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武
高尚武,防沙治沙学家,中国治沙造林学创始人之一。主持完成的“大范围绿化工程对环境质量作用的研究”,揭示了人为活动与荒漠之间相互作用规律,阐明了荒漠水土资源产业潜力和以防护林为主体的资源开发的综合效应,首次全面系统地提供了大尺度绿化工程改变环境质量的定量化指标。对中国西北荒漠沙区改造及“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撰写和主编《治沙造林学》等多部著作。
介绍
简介
高尚武,造林学家。北京人。1937年毕业于齐齐哈尔市农业学校。曾任华北林业试验场、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技士。1951年后,任中央林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
业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林学会第一届造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发表有《中国北部沙漠的自然特征及其改造》、《中亚沙漠特征与固沙经验》等论文,编有《黄河中游造林类型》,主编有《治沙造林学》。
生平
高尚武,原籍北京,1921年10月26日出生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父亲早年到关外谋生,作银行职员。高尚武1938年毕业于长春农林专科学校。1943年在华北林业试验场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现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林木种子研究。1953年转入林业部中央林 业科学研究所(现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从事荒山造林技术研究,1955-1959年进行黄河中游水土保持考察,1957年晋升为副研究员,同年组织参与沙漠考察和定点试验。“文化大革命”期间,先后到广西宁干校和辽宁兴城干校劳动。1975年回到当时的中国农林科学院,继续从事荒漠定点试验和流动沙地飞机播种固沙试验。1978年中林集团科学院恢复后,在林业研究所从事沙漠治理研究,主持了多项国家林业科技攻关和部重点项目,负责筹建了中国林业科学院内蒙古自治区磴口实验局(现中国林业科学院沙漠实验中心)。1978年晋升为研究员。1991年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高尚武曾任中国林学会科普委员会第五至七届副主任;中国林学会造林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副主任;林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第二、三届委员;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1991年任“西藏一江两河中部流域地区综合开发”咨询专家;1995-1997年在北京林业大学任兼职教授。1993年至今任中国治沙暨沙产业协会副理事长;1994年至今任中国防治荒漠化协调小组、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中国执行委员会高级顾问等职务。
简历
1938年 毕业于长春农林专科学校。
1939-1943年 华北林业试验场技士。
1943-1953年 华北农业科学研究所森林系技士。
1953-1958年 中央林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58-1969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副研究员。
1975年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
1991年 国务院参事。
成就
研究成果
高尚武主持的研究项目均获得了丰硕成果:“梭梭林更新复壮技术研究”,1989年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大范围绿化工程对环境质量的作用研究”,1992年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获新闻机构设立的环境科技大奖,这是中国最高级别的非官方环境科技奖励;1992年,“薪炭林树种选种及栽培经营技术”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84年,他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同年7月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论著
1 高尚武。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农业区划。见:中国科学院黄河考察队主编。黄土高原地区的调查研究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30~50.
2 高尚武。黄河中游造林类型。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58.
3 高尚武主编。治沙造林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4.
4 高尚武主编。森林能源研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5 高尚武主编。中国主要能源树种。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6 高尚武主编。大范围绿化工程对环境质量作用的研究。林业科学研究,1991,3(增刊).
7 高尚武,程致力,王志刚。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林业科学,1998,34(2):1~10.
8 Gao Shangwu, Xu Deying. Rural 能量 and Fuel Forests in China.Biomass and Bioenergy, 1991, 1 (5): 297-299.
9 Gao Shangwu. The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China.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1993.
主要科学技术成就
踏遍茫茫沙海 积累科学数据
194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中国大地百废待兴。华北人民政府不失时机地组织国内和国外归来的一批植物、土壤、生态等农林牧专家学者,组成察绥考察团自北京出发,北上张家口市坝上,经多伦县、化德县、商都县直至大同市进行了资源综合考察。高尚武是考察团中的林业专家。到达 大同时,绥远省(今呼和浩特市)尚未解放,还处在和平谈判中。刚刚从战争硝烟中走出的农牧民生活困苦,虽经当地政府大力协助,但考察人员的食宿仍无保障,缺医少药,工作条件极差。面对严酷的环境,高尚武没有气馁,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重建祖国家园的伟大事业中。历时几个月的考察,为后来的“三北”防护林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建设性意见。
195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黄河考察队。高尚武随队深入陕甘宁等省、自治区,在沟谷纵横的黄土高原和石质中高山区,进行黄河水土流失的考察。在考察期间,高尚武常年风餐露宿,靠两条腿跋山涉水,走村串寨。为了取得翔实、完整的数据,他几乎走遍了黄河中上游沿岸。他们在岸边歇脚,用黄河水沐浴,一个个变成了“土人”,当时他才真正领略到俗语“跳进黄河洗不清”的原因。黄河携带的泥沙确实太多了,从而激发起他治理水土流失、澄清黄河的雄心壮志。在综合考察中,研究领域之广泛,学科间互为影响,使高尚武拓宽了知识面,学术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50年代中的考察活动对经济建设决策至关重要,林业部非常重视,部长每年都要亲自主持考察汇报会,要求全体干部听取黄河考察情况,要求规划、造林设计部门根据考察队提供的大量资料作为制定策略的依据,从而对黄河进行了综合治理。现在黄河含沙量约减少了3亿吨,水土保持工程初见成效,使治理黄河付出的辛勤劳动的高尚武感到欣慰。
1957年,高尚武在考察苏联中亚黑沙漠和红沙漠之后,又负责中国科学院黄河固沙分队工作,进行黄河中游流域风沙危害黄河研究,也是从这时起开始了他几十年为之奋斗的沙漠治理研究。1958年在中国科学院黄河固沙分队基础上又吸收了更多学者组建了治沙综合考察队,高尚武担任大队学术秘书和专家组长。通过综合考察,为1958年国务院在呼和浩特市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及西北六省、自治区治沙规划会议”提供情况、数据和建议,从此揭开了中国全面治理沙漠的序幕。这期间,高尚武跑遍了大大小小的戈壁大漠和盐漠,一方面从事实地考察,同时还完成了黄土高原区划报告。
沙漠自然条件极为恶劣,难耐的干燥、日灼、风沙吹打,攀爬沙丘的艰难,常人难以承受。尤其是遭遇到持续几个小时的黑沙暴而迷路,连续一两天没吃没喝,没有通讯工具,只能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对沙漠的了解走出困境,更显现出沙漠考察的凶险。但在高尚武看来,戈壁并不永远是无情的,风沙肆虐后的晴天,在一望无际的黑戈壁上看日出,或在沙丘起伏的沙海上看日落,或在瞬息万变的气候条件下争分夺秒地拍摄沙漠的独特景观,使人兴趣盎然,心胸豁然开朗,这也不是常人所能轻易享受到的。高尚武在多年的工作中与沙漠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像熟知自己掌上的纹路一样了解沙漠。驯服沙漠,改造沙漠,使之成为人类宝贵财富的信心越来越坚定。他将自己置身于改造山河的伟大事业中,从中得到了无穷乐趣。
在沙漠研究中,高尚武没有为艰苦的工作生活条件所屈服,没有为青春年华奉献给杳无人迹的荒漠而遗憾。10年“文化大革命”,高尚武和其他知识分子一样遭受了身心的摧残,他却很少提起那时的磨难。但至今难以忘怀的是,在考察期间历尽千辛万苦采集来的各个沙漠大沙丘的丘脊沙样及植物标本被破坏尽。这些宝贵材料的遗失,是中国沙漠治理的极重损失,至今令高尚武痛心不已。
长期考察,铢积寸累,高尚武对中国沙漠的了解日益精深,博得了行内人士赠与的“沙漠活字典”的美誉。60-80年代他应新疆垦区、嫩江垦区之邀为沙漠垦区防护林工程和“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规划出谋划策;在毛乌素沙漠研究固沙植物栽培;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搞防风林试验;在榆林市参与流动沙地飞机播种固沙试验;1982年应日本森林组合邀请到日本考察山地水土保持和海岸防沙工程。
定点试验研究 沙漠治理结硕果
为了揭示人为活动与荒漠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以林为主体的荒漠区域开发效应数量指标,高尚武于1979年开始负责筹建内蒙古磴口荒漠化土地实验基地(21万公顷),组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磴口实验局(现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磴口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北边缘,处在浩瀚的沙漠与黄河流域的平原交接处,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仅139毫米。历史上,这里曾经是汉朝时期的一个商业中心,然而由于风沙肆虐,昔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并且沙漠还在一步步逼近,日复一日的侵蚀着大片的农田,不时阻断着铁路和公路交通。组建基地的主导思想是将已有的单项风沙科研成果在基地组装,作体系效应的示范。同时设置了“大范围绿化工程对环境质量作用的研究”课题,进行封闭试验。高尚武根据多年来对治沙工作的研究和切身体会,提出符合中国国情、适于乌兰布和沙漠特点的立体绿化工程生物治沙方法。他带领科研人员通过无数次计算机模拟和风洞试验,设计防护林结构,筛选最适合本地区环境的物种,有机地将高大的乔木、较低的灌木、果树、低矮的农作物以及绿肥经济作物组合在一起。这种结构对周边环境提供了最优的防护屏障和明显的固沙作用。
研究沙漠地区大范围绿化工程对环境质量的影响,除了要求有足够大的规模外,还是一项长期、艰苦、细致的定点试验研究工作。高尚武自建立实验局开始,在磴口基地一蹲就是11年,每一项研究都浸透着他的心血。
历时7年大尺度的对比观测获得了大量物理、化学、生物数据。根据观测和研究表明,试验基地的绿化工程取得了明显的区域性防护效果,使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短波辐射多吸收10%~20%;7月前后缓和大气干旱39%;绿化区边缘风速降低28%,绿化区中部风速降低37%;由于改变了风沙流结构,林网内沙尘输移减少80%;来自远方上风区的降尘减少40%;大气浑浊度降低了35%。大范围绿化工程基本遏止了风沙对试验区的侵蚀。当地群众依靠绿化工程走出了贫困,建立起了沙漠产业。往日风沙肆虐、寸草不生的沙漠变成了沃土良田,粮食、木材、水果及其他农副特产的产值逐年上升,1990年土地价值与1979年相比提高了300多倍。磴口县按照这种模式开发沙漠近3000公顷,使这个县的防沙治沙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效,为此摘掉了40年的贫困帽子,从吃粮靠调运,财政靠补贴,变成了粮食自给有余。
在高尚武的协调下,同时有36项重要科研课题在这个试验基地内进行。除大范围绿化工程对环境质量的作用研究外,还涉及林带的防风效应、沙生树种或其他植物的选择和评价、生物的固沙作用与经济效益,以及用生物手段改善土壤质量等。这些研究项目都在这个人造沙漠绿洲中取得了成果。
1990年《大范围绿化工程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成果通过了林业部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和鉴定,认为该成果对中国西北荒漠沙区改造及“三北”防护林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科研成果居世界领先水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林业报》、《科技日报》、《中国环境报》和中国农业科学电影制片厂、北京科学电影制片厂、《北京周报》等新闻媒体对此项成果作了大量报道,将这一令世人瞩目的科研成果推向了世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在林业和防沙治沙事业上勤奋耕耘了半个世纪的高尚武,至今梦怀萦绕的仍是防沙治沙的蓝图。他认为,中国是深受荒漠化危害的国家之一,在党和政府领导下,防治荒漠化工作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成就,但从整体上看,这些成就还只是区域性的,是局部的。由于种种原因,中原地区荒漠化面积呈逐年扩张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空间、阻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此,必须继续为党和政府全面防治荒漠化出谋划策,做出应有的贡献。“七五”期间,高尚武主持了另一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农村能源薪炭林研究”。中国薪材资源匮乏,缺柴率达40%。高尚武带领20多位专家,10多个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联合攻关,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按自然类型区布设了26个试点,建成1100多公顷试验林、示范林,在薪材优良树种引种、选种、栽培经营配套技术和多种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7年不懈的努力,从国内外大量的薪材树种中,成功地筛选出了适宜在不同类型区推广应用的优良薪材树种和科学的经营模式,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这项研究相当于每年节省了100万公顷的林木,不仅为缓解农村生活能源危机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薪炭林地极大地提高了拦截径流和拦阻泥沙能力,从而改善了生态环境。这项成果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肩负政府重托 参政议政为人民
1991年5月,高尚武被国务院聘为参事。职责是参政议政,向国务院反映社情民意,围绕国家经济建设中带有全局性、关键性问题或有代表性的问题到全国各地调研。考察范围涉及减轻农民负担、保护耕地、扶贫开发、生态环境治理、荒地开垦等诸多方面。7年来高尚武肩负着党和政府的委托、人民的信任,奔波各地。在调研过程中,他坚持原则、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将自己作为联系政府和人民之间的桥梁。凡是他考察过的地方,都留下了宝贵的建议,这些建议受到各级党政领导重视,不少地方已被采纳,在当地的发展规划和制定相关政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已经将自己全部身心交付给了中国防治荒漠化事业。提起这项事业的前景,他充满信心的认为:防治荒漠化任重道远,但只要我们一代接一代地真抓实干,坚持不懈,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