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春轩塔
海春轩塔(又称孝母塔)位于东台市西溪泰山护国禅寺之西海沟河畔。唐贞观(627—649)年间由尉迟敬德监造,所以也有“尉迟塔”之称,距今已有1380多年历史,为东台西溪旅游观光主要景点之一。
海春轩塔为塔身砖砌,高20米,七级八角八面,底壁厚实达1.5米。海春轩塔除底层外,无台基,塔内空心到顶,无阶梯攀登,每层之间有砖垒的叠梁短檐。底层仅正面朝西开有一门,上六层,每层八面,各有神和神态各异的石刻佛像,塔的顶端由铜呀呀葫芦、相轮、铁覆盆组成,整个塔身敦厚庄重,别具风格。
1982年,海春轩塔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海春轩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简介
2013年,海春轩塔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春轩塔的始建年代文献上无详细记载,该塔为七层八角砖结构密檐塔,塔高20.80米。该塔曾于1955年、1963年、1984年进行过三次维修。2002年12月12日,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专业人员对塔进行了实地勘察,根据塔的现状,文管部门于2004年2月,搭建了扫地杆,组织专业人员对塔进行实地测绘学。海春轩塔像位远古的老人,始终屹立在沃野之中,他见证着南黄海的东迁。沧海桑田的变化,岁月的流逝让这位“老人”满身伤病,风雨中的海春轩塔屹然挺立,传承着东台市的文明。
历史
据清光绪《扬州府志》和《西溪镇志》载,海春轩塔系唐尉迟敬德建。
1982年,该塔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时代定为唐。
1985年,省古建专家方长源对该塔进行全面勘察和考证,他依据塔的平面、外观、塔檐及塔基的结构和具体砌法,认为该塔建于北宋早期,并留有修定寺塔许多特点。
在查据《西溪镇志》后进一步指出,西溪原有二塔,除海春轩塔外还有一广福寺塔,但其名声小于当时的海春轩塔,后因海春轩塔废坏,广福寺塔才逐渐被讹传为海春轩塔。此论有待进一步考证。
该塔不仅是境内现有最古老的建筑物,而且也是中原地区晚唐过渡时期,南北两建筑体系衔接在古塔建造方面的典型代表,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建筑情况
海春轩塔面向西北,无台基、副阶,内中空,二层及以上各层塔壁十分简洁,无斗拱、角柱,每层八面各设圭形佛龛一座,六层共48座佛龛。底层以上出密檐七层,每层檐之间距离较小,塔檐及二层以上每面塔身都呈现向内曲的弧线,塔的外形逐层收分,但六、七层之间塔身收分甚微,且第七层塔身高度又高于其它层塔身的高度。塔所出的密檐均以叠涩方法挑出,以一二层密檐为例,下面出菱有牙子五层,欧菱牙子
上叠出挑砖五层,其中最上层为砖制假,密檐上无盖瓦,以砖层层覆盖。塔身内部为空简式结构,从塔内壁残留的数层支撑预制板的叠砖可看出,该塔始建时期塔内应设有楼板可以攀登。塔身虽设有圭形佛龛,但并不与塔内相通,因此塔内无光线,又不便于向外眺望,可见初建时主要并不为攀高所用,作为一标志性建筑,为海湾船只起导航作用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塔内距地面14.5米处设有十字金钢梁一副,梁直径35厘米,上置塔心柱,柱径33厘米。塔内筒总高18.10米,内顶以四层叠涩砖收分后做穹隆顶半径80厘米。塔刹由铜呀呀葫芦相接,铁覆盆组合而成。
残损情况
经勘察测绘学,海春轩塔因风雨侵蚀,年久失修,出现了一些残损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塔体有倾斜,塔身多处出现裂缝,尤其以底层转角处为甚,裂缝宽3.5厘米、长近4米、深30厘米。裂缝的出现是由于建塔时砌砖工艺不科学,加之年久失修引起。各层间杂木丛生,植物根状茎穿透密檐层面苫背层,引起塔体及腰檐变形,并致密檐多处裂缝,尤以北侧二、三层密檐砖较为严重。如不及时清除,对塔的危害将进一步加大,塔顶出现残损,铁覆盆残破,使塔排水不畅以至漏雨渗水,这将进一步加快对塔身的侵蚀。部分砖塔由于风雨侵蚀出现风化松动,尤其是塔内筒的砖砌体因长期得不到有效保护,受雨水侵蚀已出现严重腐蚀风化现象。不时有残砖从塔内坠落。塔周围的环境不利于塔的保护,每天有许多游人来塔参观进香,部分游人在墙身乱刻乱画,对墙体的保护十分不利。
抢险加固工程计划
提出
鉴于海春轩塔的状况,必须对其采取维修保护,否则任其发展,残损程度将进一步加大,给以后的保护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及以“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根据海春轩塔残损的具体情况,市文物保护部门提出了“抢险加固工程”计划,希望通过彻底的维修,排除隐患,控制残损点的继续发展,使塔得以延年益寿。
维修
的方案很快从建筑、古建保护专家的手中汇集到市文物保护部门,通过专家论证,一套科学的可操作的方案产生了。建筑测绘学部门首先对塔的地耐力进行测试,拿出了导致塔体下沉地质情况分析数据。在此基础上,决定对已出现的塔体裂缝,以现代材料进行灌浆、补强,部分局部酥碱损坏的墙体采取“择砌”的方法。新补的塔砖色彩、尺寸必须与原塔砖一致,砖缝以糯米砂浆勾筑。彻底清除塔体上生长的禾本科杂草树木,铲除杂木根基,对因杂木生长造成的塔身变形等情况,采用“择砌”法,以新补旧。维修工程结束后,对整个塔身采用化学方法进行整体防护,或每年定期在塔檐喷洒化学除草剂,彻底更换残破的铁覆盆,使塔顶不再漏水。同时对周围进行环境整治,在塔周围设计塔院进行防护。古建专家和施工预算部门对维修计划进行经费测算,这次维修需要的总的经费在90万元以上。
预算
是历年来东台市文物保护维修经费数额最大的一个项目。经费是否落实直接关系到维修成败。市文物保护部门的同志,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找到省有关部门,陈述海春轩塔的历史、人文价值及急需维修的理由,海春轩塔这座宋代古塔的维修计划得到省文化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很快文化厅领导亲自出马与有关方面联系,财政厅的专项维修资金很快到位,省文化厅的领导说:这笔资金来之不易,一定要科学使用,用在海春轩塔的维修上,海春轩塔是历史的传承,不可再生资源,一定要保护好它。龙光集团古建筑施工队,以几乎没有利润空间的价格获得维修资格,古建队的师傅们说:我们都是东台市的子孙,能够获得修缮任务本身就是一种荣誉,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修缮任务,让古塔延年益寿,重焕青春容光。
7月10日,顶着高温酷暑的龙光集团古建筑施工队和文保人员一起进入修缮现场。古镇西溪的群众得知海春轩塔修缮工程正式进行,自发赶到现场,想方设法为修缮工作的师傅、文保专家提供方便。大伙说:这是在修我们西溪的根。
修缮施工队首先逐层清理塔身的杂树、禾本科杂草,50多棵杂树被连根清理。清理下的杂树最粗的已有手臂粗。杂树刚被清理就被群众抢捡一空。群众说:这些树是飞鸟粪便中没有被消化的种子,发芽长成,树长期接受日月精华,又接受到古塔数百年的灵气,树根有很灵的药用价值,据说能明目,清肝去内湿。究竟这种说法是否有根据,药剂方面的专家也无定论。但从这件事上却可以看出,群众内心对海春轩塔的敬意。
两层塔身
连续的晴天,加快了海春轩塔的修缮进度。8月4日,塔顶被打开,破损的铁覆盆和铜呀呀葫芦被安全地移送至地面。“塔身怎么看起来有两层,该不会是塔包塔?”塔顶施工师傅无意中的一句话,引起了文物专家的注意。海春轩塔一段被隐藏了不知有多少年的秘密,在这次修缮中终于被发现。文物专家根据施工人员的指点,发现塔身确有两层,且里层塔身的工艺水平更为精湛,位于二层以上的佛龛内可见的双层墙证实双层塔的发现。文物专家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了这一发现。在上级文保专家的建议下,有关古建专家对这次发现进行论证。同时利用塔顶铜葫芦下移地面的便利条件,采取部分小样进行同位素测定,以期确定内层塔的建塔准确年代。
周围的环境建设
海春轩塔的修缮工作,根据计划有序地进行着,古建专家表示:经过这次大规模修缮,海春轩塔 的残损点已得到有效控制,塔身裂缝通过灌浆补强,将得到恢复,今后20年内不再需大规模修缮。但让人担忧的是,塔周围的环境不利于塔的保护,游人参观进香,在塔身乱刻乱画,将人为地加快塔体的风化,对塔体的保护十分不利。必须建立塔院进行有效保护。随着西溪旅游景区的开发,海春轩塔已进行了妥善的维修,周围增加了汉白玉拦栅,并建造了“海春塔影”牌坊,它是“西溪”海盐文化的珍藏。“广福寺”也在修建中,不久将向游人开放。
文物的保护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海春轩塔不仅仅是一座省级文保单位,它更是东台市历史变迁的见证。为了让海春轩塔永远屹立在东台的沃野上,多么希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在修缮资金上提供帮助,建立塔院,这样随着海春轩塔周边环境的改变,海春轩塔就能根据“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东台亮丽的旅游景点,永远屹立在风雨之中。
参考资料
西溪景区.东台市人民政府.2023-11-08
海春轩塔.盐城市博物馆.2024-03-22
海春轩塔.东台报业网.2024-03-21
海春轩塔.西溪旅游文化景区.2023-11-08
江苏盐城两座古塔,一“国保”一“省保”.人民号.202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