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虞山剑门

虞山剑门

虞山剑门,在虞山中部最高处,高度为海拔261米,以石景著称。“绝壁云扶将堕石”,形象逼真地描绘出了悬崖凌空的剑门奇景。从南坡拾级而上,山势险峻,长约五百余米,笔直如鞭,古称“霸王鞭”。山道崎 剑门岖,既陡又狭,足下深谷幽险,举目怪石凌空,使人有蜀道难之感。

主要景观

吴王点将台

巫相岗西,有一墩耸峙,气势逼人,志载为旗墩。高墩南临一片石场,可坐数百人,相传为红巾军起义首领吴王张士诚阅兵演武之处,人称“演武场”。那便是“吴王点将台”了。

1984年文物普查时,考古人员发现“点将台“并非自然石墩。2000年,展开科学发掘,发现墩内是一石室,结构有通道、过道及石室三部分,通长26米,高8米。经测定,石室建于公元前805年至公元前551年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之间。大批高质量的原始瓷的出土,推翻了“中原地区原始青瓷的烧造技术成熟于东汉”的论断。

近20年来,学术界关于石室土墩的用途,本来就存在着房屋说、墓葬说、军事说、祭祀设施说等多种观点。吴王点将台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从吴王点将台规模之大及所见青瓷几乎皆为酒器,而无随葬物的分析,似可认定为祭台或祭室。如此庞大的祭祀设施只有国家或王室可享用,且既世称吴王点将台,必有历史的影子在内,故所言“吴王”极可能是西周春秋时期的吴王,而非元末的吴王张士诚

玉蟹泉

玉蟹泉在秦坡涧旁的石城峰上。因为水质醇甘清冽,被誉为“虞山第一名泉”。在距城约4千米处的虞山北坡。长百余米,呈层楼状,越上越陡,涧内怪石累累。雨后瀑布奔飞,湍流击石,声如风雷。明人倪钜《秦坡》诗咏其声势:“雨后秦坡水,势如天潢注。非风亦非雷,摇动山中树。”涧顶部石门、石城两峰相峙,涧底有春秋吴文化遗址“七星墩”,涧畔有常熟市第一名泉“玉蟹泉”涧为虞山最深秀之境。

该泉遇涝不溢,逢旱不竭。水质厚重,含有大量矿物质,试把铝币轻放水面,飘浮不沉。更为奇特的是,水底经常泛出水泡,如蟹吹沫。

松风亭

锦峰西之拂水岩,是虞山最西的峰峦了。松风亭居于峰巅岩顶吗,为四方石亭。亭额由著名画家朱屺瞻书。亭柱有著名书画家谢稚柳书写的楹联:

巨阙奔云东走 晴岩拂水西回

此联形象地描述了于此看到的“拂水晴岩”奇景。

在松风亭上放眼远眺,但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横亘天际的是荡荡长江,依偎山脚的是泱泱尚湖。北望中的狼山和南望中的苏州市诸山皆淡成袅袅青烟,忽焉似有,忽焉若无……感觉中,足下的虞山和尚湖便是江南的腹部了。回望虞山诸峰,但见层峦叠翠,于明秀中透出处子般的雄健。虞山不以海拔自拥,不事张扬,有的是一种自然朴茂、淡泊乙二醇的风骨和历史文化积淀的深沉,弥漫着东方哲学的意蕴。虞山就这样朗润玲珑、文采飞扬而秀出东南。

民族英雄瞿式耜墓距此百余米。一说松风亭由瞿墓石坊联:“古涧风回千壑响,寒潭影落万松枝”而得名。

拂水晴岩

拂水岩在锦峰之阳,是一面数丈高的陡峭山崖。山崖如壁,豁然中开,一股山泉临崖直泻。“长寿”和“香花”两桥呈丁字形飞架崖山之上。山崖正对常熟尚湖广阔湖面,夏日,多西南风,瀑布倾泻时激起的水花被顺山坡上冲的劲风托起,回扑到豁口,使站在桥上的有人有细雨蒙面的感觉,故称“拂水晴岩”,为虞山十八景之一。若在午后,尚湖里蒸腾而起的水汽漫进山崖豁口,与瀑布溅起的水花相交融,在夕阳的照射下折射出一条绿色野生七彩飞虹,更是美妙绝伦。这是拂水晴岩的独特魅力。

报国院

虞山五大寺院中的报国院,是唯一的道教场所。它与藏海寺仅一墙之隔,自清代乾隆,即已寺院合并,统一管理。这种来自西域之佛和出自本土之神的和谐相处、佛道合一的局面,为我国众多寺院所少见。

报国院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原称真武庙。庙内供奉的真武大帝帝君,又称玄武,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大神,与主东的青龙、主南的白虎、主西的朱雀,同为道教中的四方之神。真武帝君,民间亦称真武祖师。爱神及山,高台庙所在的山头,也被民间称为“祖师山”,一直流传至今。报国院正中供奉真武神像,两边站立的是赵公明岳飞、温谅、马华光四大元帅,左右殿柱更有追溯报国院历史和描摹报国院内外风光的楹联:“灵殿溯明清,德被严相堂前,庶民仰止;洞天揽吴越,风回姜子牙湖畔,尘世肃然”。报国院占地不大,但院外天地广阔,等高望远烟岚高旷,远水近山,尽收眼底,山水如此多娇,难怪创立“虞山琴派”的一代琴宗严天池先生,当年要常来此处演奏天籁之音了。

藏海寺

始建于宋代的藏海寺,初名觉海庵。明代则因庵处拂水岩之东,称拂水东庵。在以后漫长而多变的历史岁月中,庵舍屡经兴废。

剑门

虞山的雄奇之处便是处于最高峰(锦峰)的剑门。剑门以奇石险峻夺人。绝壁中开如门缝,窄处仅二尺许,顶端有巨石堵于“门缝”,凌空欲坠而不坠,若达摩克利斯之剑,令人生畏。明人沈周的“绝壁云扶将坠石”,说的就是此石。勇者可从门缝间攀援上下,身临幽谷绝境,体验蜀道之难,剑气豪情顿生。

虞山剑门当然和剑有关。《吴越春秋》说吴国有一位著名的铸剑师干将,受命为阖闾铸剑。干将采五山之铁精、六合之金英集于一炉,又候天伺地,待“阴阳同光,百神临欢,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之时”点火开炉。历经波折,终成阴阳二剑,阳名干将,阴名莫邪,是他和妻子的名字。干将把阴剑“莫邪”献给吴王复命,把阳剑“干将”藏了起来。藏剑的事泄露出来,阖闾大怒,一剑斩了干将。阖闾死后,其子夫差接位,听说干将献剑之前曾对儿子说过“雄剑藏处,松生石上”的话,便专挑“松生石上”之处寻找雄剑。找来找去就找到了虞山锦峰之巅。这一带危崖壁立,奇松攀石,不正是“松生石上”之处吗!夫差一到锦峰,就听得腰间所佩的莫邪剑在剑盒内隐隐作响,分明是阴阳二剑相应和的声响,猜想“干将”剑就在这一带了,便命手下人彻底搜寻。几百将士查找了三天三夜,就是找不到雄剑踪影,把个夫差气得七窍生烟,拔出莫邪剑奋力劈向危崖。“莫邪”剑有神力相助,一时间电闪雷鸣,锦峰危崖訇然裂为两半……据说,这就是剑门的来历。有诗为证:

夫差极英勇,试剑虞山巅;挥刃苍崖兮,冰种白玉髓流如水。

奇剑分崖,当然只是传说。《藏海寺志》记载:“志所称剑门云,乃先侍御籍凿石而通之者,募夫捐资动以万计,亦一时豪举哉。其后又造一阁。”说的是邑人钱籍发起整修剑门一景的事。钱籍,明代常熟人,官至御史,罢官归乡后募夫捐资,整理剑门一带山崖,并造剑阁县。剑阁成,钱籍亲撰一联曰:

无边风月供嘲弄 有主江山属剪裁

此联写出了开凿剑门的得意之情,却被人曲解为“有叛逆之心”——江山的主人当然是皇帝,皇帝的江山岂是容人剪裁的?钱籍做了善事却因此被捕入狱,百口莫辩,冤哉枉也。

现存剑阁所悬板是钱籍当年所撰的另外一联:

绝壁剑开,伊阙羊肠应让险 重湖镜列,洞庭彭蠡合争奇

阁中还有常熟市籍大学者钱仲联自撰自书一联:

蜀阁称雄,佛掷陶家轮,剑北分来峰一角

尚湖绝代,人在水精域,镜中为照月千鬟

此联以剑门关镇比于四川省剑阁县,说剑门是有人施展佛法从四川分来的奇景,真是奇思忽发,附丽增光也。

春秋石室

虞山石室土墩位于虞山西北端山颠,据考证属春秋时期文化遗址。采用长条形石块叠成,并用大石块封顶后,堆以山泥。为何所用,说法不一,尚待考证。

望海墩

望海墩是虞山的最高峰,其海拔为261m。因天晴时站在墩上能望见海而得名。实则能望见的并非海,而是长江

清代石刻群

虞山东麓,从仲雍墓道“南国友恭”坊南侧“小三台”起,经石梅至雅集亭止,多正、草、隶、篆的题名石刻。小三台有“初平石”石刻。在原雅集亭遗址山壁镌刻有“石亭铭”:“两湖如镜、万树连云、文学仰止、遗爱唯殷”。在巫公祠后山坡六块巨石上,分别镌刻“寿” 、“富”、“康”、“德”、“考”五个大篆及“味石主人题、东林土书”(即朱宪斌、王朝瑞)。稍前矗立一巨石,西向刻楷书“适可”两字,上镌小字行书“昨夜飞来”,系近代书法家、铁琴铜剑楼主人瞿启甲所书。附近有石洞,洞口镌楷书“壁磊”两个字,边镌“乐乎”两小字。还有清康熙五十九年(1702年)言汝泗楷书“山辉川媚”四字,行书“松风水月”四字;乾隆十一年(1746年)粮储道程光炬书“蒙泉”两字等。以上石刻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霸王鞭

虞山锦峰可由西门外“烧香浜”取南坡山道直达。山道陡而又窄,任你年轻健儿也要频频停下来喘证,号称有“七十二个透气站”,可见其道艰难。相传此道是项羽来虞山考察地形时挥鞭抽打而成的,故民间还称为“霸王鞭”。

山道在密林怪石间穿行,有时蚱蜢飞溅,野兔出没,野趣十足。一路行来,可欣赏到许多石刻,大多为明清遗迹。“奇石”、“去思石”、“果然”、“观止”、“青云得路”等石刻都大气磅礴。各类题记、游记等记述性石刻作品亦可玩味。 “烟岚高旷”为康熙帝书,楷体,刻有边框,边框内刻双龙图形,及“康熙御览之宝”印。据《康熙南巡录》所载,御书乃康熙四十七年康熙南巡时,沈宗敬迎驾献画所得。

不知何年何月,“烟岚高旷”西有一巨石从崖上坠落时被三块相叠的长石托住,从此定格,成为险谲奇观,人称“三生石”。见到三生石时,山道已和山脊平行。过剑门十余米,有支路缓缓下斜,这便是“小霸王鞭”了。

走“小霸王鞭”,可进入更加幽深的境地。小道紧贴绝壁,逶迤曲折,仅容一人通过。此处,树高林密,古藤盘缠,深秀幽静;沉积岩岩相特点显著,岩层间生长着蕨类植物门,青苍相迭,是山林的原始本相。忽闻水声淙淙,抬头见瀑如珠帘,知己身在拂水岩下。脚前事积水潭,人需从接脚石上小心通过。晴日,水珠在石上跌碎,飞溅成雾,凉意森森。雨天则飞流直下,瀑声訇然,需紧贴崖壁穿瀑而过。

由淙淙飞瀑、飒飒松风、关关鸟语、唧唧虫声构成的荒情野趣、自然天籁,充盈着质朴的美,粗犷的美,身临其境,人的感情之弦会与大自然丝丝相和。于此留连,直像裸体的婴孩扑进了母亲的怀抱,会领略到一种忘机出世、返归家园、重葆童真的美妙感受。

桂香园

桂香园是虞山旅游区近年新建的一座园中之园。该园位于山居湾,上接剑门景区,下连兴福禅寺,占地150亩,园内植千余株桂花树,有丹桂八月桂、丹桂、四季桂等品种,金秋季节,满园桂花竞放,十里虞山飘香。园内还遍植茶花、杜鹃花、玉兰花、紫薇、剑麻等各种观赏花木,与桂花林相映成趣。园内一尊总高8米的汉白玉雕“皆大欢喜”佛,造型生动完美。民间传说中的“仙人石”、“葡萄石”、“斗牛石”也是园中赏心悦目的景点。

旅游信息

线路

景区导游图如下

门票

门票15元/位,小孩7元/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