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
《连山》,又称为《连山易》,古代多只称为《连山》,相传为中国上古炎帝神农氏根据伏羲所作《八卦》图而建立的六十四卦图,夏朝时的人称神农氏所作易为《连山易》。神农氏的《连山易》中六十四卦,卦图以纯艮为首,归属于先天易,为易学类文献。自先秦时期起,中国就有了“三易”的说法,即为“《连山》《归藏》《周易》”这三者,《连山》与《归藏》早已失佚,只在众多古籍文献记载有此二本文献。
《连山》之名最早见于古籍《周礼·天官·太卜》一篇,古时候负责卜吉凶的太卜掌握有“三易”之法,就是《连山》、《归藏》、《周易》这三易,《连山》属于“易道”的卜筮之术,具有浓烈的占卜和巫卜属性。《连山》全书有八万余言,古籍记载《连山》在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已经成书,是中国第一部易书。
书名
《连山》作为上古三皇五帝时期的易书,后世学者考据文献溯其名由来,有多种说法来源,第一种是出自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和晋朝皇甫谧创作史书《帝王世纪》中记载,认为“连山”之名出自于炎帝的氏族名“连山氏”,又称“烈山氏”、“列山氏”,这一氏族名的来源与炎帝神农氏当时所在刀耕火种的生活方式相关。第二种说法出自清代朱彝尊的考据学著作《经义考》一书引用包括《帝王世纪》在内的多部文献论证,认为“连山”名字的由来,是由于《连山》全部卦象都以纯艮为首而得来,因为在伏羲所创的八卦中,“艮”有代表山的一层象征,并且夏朝时的历法以十三月为正,艮渐正月,故以艮为首,所以学者认为夏朝时人将这一部易名为《连山》也有当时历法的关系。现代还有学者认为《连山》之名与古人观测太阳月亮出入位置变动来制定历法有关,学者吴晓东从《山海经》中找到论证这种说法的文献,在他的《从\u003c山海经\u003e看\u003c易\u003e的起源》一文中,他认为所谓“连山”,就是用于观测日月的出入位置变动东西向连城一排的定位山。从文字解析的角度,“易”字可以分解为“日”与“月”,“连山易”从《山海经》的联系看“易”,可以理解它为东西向一排连山上观测日月的情况,即“连山易”就是太阳和月亮在一排东西向的连山上的南北位置的变易。
成书
时代背景
自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起就拥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地区相比中国还十分童稚,而中国就已经在哲学思辨、数学以及天文历法等方面,登上了科学文化的神圣殿堂。七千年之前的上古时期,中国的人文初祖伏羲就已经从对天象的观察、大地的变化规律,鸟兽万物的联系中,创制出了可观通神明之德,可察万物之情”的“八卦”。其后炎帝神农氏将八卦两两相重,排列组合成自己的六十四卦图,即为《连山》。按照历史文献记载,这些都属于“史前”阶段产物,在西周时期仍有传承,虽然经历漫长的演进历史,但其诞生当是史前社会的“伏羲”时代,后世记载为夏朝之易。
作者背景
晋朝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一书中讲述了炎帝为姜姓,最初首都在陈地,后来迁徙至鲁地。又称其为魁隗氏,还称之为连山氏,连山氏又可称列山氏。《连山易》之名由来于其易的卦以“艮”为始,“艮”即为山也,山之相重,就称之为“连山”。宋代的学者罗泌在他的著作《路史》卷十二中讲述炎帝观察万物联系,创制《连山》定下对天下的治理。《连山》的卦象保罗万物,以“艮”为万物之始终,所以称神农氏做的易为《连山易》,神农氏也称之为连山氏。
太阳神称之为连山氏,还有一个说法是由他所居住的地方得来。唐朝经学家贾公彦在他的《周礼义疏》中提及,炎帝神农氏最初所居是一个名叫连山的云遮雾绕的大山区。居处自然特点成为了氏族的名称由来,因为此处“山之出云,连连不绝”,所以族居于此的人以连山为氏。所以炎帝氏族名为连山,因为农耕需要烧山开耕有可能也读作烈山、列山。连山氏之称体现了远古氏的其中一种来源,因其所居地的自然特点而有氏名,最后又导致有了氏名而命名此地名。连山、连山氏与《连山易》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是与上古时代神农氏刀耕火种的生活正相关。
内容
《连山易》的八卦名称是:君、臣、民、物、阴、阳、兵、象。《连山易》的八卦则取自包括自然和社会的8种现象。其中具体的社会范围的要素是:君、臣、民、兵;属于抽象范围的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是:阴、阳、物、象。《连山易》与《周易》的明显区别之处就在于八卦的取向差异,《连山易》八卦取向的指导思想是抽象元素与具象元素,以及自然要素与社会要素的四者结合。
《周礼·春官·太卜》记载,远古时期由太卜掌有三易,是三种不同的占筮方法典籍,就是《连山》、《归藏》与《周易》三者,这三易都是由8个经卦重叠出的64个别卦组成。东汉经学家桓谭在其著作《新论·正经第九》篇记载关于连山的信息,讲述三易名字与内容,《连山》有八万言,记载此易藏于兰台。
特色
从哲学史上看,中国古代哲学思维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喜欢借助于某一个具体形象例如山、水,五行等事物进行直觉思维,《连山》同样也有这一特点。《连山易》以“艮”为始,八八为卦,“艮”有代表山之义,是以《连山》的八个经卦命名都是“山”的不同形态得来,就是以“山”具象表达。《连山易》选择以山为象,首先是因为“山”的形象特征,山矗立大地之上挺拔而高大,形态多种又是稳重的象征,同时也是人类日常都会接触到的具体物象。其次原因与炎帝的功绩相关,中原地区古代农业的发明者历史记载为神农氏,由于他是第一个开辟山地进行农业的人,向人民传授烈山垦植的耕种方式,中国的农业就发源自低山丘陵,山已同当时人民的生产实践和生活实践不可分离,是使用价值上得到重要体现的一个形象。《连山》选择“山”这一具体形象进行演绎,与它在远古时期人民生存与生活的重要性密切相关,并且在审美意向上,“山”以其敦厚、扎实、稳重可靠的内涵,和它连绵叠伏万般姿态而成为极好的审美对象,是《连山》抽象思想具象的贴切选择。
思想
农业思想
《连山》作为中国农业始祖炎帝所创易,农业思想是其重要部分。《连山》的“艮”也有“成始成终”之义,与农作物的“根”字有相当意义,“根”即作为农作物的生命归宿与新生命发端,在农业社会具有重要影响,它完美地表达了生命的四时返旋。所以《连山》以“艮”(根)为卦之始讲述其六十四卦与象,与其时代需要相关,反映了中国上古时期植物是生产生活的核心,这一时期的农业思想深刻影响着社会各方面,《连山》以“艮”为卦,是先民看重农业在《连山》易中的呈现。
《礼记·祭法》记载炎帝能殖百谷,《连山》易以“艮”卦始终,其一体现“根”的农作意义,其二就是神农氏烈山即刀耕火种的体现,还是回归至“山”这一具象中讲述。“山”作为农业垦殖必要的重要场所载体,也是《连山》农业思想的重要体现。
和谐思想
阴阳对立统一
《连山易》中的乾卦含有“保合太和”之意,后来的《周易·传》一文就记载了《连山易》乾卦“保合太和”的具体爻辞:“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意为:“乾卦的变化和上天的变化是相符的,万事万物都应当遵守发展规律。保桂事万物的和谐,就能昌盛吉祥。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天下就会祥和安宁。”这里讲的和是指阴阳之和,故荀子曰:“阴阳和而万物生焉。”司马迁曰:“易以道阴阳也”。阴爻(——)和阳爻(—)排列组合就构成了《连山易》的结构,阴爻和阳爻组成八卦而后重叠,就形成了《连山》的六十四卦变化。有了阴阳交爻的变化,就形成了《连山易》的阴阳概念,这与炎帝炎帝长期农耕生产实践关系密切。《连山易》认为自然和社会的一切变化,都是由阴阳的交互作用引起的,阴阳是对立统一的。《连山易》体现了神农氏对于阴阳对立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强调,二者以此保持对立面协调与统一的作用。所以,阴阳对立统一是炎帝时代和谐思想的哲学基础。
天人合一
北宋的刘恕在《资治通鉴外记》中云,神农炎帝“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人之和”。“合天人之和”即“天人合一”。《连山易》包含了炎帝时代“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连山易》中天、地、人三才占据六爻之半,即天位占在六爻的上爻和第五爻,人位占在六爻的第三与第四爻,地位占在六爻的初爻与第二爻。三才天、地、人三者的大和谐,就是组成宇宙万物的大结构、大运行、大进化,这就是“三才”解释“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最简切叙述。中国古代的整体思想中,“天人合一”是其中之一的表述。《连山易》的“天人合一”思想讲述的统一整体是天、地、人三者作为一个整体。三者在整体中对立又统一,不断调整而和谐发展,即是《连山》的“天人合一”思想。
影响
卦图爻画
《连山》虽然众多古籍记载有此易书,但是均未有其书完整内容的记述,今天只在清代马国翰辑佚的著作《玉函山房辑佚书》中,保留了《连山易》的四个爻题——《剥·上七》《复·初七》《·初八》《中孚·初八》,可以推出《连山易》的爻题是初七、初八、七二、八二、七三、八三、七四、八四、七五、八五、上七、上八,这几个爻题正好同《周易》的12个爻题相对应。《连山》的四个爻题可以推断印证其与现存唯一易学书籍《周易》的爻题的相关性,体现了《连山》易对后世的《周易》等卦图爻画的影响。
易学观影响
自先秦以来,都有关于三易的各种研究学说,因为《连山》《归藏》失佚之由,往往三易并举研究。晚清时一举人名为王定国,就将图书之学与三易结合起来论述易学观点,提出《连山》、《归藏》、《周易》都非夏、商、周三代之易,而是由伏羲、周文王、周公、孔子这四位圣人所作。王定国认为《归藏》易是“地易”,而“地”的特征就是恒定主静,是不会轻易变动的,所以《归藏》又是“不易”;《连山》易是后天八卦图,而“天”之道瞬息万变,所以《连山》为“天易”,又为“变易”;又根据《周易》的卦序所载正反阴阳,认为《周易》阴阳代表了男女之义,所以《周易》为“人易”,其卦阴阳、正反相交相成,故又为“交易”。王定国于是将《连山》、《归藏》、《周易》,天、地、人,不易、变易、交易三种三易统一起来,建立起了他统一的多重三易观理论。
古籍记载
《周易正义》
唐朝孔颖达著《周易正义》,在其卷首《论三代易名》有关于三家易的记载引述:首先说东汉郑玄所著《易赞》及《易论》有提及三易名字与时代,即“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而《周易正义》卷首《论三代易名》此篇也有记载“连山”此名与作者神农氏的相关出处,从《世谱》等群书中,得出神农一曰连山氏,亦曰列山氏。《周易正义·论三代易名》此篇中,孔颖达还引证之前的文献学家著述,如东汉郑玄关于《连山》一名的解释。
《经义考》
清代著名经学家朱彝尊,他一生治学广博,留下丰富的文献学著述,其中著有《经义考》三百卷,是其经学研究成果的主要体现,书中著述了关于《连山》的考据研究。朱彝尊《经义考》引用干宝注疏《周易》的文献记载,讲述《连山》易“出乎震,齐乎,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的由来。书中又引证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关于《连山》作者由来所说,以及关于作者炎帝炎帝的氏族居处于氏名由来,讲述《连山》之名起于神农氏之氏名因由。《经义考》考证文献,解释夏朝时人因为炎帝的氏族将易称为《连山》,《连山》此易的卦象特色由来,“艮”为卦与“山”的联系,以及“艮”与夏代历法的关联,得出《连山》以“艮”为首的原因结论。
《玉函山房辑佚书》
关于《连山》的佚文少有文献记录,清代有许多专精于辑佚的文献学家,其中由马国翰辑录了《连山》少部分佚文,见于他的辑佚代表作《玉函山房辑佚书》之中。此书对于古代文献搜罗丰富,内容可谓是卷浩繁,是自宋代学者辑佚成就之后,规模最大,数量最多,辑文精要之作。在其著作《玉函山房辑佚书》中辑佚了一卷《连山》共计5800余字,其中佚文15条,附诸家论说59则。书中所记载的15条佚文有考证正确的部分和记录错讹的部分,讹误的部分佚失文现在学者研究也是各有争议,难有定论。《玉函山房辑佚书》辑《连山》佚文讹误者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佚文的来源有很大嫌疑是作者自己猜测臆想的内容,第二种是从伪书《连山易》中辑录的佚文,第三就是将佚文来源错误地署名的情况。现今关于《连山》的辑佚本,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录的15条佚文,是如今文献记录中最为完备的辑佚本。虽然此辑佚书中的大多数《连山》的佚文争议颇大,有待考证,但是对于学术研究而言都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三坟易》
《三坟易》又名《三皇易》,其内容包括有伏牺氏(伏羲)的《连山易》、炎帝的《归藏》、黄帝的《乾坤易》,此书记载的《连山》作者为伏羲氏。《三坟易》最见于《汉魏丛书》的《古三坟》、宋李过《西溪易说·原序》、明吴馆校本《三坟》周至县王子灸先生收藏、明陶宗仪《宛委山堂》藏版和清《四库全书》之《说郛》卷五。1973年马王堆帛书《周易风水》出土,引起了学人的极大重视,证明了《归藏》易不是伪书,同时也《连山》的“崇山君”“伏山臣”“列山民”“兼山物”四卦的象与序,证明《连山》非为伪书。
衍生作品
《管子》
《管子》是管仲学派的多代后学者撰写的一部关于治国教民的著作,《管子》一书历代学者认为其最受影响的易学著作是《周易》,但是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追溯,《连山》这一易书对《管子》影响更为密切。《连山易》以山的八种形态代表着君、臣、民、物、阴、阳、兵、象八种卦象,由这八种卦象又衍生出六十四种卦象,《连山》多元一体的结构就在《管子》一书中明显地体现。从文化层面上看,《管子》中包含着后来称为儒、墨、道、名、法、阴阳诸家的思想基因,《管子》这种学术思想上的多元性也受到《连山》多元结构的影响。
《连山》对《管子》在思维方式上还有另一个方面的影响,那就是“全面有序”。《连山》的八个经卦是通过对山的不同角度不同形态观察得来,是全方位各个角度的得来的形态,《连山》经卦就包含有其全面有序的一种思想。《管子》作为一部治国教民涉及社会各方面的著述,包含有个人与集体,内外国际关系、自然与人文等各种关系,领域涉及经济、政治、军事、外交、教育、科技等,理所应当在编排叙述上呈现出秩序,在内容上突出全面性。这是《连山》思维方式对于《管子》成书的又一大影响。
《洞林》
晋朝郭璞是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易学研究者,他承袭了古易《归藏》《连山》以及《周易》三者之学,研究深刻。郭璞撰写的《尔雅注》、《山海经注》这类作品对于古易尤其是《归藏》的内容保存有重要作用。而对于同为古易的《连山》一书,郭璞不仅在其《客傲》一文中有提及钻研经历,还讲述摹仿《连山》易撰写成《洞林》一书。研读过古易《连山》的郭璞,撰写自己的易学著作《洞林》,也受到《连山》的易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洞林》的易学价值,在于郭璞之易学渊源、易学思想、对周易义理之阐扬、对易学适应现实之改造,有利于对魏晋易学史的完善。
水书与连山易研究
水书与易
水书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水族使用的文字,现在仍旧有贵州省南部山区水族人民,在民间应酬中使用,也是水书先生在水语诵读教习的一种水族专用书籍。《水书》一直以来由水族族内传承,它具有测吉避凶、消灾拒鬼、占卜记录和用于各种祭祀的远古卜筮特征,也是水族对于天文、历法、天象、宗教、哲学、美术等内容的重要文化载体。水书的文字由其族群的水书先生代代传授,文字形状类似于远古时期的象形文字,其图画意义内涵丰富,卷帙浩繁。水书有与易一般的卜筮作用,很多迹象都可以印证,《水书》与《连山》大抵是同一时期或更早时期,以图像形式或者称之为“言”来表达的一种早期的易。
学者论
1987年6月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了距今大约5300年到5600的玉版,其上证实是早期先天太极图的神秘图纹与水书及水族文字能相印证,学界开始有水书是早期易的说法。原因在于水书与《连山》都是以“言”即非文字形式表达卜占内容;水书中有表达“天气、地气、人气”和谐发展,这与现存的《周易风水》体制内容大概相仿。而进一步将水书联系上《连山》的证据在于水书三气与《连山》、《归藏》同气连根、水书以山为卦以“言”的形式表达易理等文化特征,都可猜测水书有可能就是古易《连山》。贵州省学者认为,水书既是一种时代上相近于商朝文化的古籍,又因为历史与传承特色而保存较为完好,水书及水族文字是一种失落的文明。种种证据联系,都可以猜测水书是留存完好的《连山》之易。
证据考
其一
《连山易》为炎帝连山氏首创,至夏朝盛行,而水书连山易所用的文字早在炎帝之前已经形成。2007年1月8日的《贵州商报》报道,河南偃师二里头夏墟出土陶器上有24个具有文字特征的刻画符号,荔波县档案局组织水书先生在所征集到的水书古册中找到了22个相同的符号,说明了水书与夏陶符号有亲缘关系。水书文字发明早于甲骨文,其渊源可以追溯到7400年以前,可确认水书文字早于炎帝生存年代。
其二
水书《连山易》的封面三字,翻译成文言文为“连山易”,水语就作“连木桑”,而甲骨文并无水书“连”字的符号。
其三
水书《连山易》有自己的特点,其文字内容部分也没有涉及今本易学《周易》的内容,其书中所反映出的信息早于《周易》的时代,水书《连山易》中的八卦、太极图等与现今易图有明显的不同,并未收录“文王八卦”,所以水书《连山易》并非《周易》系统,只能是属于《连山》或《归藏》。
其四
历史文献均有记载,《连山易》多有图画,水书《连山易》正符合这一条特征,书中图文并茂,其关键、核心内容多是以图表来表达的。
其五
在篇幅比较上得知二者可能为一,历史文献都有记载《连山易》的篇幅有内容八万言,这与水书篇幅相当。现存的水书《连山易》一共有五册,贵州省登记保管的档案局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详细的点校,水书的第一册包含有文字7219个,第二册有文字4207个,第三册有文字5065个,第四册有文字6323个,第五册有文字8567个,五册合计文字31381个,但水书不单纯是文字记载,还有包括图画,表格和附加符号之类的内容,这些所有的形制内容都算计在其中,水书《连山易》篇幅就可以接近或达到与《连山》相当的八万言。水书《连山易》篇幅可进一步将其归属《连山》易。
其六
凡历代论及《连山易》者都提到连山八卦,以艮为首卦,水书《连山》一中有个图是八卦图,即“连山八卦”,正好以艮为首卦。水书八卦图与安徽含山县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版、东泰安市大汶口遗址出土的彩陶等上古文物的八角图一模一样,由此才可以解释“连山”之名。又查证水族自古以来传承的历法,可以印证“连山八卦”是以艮为首卦,印证了水书《连山》中,画有“水形并莲株”的符号八卦图是连山八卦。
主流学术界要证实水书是否为《连山易》的研究任重道远,目前的文献典籍与考古材料还不能充分证实,未来仍旧需要对二者进行真伪考据,对水书文字涵义进行确切的翻译解析,考察水族历史与水书传承嬗变等问题,才能对此问题真伪下一定可信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