儒家尊之为“群经之首”,道家崇之为“三玄之一”,与《连山》《归藏》合称为“三易”。其实《周易》并不是一本书,而是殷末周初的人用来占卜算卦的方法,只有蕴涵数理逻辑的卦画而已。在长期的演绎过程中,人们以阴阳符号为“爻”,每三爻成一卦,形成了八卦,再以八卦“观物取象”,以八卦代表世间的诸多物象。之后,又通过八卦两两相重,形成六十四卦,并产生了解说这些卦形所寓哲理的卦爻辞。
卦爻辞的出现使《周易》成为卦形符号与语言文字相结合的一部特殊的哲学著作。自此就形成了汉代易学家称之为《周易风水》的部分。到了汉代,又将《易传》并入,最后才形成了《周易》。现存《易传》共七种十篇,又称为“十翼”,即《系辞上》《系辞下》《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序卦》《说卦传》《杂卦传》。十翼的创作宗旨均是在解释《周易风水》的大义,但各有侧重点或特定的角度,故《易传》是研究《易经》的重要资料。
今本《周易》是经由王弼注释过后流传至今的版本,也是目前广泛流传的版本,其文本在战国时代完成。今本《周易》包括卦象、卦名、卦辞、爻题、爻辞等显性内容,同时也包含经卦、筮法、占法、卦序等隐形结构内容。西汉时刘向校皇家书籍时所校《周易》以及晋朝发现的汲冢书《周易》,均与今本文字基本相同。该书蕴含丰富哲理,建立起了中原地区早期较为成熟的思想文化体系,对中国哲学、数学、文学、医学、经济、法治、美学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此外,随着近代对《周易》文本的研究和传播,其在东南亚、欧美等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全球读者关注的重要中国文本之一,国际学术界对于《周易》的研究已基本覆盖传统人文科学及社会科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