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八字桥乡

八字桥乡

八字桥乡地处福建省尤溪县西部,位于北纬26°06′~26°14′、东经117°48′~117°54′之间,与大田县沙县区毗邻,是闽江支流尤溪河的发源地之一,304省道贯穿境内。平均海拔650米,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无霜期240天。全乡土地总面积11.7万亩,其中耕地面积8114亩,林地面积8.15万亩。辖10个行政村,10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005户,其中:非农业户205户;总人口1185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17人。

乡镇概况

八字桥乡位于尤溪县西部,距县城54千米。北纬26°06′~26°14′、东经117°48′~117°54′之间。面积60平方千米。辖10个行政村。省道102线过境。

行政区划

[邮编]365117 [代码]350426206:~201村头村 ~202洪田村 ~203洪牌村 ~204龙湖村 ~205罗岩村 ~206黄垄村 ~207坑头村 ~208下村 ~209后曲村 ~210鲁坑村

[沿革]1959年属管前公社。

历史沿革

1959年属管前公社,1979年析置八字桥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辖9个村、109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村头村。1997年,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1.2万,辖村头、龙湖、洪牌、洪田、后曲、黄垄、罗岩、坑头、下畲、鲁坑10个村委会。

历史变迁

乡人民政府驻地村头村,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在村东端两溪交汇处各建一桥,形如“八”字,称八字桥,为圩集地。1949年,有10多座民房和五六家小店房。

1956年,这里设管前供销社购销点,并建起双层营业楼房。1958年设邮电所总机,建成双层楼房。1979年11月,成立八字桥公社后,各项建设加快发展。1983年,从旧市场接尤(溪)沙(县)公路建成宽10米、长200米的混凝土街道。到1985年建有乡政府大楼、电影院、供销社综合楼、卫生院、林业站、木材检查站、信用社、税务所、食品站、中小学校舍等楼房,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沿公路还建起10多家个体店房。

明、清时期,永安市大田县等地大量居民迁徙至八字桥乡,自此发展生产,繁衍生息。八字桥乡于1979年建乡,建乡前隶属管前镇。建乡以来,全乡高考录取重点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福大等重点院校,截止2008年初,考入大中专深造的有数百人之多。

交通状况

八字桥乡历史上俗称尤溪县的“西大门”。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53公里,距沙县区38公里,距三明市61公里。省道304线贯穿境内,交通便捷。全乡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建成5个候车亭,为群众出行和农副产品运输带来便利。

经济状况

该乡坚持以农为首,扎实推进农业富乡进程,培育孟宗竹金柑佛手瓜杂交水稻制种等四大主导产业。1986年全乡水果种植面积仅4855亩,毛竹少量,其他农业特色产业总量很小。经过多方努力,到1998年共发展毛竹3.6万亩,人均3亩,生产冬笋2000吨,商品竹15万根,砍青10万根;发展金柑果园9000亩,以深翻、扩穴、施肥为主要措施,提高果品质量实现年金柑产量3500吨,产值400万元;种植佛手瓜7万株,总值达到30万元。2000年新植孟宗竹1200亩,小径竹500亩,实施科学管护1.5万亩,年创产值1300万元。新植金柑1000亩,低产改造2000亩,实现农民人均占有各类果园1亩,全乡达到1.2万亩,实现万亩金柑基地建设目标。新植佛手瓜1万株,培土改良7万株。发展巴西旱稻种植500亩,杂交水稻制种550亩,粮食播种总面积达8114亩,总产量达5075吨。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从1993年开始,发展竹山县养羊,建立省农科学教育竹山养羊示范基地,到1997年高峰期实现存、出栏1万只;此外,建立母猪生产基地,实现年出栏仔猪1万只。15年来,该乡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1994年开始,投资200多万元,规划兴建完成集镇主街道;1999年以来,投资近500万元,支持农村电网改造、集镇管线改造、广播电视光纤联网和“200卡”电话安装等工程,极大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多年来采取“三个一点”的办法,相继建成龙湖、洪田、洪牌、彭新、后曲、坑头村等7座村部办公楼以及乡计划生育服务所大楼。1996年以来,新村建设每年实现拆旧建新合计3000平方米以上,2000年全乡拆旧155座22100平方米,建新150个单元25810平方米,先后建成村头、后曲、洪牌等村级中心片区示范点,极大改善了村容村貌。

该乡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历年均以零售业和餐饮业为主,1998年开始,农村营销服务组织蓬勃发展,组建八字桥金橘佛手瓜营销协会,到2000年在全国16个城市建立营销网点,发展营销会员400多名,年销售各类农副产品1.5万吨,创营销附加值800万元。

1986年以来,大力发展工农业,经济总量较大幅度增加,综合实力明显增强。1986年,全乡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80.77万元;1995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3892万元;1998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470万元,2000年,达到6199万元,分别比1986年、1995年和1998年增长12.8倍、1.6倍和1.4倍。2000年人均纯收入达3018元,比1995年增加1107元。1986年至2000年是八字桥乡企业稳步发展时期。乡党委、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提出“工业兴乡”的发展战略,资源优势得以进一步发挥,一批以水电、矿产开发和竹制品、食品加工为主龙头企业初具规模。与管前镇联营的企业有青印溪二级水电站和电化厂。青印溪二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6400千瓦,年发电3100万度,年产值1100万元,乡实有股份20%;电化厂年产特级硅1500吨,主要产品全部出口日本,年产值达1300万元,乡实有股份32%。罐头食品厂年生产清水笋 650吨以上,年创产值达200万元。此外,通过优化环境优质服务,促使中小型企业上档次、上水平、上效益,全乡竹制品加工产值达150多万元;乡黄龙铸造厂、坑头造纸厂也取得长足进步。

特色产业

八字桥乡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发挥八字桥佛手瓜合作社的生产、经营的带动辐射作用,做大孟宗竹金柑、佛手瓜三大农业特色产业,三个产业的产值占农民纯收入的68%以上。增加农民收入。八字桥乡人均拥有3亩毛竹、1亩金柑、10藤佛手瓜。如何做大做优当地佛手瓜、金柑、毛竹特色产业,成为这个乡党委、政府带领农民增产增收的发展思路。他们强化农科学教育相结合,通过建立果园水利灌溉示范基地、重点抓好新植扩种与果园管理的方法,把分散种植和规模开发相结合,提高金柑的产量和质量。作为全市十佳孟宗竹乡镇,八字桥共有毛竹3.2万亩。为了提高竹业的经济效益,这个乡在乡林场建立了毛竹山集约经营基地1000多亩,作为示范,引导农户提高竹林经营水平,2004年该乡引进了闽榕竹业有限公司,对竹子进行产品深加工,壮大竹业经济。

佛手瓜是这个乡的又一特色产业,通过八字桥佛手瓜合作社,该乡生产的佛手瓜不但走上了上海市徐州市等地的餐桌,更远销到了北方的哈尔滨市乌鲁木齐市等城市,当地农民种植佛手瓜的积极性高涨,在八字桥乡的山沟涧边、河沿道旁,我们可以看见一藤藤佛手瓜就着山形直往上窜、顺着水势蜿蜒向前,青翠的树叶下掩映着一颗颗希望的果实。今年全乡已发展12万藤的佛手瓜,年产上万吨。抓营销、打品牌是推动全乡特色经济发展的又一手段。他们引导农民成立了八字桥乡佛手瓜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包装、统一用“活水牌”商标,销售金柑、竹笋、佛手瓜等农副产品1万多吨,创营销附加值2000万元。

乡镇建设

八字桥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立足八字桥特色,做大特色经济,确立了“特色立乡,产业兴乡,工业强乡,农业富乡”的总体思路,进一步做富农民,做大产业,力补工业之短,提升农业之长,努力把八字桥乡建设成为全面发展、特色鲜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8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抓好村头、后曲两个试点村,全面开展“三清六改”村容村貌整治活动。计划在“村村通水泥路”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各个自然村道路的硬化、拓宽,进一步解决群众行路难的问题,同时以村级组织换届为契机,扩大民主化程度,推进村民自治管理;以创建“平安村”、“文明村”、“信用村”活动,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我乡新农村建设统筹协调推进。

旅游资源

文笔峰是八字桥乡一大名胜。文笔峰位于乡的东北方向,高949米,因形状酷似一支笔,因此得名文笔峰。峰顶有仙亭祀马仙,叠显灵异。从半山腰到山顶,迂回曲折,当地人称他为“九折岭”。历史上许多名人到此一游,留下了许多赞誉诗句。根据乡志记载,明正德帝游文笔峰赞曰:“一枝文笔冲天霄,数紫柏绕碧空,七乡人众开胜景,三仙永镇福地中。仰瞻白云飞如梭,俯看紫气缠山腰,玉垒环球浮文笔,天生南方第一峰。”郑居南留有一首颂风词:“峰似文笔笔似峰,矗立南方天柱中,四周尽居勤劳汉,峰尖顶上有仙公。”文笔峰虽风景优美,但仍没有被开发,游人以当地人为主,逢年过节时,三五好友,结伴而行,登高望远,好不热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