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严恺

严恺

严恺(1912.8.10--2006.5.7),祖籍闽侯县,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墨西哥科学院三冕院士,世界著名的水利海岸工程学家。河海大学创始人、校长、名誉校长,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水利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

人物生平

严恺1912年8月10日生于天津市,旋随父母移居北京。小学就读于北京第三十九小学,起名严钰。父母相继 去世后,与二姊一起投奔当时正在沪杭甬绍段铁路任见习工程司的二哥,并就读于宁波敬崇小学。1925年毕业后考入四明中学,1926年秋曾一度就读于上虞之春晖中学。 1927年考入浙江省第四中学(现浙江省宁波中学)。1929年高中未毕业即考入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

1933年7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被分配到沪宁沪杭甬铁路杭州工务段任实习员。10月,到湖北武昌,任省会工程处工程员,参加武昌城市建设和防汛等工作,并为当地设计了一座新颖别致的钢筋混凝土钢架桥。

1935年7月,考取中央研究院用庚款选送赴荷兰学习土木、水利工程的研究生。10月,到荷兰,经甄别测验,允许入德尔夫特(Delft)科技大学直接攻读工程师学位,并利用假期学习德语法语,同时到工程单位和水工试验所等处实习。

1938年7月,获土木工程师学位。8月,离开荷兰,在德国瑞士短时逗留后到法国。10-11月,在法国格林诺布(Grenoble)学习法语。11月,赴马赛,搭法国邮轮回国。12月初到达昆明市,患猩红热住院治疗。

1939年2月,任云南省农田水利贷款委员会工程师,跑遍云南省勘察可供开发的农田水利工程,其中弥勒市的竹园坝工程当即得到实施,并发挥了效益。

1940年2月,离开云南,至四川重庆沙坪坝区,受聘为因抗日战争内迁的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教授。7月,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毕业生陈芳芷在成都结婚。9月,回到沙坪坝,经刘宅仁教授介绍,陈芳芷到重庆金城银行工作,不久调至沙坪坝支行。

1941年7月25日,长子严以强出生。

1942年9月,受行政院水利委员会聘请在中央大学开设水利讲座。

1943年9月,应黄河水利委员会副委员长李书田邀请,到当时因抗战迁西安市的黄河水利委员会,担任简任技正兼设计组主任,完成了《黄河下游治理》、《宝鸡峡水电站工程》、《渭河治理》等规划设计项目。

1944年8月,发表《黄河下游各站洪水流量计算方法之研究》一文,刊登在行政院水利委员会季刊第一卷第八期。

1945年2月,调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宁夏工程总队长,进行宁夏灌区的地形测量和水文测验,并完成《宁夏河东河西两区灌溉工程计划纲要》。

1946年6月,回到迁回开封市的黄河水利委员会,任研究室主任,兼河南大学水利工程系教授、系主任。并在在《水利》第14卷第四期上发表了《河槽过渡曲线之规划》。

1948年2月,赴上海市,任交通大学水利工程系教授,并被上海市公用局聘开设港工讲座。同年受命治理钱塘江北岸倒塌的海堤,并突破传统的立壁式堤坝,设计出斜坡式海塘,以“软对抗”方式对抗海潮,抗涌潮效果好,至今屹立在杭州湾北岸。

1949年1月31日,次子严以新在上海出生。期间,数次赴山东省、苏北勘察沂、沭河和淮河入海水道。

1950年11月,作为高校代表参加上海市抗美援朝战争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年继续多次赴山东、苏北勘察沂、河和淮河入海水道。

1951年,被政务院任命为塘沽新港(后更名为天津新港)建港委员会委员,参加新港的恢复、改建和扩建工程。在《华东水利》1卷1期上发表《潮汐问题》一文。11月,再次作为代表参加抗美援朝代表大会。

1952年8月,到南京,负责筹建华东水利学院,任建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为华东军政委员会水利部刘宠光副部长),旋任副院长。11月,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为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

1953年7月,赴北京参加“全国高等工业学校行政会议”。

1955年4月,经国务院任命为江苏省水利厅厅长。5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科学部委员(院士)。

1956年1月14日,小女严以方出生。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兼任水利部交通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所长。

1957年,在《华东水利学院学报》第一期创刊号上发表《水利科学研究的几个方向》一文。

1958年3月,被国务院任命为华东水利学院院长。9月,当选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并担任天津新港回淤研究工作组组长,应邀到波兰讲学,并访问苏联

1960年,8—10月率天津新港回淤研究专家组到苏联访问,并担任长江口治理研究领导小组组长。

1962年,受水利部委派,率专家组到福建省沿海视察遭受台风严重损坏的海堤,设计斜坡式海堤。

1963年,率专家工作组到福建沿海考察,在莆田市建立海堤实验站,在慈溪市建立保滩促淤实验站。率专家工作组赴广州市解决白藤堵海工程善后工作问题。在《新港回淤研究》第一期上发表《天津新港回淤问题》。

1964年11月,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65年4月到金沙江考察通航问题。6—8月,赴荷兰法国考察海岸工程。

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一度停止工作,接受人民群众审查。

1970年,葛洲坝水电站上马,严老担任工程技术委员会顾问。

1971年4月,恢复工作,任教育革命组副组长。

1972年9月,任河海大学革命委员会副主任。

1973年,亨利·基辛格访华,在中美建交紧张谈判的间隙,周总理向基辛格发出了一个试探性的友好动议:派一个水利考察组到美国。言者有心,听者有意。由严老担任组长的考察组迅速成行。

1973年4—6月,率中国水利考察组出访美国。6月,担任长江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顾问,并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1月,任华东水利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5年4-5月,再次赴广东省,会诊珠江三角洲。提出《关于珠江三角洲整治规划问题的报告》,上报水利部。

1976年3—5月,率代表团赴墨西哥出席第十二届国际大坝会议,并考察墨西哥的水利建设。当选为国际大坝会议中国委员会主席。

1977年7月,当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9月,到连云港市参加有关连云港回淤和建设问题的会议。

1978年,作为江苏省代表参加全国科学大会,与二哥严铁生(湖北代表)相遇。

1979年7月,到大连市参加中国海洋学会成立大会,当选为学会副理事长。旋参加中国海洋工程学会成立大会,当选为理事长。11月,赴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水文计划(IHP)政府间理事会会议,当选为理事会副主席,担任IHP中国委员会主席。且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长江口航道治理工程领导小组,任领导小组成员兼科研技术组组长。

1980年2月,任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领导小组成员兼技术指导组组长。3月,率领海岸工程代表团赴澳大利亚参加第十七届国际海岸工程会议。6-7月,到印度参加IHP亚洲地区会议后,赴巴黎参加IHP第八次执行局会议。10-11月,率中国水利科研教育代表团访美,并与美国四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

1981年2月,在中国水利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3月,赴巴黎参加IHP第九次执行局会议。8月,赴巴黎参加国际水资源大会第四届理事会议。同年,葛洲坝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时,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给严恺颁发了奖金,并专函致谢。

1982年3-4月,赴巴黎参加IHP第十次执行局会议,并访问德国。8月,在上海水利座谈会上提出对长江口治理和上海市防洪问题的看法。11月,赴巴黎参加IHP第五届理事会,并访问爱尔兰

1983年3-4月,率中国海洋工程代表团赴斯里兰卡参加第一届发展中国家海岸与港口工程国际会议(COPEDEC),被聘为顾问委员会委员。6月,赴巴黎参加IHP第十一次执行局会议。12月,被国务院任命为华东水利学院名誉院长。

1984年3-4月,赴巴黎参加IHP第六届理事会议,并访问荷兰。6月被任命担任长江口及太湖流域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兼科技组组长。8-9月,率代表团赴美参加第十九届国际海岸工程会议。同年,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改名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任名誉院长,并在南京主持了第二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

1985年再赴福建省,考察闽江流域,华东水利学院恢复“河海”之名,任名誉校长至今。同年,被英国传记出版社收入《国际当代名人录》。8月,在中国水利学会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连任学会理事长。9月,到郑州市,在黄河水利委员会作《有关水资源的几个问题》的报告。

1986年3-4月,赴美国参加第三次河流泥沙国际学术讨论会,任顾问委员会主席,并发表《中国海岸与河口的泥沙问题》。6月,应邀担任三峡大坝论证领导小组泥沙专家组顾问和生态环境专家组副组长。从此,参加或主持重要论证工作,并力促三峡工程尽快上马,直到三峡工程开工建设。10月,赴荷兰出席三角洲工程暨东斯赫尔特防风暴大闸落成典礼,大闸巨型闸墩之一以严恺的名字命名,并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收入《国际传记辞典》。严恺在中国科协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希望全国关注的几个水利问题》的报告,且该报告刊登在《现代化》1986年第7期。

1987年5-6月,赴丹麦访问,后到西德参加第二次中德水文与海岸工程双边学术讨论会。赴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考察黄河上中游。9月,在北京主持第二届COPEDEC会议,并作《中国海岸与港口工程》的主题报告。11月,世界文化理事会(World Cultural Council)授予科学成就证书。同年,在《中国科协三届二次会议全委会论文集——科学发展若干问题探讨》发表《发展海洋工程,为开发海洋资源服务》。

1988年6月,到西班牙参加第二十一届国际海岸工程会议,在会上作《在不同情况下岸滩演变》的学术报告。8月,主持长江三峡工程对中游平原湖区的影响、对河口的影响两个座谈会。主持长江三峡以上地区历年来沙变化趋势讨论会,对许多问题取得一致认识,明确了今后研究方向。被美国传记协会收入《国际杰出领导人名录》,获该协会颁发的水利海岸工程杰出成就奖,并被聘为协会的顾问委员会成员。

1989年2月27日,参加三峡大坝论证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并作重要发言。3月赴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

1990年1月7-14日及3月30日-4月1日,两次主持《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审查会。2月19日-21日主持黄河壶口瀑布航运工程科研成果评审会。4月参加“港口发展及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筹备工作。6月赴荷兰参加国际海岸工程会议(ICCE)。7月12日,参加长江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8月,为《三峡工程论文集》作序。9月到高栏港等海港考察港口建设。

1991年1月,主编的《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由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4月,主持中国水利学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5月,参加西南交通大学物理学院95周年校庆活动。6月,主持泥沙基本理论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9月,赴肯尼亚参加第三届发展中国家海岸及港口工程国际会议(COPEDEC),并当选为墨西哥科学院外籍院士。10月17日在实验室跌伤骨折卧床,至翌年1月基本好转。卧床期间仍继续工作和接受记者采访。

1992年1月15日,在《人民日报》发表《从生态与环境角度看三峡工程》。2月12日,赴广东省参加西江崖门出海航道工程审查会。2月21日赴福建闽江马尾港和莆田海堤实验站考察。3月4日,主持泥沙基本理论指导委员会会议。4月13日9时10分,妻陈芳芷逝世。6月,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国家重点试验室——海洋工程实验室验收工作(1985年主持实验室建设方案,1991年基建完成,投入使用)。1992年九~十月间,严恺教授凭借他在国际水利界的威望,再次访美,介绍长江三峡工程,为消除误解奔走呼号,为引进外资,牵线搭桥。   9月12日-10月3日,赴美国讲学。10月主编的《中国海岸工程》由河海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10月12日,中央大学水利工程系第二届(1942届)毕业50周年纪念会在河海大学召开。“18罗汉1观世音”共19人有12人返校,作为惟一当时任教的老师参加了纪念会。10月作“关于海平面上升问题”的报告。10月15日-24日,赴澳门参加学术会议并参观访问。11月,主持的《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3年4月20日-5月3日,应邀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并作出考察报告。10月26日-30日,参加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1933级同学毕业60周年聚会。11月,到珠海市、深圳考察,主持第七届海洋工程学术讨论大会。在中国水利学会“六大”作的学术报告《中国海岸带的开发利用》。

1994年2月25日-3月4日,偕金忠青到长江三峡工程工地,受聘为三峡集团技术委员会顾问。6月4日,参加国家计委召开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听证会,并发表对这项工程的意见,文章刊登于1994年6月13日《中国科学报》。8月22日-25日,连云港港西大堤竣工,前往参加竣工典礼。12月14日,参加三峡大坝开工典礼。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9月7日-19日,赴伦敦参加国际水利研究协会(IAHR)大会,被授予荣誉会员称号。9月(以及1996年5月),到钱塘江考察治江围垦工程。10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成立60周年活动。11月,到台湾访问,进行学术交流,且专著《中国海岸工程》获第二届高校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

1996年3月,参加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工程汇报会。邹家华、吴邦国副总理、钱正英副主席以及交通部、水利部、上海市江苏省领导参加,一致同意这项工程早日上马。3月,参加“百名院士科技报告”活动,并在南京作《中国的水利建设》报告该报告被收入《共同走向科学——百名院士技术系列报告集》(新华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6月7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接受首届“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6月,由严恺主编、梁其荀副主编的《海港工程》由海洋出版社出版。7月15日,在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问题座谈会上发表“关于南京沿江地带开发建设问题的意见”。10月,参加“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咨询工作,并担任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组组长。12月3日,主持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专家顾问组第一次会议。

1997年1月29日,向李鹏总理汇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9月,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12月18日,参加“长江三角洲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咨询报告会”,在会上作“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组咨询报告。”

1998年1月27日,参加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开工典礼。6月,参加两院院士大会。9月、10月,分别在河海大学九三学社作“从1998年抗洪抢险看我国的防洪和水利建设”的报告。文章登载在《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第十九卷第一期。4月13日,在南京大学浦口校区作“水利与生态环境”报告。4月19日-22日随同钱正英副主席率领的院士、专家考察组考察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6月-11月,因坐骨神经痛接受治疗。9月,严恺主编、刘国纬副主编的《中国南水北调》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2月,到上海分别参加长江口航道试验中心和上海航道勘测设计研究院的学术委员会会议,并作《开辟长江口深水航道,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载《中国工程科学》第一卷第二期。

2000年4月,为国际水利工程及研究协会于2001年7月在北京举行第29届会员大会作准备,在南京召开会议商讨大会的准备工作。6月1日,到上海长江口航道试验中心和工地,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东方之子”为迎接两院院士大会拍摄录像。12月,为“钱塘江河口尖山河段整治规划”座谈会提出书面意见,并被评为第五届全国健康老人。

2001年1月11日、12日,中国教育电视台连续播放《百年中国教育历程》之“世纪寻访”———十位老人的世纪人生——两院院士严恺话教育。8月,严恺主编、梁其荀副主编的《海岸工程》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改革开放以来,严恺教授对母校河南大学倍加关注,历任河南大学南京校友会筹备组组长、会长、名誉会长,直到2006年5月逝世,享年96岁。

主要成就

他致力于我国大江大河治理和海岸带综合开发利用,开创了我国淤泥质海岸研究事业,为建立海岸动力学、海岸动力地貌学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长江葛洲坝和三峡枢纽工程建设、长江口和太湖流域综合治理、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影响深远的学术成就,为江苏和全国水利建设及水利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5年被选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主持“天津港回淤研究”,开创了我国淤泥质海岸研究工作,为解决天津港的严重回淤、建成深水大港作出贡献;长期负责长江口整治研究,提出的南支北槽-12.5m出海深水航道建设方案将对以浦东新区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多年致力于珠江三角洲的整治研究,提出《关于珠江三角洲整治规划报告》,特别是提出了“水沙西调、保护广州市、保护伶仃洋海域”的战略思想具有重要意义;负责指导全国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研究工作,并主编完成《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为我国海岸带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风浪与海堤的相互作用机理、海岸工程泥沙运动研究等都取得重要成果;主编《中国海岸工程》,1995年获全国高校系统优秀学术著作特等奖;担任众多重大工程如长江葛洲坝、三峡大坝等的技术顾问,并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年,他被国际水利研究协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1996年获首届工程科技奖。1997年又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由于在中国水利界和海岸工程界的威望,严恺历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大坝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水文计划第三、四届政府间理事会副主席。他还曾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于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主要论文及报告

1.《黄河下游的治理计划》,黄河水利委员会。1944年。

2.《黄河下游各站洪水流量计算方法之研究》,《水利委员会季刊》第二卷第二期。1945年。

3.《河槽过渡曲线之规划》,《水利》第十四卷第四期。1945年。

4.《潮汐问题》,《华东水利》第一卷第一期。1951年。

5.《水利科学研究的几个方向》,《华东水利学院学报》第一期。1957年。

6.《天津新港回淤问题的研究》,《新港回淤研究》第一期。1963年。

7.《关于珠江三角洲整治规划问题的报告》,1975年。

8.Some Aspects of Coastal Research Work in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1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astal Engineering,Sydney,Australia,March 1980.

9.Die Forschungs—und Entwicklungs-arbeit des Kustenbaues in China,Ma?rz 1982,在德国汉诺大学的学术报告。

10.Coastal and Estuarine Sedimentation Problems in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3rd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iver Sedimentation,Jackson,Miss.,U.S.A.,March 1986.

11.Development of Harbor Engineering In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2nd Chinese-German Symposium onHydrology an Coastal Engineering,Hannover,June1987.

12.Coastal and Port Engineering in China,Proceedings of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astal and Port Engineering in Developing Countries,Beijing,September1987,在会上作的主题报告,刊登在China Ocean Engineering Vol.3No.1,1988.

13.《发展海洋工程,为开发海洋资源服务》,《中国科协三届二次会议全委会论文集——科学发展若干问题探讨》,1987年。

14.Beach Profile Change under Varying Wave Climate,Proceedings of the 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astal Engineering, Malaga,Spain,June1988.

15.Some Sediment Problems of Silt Coast and Estuaries,Proceedings of 4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iver Sedimentation,Beijing,June1989.

16.Investigation o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河口湾,Proceedings of the 2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astal Engineering,Delft,the Netherlands July 1990.

17.Port Site Selection along Coast with Radial Sandbanks,Proceedings of the 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astal Engineering,Venice,Italy,October1992.

18.The Three Gorges Project——A Multipurpose Project for the Rational Management of H₂O Resources,Denver,Colorado,U.S.A,September 1992.在美国内务部垦务局作的学术报告。

19.《三峡工程——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宏伟工程》,向海外华人介绍三峡工程。

20.《中国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在中国水利学会“六大”作的学术报告,1993年11月。

21.Study on the Behaviors of Cohesive Sedi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河口湾,Proceedings of the 2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astal Engineering,Kobe,Japan,October1994.

22.《中国的水利建设》,《共同走向科学——百名院士科技系列报告集》(上),1997年3月。

23.H₂O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China,Bulletin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s,Vol.11 No.4,1997.

24.《从1998年的抗洪抢险看我国的防洪和水利建设》,《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第十九卷第一期。1999年2月。

25.《开辟长江口深水航道,建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中国工程科学》第一卷第二期,1999年12月。

主要专著

1.《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报告》,严恺主编,海洋出版社,1991年1月出版。

2.《中国海岸工程》,严恺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

3.《海港工程》,严恺主编、梁其荀副主编,海洋出版社,1996年6月出版。

4.《中国南水北调》,严恺主编、刘国纬副主编,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9月出版。

5.《海岸工程》,严恺主编,梁其荀副主编,海洋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

荣誉表彰

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1992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6年获中国工程科学技术奖。

1997年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

家世背景

严恺始祖严怀英(号仲杰),于李晔天佑年间(公元904年)从原籍河南光洲府固始县随王师入闽,卜居侯官县(今闽侯县)阳岐乡。传至二十六世祖严宝璋,为严恺之祖父,于1878年去世。严恺之父严文炳,字彬亭,生于1868年,1920年在北京病故。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并长期在该校任教,时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的近代著名学者严复为其本家叔伯兄弟。1912年移居北京,先任职于海军部,后任教于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之前身)。严恺母亲陈氏(1870-1923)。严恺有兄、姊5人:大姊严能静(1897—1989),曾任小学教师和图书馆职员;大哥严又彬(1899—1965),曾任海军副舰长;二哥严铁生(1902-1982),曾任铁路总工程师、全国政协委员;三哥严煦(1905—1969),曾在铁路、公路部门工作;二姊严铁民(1908— 1968),曾任中学教师。

个人生活

深恶痛绝公款吃喝

严恺教授最痛恨公款吃喝。虽然党中央三令五申不准公款吃喝,但在很多地方却令不行、禁不止。只是这样的事如果碰到了严恺教授,必然要碰一鼻子灰,轻者落个自讨没趣的尴尬下场,重者必遭先生当头棒喝。即便是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严老也会以只吃几筷蔬菜、一碗面条或拿几个馒头就走的方式来表示反对。渐渐地,就有人认为他只吃素不吃荤。其实严老并不是一个素食主义者,他年轻时在欧洲留学养成的习惯恰恰是肉食为主,多吃水果,很少吃蔬菜。而他在私人交往中,也会请别人吃饭喝酒。

有一次,时任国家教委分管出版社工作的司长、严先生的学生沈有益同志去看他,他很高兴,他们回忆往事谈兴很浓,让人感受到严老亲切随和的一面。但后来谈到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时,严老却突然激动起来,他大声指责一些地方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现象。严老深恶痛绝公款吃喝现象,不仅是他疾恶如仇的刚烈性格使然,更是他一贯忧国忧民情感的真实流露。

一生诠释河海校训

1982年,华东水利学院迎来了建校30周年庆典,严老挥毫写下华东水利学院纲领中的纲领——《十六字校训》:“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

后来,严老多次申述《十六字校训》的含义,他说:“水利是艰苦的事业,所以,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在生活上一定要艰苦朴素。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是严肃认真的,不能马虎,所以还要严格要求,要有创新精神,才能取得独特成就。”

严老亲手拟就的,不仅是河海大学的校训,更是他一生都躬身实践着的、为人做事的准则。

1952年,严恺教授受命自上海交通大学来到清凉山山脚,创建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前身),身先士卒,披荆斩棘,在草棚搭建的校舍中给学生上课,在新辟的简陋运动场上与学生一起参加全校运动会的竞走项目。严老以身作则、严谨踏实、与学生打成一片的作风,在华东水利学院建院初始便有口皆碑,在河海大学几十年的发展史中,更是被一代代河海人传颂和继承。

熟悉严老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件老羊皮布面旧大衣,还有一块形影不离的旧怀表。南京冬天气温低,严老便常穿着那件已经褪色又很重的旧大衣,骑着自行车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别人建议他换一件呢大衣或轻裘大衣,严老不同意。原来,这件大衣是他上世纪三十年代从荷兰留学回国,参加黄河中上游测量地形时穿的,冬天在野外测量,没有这样厚重的大衣不能御寒。几十年过去了,他一直舍不得丢。而他的旧怀表,也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欧洲学习时买的。严老主持召开过成百上千次会议,每次会议开始,他第一个动作就是把怀表从身上取下,放到自己桌子前,以便严格掌握时间。

一份出差费用表

多年来勤俭节约的习惯和刚直不阿的个性,使得在严老身上常常有很多令常人“匪夷所思”的事例。

有一次严老出国参加学术交流会,出国人员按规定标准要领取一定的费用,水电部发补助2390太平洋法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另发生活费2304法郎。严老那次出去实际花费住宿850法郎、用餐30.6法郎、地铁12法郎、零用80.8法郎、合计972.4法郎。回国后,他向国家上交了3720法郎。在这份特殊的出差费用表上,他这次出国不但未花国家一分钱,反而给国家“赚”了1000多法郎外汇。严老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兼任所长时,对该所的奖金一分不要,工资以外的收入一概不收,凡推辞不了的,他都作为特殊党费上交。

严老在西安市参加一个大型的项目鉴定会时,需要每人自交伙食费1元。会议结束后,主办方摆下盛宴。严老问及原因,说是伙食费结余。他当即朗声责问:“只交1元,哪来的结余?”这样的事例数不胜数。

1988年初夏,地处长江之滨的江阴市想搞一个港口,建几个码头,在改革开放中一显身手。他们登门请中国科学院院士 严恺 教授为这个重大决策进行科学论证。这位大名鼎鼎的水利专家一听就爽快地答应下来,他与几名专家一连去了两次,认认真真搞勘察、选港址、作规划。

深受感动的江阴人只能把感激之情表现在餐桌上。第一天,严老望望餐桌,皱着眉头拿了两个馒头,夹几筷菜独自回了宿舍。主办者想:“是不是大专家吃惯了高级筵席,看不上我们这里的玩艺儿? ”于是第二天的菜更上了一层楼。哪知严老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而且打天窗说亮话:“钱要用在刀刃上,哪能为吃喝一掷千金!”主办者这才恍然大悟。

人物评价

严恺是新中国水利高等教育事业的开拓者,终生致力于中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海岸带的综合开发利用,为水利、水电和水运系统培养了大批人才,为中国长江口的整治、黄河治理、葛洲坝和三峡大坝、全国海岸带规划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刘延东:严恺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水利专家、教育家,终生致力于中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海岸带的综合开发利用,培养了大批水利科技人才,为河海大学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水利事业和教育事业。先生一生执著追求,治学严谨,他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一部生动形象的教科书

水利部陈雷部长:严恺为中国河口海岸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中国江河治理和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新中国水利高等教育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为新中国治水事业留下了宝贵的学术成果。他赤诚爱国,献身科学,毕生奋斗,无私奉献,为中国水利事业和教育事业贡献了全部才智和心血,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载中华民族的治水史册。

教育部杜占元副部长:他最为人称道的不仅是他对于水利科研事业的卓越贡献,更在于他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一身正气的大师风范。缅怀他严谨治学、大胆创新的学术作风,学习他孜孜以求、诲人不倦的思想精神,感悟他热爱祖国、心系民生的赤诚之心,秉承他宽厚待人、节俭朴素的崇高品格。

中国工程院樊代明副院长代表中国工程院、代表周济院长表达了对严恺院士的崇敬之情,并赞誉严恺为“与水为伴,水人交融”。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赞誉严恺为“一代宗师”;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陈至立称赞严恺治水功德无量,实为“育人师表之典范“。

个人影响

2005年8月,河海大学举行严恺90华诞庆祝会,严恺铜像落成。

参考资料

严恺 简历 - 名人简历.个人简历网.2015-11-19

严恺.中国科学院学部.2022-02-16

一门四代心系水利事业.钱江晚报.2015-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