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鸣山
凤鸣山位于中国浙江省上虞市丰惠镇东南4公里处,距离市区17公里,是一个国家2A级景区,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这里以陡峭的山峰、深谷、急流和叠瀑、苍翠的山林、流水潺潺的小桥等自然美景而著名。其中,“悬石飞瀑”和“千年古藤”是景区的两大奇观。凤鸣山是道教“第九小洞天”的所在地,有东汉炼丹术家道教祖师魏伯阳炼丹遗址。魏伯阳在凤鸣山炼丹修性,并留下了《周易参同契》一书,后被尊为“万古丹经王”。该书在养生学古化学所历学方面有其独特的贡献,在国外被称为全球第一本科技方面的书籍。景区内的凤鸣真人祠始建于汉朝,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东晋谢安、宋朝朱熹、明朝潘府、叶经等文人墨客都曾到此游览。
名字由来
山腰有一石洞,洞内有一股山泉,自仙姑庙流来,泻落10余丈深的阴暗洞底,景象万千。因其在凤鸣山,故名凤鸣洞瀑布。相传远古有位女子在此修炼成仙,故又名“仙姑”洞瀑布,是旅游憩息的极佳之地。五十年代我国第一部彩色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即在此摄取外景。有丰凤公路直达山麓,停车场占地2500平方米,可同时停靠20辆大客车,交通便捷。
名胜介绍
凤鸣山属四明山余脉,距丰惠老街4公里,方圆约5平方公里,自古以来就是道教文化的兴盛之地,其优美动人的中国神话和静谧幽深的千年古洞吸引了国内外的八方宾客,其中“悬石飞瀑”、“千年古藤”二景区点堪称奇观。《道德经》中曾把:“上虞四明山”列为道教第九洞天,而作为四明山余脉——凤鸣山上的红色火成岩陡壁及瀑布,则谓为经书中的“丹山赤水”。凤鸣山上,松林茂密,古木重荫,道教古迹众多,洞穴密布,亭台楼阁掩映其间。空气中负氧离子极多,气场奇特,成为气功界、人体科学研究者追源祖的地方,也是人们了解古代道文化,领略人间仙景之美的胜地。游客从山麓北侧缘溪而上,一路梅林修竹,云杉古松,渐入佳境;飞瀑奇石、古藤祠庙,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明媚的山水风光融为一体,素来就是得天独厚的游览胜地。
主要景观
从凤鸣山北麓叶家村入山,首先迎接客人的是凤鸣景区的山门——凤鸣坊。凤鸣坊古朴苍老,为进入风景区第一景。坊额“凤鸣坊”三字为绍兴市著名书法家沈定庵所书。坊柱上几副对联也是我市书法家的杰作。正大联“石门开处,山藏古庙雪霜清;步入南屏,洞泻流云河汉远”。他告诉我们已步入秦岭脚下(凤鸣山也称南山),将看到凤鸣洞飞瀑,将瞻仰殿宇嵯峨的凤鸣真人祠了。另一联“养真修志契三家,世称万古丹经王”是说东汉魏伯阳在这里修真潜默,论述炼丹修仙之术,把“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论参照会同契合为一,撰《周易参同契》的历史功绩。
《凤鸣坊》也是牌楼,为景区要点。它除了欢迎游览者,也预祝大家出入平安、万事吉祥的含义。
凤来亭和神龙穴小桥
上山后,迎面就是“凤来亭”。凤来亭嵌镶在云杉古松间,玲珑剔透。相传凤凰曾负仙女在此栖息过。旧《上虞区
县志》有“昔有仙女跨鸾作凤鸣至此”的记载,于是后人就在这里建了凤来亭,山也便叫凤鸣山了。游人在凤来亭依栏小憩,可尽情品尝山水相融的画卷,切身享受“洞天福地”的境界,细细领略“踏遍青山聊瞬自息,面对清泉畅开怀”的感觉。
凤来亭下,清泉汩汩,清溪之上,架一座“神龙穴”小桥,桥下溪流冬夏不竭,传说因为有一条神龙在山里的缘故。赵构时,上虞区知县陈炳曾吟诗赞此亭桥处胜景:“巨灵怒触不周折,惊崖飞堕空中裂。半夜霹雳倒银河系,定知下有神龙穴。”
这“神龙穴”就在这亭上桥畔。
仙马思凤
凤来亭西首的山崖之上,有几块奇特的巨大岩石,一块巨石形似一匹骏马,呈昂首奋蹄飞腾之势,这就是“仙马思凤”了,也叫做马头石。传说此马曾在战争烽火中立过战功,后经仙姑的点化成仙马。亭下是“思女石”,传说凤鸣仙姑离家修道,她生父为寻找女儿曾在此石上不断呼喊女儿回家,此石便成了“思女石”。这里还有一块“试剑石”,即明朝上虞区“四谏士”之一的御史叶经,为弹劾奸臣严嵩,曾在此石上怒试过自己的宝剑,表示不除祸害民的奸臣不罢休的决心。
凤鸣洞
凤鸣洞也称仙姑洞,相传有四、五千年的历史。当时山下有一位女子因受不了后母虐待,只身离家跨凤凰进
山,以野果充饥,一心修炼而成仙。后人立祠祀之,故叫仙姑洞。该洞年久而塌损,又经后人多次修复,但原形不变,呈弯曲S形。洞壁上还有八组壁画,都是几千年来的神话故事。进得洞里,你会感到仙气萦心,灵火闪烁。善男信女会向仙姑娘娘诉个心愿,祈求庇佑。
悬石飞瀑
凤鸣洞外的悬石飞瀑也称绩麻槽。相传,很久很久以前,上虞区境大部分地方还淹没在海水里。所以原上虞区县域的北门也叫靖海门。当时凤鸣山是露出海面的岛屿。山下一少女因父亲外出经商受后母虐待,竟跑进山里在这凤鸣洞修行,曾在这里绩麻。她父亲回家不见女儿,便撑着船四处寻找。一天在山岸上的一个山坳里,望见女儿正在崖下打坐。他大声呼叫,却不闻女儿回音。他向女儿跑去,可与女儿的距离总不见缩短。父亲气急之下,拾起两块大石头向女儿抛去。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女儿坐地的山崖立即靠拢,挡住子下来的大石,而女儿已隐入洞中无踪无影了。山崖形成了高10余米的裂隙状石洞,洞顶夹着看似摇摇欲坠的巨石,山泉从崖顶飞泻而下,成了凤鸣奇观“悬石瀑布”。
“悬石飞瀑”以“拔地万重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的壮观场景,吸引历朝文人墨客游凤鸣观飞瀑,并作游记或吟诗赞美。清代诗人褚维厚观瀑后写诗曰:“白日忽风雨,洞中别有天;两山空一隙,百道落飞泉。怒起喧如鼓,抛空散作烟;桃源何处觅,到此亦神仙。”生动地描绘了飞瀑的壮美景观,抒发了对飞瀑的观感。
千年古藤
在观赏悬石飞瀑的同时,你也一定会被缠绕在洞顶巨石与石侧山崖上的巨大藤蔓所吸引。这也是凤鸣景区的一宝——千年古藤。古藤名为“常青的油麻藤”,俗称“过山龙”。这古藤漫崖匍匐,整藤有二、三百米长,覆盖整个山头,终年苍翠欲滴,游人无不称奇,都说可以申报世界吉尼斯记录。
观梅亭
观梅亭,又称魏公饮酒亭,相传东汉魏伯阳从丰惠天庆观到凤鸣山炼丹著书的日子里,常邀一些好友在这里
饮酒观梅。亭下,春天梅花盛开,一片雪白,纤细的花蕊,玉白色的花瓣,清气满山野,令人心酸。明代思想家,诗人黄宗羲的诗中有“古虞十里城南路,柳绽梅开到凤鸣”两句,说的就是观梅亭下春梅绽放的景色。其实,梅园之上的凤鸣茶更具特色。由于这里是朝北山,终年常烟雾缭绕,又是微酸性黄土壤,十分适合种好茶。凤鸣山茶色、香、味俱佳,也曾被黄宗羲作诗赞誉。如果用凤鸣清泉泡凤鸣山茶,真是色清味香,回味无穷。这里的有机茶生产,已被上虞市科委列为开发项目。
炼丹遗址
魏伯阳炼丹遗址在凤鸣洞近侧。瀑布下一泓清泉,修竹扶风,清溪传响。这里是凤鸣山景区极具文化品位的历史遗产。石壁上“炼丹”两个大字为当代著名书法家姜东舒所题。据史记载,东汉中叶,出身之家的丰惠人魏伯阳,名笃,字恪斋,号魏伯阳,道号伯阳。世袭簪裙,惟公不仕,修真养志,通贯诗律,文学赡博,性好道术,是民间传说中的上虞区“三仙六奇人”之一。他的成年时代大约在东汉顺、恒两帝的公元126至167年间。他曾游长白山,遇到一道行高深的真人,传授他炼丹秘诀。回乡后,他养性修真,在继承古“古文龙虎经”炼丹基础上,反复实践,终于达到当时炼术的顶峰。他借《周易》爻象论述,把“大易”、“黄老”、“炉火”三家理论参照会同而契合为一。撰《周易参同契》。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炼丹术著作。被后世尊为“万古丹经王”。《周易参同契》也因此在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美、英、苏等国的教科书和百科全书都有提到。著名科学家李约瑟称它是“全球第一本这方面的书籍”。我国科学家钱学森指出:“《周易参同契》是第一本中国古化学著作,这是中华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也是对世界化学科学的极大贡献。”
据东晋葛洪《神仙传》和现代《辞海》记载,魏伯阳曾率弟子三人入山炼丹,丹成,试喂狗,狗食即死,伯阳说:“吾背违世路,委家入山,不得道,亦耻复返,死亡与生,吾当服之。”也服后即死。弟子巡虞见状,也毅然照师傅服丹,也即死。另两弟子不敢服丹出山而去。伯阳见两人去,便起身吐出仙丹,纳入徒弟和狗口里,徒弟和狗也醒过来。他便带着以命相随的徒弟和那条狗,飘然而去。
据说魏伯阳著书后,先后传授给两个人,通过他们的传播,《周易参同契》便开始流传于世。至今,对此书研究注释者已多达50多家。
道文化成了凤鸣山的特色。《道德经》等把“上虞四明山”列为道教第九洞天,名“丹山赤水天”,“丹山赤水”即出于凤鸣山红色火成岩陡壁及瀑布。魏伯阳的炼丹遗址凤鸣山,晴山满地秀,阴雨满山云,集名山之秀、之灵,空气中负氧离子多,气场奇特,成为气功界、人体科学研究者追源谒祖的地方,也是人们群众了解古代道文化,领略人间仙景之美的胜地。
凤鸣真人祠
凤鸣真人祠,也称“灵惠庙”,始建于二千年前,就是“后人立祠祈之”的祠。传说东汉曹盱曾到凤鸣祠求子,得了一女,就是孝女曹娥。这是1800多年前的事了。早前的祠建在凤鸣洞前,宋干德年间,就是宋太祖赵匡的时候,百姓祷雨随应,知县钱似之以其事上闻,赐额“灵惠”,于是也称“灵惠庙”,后复于洞之上构屋五间,仍奉仙姑,匾曰“天开灵宅”。旧上虞县志还记载“乾隆三十六年八月,风雨交作,真人祠后石壁忽如削裂一片,上有‘凤鸣山’三大字,石质自成纹理,皎白可辩,众以为异”。可见凤鸣真人祠的神秘色彩。千百年来,凤鸣真人祠终年香烟缭绕,一批批善男信女以为仙女灵验而祈求保佑。现在的凤鸣真人祠为1995年重修,规模比古祠大为拓展,除正殿,还有侧殿、庙房。大殿重檐雕栋,轩宇回廊,壮观、庄穆、典雅,除了一般游览者,路远迢迢专程上山进香的香客终年不断。
凤鸣山景区还有“仙桥度生”、“逍遥亭”等景点。此外,凤鸣山还是省级森林公园,有天然林350公顷,次生林20公顷,特殊景观林20公顷,人工林30公顷,有银杏、红楠等珍贵植物,景区还有梅园1千亩,竹林2千亩,桃园400亩,茶园400亩。这里是国家级森林公园。
历史
《周易参同契》的由来
世界上最早的炼丹著作《周易参同契》的作者魏伯阳曾炼丹于此山。魏伯阳,名翱,自号魏伯阳,东汉上虞丰惠人,生卒年份不详,正史上也无记载。据晋代葛洪所撰的《神仙传》,魏伯阳出生于高门缙绅之家,性好道术,闲居养性,不肯仕宦,世人多不知道他的来历。
魏伯阳晚年基本上是在此山中的一个洞穴中度过的。洞谓凤鸣洞,后人又称它为伯阳洞。原是由一方巨石裂隙而成的。洞顶开天,基上有条千古之藤,干粗成树,枝叶严蔽,藤枝漫山,既遮洞天,又覆山脊。藤下有一股泉流,淙淙垂入洞底,激起一片珠烟,掀起阵阵雾风,不由人顿起一种荒远、落寞之感。清代诗人褚维厚观瀑后写诗曰:
白日忽风雨,洞中别有天。
两山空一隙,百道落飞泉。
怒起喧如鼓,抛空散作烟。
桃源何处觅,到此亦神仙。
魏伯阳的历史地位
据传,东汉末期,在道家与道教史上,曾产生过两个划时代的人物,一是魏伯阳,一是张道陵。
张道陵后来构成了道术传统的世系,宋、元以后,一直成为江西龙虎山正乙派张道陵的世家,与山东曲阜的孔子世家互相并陈。在中国文化史上,能够以学术思想造成一二千年世家的系统,也就是这么两家,可谓是世界文化史是的一大奇迹。而魏伯阳却代表了上古传统文化中的隐士精神——神仙,还记得这位神仙曾经留下过一部《周易参同契》,是他在这个洞穴中反复炼丹、反复实践而写成的。这部书被世界科学界认定为“世界化学科学领域中的‘第一本这方面的著作’”,被大海彼岸的日本人尊之为圣。《周易参同契》还被选进了读书人的课本之中,作为科学的范本来读。
对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有几朝几代的人,竭尽毕生精力,从各个领域研究摸索过它,其结果都是毫无头绪。宋代理学大儒朱熹,便自称他的一生,对于这部书的研究,是以失败告终的。可是他还是不甘心,为了避免阳儒暗道的嫌疑,继而化名崆峒区道士邹诉,注过《周易参同契》。
今人周士一教授,曾于1984年应英国剑桥李约瑟研究所之邀,赴英国与老外共同研究,整整花了两个年头,才算完成了《英译,〈周易参同契〉》初稿本。可见外国科学界人士,对于我们的这位神仙是无上的崇敬。
魏伯阳著这部书的目的,说确切一点,是为了说明修炼丹道的原理与方法,证明人与天地宇宙有同体同功而异用的法则和原理。为了整理自古以来的传承,证明认为的修炼可以升华而成神仙的传统学术,他不动声色地借《周》的“理、象、数”,和周、秦、汉朝用在天文物理学上的原理与原则的五行、干支之学,以及道家老子传统的形上、形下的玄学远离,一齐融会贯通,为丹道的修炼程序做了一套完整的说明。当然,这里所说的“完整”,仅仅是人们的有限认为。要知道,宇宙与人体关系的秘密永远是一个无穷的课题,也是永远不可能彻底认识它的。从根本上讲,我们所谓的知识只不过是一些名词罢了,我们所认识的那些事物,当然包括魏伯阳对宇宙、人体的参同。这些物原本就是存在着的,是人类不认识它,便就要好奇地研究它。至于这些东西本身究竟是什么,魏伯阳与我们都是不得而知的。因此,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说白了只不过是“丹道修炼”的原理。然而,魏伯阳早在1700年前就认识到了每个存在物不仅是神秘的,而且也是神圣的。之所以神圣,是因为每个存在物都是大自然亿万年演化的结果,蕴藏着天地之精华。宇宙学识有一个“人择原理”,这样来解释人与宇宙的关系:宇宙之所以具有这样的规律,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图景,是因为不这样就不可能有人来研究它,不这样,就不可能有魏伯阳的《周易周易参同契》和今人对《参同契》的研究……
“敲开石壁曾飞饮,炼得金丹不卖钱。”伯阳洞右石壁小窦内所刻的魏伯阳自白绝句依稀可辨。从中,我们可以想见当年魏氏的炼丹,确是为了探索人体科学的奥秘。魏伯阳似乎在1700年前就洞察到了这一点,他就下决心进行了研究。
魏伯阳炼丹的传奇故事
对于魏伯阳在此洞的炼丹历史,葛洪的《神仙传》中除了一些实在的记录之外,还记录了他和三个弟子一起炼丹的离奇故事:
“丹成,知弟子心不尽诚,乃试之曰:‘此丹今虽成,当先试之。今试饴犬,犬即飞者,人可服之;若犬死者,则不可服也。’老子入山,特将一白犬自随;又有毒丹,转数未足,合和未至,服之暂死。故伯阳便以毒丹与白犬,食之即死。伯阳乃问弟子曰:‘作丹欲长生,而服之即死,当奈何?’独有一弟子曰:‘吾师非凡人也,服丹而死,将无有意耶?’亦乃服丹,即复死。余二弟子乃相谓曰:‘所以作丹者,欲求长生,今服即死,焉用此为?若不服此,自可数十年在世间活也。’遂不服,乃共出山,欲为伯阳及死弟子求市棺木殡具。二人去后,伯阳即起,将所服丹内死弟子及白犬口中,皆起。弟子姓虞,遂皆仙去。因逢人入山伐木,乃作书与乡里,寄谢二弟子。弟子见书始大懊恼。”
《周易参同契》的影响
《周易参同契》曾经影响过汉、魏的医学、生物物理学,乃至佛学与禅学,直至后来道教的经典《黄庭经》中所谓的“上药三品,神无精”等思想的产生,以及《古文龙虎经》等著作问世,都是由《周易参同契》衰变而来的,无非另加上了一些宗教神秘的观念而已。
老子为何要把《周易参同契》写得如此不让人读懂呢?原来这并不是魏氏的故弄玄虚,只是魏氏在著这部书时没,东汉的文运走向正处在变今而访古的变革时期,这才导致了文章风格的异端。另外,魏氏为了想说明天地日月气象变化的宇宙的规律,籍以证明人身生命活动的原理,是与天地宇宙变化的程序,有着共通活用的规则。因此,他全面引用了《周易风水》的“象数”原则和“老子”的理论,反复论证着“月亮的盈亏与人的精神衰旺关系,太阳的出没与人气血的盈虚关系……”然而总因先圣古人的言辞所占比重过大,才出现了“难以读懂”的现象。
推演五行教,教约而不烦。举水似激火,奄然灭光明。日月相薄蚀,常在晦朔间。水盛坎侵阳,火衰离昼昏。阴阳相饮食,交感道自然。……名者以定情,字者缘性言。金来归性初,乃得称还丹。
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真人潜深渊,浮游守规中……
字里行间,都是老子的“致虚极,收静笃”、“万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的理论注解,都是进一步阐明着要以:锻炼精神魂魄”以达到老、庄所谓的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真人境界。因此,它才称得上是一部“综合道家科学学术与儒学哲学思想融化会聚在丹道的炉鼎之中”的著作。正是如此,全世界的化学科学家们,才视它为一部最早化学“科学”之书。
旅游指南
开放时间:8:00~17:00
门 票:15元
交通路线:上虞汽车东站专车直达
杭甬高速公路与104国道上三高速公路在上虞区相交,上虞长途汽车(东)站在百官街道舜江东路凤山路口
沪、杭、甬三地发往上虞的高速班车时刻表
上海沪太路长途站——上虞,发车时间:7:15、8:35、10:00、11:05、11:55、14:05、16:10、18:50,4小时可达,票价78元。
上虞——上海沪太路长途站,发车时间:5:30、6:30、7:20、8:00、12:10、14:00。
杭州汽车东站——上虞,6:50-18:10,每隔20-30分钟发一班车,日发31班。票价30元,1小时可达。
宁波汽车南站——上虞区,发车时间:7:50、9:00、10:30、13:00、15:00、16:30,票价30元,1小时可达。
座落于上虞古县城丰惠镇东南4公里,距市区百官16.5公里
丰凤公路直达山麓;同时上虞汽车东站有汽车直达。
参考资料
凤鸣山风景区.上虞区人民政府.2024-03-11
凤鸣山景区.sx.gov.cn.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