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滩镇
中滩镇,隶属于天水市麦积区,2018年,户籍人口36845人。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第五区,后属三阳乡。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中滩镇。1950年,分设为中滩镇和演营乡。1956年,三阳川区撤销。1966年,演营公社并入中滩公社。1983年,撤销中滩公社,改为中滩乡。2003年6月30日,撤乡建中滩镇。截至2020年6月,中滩镇下辖3个社区和20个行政村。
2018年,中滩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1个。
历史沿革
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第五区,后属三阳乡。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设雷王集。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设中滩镇。
1950年,分设为中滩镇和演营乡。
1951年,中滩镇改乡。
1954年,设置东滩乡。
中滩镇
1955年,演营乡、东滩乡并入中滩乡后称三阳川区。
1956年,三阳川区撤销。
1958年,中滩、渭南市、石佛合并成立三阳川公社。
1961年7月,三阳川区辖中滩、演营、西坪、石佛、渭南等7小公社。
1966年,演营公社并入中滩公社。
1968年,三阳川区撤销。
1983年,撤销中滩公社,改为中滩乡。
2003年6月30日,撤乡建中滩镇。
行政区划
2011年末,中滩镇辖雷王、渠刘、背湾、汪李、后川、余峡、陈大、四合、演营、毛家、谢坪、漆李、种田、赵崖、霍坪、刘阳、丁赵、杨成、文沟、文岔、张白、蒲甸、四合23个行政村;下设8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中滩镇下辖3个社区和20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雷王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中滩镇,地处麦积区西北部,东与花牛镇相连,南与渭南镇毗邻,西接新阳镇,北抵石佛镇,区域面积48.7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中滩镇地处三阳川渭河与葫芦河之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为河川地,最高点位于杨成村,海拔1600米;最低点位于雷王村,海拔1160米。
气候特征
中滩镇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多年均气温10.9℃,1月平均气温-3.2℃,极端最低气温为-21.3℃(1982年12月23日),7月平均气温为25.5℃,极端最高气温38.1℃(1976年7月22日),生长期年平均201天,无霜期年平均170天;年平均降水量497毫米,极端年最大降雨量552毫米(1998年),极端年最少降雨量248.6毫米(1976年)。
气候特点
中滩镇属大陆半湿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适中,年平均降水量600毫米,从南向北依次减少。年均日照市2090小时,每天平均5.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7%,日照地域间差别大,北部山区较多,东南部林区较少。太阳辐射总量在2395~2703MJ/M2,全年无霜期170多天。镇内旅游资源富集,区位优势明显,地热资源丰富,樊家城、演营寺均属历史名胜遗址,汪李温泉前期风险勘探钻井工作已全面完成。另外,还能依仗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水文
中滩镇境内河道属渭河流域,流域面积36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渭河、葫芦河2条,河流总长度13.1千米;其中渭河长8.6千米,葫芦河长4.5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渭河,从余峡至渭南镇团庄流经境内渠刘、毛集镇,长8.6千米,年均流量15.4立方米/秒。
自然灾害
中滩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霜冻、暴雨等;暴雨灾害频繁,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2年7月,使文岔村斜坡地质灾害点山体滑坡,造成村上数根变压器电杆折断,斜坡下面30亩果树及6亩粮田被淹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6.8万元。
经济
基础设施
乡镇总人口36845人(2018),乡镇从业人员18972人。33个村全部通电、通电话、22个村通邮,8个村通自来水,5个村通有线电视。有医院、卫生院2所,医生48人,病床33张。国内生产总值9999万元,粮食播种面积1838公顷,粮食总产量621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492元,财政收入370万元,财政支出370万元。
综述
2011年,中滩镇财政总收入779.5万元,比上年增长11.6%;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60万元,企业所点税16.2万元;人均财政收入203.4元,比上年增长10%;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48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各项贷款余额87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
农业
中滩镇有农业耕地面积2.9万亩,人均耕地面积0.8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农业增加值0.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6770吨,人均176.7千克;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1.4万亩,产量2.1万吨,主要品种有大蒜、香菜、芹菜、黄瓜、西红柿、石刁柏等。
中滩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3万头,年末存栏1.1万头;牛饲养量0.2万头;家禽年饲养量5.3万羽,畜牧业总产值153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3.6%。
截至2011年末,中滩镇累计造林0.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10.4%;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为0.6万亩,产量0.7万吨,主要品种有葡萄、苹果等。
2011年末,中滩镇有小型农业机械620台,绿色环保农产品有香菜等;农民人均纯收入3538元。
工业
中滩镇工业以菌业、乳业及食品加业为主;2011年,各类工业企业54家,从业人员5920人,实现工业生产总值3.2亿元,比上年增长2.8%。
商业
2011年末,中滩镇有商业网点101个,从业人员300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340万元,比上年增长11.8%;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2400万元。
2018年,中滩镇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1个。
经济发展
中滩镇由天水民达房地产公司新建的民达商城、中滩投资服务中心在2004年底全面建成并开业。中滩农贸综合市场扩建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并投入使用,这两个市场的开业标志着中滩小城镇建设已初具规模,是三阳川十余万人经济交流的中心市场,日平均人流量1.3万人次,高峰期达到2万元余人次,年交易收入高达1460万元,随着商贸业的日益繁荣,还带动了交通、餐饮、服务行业迅猛发展,效益明显,成为全镇经济的又一增长点,全镇现有个体户512个,其中工商户270,运输户152个,餐饮58个,其它服务行业32个,实现经济收入2280万元。
中滩镇张白新农村围绕“两个最大”,建立百亩大樱桃基地和天网一号苹果基地,示范种植多功能型石刁柏104亩。建成了贮藏能力为300吨的“义安”蔬菜果品保鲜冷藏库,完成亩收入万元的露地高效种植模式试验田100亩,完成占地42亩的陇峰公司养殖小区标准化圈舍16栋,完成生活区建筑面积3650平方米,全部圈舍进猪生产。占地31亩的天蓬猪业20栋标准化圈舍已完成10栋猪舍的建设,10栋正在建设当中。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新打深井4眼,恢复大口机井7眼,架设灌区线路5500米,水泥衬砌灌渠3公里,实现了农田100%的保灌,新修宽7米的农机路11公里,衬砌渠道2600米。
特色农业
中滩镇面积2000亩的天水市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是天水高科技农业发展的龙头与陇东南旱区农业发展的蓝图。园区已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204个,相继开展了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航天育种等20多项技术示范工作。尤其是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在园区建立了中国西部航天育种基地,已开始对40多个航天新品种(系)和天水市提供搭载的20多个蔬菜、牧草、沙棘品种进行试验示范和新品种选育,其中航遗1号黄瓜新品种已通过国家级鉴定验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滩镇以天水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为依托,大力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突出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积极培植壮大以双孢菇为主的新兴特色产业,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和天水众兴菌业公司现有大棚100座,这100个棚经过两年的生产运作,效益非常明显,可观的经济效益充分调动了农户种植的积极性,切切实实能使农民富起来,在不久的将来双孢菇生产定会成为中滩的一大重要支柱产业。全镇粮食、经济作物、蔬菜、林果种植比例优化调整为30:15:50:5。
人口民族
2011年末,中滩镇辖区总人口38331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38人,城镇化率2.7%,另有流动人口7889人。
2017年,中滩镇常住人口35002人。
2018年,中滩镇户籍人口36845人。
社会
文体事业
2011年末,中滩镇有综合文化站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23个,各类文化专业户46户,各类图书室农家书屋23个,藏书12余万册。
2011年末,中滩镇有学校体育场17个,90%的村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1%。
2011年末,甘肃省、陕西省等60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村村通”和“户户通”电视用户9578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教育事业
2011年末,中滩镇有小学22所,在校生2597人,专任教师21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832人,专任教师166人;小升初升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2150万元,比上年增长19.4%。
医疗卫生
2011年末,中滩镇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4个;病床90张;专业卫生人员60人,其中执业医师12人,注册护士17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8万人次。
2011年,中滩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415/10万;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为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2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3.7万人,参合率99%。
社会保障
2011年末,中滩镇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84户,人数2530人,支出221.6万元,比上年增长11.3%;农村五保分散供养193人,支出49.1万元,比上年增长10.6%;医疗救助68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200人次,共支62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26万元。
邮政电信
2011年末,中滩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点15个,乡村通邮率100%;征订报纸1.5万份、期刊0.1万册,业务收入62.2万元;有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16个;固定电话用户5800户;移动电话用户72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536万元。
文化
中滩镇全镇现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32所,教师372人,在校学生9711人,教学设备先进,学校已配置微机115台,教学质量及学生升学率不断提高,学龄入学率达到99.9%,高中入学率达到95%,全镇有16个图书室,12个村办文化室,拥有藏书1.2万册。卫生事业发达,有中心卫生院2所,医生32人,床位86个,综合门诊大楼一幢,群众就诊方便。现有程控电话3734部,移动电话1300多部,小灵通平台基站8座。全镇5个村安装了有线电视,镇境内有110KV变电站一所,电力充足。
交通
中滩镇境内有天峻公路过境,境内长15千米;麦甘公路境内长26千米,有乡级公路8条,总长27.8千米;日均客运量400余人次。
2011年末,中滩镇镇区道路总长度15.9千米;桥梁5座,总长度190米;镇区开通公共汽车线路1条,每天共发48趟,日均客运量440余人次。
中滩镇乡村道路四通八达,极其便利,基础设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天高速公路斜穿渠刘等6个村,秦南公路横贯全境,邻园路、中卦路已铺油通车,北甘路中滩段、雷张公路主干道、秦南公路中滩段经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于去年年底路基拓宽改造已全面结束,雷王老街硬化工程全面启动,极大的改善了受益群众行路难的问题,邻园路路灯设计已完成。
中滩镇先后对邻园路、中卦路、雷张公路、麦(积)甘(谷)公路中滩段、中(滩)石(佛)公路铺油,铺油达9.2万平方米;完成10村的人饮工程,解决2万多人的饮水问题;在临园路新建7.6万多平方米的民达商城和占地1200平方米的汽车站;完成3400平方米的标准化农贸市场改扩建工程,形成临园路至农贸市场的主街道3500米。在街道上设置垃圾箱4处,购置垃圾清运人力车2辆;安装路灯20站。镇区农宅总面积达12万平方米,商铺面积4.3万平方米,栽植各类花木2万多株,镇区绿化率达到22%。
旅游
演营寺,原名灵源寺,据说为隋朝高僧慧远路经此地,捐款修建而成。后因唐朝女将樊梨花西征,驻守樊家城,经常在灵源寺内演练军队,因而被改名为演营寺。据说演营寺为佛道共住寺院,既有佛,菩萨、罗汉,也有玉皇大帝、老君、财神等,共计89尊塑像。寺内原有古柏10株,古槐2株,民谚有“十柏九座殿,两槐抱一塔”。
演营寺砖塔高约3米,东西各有唐槐两株,相传此地为古战场,葬埋着阵亡将士,砖塔就是为纪念阵亡将士而修造的。可惜,寺内殿宇和众多古树在“文革”期间被毁,现仅存4株苍劲雄伟的古柏。其中最高的一株高约17米,树龄约1200年,仅次于南郭寺的“南山古柏”树龄,位列天水市第二。“平畴二里好家园,玉树琼花锁堤岸。古寺兴衰留佳话,灵鸟仙雀常往还。”从清末渠刘村秀才刘宝贤的这首《演营寺即兴》中可以窥见当年演营寺的盛景。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