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淮南抗日根据地

淮南抗日根据地

淮南抗日根据地由原皖东抗日根据地演变而来,它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濒长江京沪铁路纵贯其间。中淮南抗日根据地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地区敌后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简介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淮河以南津浦路东西两侧,包括安徽东部、江苏的一部分。1939年5月初,为开辟皖东根据地,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四、第五支队分别开赴淮南津浦路东西两侧开展游击战争。经过两个多月的作战,第四支队开辟了以定远县东南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根据地,第五支队开辟了以来安县半塔镇为中心的津浦路东根据地。到1945年根据地拥有人口280多万,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公里。

发展历程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后渡江北犯。28日,毛泽东致电周恩来和项英,“高敬亭率部可沿皖山山脉进至蚌埠市徐州市合肥市三点之间作战”。1938年3月8日,高敬亭任司令员的新四军第四支队,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东进抗日。5月12日,第九团一部在巢县蒋家河口设伏歼敌,首战告捷,揭开了新四军抗日战争的序幕。

1939年5月中旬,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张云逸兼指挥,徐海东、罗炳辉先后任副指挥。6月,江北指挥部对江北新四军进行整编,将第四支队扩编为四、五支队。经过2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和发动群众,第四支队开辟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第五支队开辟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江北游击纵队在巢湖市、无为地区开辟了敌后游击根据地,并打开了皖南军部与江北指挥部的联系通道。1939年12月初,刘少奇率中共中央中原局到达皖东敌后——定远县藕塘镇附近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直接领导华中抗日斗争。不久,成立了以张劲夫为书记的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和以刘顺元为书记的中共皖东路西省委。

1940年3月始,江北新四军在江南新四军的配合下,经过1个多月的奋战,取得了定远自卫反击战和半塔保卫战的重大胜利,粉碎中国国民党“剿办”皖东新四军的计划,并在路东、路西区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9月,江北新四军粉碎日、伪军1万余人对路东根据地的七路“扫荡”,毙伤日、伪军600余人,促进了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

皖南事变后,1941年1月下旬,新四军第四、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合编为新四军第二师,张云逸兼师长,罗炳辉任副师长,郑位三任政治委员,辖第四、五、六旅和路东、路西2个联防司令部。1941年5月,华中局决定将皖东津浦路东和路西两个省委改为路东、路西两个区党委,由以郑位三为书记的皖东党政军委员会统一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43年1月,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从苏北移至二师师部所在地淮南盱眙县黄花塘,师部改驻来安县大刘营。从此,黄花塘成为华中地区敌后抗战的指挥中心。淮南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的各项工作也直接受军部和华中局指导。2月,华中局决定成立淮南苏皖边区党委,谭震林任书记,辖路东、路西两个地委;成立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方毅任主任,辖路东、路西两个专署;新四军二师兼淮南军区罗炳辉任师长兼军区司令员,谭震林兼政委,辖三、四、五旅和两个军分区。1943年,淮南根据地军民主动对日出击,夺回部分失地,成为扩大解放区的先锋。1944年11月,二师在路西粉碎日、伪军7000余人的大“扫荡”。1945年春,又击退日军山本旅团对路东的进攻,并先后取得路西占鸡岗、黄庙反顽战斗的胜利;8月,向津浦、淮南两路进击,先后从日军占领区收复来安县、定远、盱眙县明光市六合区天长市仪征市等县城,兵临南京城下,成功地争取了汪伪首都警卫三师钟健魂部3000余人起义。

一、江北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随即渡过长江,沿津浦铁路北犯,与华北南下日军会攻徐州市。另两路日军沿扬州市芜湖市北犯。中国第五战区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第二十一集团军在沙河集、明光、池河等地与日军激战。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陷。在这前后,淮南市地区的蚌埠市滁州市、九龙岗、舒城县合肥市寿县巢湖市和县含山县浦口区、六合、仪征市等地相继沦陷,第十一集团军、二十一集团军相继西撤,地方政府逃散,土匪蜂起。处在日军铁蹄下的淮南地区人民饱尝沦亡之苦,纷纷揭竿而起,抗击日寇,保卫家乡。同年6月,日军沿江淮孔道从浦(口)信(阳)、安(庆)合(肥)公路,穿越大别山麓西攻武汉,抗日战争第五战区主力撤往京汉铁路以西,留廖磊部在敌后大别山区坚持,改番号为鄂豫皖游击司令部,由廖磊接任安徽省主席。6月至8月,舒城县六安市相继失陷,安徽省政府(原驻安庆市),由六安再迁至立煌(金寨县)。

1937年10月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将南方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全军共10,300余人。鄂豫皖红二十八军和桐柏山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林维先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东进时由戴季英接任),吴先元任经理部主任,全支队3100余人。日军攻陷南京,继续北犯,会攻徐州市,江北战局危急。1937年12月28日,毛泽东指示周恩来、项英:“高俊(敬亭)率部可沿皖山山脉进至蚌埠市、徐州、合肥市三点之间作战。”同年12月29日,周恩来在武汉主持中共中央代表团和长江中央局临时联席会议,听取傅秋涛、高敬亭、张青萍分别汇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后,留在湘赣、鄂豫皖、鄂豫边的红军坚持游击战争和党组织的情况,认为这些地区的红军、游击队在极艰苦条件下英勇奋斗,基本上正确地执行了党的路线,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任务。其后,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就鄂豫皖红军改编、东进抗战、开辟根据地等进行了一系列部署。1938年1月,周恩来、叶剑英致电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鄂豫皖红军以一部参加新四军整编,余部仍在鄂豫皖边界力求发展,以扩大和发展中州游击运动。同月,受中共中央委托,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在武汉向高敬亭等传达中共中央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发展抗日力量的指示,要四支队从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确山县竹沟东进抗日,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日游击战争。1938年2月15日,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代表团和长江中央局联席会议,鉴于日军以突破黄河、夺取武汉为新战略中心,会议决定在长江、黄河间设立一个军区。还决定武汉不守时,从长江局转移一部分干部到新四军第四支队,建立长江、黄河间的领导机构。2月,叶剑英、罗炳辉分别赴七里坪、平桥区邢集,动员红二十八军和桐柏山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东进抗日。

1938年3月,攻占蚌埠市的日军北犯徐州市高敬亭率新四军第四支队从京汉铁路附近的七里坪、邢集出发,东进到以合肥市为中心的淮南铁路两侧地区,在抗日战争第五战区战斗序列内,参加津浦、平汉战区抗战,在徐州会战中,奉命担负开展淮河流域的抗日游击战争,第四支队司令部驻舒城西南山区西港冲。5月12日,第四支队一部在巢县蒋家河口伏击日军,新四军首战告捷。

1938年5月19日,徐州失陷。5月22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致长江局,要求立即成立鄂豫皖省委,领导京沪铁路以西、平汉路以东、浦信公路以南的广大地区的工作,武装民众,准备与发动游击战争,有计划地建立几个基干游击队与游击区,使高敬亭支队成为这一区域的主力。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内,即应建立一个能独立领导工作的工委,其主要任务为,发动游击战争。江苏省委即应派一些得力干部去。6月,日军重兵集结合肥市,西犯武汉,新四军第四支队在东线参加保卫武汉战役,经连续作战,歼西犯之日军近千名,炸毁日军汽车百余辆,收复淮南铁路两侧地区广大国土,并于同年冬攻克庐江县无为市两座县城。在中共安徽省工委(后为鄂豫皖区党委、皖东工委)的配合下,新四军第四支队在江北敌后“初步开创了舒城县桐城市、庐江、无为地区的抗日根据地。”同年7月,以第四支队第八团为基础成立第五支队,罗炳辉任司令员,郭述申任政治委员,周骏鸣任副司令员,赵启民任参谋长,方毅任政治部主任。同年夏、秋在以张云逸为书记的江北指挥部前委的领导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和发动群众,第四支队开辟了以定远东南藕塘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第五支队开辟了以来安县东北半塔镇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江北游击纵队仍坚持巢湖市无为市地区的抗战,一部进至和县、含山县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活动。同年11月,新四军江南指挥员陈毅、副指挥粟裕组织苏皖支队北渡长江,向仪征市扬州市天长市六合区地区挺进,与第五支队罗炳辉部会师,开辟该区抗日根据地。至此,皖东抗日根据地初具规模。

1939年11月,中共中央代表、中共中央中原局书记刘少奇偕徐海东率中原局机关进入皖东敌后,与驻定远藕塘附近的新四军江北指挥部会合。1939年12月和1940年1月、2月,刘少奇连续召开中原局会议,贯彻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关于“发展华中地区”的方针,并直接指挥皖东斗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在中原局、刘少奇和江北指挥部指挥下,皖东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粉碎了日军4000余人对皖东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大“扫荡”并在江北游击纵队以及前来增援的苏皖支队、苏北挺进纵队和李先念部豫鄂挺进纵队配合下,击退在第一次反共高潮中进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及第四、第五支队司令部的国民党军李品仙、韩德勤部,胜利保卫了皖东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指出:四、五支队反对韩德勤、李宗仁向皖东进攻的自卫战争是绝对必要和绝对正确的。1940年3月21,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书记处发出关于发动群众击退反共势力进攻,巩固皖东抗日根据地的指示,致胡服及江北新四军负责同志并告项英及朱、彭,中共中央指出:“你们的决心及布置,均是正确的,望坚决执行。在这种坚决方针之下,发动新四军全部官兵的积极性,发动凤阳县定远县合肥市无为市含山县全椒县、和县、滁州市明光市来安县、盯眙、天长市扬州市、六合、浦口区等十五县数百万民众的积极性,肃清反共势力,建立民主政权,争取中间势力,争取一切进步的及中间的中国国民党,并极力讲究作战方法,就能各个击破反共势力的进攻,并在这种艰苦斗争中巩固这个战略上极端重要的抗日根据地。在民族敌人深入国土的时期,反共派的进攻是没有人民援助的,你们的自卫战争是能够胜利的。八路军正设法援助你们,但你们不要靠外面的任何援助,要用完全独立自主与艰苦奋斗的精神战胜一切进攻者。”中共中央急令华北八路军黄克诚部增援华中新四军。皖东新四军经一个多月的苦战,终于将李品仙、韩德勤部击退,取得定远自卫战和半塔保卫战的重大胜利,为建立皖东抗日民主政权创造了条件。6月下旬到7月上旬,我军又平息了国民党顽固派策动的津浦路东来安县屯仓、天长市大通等地反动地主暴乱,击退从淮(安)宝(应)间来犯的韩德勤军。8月,罗炳辉、张劲夫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第四支队第七团开辟淮宝抗日根据地,并与南下驰援皖东的八路军黄克诚部会师,打通了皖东、皖东北和苏北的联系。

在反“扫荡”、反磨擦斗争取得胜利之后,中共中央中原局不失时机地指示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委任皖东各县县长,将鄂豫皖区党委从大别山撤到皖东的千余名干部派到各县,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权。在刘少奇直接领导下,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于1940年3月17日在定远城成立,魏文伯任县长。接着,凤阳县、滁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组成定凤滁三县联防办事处,魏文伯兼主任。在这前后,明光市来安县、盯眙、天长市高邮市宝应县仪征市、六合、淮宝、合肥市、和县、含山县巢湖市、无为等县抗日民主政权相继建立。1940年4月18日,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委员会办事处成立,贺希明、邓子恢、方毅先后任主任。同年8月1日,津浦路西各县联防委员会办事处成立,黄岩、童汉璋先后任主任,魏文伯为副主任。津浦路东、路西抗日根据地政令所及人口达200万。皖东抗日根据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开创了淮南市地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新秩序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从此,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雏形便在皖东津浦路东、路西形成。

1941年1月13日至18日,京沪铁路东召开第一届临时参议会,到会议员131名,内有开明士绅50名。会上,邓子恢作《抗日民主政府一年来施政工作总结报告》,邓子恢继续当选为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主任,方毅为副主任;邓子恢当选为参议长,爱国人士朱雨江、赵坚为副参议长。2月,颁布《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抗战时期施政纲领》。同年9月18日,津浦路西召开第一届第二次临时参议会,选举童汉璋为津浦路西各县联防办事处主任,魏文伯为副主任;选举魏文伯为路西参议会参议长,爱国人士刘子谷为副参议长。

皖东抗日根据地是在对日伪顽三角斗争中建立起来的,不单要同日伪军不断战斗,而且还要同顽固派不断地进行自卫斗争。1940年4月至8月,来犯的韩德勤部第八十九军主力被我军击退到运河以东,此后,津浦路东地区的新四军部队主要是同日伪军作战;路西地区则一直处于同日伪顽尖锐的三角斗争之中,这是淮南敌后抗战的主要特点。

二、淮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1941年5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根据皖南事变以后的斗争形势,将华中抗日根据地划分为7个战略区,建立中共盐阜、淮海地区淮北市、路东、路西、苏中、苏南等7个区党委和舒(城)无(为)桐(城)庐(江)特委。皖东抗日根据地的路东、路西区党委和舒无桐庐特委统归皖东党政军委员会领导,书记郑位三。路东区党委以刘顺元、方毅为书记,管辖来安、嘉山、天长市、盯眙、仪征市六合区、高邮等7个县委;路西区党委黄岩为书记,管辖定远县滁州市全椒县凤阳县合肥市寿县、定东南、含(山)和(县)等8个县委;舒无桐庐特委书记何伟、李步新。皖南事变以后,在皖东的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副军长张云逸兼师长、罗炳辉任副师长、郑位三任政治委员。辖第四、五、六旅(分别由四、五支队和江北游击纵队改编)及津浦路东联防司令部(独立旅)、津浦路西联防司令部。

1941年春,新四军第二师在津浦路西粉碎了日伪“扫荡”及顽固派军队的进攻,巩固了路西根据地以后,主力遂转向天(长)仪(征)扬(州)地区开展破袭战,经金牛山等战斗,歼日伪军800余人,粉碎了敌军对路东根据地的进犯。路东军民继1940年9月粉碎日伪军10000余人的大“扫荡”后,1941年5月又粉碎了日伪军5000余人的“扫荡”,巩固了路东根据地。

1942年,是淮南市抗日根据地最困难的时期,由于日军频繁而残酷的“扫荡”、“蚕食”,李品仙部的进攻,加上严重的干旱,给淮南军民造成严重的困难。

为了战胜困难,淮南军民坚决击退日伪军进攻,保卫敌后抗日根据地。1942年1月至3月,新四军第二师击退日军2000余人对津浦路西地区的“扫荡”。10月,李品仙部第171师进犯藕塘;11月,日伪军10000余人大举“扫荡”淮海地区淮北市和淮南抗日根据地,其中,由明光市滁州市定远县等据点出动的日伪军3000余人向定远地区“扫荡”,均被津浦路西军民粉碎。1943年6月,津浦路东我军在东南边区发起反“蚕食”、反伪化的斗争,攻克仪征市谢家集区据点,收复仪征、江都区20多个乡,成立甘泉县,打通二师淮南抗日根据地和一师苏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8月,二师主力一部,击退进犯六合县解放区的日军,取得桂子山战斗胜利。

为了战胜困难,淮南抗日根据地厉行精兵简政,紧缩机关,充实基层。新四军第二师主力缩编,加强地方武装,津浦路东8县合并为4个办事处(县)。1943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华中局指示,淮南抗日根据地实行一元化领导,撤销路东、路西区党委,组建淮南区党委,谭震林任书记,刘顺元任副书记,辖津浦路东、路西两地委。赵启民、陈光先后任路东地委书记,李世农任副书记;谭希林、黄岩先后任路西地委书记,谭光廷任副书记。成立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辖京沪铁路东、路西两专员公署,汪道涵、郑抱真分别任专员。周原冰、李竹平分别任副专员。新四军第二师师长罗炳辉淮南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为政治委员,辖路东、路西两军分区。

为了战胜严重困难,淮南军民掀起大生产运动,战胜自然灾害和敌人封锁,改善军民生活,为反攻作物质上准备。

1943年1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从苏北转移到皖东抗日根据地盯眙县黄花塘,直接领导皖东斗争。

1943年,淮南抗日根据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44年,淮南新四军转入局部反攻,至1945年7月,淮南抗日根据地发展到2万余平方公里,人口达280万,新四军第二师兵力扩大到4.4万人,并在南京城郊建立上元县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朱德总司令命令在华东的日军由南京日军最高指挥官同村宁茨直接派出代表至新四军军部驻地天长市地区,就日军投降事宜,接受陈毅将军的命令。新四军军部发表粟裕为南京特别市市长、方毅为副市长,黄克诚为江苏省主席,罗炳辉为安徽省主席。新四军第二师组织南京支队渡江南下,进抵南京城郊。第二师在战略反攻中,收复定远县等6座县城,占领津浦、淮南铁路各一段。9月2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至此,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屡遭侵略,饱受屈辱。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者斗争中取得的伟大胜利,为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新四军第二师歼敌2万余名,在南京附近建立了拥有330余万人口的解放区,第二师由其前身新四军第四支队成立时的3100余人发展为近5万人的兵团。这是淮南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浴血奋战取得的伟大胜利。

刘少奇、陈毅、张云逸、邓子恢、徐海东、赖传珠、高敬亭、郑位三、罗炳辉、谭震林等领导淮南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淮南军民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主义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牺牲。半塔烈士纪念塔和藕塘新四军第二师抗敌纪念塔记载着烈士们的英雄业绩,永垂不朽!

根据地范围

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濒长江京沪铁路纵贯其间。以津浦路为界,分路西、路东2个地区。

参考资料

用热血筑起“华中人民的长城”——寻访新四军安徽抗战的红色记忆.安徽新闻网.2024-03-06

学党史 铸警魂 | 安徽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澎湃新闻.2024-03-06

红色金融史(六十七):淮南抗日根据地红色金融事业.学习强国.2024-03-06

淮南抗日根据地.中国青年报.2024-03-06

永远的丰碑•红色记忆:淮南抗日根据地.中国政府网.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