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六严二圣

六严二圣

六严二圣,又称Bodhisattva Akashagarbha,在藏传佛教中,龙树通常与圣天、无著、世亲、陈那法称、功德光、释迦光一同供奉,他们合称为“六严二圣”。

龙树简介

人物经历

龙树,梵语Nāgārjuna,音译“那伽阿周陀那”,大约生活在公元2至3世纪,是一位古印度佛教哲学家。他是大乘佛教中观派的创始人,被视为多个中国佛教宗派的始祖,也常被称为龙树菩萨。关于龙树的生平,有许多不同版本的说法。其中一种流传的故事提到,他出生于南印度的毗达婆国,属于婆罗门种姓。童年时期,他曾学习“五明”,之后皈依佛教。起初,他研习的是小乘佛教的经典,后来转向大乘佛教理论的研究和传播,系统地阐释了大乘佛教中观派的思想。他在南印度安达罗王朝受到引正王的高度尊崇,晚年居住在黑峰山(现位于哥斯坦河上游)。另一种说法则指出,他晚年居住在阿摩罗缚底大塔西北50公里处的吉祥山上。据说,由于向国王传授长生之术,他遭到了王子的逼迫,最终选择自杀。

形象特征

龙树的形象独特且易于辨认。他头戴肉髻,象征着智慧,上方饰有七个或九个龙头,身穿袈裟,双手结说法印,身边常常放置滤水壶,有时还会出现经书。

密宗地位

龙树在密宗中享有重要地位,被认为是密宗的祖师之一。这是因为密宗的教理中吸收了许多大乘中观学说,同时,密宗的经典记载,龙树曾在南天竹的黑峰山铁塔中接受了毗卢遮那佛(大日如来)的亲自传授,并获得了密宗的灌顶仪式。

哲学贡献

龙树在大乘佛教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他对《般若经》中空性的理解。他提出的“空”并非指“零”或“空无”,而是指无法描述的实在。他认为,所有的事物及其认知,包括感官知觉、概念、意识以及地、水、火、风等元素,都是相互依赖的、相对的存在,是虚假的概念(假名),并无真实的存在本质(无自性)。他提出,宇宙万物的真实面貌是“空”,同时也是“中道”。这种“中道”超越了语言和概念的界限,是一种最高的存在状态,既非有,亦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他还主张,有为法空,无为法亦空,自我空,无我也空,生死空,涅槃亦空。为了解决这些看似矛盾的观点,龙树提出了二谛(真谛和俗谛)的概念。他认为,佛陀针对不同层次的听众,会使用不同的说法,对于尚未开悟的凡夫,他会采用俗谛,承认世界的实存;而对于已领悟真理的修行者,则会采用真谛,否定世界的实存。他认为,唯有通过俗谛的理解,才能逐渐接近真谛,“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此外,龙树在探讨世界的虚幻性质时,为了避免陷入名相的束缚,排除因果关系的影响,提出了“八不”的概念,即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他认为,这四个对立的范畴构成了所有存在的基础形态,也是人类认知的基础。在他看来,这些范畴前加上的否定词“不”,揭示了事物存在和认知的相对性和虚幻性。龙树的范畴论是为了服务于他的本体论,他的“八不”说中,不生不灭指的是实体层面,不常不断涉及时间维度,不一不异关注空间差异,不来不出则是从运动的角度出发。这些范畴包含了一些唯心主义辩证法的要素。

参考资料

【赵淑君】“八十四大成就者”藏文佛经版印插图对明清“高僧”概念的重塑.民族艺术杂志社.2024-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