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姓
韩姓,中华姓氏之一,在老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5位,新版《百家姓》中排名第26位。
韩姓有3位始祖,其远古始祖为韩,血缘祖先为唐叔虞,受姓始祖则为韩武子。韩姓源起主要包括黄帝后裔、姬姓及以国或以邑为氏、少数民族改姓3种源流。此外,该姓氏的历史代表人物有韩非子、韩信、韩滉、韩愈等。
韩姓最早于春秋时期的晋国开始活动,之后经过了韩国的几次迁都,现在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辽宁等省份,而在南方则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地区。截至2019年4月,韩姓约占中国人口的0.61%,其人口超850万,位居中国姓氏人口的第29名。其中,河南地区的韩姓人口近110万,约占中国韩姓总人口的12.8%。
历史沿革
主要源流
1、源自姬姓,
黄帝第二十九代韩侯:霜字辈。黄帝第四十三代韩献子厥:氏族典第十一卷。韩侯至平王时失国,其裔韩厥事晋复封韩原,凡二十四世,而灭于秦后有,韩氏、何氏、横氏、侠人、罂氏、言氏、贾氏、褐氏、李氏、吕氏、韩侯氏、无忌氏、公族氏、韩褐氏、韩藉氏、韩婴氏、韩信氏【见姓。 】信都氏。韩厥氏之元系康,于赵,蔺为蔺氏,哀侯少子婼,采于平,为平氏、婼氏、张氏、灌氏;信之派又有,韩余氏。颍川成为韩姓的第一个郡望。
2、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鲜卑族改韩姓:拓跋宏从平城迁都洛阳市,实行汉化改革,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其中的出大汗氏改为韩。
②满族改韩姓:满族哈勒塔喇氏,满语为Haltala Hala,世居吉林市,后多冠汉姓为韩氏;翰颜氏,满语为Hanyan Hala,世居赫林台、嫩河等地,后多冠汉姓为韩氏;赫济哩氏,满语为Hegiri Hala,世居辉发,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③锡伯族改韩姓:锡伯族哈斯胡里氏,亦称哈斯呼哩氏、哈呼拉氏,世居伯都讷,清中叶后,改为汉姓韩氏;韩吉利氏,世居伯都讷,清中叶后多冠汉姓为韩氏;韩亚喇氏,世居伯都讷,后多冠汉姓为韩氏。
④朝鲜族改韩姓:清代建国后,世居义州(今朝鲜新义州特别行政区)、开城府(今朝鲜开城)的朝鲜族人,皆冠汉姓为韩氏。
⑤鄂伦春族改韩姓:鄂伦春族卡格依尔氏,亦称卡日基尔氏,世居雅鲁河流域(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韩;哈尔卡拉氏,满语为Harkala Hala,世居雅鲁河(今嫩江支流雅鲁河流域),所冠汉字姓韩。
得姓始祖
韩虔(?-前400年),姬姓,韩氏,名虔,晋卿韩武子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前408年至前400年在位。
西周公国初年,周公把唐地封给虞,其子更国号为晋。春秋初期,曲沃武公封姬万于韩,姬万曾孙韩厥以封邑为姓。韩厥的七世孙韩虔建立韩国。韩虔即为韩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传播
韩姓繁衍发展主要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及唐宋三个时期。
韩姓最初活跃于陕西省和山西省一带,商末周初时进入了河南省和河北省地区。汉晋南北朝时期,韩姓在河南地区发展迅速,尤其以韩国古都阳翟和南阳郡为中心,形成了川郡望。同时韩姓向北部、东北地区、山东省、江苏省、浙江省、甘肃省、四川省播迂。唐朝后期,韩姓始入广东省和福建省。韩姓在东晋、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战乱中,损失较大。宋朝时,中原人群大量南迁,韩姓也随之迁往广东、福建一带。元明清时期,江浙一带的韩姓人较大规模继续南迁,有的迁居台湾,甚至漂泊海外,到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定居。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韩姓大约有64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78%,排在第二十五位。韩姓第一大省是河南,约占韩姓总人口的25.6%。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省、陕西省,这三省韩姓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山东省、江西省、四川、安徽四省,又集中了24%的韩姓人口。形成了以豫冀鲁皖、陕川为中心的两大块韩姓聚集地。而湖南省和两广地区是当时韩姓人口稀少的地区。
明朝时期,韩姓大约有62万人,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67%,排在第二十九位。山西省和山东一跃并列为韩姓第一大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1%。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西、山东、陕西、河北、甘肃省、浙江省,这六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70%,其次分布于江苏省、广东省两省,又集中了14%的韩姓人口。宋元明600年里,中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韩姓人口增长比率为负值,人口在减少。韩姓是北方地区姓氏,面对战乱和屠杀,受到惨重的损失。期间人口主要向西北、东部和南方地区迁移。重新形成了晋冀鲁、陕甘、浙苏三大块韩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韩姓人口近884万,为中国第二十六位大姓,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0.68%。河南为韩姓第一大省,约占韩姓总人口的14%。在中国的分布,在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大约占韩姓总人口的35.6%,其次分布江苏、辽宁省、安徽、山西省、黑龙江省、陕西,这六省又集中了32%的韩姓人口。形成了以山东中部为中心,向东南、东北、西北以及东方辐射,长江以南的省份少韩姓的状况。从明朝以来的近600年间,韩姓人口流动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强劲的回迁,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韩姓人群出现向东北地区移民的倾向。韩姓在人群中分布以长江为界,分高频率北方区、低比率南方和西部区。在晋冀鲁豫、京津、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辽吉黑、陕宁北部、皖苏北部,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88%以上,有的达到1.6%以上,这部分覆盖面积大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7.8%,居住了大约66.5%的韩姓人群。在陕宁南部、甘宁大部、青海省东部、新疆西北部、皖苏南部、上海市、湖北、重庆市、四川省北部、浙赣北端、湘黔北部、海南省,韩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44%-o.88%,其覆盖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1%,居住了大约20%的韩姓人群。
姓氏文化
郡望堂号
• 郡望
颖川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阳翟。
义县郡:北魏永兴中时置郡,以昌黎(今辽宁省辽东义县)为中心,在辽河以西。
• 堂号
泣杖堂:出自汉朝韩伯愈孝母事典。
昼锦堂:宋代三朝宰相韩琦回乡任相州知州时,在州署后院修建的一座堂舍,名“昼锦堂”。其后裔以“昼锦堂”为堂号。
宗祠对联
• 四言通用联
名高三杰;文冠八家。
上联典出汉初军事家韩信,淮安市人,在楚汉战争中起了决定性作用。下联典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贞元年间进士,历任潮州市刺史、吏部侍郎等。
南阳望族;北斗高名。
全联典出唐代韩愈,博通经史百家,为后世古文家所崇。
勇推擒虎;兵罢骑驴。
上联典出隋朝大将韩擒虎,河南省东垣人,有文武才能,以胆略著称。下联典出南宋名将韩世忠,绥德县人,在河北力抗金朝。
贾勇擒主;携酒骑驴。
上联典指隋朝韩擒虎屡挫陈师,擒获陈主归,进位上柱国。下联典指南宋韩世忠为秦桧所忌,罢其兵权,韩骑驴携酒,纵游自乐。
高文世;道降和。
全联典指唐朝韩愈,文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倡“文以载道”说。
堂开昼锦;诗著香。
上联典出北宋大臣韩琦,字匡衡,相州安阳人,天圣年间进士。下联典出晚唐诗人韩偓,京兆万年人。龙纪年间进士,官至兵部侍郎、翰林承旨。
锦州世泽;南海家声。
• 五言通用联
有客如擒虎;无钱请退之。
上联典指隋朝大将韩擒虎。下联典指唐朝文学家韩愈。
八代名犹昔;三余课业新。
全联典出唐代文学家韩愈,主张恢复儒家正统地位,对唐王朝诏迎佛指骨进宫,呈递了谏迎佛骨表的奏章,贬潮阳区。
•七言及以上通用联
輨光锁千门日;赫赫名标五色云。
章台柳诗才子笔;夜照白图匠心功。
上联典出唐代诗人韩诩,“大历十才子”之一。下联典出唐代画家韩干,善画马。
文价早归唐吏部;将坛今拜汉淮阳。
上联典指韩愈,官至吏部侍郎。下联典指汉初军事家韩信,淮阳人。
慷慨千金酬一饭;正严一表重千秋。
上联典出韩信,曾受瓢母一饭之恩,后赠以千金。下联典出韩愈,因《谏迎佛骨表》奏章,几乎被杀。
红叶题诗,喜逢良友;碧舆却坐,务绝奢华。
上联典出唐代于佑题诗红叶,为宫女韩采萍拾得藏之,后二人结为夫妇。下联典出唐代柳公绰妻韩哀侯,每归,不坐金碧舆,着素衣,屏绝奢华。
开汉将才,允矣无双国士;有唐相业,卓然第一文臣。
上联典出韩信。下联典出唐代名相韩休,工文辞,有“笔头公”之称。
制不右草,岂徒争艳香奁;对至今留,自有传家云叶。
铜殿传胪,云呈五彩之瑞;词场树帜,文起八代之衰。
上联典出宋代大臣韩琦,传其中举时有五色云现。下联指唐朝韩愈。
家谱文献
字辈排行
(以上,为部分韩姓郡望堂号、家谱文献、字辈排行资料)
姓氏名人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韩姓历代名人342名,占总名人数的0.75%,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三位;韩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58%,排在第四十四位;韩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55%,排在第四十位;韩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47%,排在第四十七位。
(以上,为部分韩姓名人)
参考资料
韩姓始祖3000年历史.华商网-华商晨报.2024-01-10
源自韩武子传于“魏国公”皆因风水好派衍石龙坑.南方都市报.2024-01-10
《龙族的后裔》“韩”姓起源故事引热议.郑州晚报.2024-01-10
韩姓.xing.911cha.com.2020-01-11
中华百家姓韩姓的起源.m.xuexila.com.2020-01-11
韩姓宗祠对联:名高三杰,文冠八家.www.xingzuo.com.2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