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韩德勤

韩德勤

韩德勤(1892年10月8日~1988年8月15日),别号楚箴,泗阳县人。中国国民党将领。

韩德勤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1926年赴粤。北伐期间,历任参谋长、副旅长、旅长、第五十二师师长。1932年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委员,次年1月,兼任江苏省保安处处长;同年调江西省“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任“围剿”北路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35年任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办公厅主任。1936年1月,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0月授中将。抗日战争期间,曾任第三战区长官部参谋、第二十四集团军代总司令,苏北第一游击区总指挥、中国国民党第六届候补中央监察委员等职。在苏北抗日期间,韩德勤响应蒋介石的防共反共政策,与新四军发生多次冲突,在黄桥战役中被击败。1946年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主任。1947年改任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市司令部副总司令。1948年10月,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政务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同年11月,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后去台湾,1949年4月,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战略顾问委员会顾问。1953年退役,1988年8月在台北市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韩德勤,是泗阳县洋河股份镇人。生于1892年10月8日祖父韩钧,在农村以行医为业。父亲韩维桢,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在乡间以教书立馆为生活主要来源。以后被聘为县立第三高等小学国文教员。伯父韩维翰,是本县廪生。韩德勤同胞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一,老二德举,老三德考。

韩德勤幼年,先从父诵读经书,后进县立初级小学,于1909年被县里选送考取南京江苏陆军小学第四期。1911年,与洋河人查氏结婚。后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转入河北陆军学堂速成,接着进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兵科学习,于1918年毕业。

他从陆军小学开始,就与江苏省同乡——邻县涟水县顾祝同在起,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结为“把兄弟”。在保定军校毕业时两人就立下誓愿:有福同享,有罪同当,谁将来在前途上有发展定要互相提携,以巩固多年的同窗厚谊。

投身行伍

韩德勤离开保定军校后,被分配到北洋军阀皖系吴光新所属王占元混成旅当见习官。一年多后,升任少尉排长,随部队开赴湖北省沙市,与川军熊克武部第一军的保定市同学秦汉臣、张冲等取得了联系。二十年代初,升任长江上游总司令暂编步兵第四旅第八团第六连连长。因受北洋军阀行武出身的军官的歧视,内心很苦闷,就转到张冲第二混成旅司令部当参谋,后调到该旅以刘伯承为团长的第一团任副团长。不久委为第一路指挥部参谋长1924年,参加川东战斗。战斗中,刘伯承、韩德勤都负了伤。部队回到川西,刘伯承在成都养伤,韩留在重庆市刘伯承的弟弟刘叔禹家养伤。同年,韩妻查氏病故。

1925年春,他返回江苏省原籍。后同洋河人、中学生胡嘉(字舜仪)结婚。于1926年初到南京,经保定市同学介绍,在齐燮元的江苏督办公署当了一名上尉候差(军务课课员),等候局势的变化。

投奔北伐

此时,国民革命军在广东省正准备北伐。顾祝同已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长。顾曾两次函邀他到广东,但他犹豫不决。他认为北洋军阀兵多将广,统治着大半个中原地区,南方的革命力量还很弱小,加上孙中山又去世不久,革命的前途很难预料,因此一直在观望。这一年,刘伯承到了上海市,约韩德勤也来上海。见面后,两人交谈时局,议论前景,非常投机。刘力劝韩去广州市参加北伐,并赠送旅费两百元。在刘伯承的帮助启发下,他到了广州,投身革命。

在广州,他先找到顾祝同,后来顾带着他晋见江苏省同乡和保定市同学钱大钧王柏龄晏道刚等人。嗣后,在第一军第二师司令部任中校副官处长,该师师长为钱大钧。

同年秋,北伐开始,顾祝同率领第一军第三师取福建省。顾向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推举韩德勤,韩升任第三师参谋长。第三师在由闽入浙途中,与北洋军阀孙传芳部队在仙霞岭遭遇。韩德勤协助顾祝同,激战三天,终于取得胜利。

1927年8月,蒋介石宣布“下野”。韩德勤认为蒋是故作姿态必会东山再起。因此,他一面抓紧时机以全体官兵名义拥蒋复职,一面派人在南京侦察桂系李宗仁白崇禧的动态,向蒋密报。同月,韩德勤参加了龙潭战役。1928年1月,蒋介石复职,顾祝同升为新扩编的第九军军长,韩任该军参谋长。

1929年1月,蒋介石为了加强自己的实力,借口缩编军队。顾祝同趁此机会,同第三师师长陈继承联名保举韩德勤为第三师第七旅旅长。至此,韩德勤抓到了实际兵权。中原大战爆发后,韩德勤调任第五十二师副师长。

参与“围剿”

1931年春,升任该师师长,第五十二师驻防洛阳市一带,以图控制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四省。同年4月,蒋介石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急调第五十二师开往南昌市,并任命韩德勤兼南昌卫戍司令。5月,第二次“围剿”又被中国工农红军粉碎。蒋介石的南昌行营为了加强赣江防务,调第五十二师主力分驻樟树市(树镇)、新干县吉水县等地。

6月,蒋介石亲自坐镇南昌,指挥第三次“围剿”。这次韩德勤的第五十二师划归蔡廷锴、蒋鼎文指挥。7月初,韩师与蒋鼎文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集结南进,预定经东固先到兴国县,再向红军心脏地区进击,协同陈诚上官云相卫立煌的部队围歼红军主力。可是,到8月初,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首先主动打击了上官云相、卫立煌所属毛炳文部,迫使原定的“围剿”计划不能实现。蒋介石见这次“围剿”又无希望,只好下令全线撤退。同月下旬,韩师与第九师经兴国以北向泰和方向退却。当行至东固附近的方石岭时,遭到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的猛烈攻击。这里山路崎岖狭窄,兵力无法展开。行军纵队从头到尾,被红军切成几段,既冲不过去,也迁回不成。韩德勤看到如此危急情况,企图派部队抢占山头,进行抵抗,但在红军将士的严厉打击下,最后全师被歼,韩亦被红军俘虏。后来,他得到同乡张翼(江苏省阜宁县风谷村人)的帮助,化装成伤员,侥幸逃回南昌市。到南昌后,他自请降职处分。陈诚将韩降为第五十二师副师长,以李明为该师师长。后经顾祝同等人的帮助。韩改调为汤恩伯的第二师副师长。12月,顾祝同任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他又随顾到了江苏。

1932年4月到1933年1月,韩德勒任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苏省保安处处长。同年秋,蒋介石又发动第五次“围剿”。顾祝同任北路军总司令,韩德勤任北路军参谋长。第二年春,顾任军政部政务次长,驻江西绥靖公署主任,韩又改任江西绥靖公署参谋长。

主政地方

1935年11月,顾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重庆行营主任,负责川、黔、康三省军政事务,韩任重庆行营主任办公厅厅长次年8月,顾兼任贵州省政府主席,韩也兼任贵州省政府委员。同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顾来南京。韩德勤代贵州省政府主席职务,直到1937年3月才离开。

1937年春,顾祝同调任西安市行营主任,兼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韩德勤也调来西安,为该行营主任办公厅厅长。同年8月,蒋介石实行对日抗战,将南北战场划分为五个战区,蒋自任抗日战争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并任命顾祝同为该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兼任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韩德勤随之改任江苏省民政厅厅长。不久,顾祝同为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韩德勤遂代理江苏省政府主席。

11月,淞沪会战失败,上海市沦陷。12月,南京和江南沿江地区大部也相继沦陷。蒋介石重新调整战区。山东省江苏省合为鲁苏战区于学忠为该战区总司令,韩德勤为副总司令兼第八十九军军长。江苏省政府从镇江市迁往淮安市,韩德勤渡江到苏北。当时,他直接指挥的部队有:主力第八十九军(该军军长后为李守维)、中央独立第六旅(旅长翁达)、江苏省保安处所辖的十个保安旅和李明扬、李长江指挥的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十一个纵队以及陈泰运的税警总团,共约十二万多人。这些部队分别驻在兴化市东台市盐城市、海安和泰州市姜堰区泰兴市靖江市等地,并能控制宝应县、淮安、阜宁县高邮市等县的部分地区。这一带虽为日寇所陷,但由于敌军兵力不足,仅占据沿江的通、扬,沿铁路的徐、海和沿运河的主要县城,而其他县城和广大农村则无力顾及。加上这一带河流纵横,物产丰富,抗日条件非常有利。

1938年初夏,日寇过江打到阜宁,韩德勤率领第三十三师迎战,坚持了五天五夜。因所部军纪差,战斗力弱,终于被迫后撤。为此蒋介石曾通电斥责韩德勤。电文说:“查阜宁之敌不满三千,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该副总司令所部兵力优敌五倍,而丧师失败,影响侧背之安全,将何以自解?“后来韩德勤在泗阳县宿迁市、沐阳、东海等地,协助于学忠部继续同日伪军作战。由于部队素质差,经常一触即溃。第三十三师被准海地区的老百姓讥为“三十三溜”。

预谋反共

1939年秋末,顾祝同辞去江苏省政府主席职,专门负责闽浙两省和苏南、皖南抗日战争第三战区的防务。韩德勤从苏北赶到重庆市,受蒋介石何应钦等召见,被批准接替顾的职务,正式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鲁苏战区副司令、苏北游击部指挥。蒋介石还专门给韩批发了军政费和武器弹药。他得意地离开重庆,到贵阳家中住了一星期,后经上饶市,同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苏南行署主任。

冷欣等会晤,商讨实施蒋介石所颁发的《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研究加强苏北反共、防共,统一军令、政令等问题。此时,新四军已北渡长江抗日。韩德勤回到苏北后,一直把新四军看成是歼灭的对象。他为了早日消灭新四军,曾秘密召集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和政治部主任李云沛、省保安处长顾锡九顾祝同的堂弟)等开会。还邀请李明扬、陈泰运等到韩的家中商谈反共事宜。他说:“我们肩负党国的重托,理应为大局着想,慎重处理军事上复杂问题,互相多交换意见。最近共产党的管文蔚部队,从丹阳市'窜’到苏北,在扬州市、泰县的大桥、吴家桥一带活动,开始只有几百人,我们未加注意,现在根据各方面情报证明,管文蔚的部队已称两个支队。他们是要建立桥头堡,掩护新四军另外几个支队过江北来。当前不但苏南、苏北有共产党的游队,而且皖南、皖北、皖东都有。我们唯一的办法,只有乘共产党游击队过江为数尚不多、立足未稳的时机,迅速把他们赶到沦陷区去,让日军消灭他们。”

1940年3月,抗日战争第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安徽省政府主席李品仙,在蒋介石策划下,向皖东新四军第四支队和江北指挥部发动进攻。韩德勤感到形势有利,紧密配合李的行动,调主力第八十九军的第一一七师、独立第六旅及地方保安旅等八个团的兵力,于3月19日向淮南市京沪铁路以东的半塔集地区新四军第五支队发动进攻。经八昼夜战斗,韩部被歼千余人。

6月中旬,扬州市泰兴市的日伪军对驻在江都区吴桥镇新四军挺进纵队进行“扫荡”。挺进纵队经一昼夜的奋战,打退了伪军的进攻。为了防止敌人报复,挺进纵队立即北移到李明扬、李长江的鲁苏边区游击总指挥部的防区郭村、刘集一带休整。韩德勤借此煽动二李进攻郭村新四军。他在《为消灭新四军之感酉电》中说:“(一)据各旅确报'匪军’现在江都、姜堰区、泰兴各县境内,集结兵力五六团,有夺取两泰进攻兴化市为根据地以求包围苏北之企图。(二)我军以安靖地方坚持抗日之目的,决将该'匪军’就扬州市及两泰各县境及运河东西,并洪泽湖南北地区分别包围而歼灭之。(三)李总指挥指挥所部及张星炳、何克谦、张少华各部队并泰县常备旅迅速将江都、泰县境内各匪军一鼓而歼灭之……”是月下旬,二李集中十三个团的兵力向郭村镇进攻。此时,正在郭村的陈毅,火速从江南调来两个支队,集中力量对二李的部队进行反击。激战中,李部的共产党员陈同生率领一个团又一个营于战场起义,声明反对内战,反对分裂,使李部全线溃败,退至泰州市近郊,部队被消灭了三个团。李明扬急向韩德勤求援。可是,韩不但不给予支援,反而指责二李,说他们的进攻计划没有报告他核阅。

黄桥事件

1940年7月下旬,陈毅获悉泰州二李经郭村战斗产生了惧怕和矛盾的心情,遂派人与二李联系。通过李明扬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陈毅的四川省同乡许少顿的联络和传达,愿将在郭村、刘集战斗中所俘获的一千多名官兵和全部武器送还,双方团结合作,一致抗日,并约定日期,让出郭村、刘集,假道二李防线东进。经过工作,二李已经默许。

7月25日,陈毅、粟裕率部急行军奔向黄桥。韩德勤命令二李派部队截击。二李故作姿态,佯装拦击,以掩盖韩的耳目。韩又命令驻黄桥的保安四旅何克谦部和驻姜埝的税警总团陈泰运部出兵,企图两头夹击新四军。针对这种情况,新四军展开反击。结果,击溃陈泰运部两个团,歼灭一个营;何克谦部被歼两千人,保安四旅基本被消灭。29日,解放黄桥,何克谦只身逃到东台市。此时,韩德勤已看出二李和陈泰运反共不积极。于是派保安九旅旅长张少华的一个团扼守姜埝,将陈泰运的一个团从姜埝调到海安,以隔断李、陈之间的联系;并下令不准一粒粮食南运黄桥,妄想饿死新四军。与此同时,他大肆搜罗散兵游勇发展反动武装:摧残抗日力量,镇压爱国运动;实行苛政重赋,残酷压迫剥削苏北人民,并排斥和打击中国国民党其他派系。这些倒行逆施,引起了苏北广大人民对他的愤恨。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天上有个彗星,苏北有个韩德勤。手下白养几万兵,只会欺侮老百姓。多少鬼子不去打,专门反共反人民。”

1940年8月,韩德勤为了实现蒋介石的反共企图,在东台市召开高级军事会议。会上提出了“先南后北”的方针,即先打黄桥地区的新四军陈毅部,后打北来的八路军黄克诚部。开会期间,他突然宣布将失守黄桥的何克谦和有“私通共产党嫌疑”的保安一旅旅长张翼关押起来。张翼在过去“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失败时,曾保护过韩德勤,同他一道逃跑。韩任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席后,为了报答张,曾任命张为第八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副师长。张感到没有实权,到任不到位。后改任他为南通市专员兼保二旅旅长。张接任后,不听韩的调遣,韩德勤唯恐张翼生变,就计诱张至东台市,并将其关押会后,韩德勤又邀请李明扬、陈泰运和第八十九军政治部主任李岐鸣、李明扬及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卢印泉等开会。会上,韩德勤发表讲话。他概述了中国国民党多年来在反共问题上各搞一套,互相牵制,以自己眼底下利益闹磨擦的情况,强调这次反共必须取得认识一致,行动一致。听了韩德勤的讲话,李、陈、卢等都表示回去后,定将共产党的活动情况以及各方面对进攻黄桥新四军有什么不同的言行,随时向韩汇报。韩德勤仗恃着所谓苏北王牌军——第八十九军和独立六旅的支持,认为九、十月间,秋高气爽,兵壮马肥,这是得天时;苏北是平原地区,不同于江西山区,这是得地利;自己是苏北军政之首,所属军政人员多是乡亲故友,这是得人和。凭着这天时、地利、人和的三个条件去打黄桥,必操胜算。经过一番商讨后,他抽调主力,向黄桥周围靠近。8月21日,韩于东台市发出歼灭新四军的作战命令。电文说:“(一)盘据分界黄桥一带之匪,其司令部在分界镇,其前进部队蒋垛一团,古溪孙家庄各五六百人,运粮河、陈家桥、花园桥及新衔顾高庄等处时有'散匪’乃便探出没。(二)我军以歼灭该'匪’之目的,向分界黄桥附近地区攻击前进”。

9月13日,新四军攻占姜埝,歼灭忠于韩德勤的保安九旅旅长张少华的一个团,约一千余人,打破了韩军的封锁。9月30日,韩德勤发电要挟新四军:“应立即退出姜”,经黄桥开往江南。陈毅为了力争实现和平协商,不打内战的愿望,亲自写信给韩德勤,阐明联合友军,共同抗日保民的主张,希望以和平的愿望为重,协商解决争端,苏北各界人士和人民团体也奔走呼吁和平,要求一致抗日。韩德勤对这些呼吁不但不加重视,反而视着是软弱的表现。他对李明扬说:“这是一次军事进攻,是蒋委员长的意图,不仅在苏北,也在皖南皖中地区等地作了部署,事关大局,只有按委员长的电令办事,先发制人,乘着新四军在苏北兵力不多、立足未稳之时,一举将其围歼。否则,夜长梦多,后患无穷。”他下令将呼吁和平的南通市行政专员兼国民党苏北战地党政委员会委员季方和委员黄逸峰等人撤职。集中了十六个团的兵力,共一万五千多人,分别向黄桥进犯。

10月3日,攻击开始。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指挥的正面主力部队,目空一切,向前推进。新四军依托坚固工事,在前沿阵地以大量手榴弹英勇反击,多次打退李军的进攻。黄昏时,李守维调整部署,以备再战。就在这时,李军的第三十三师和第六十六旅的指挥部,突然被新四军突击队摧毁,师长孙启仁、旅长苗瑞倬被活捉。接着李守维的指挥部也遭到新四军的猛烈袭击,李乘马逃出重围。经激战,第八十九军(少一个旅)、独立六旅全部被歼,李守维逃跑时掉进黄桥以北五里的挖尺沟,被淹死;旅长翁达在全旅覆没时自杀。此役共歼韩部一万一千多人。韩德勤只好收拾残部逃往兴化市。撤退前,他将何克谦、张翼二人秘密枪杀。

韩德勤因在黄桥吃了大亏,深怕蒋介石说他无能,加上内部党政军上层人物之间矛盾重重,被弄得心慌意乱,“食不下咽,寝不安枕”。直等到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来电,说何应钦已派第一一二师师长霍守义率六个团自鲁南兼程增援苏北,韩才松了一口气。事后,他向蒋介石报告中说,陈毅是“非法越轨”,“此不特使袍泽寒心,且直为敌寇张目也”。蒋介石为了保住苏北反共阵地,一面仍然命令韩德勤“镇静固守,切勿挑战”,一面又命令汤恩伯从皖北派兵东援。韩德勤力图重整旗鼓,想恢复黄桥战役前的状态。为打击韩的气焰,新四军于1940年11月底开始围攻兴化市附近的曹甸地区。前后战斗十八天,共歼灭韩部八千多人。

华中抗日

1941年初,蒋介石调集三十万大军,向华中敌后各抗日根据地发动进攻,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6月,在蒋介石的指令下,汤恩伯以其第三十一集团军等部的九个师,约七倍于新四军第四师的兵力,占领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并准备东犯苏北。当时,日也正在对苏北进行“扫荡”。韩德勤利用这个机会,为接应汤恩伯,于7月下旬,派保安七旅旅长兼淮阴区专员王光夏带兵占领泗阳县与淮阴县交界的程道口,依托运河、总六塘河修筑堡垒工事,企图建立一条以程道口为中心,沿运河向两边扩张的、横贯淮海地区的东西走廊,打通汤部东犯和于学忠部南下的通道,切断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系。面对这形势,在陈毅亲自部署下,集中新四军第二、二、四师及军独立旅各一部,共六个团兵力,于同年10月15日对程道口据点进行围攻。经过六天激战,终于将程道口攻克,韩部又被歼灭千余人,粉碎了他接应汤部东犯的阴谋。韩德勤多次失败后,军队和机关都出现了人心浮动、分化瓦解之势。有的离开韩德勤,另找出路;有的公开投靠日本,当了伪军。

日寇为了彻底消灭韩的势力,集中五六千人对兴化市县城发动进攻,水陆两路并进,迫使韩部退守到淮安市宝应县涟水县之间的车桥、曹甸,泾口一带。这一带,南北只有七十华里,东西约八十华里。在这狭窄之地,驻有韩的三万人马,不仅武器弹药无法再由江南运入补充,而且连吃粮烧草也处于无法解决的状态,此时,韩德勤内部产生了是固守苏北、还是转移他地的争议,上任不久的第八十九军军长顾锡九想逃出苏北,另求发展;而韩德勤则主张苦撑待变。他们分别发电报给顾祝同,各陈己见,以求解决。适逢顾祝同去重庆市开会,就将这两种意见分别向蒋介石何应钦呈报,并建议对苏北问题早作决定。顾祝同看到韩德勤内外交困,出于对韩的私交,本也主张韩撤离苏北;但由于蒋介石企图再一次掀起反共高潮,想将韩留在苏北,另有打算,因此,此事遂被搁置起来。

1943年2月,日寇公开宣称:为了“粉碎英美反攻的太平洋总体战”,不允许“渝共再盘踞在富于战争资源的长江下游”,因之决心“予韩德勤总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及新四军军部以毁灭性的打击”。紧接着日寇就对新四军军部和韩德勤总部进行春季大扫荡新四军军部早已从盐阜地区转移到淮南。日寇扑空之后,于是就集中三个师团的兵力围攻韩总部,迫其投降。在这之前,韩德勤部就与黄克诚的新四军第三师等部有约,为粉碎日寇的扫荡,互相解围、配合。韩部被围困后,形势岌岌可危。黄克诚从民族大义出发,不计旧恶,主动派出部队掩护韩部从车桥、曹甸地区突围,并允许韩部向北退入抗日根据地的苏家嘴一带休整,由当地抗日民主政权给韩部以粮草和经费等方面的接济。这不仅使韩部的广大士兵十分感激,就连韩德勤本人也亲笔写信给陈毅,感谢新四军对他的支援和接济。

同年3月,蒋介石开始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密电韩德勤,要他率部西移,进攻新四军彭雪枫部的驻地,配合由津浦路西向路东进攻的王仲廉部,妄图东西夹击彭部于洪泽湖畔。3月14日夜,韩德勤按照蒋介石的部署,率残部第八十九军、新编独立六旅李宸环部和保安七旅王光复部,偷渡运河,侵入淮北苏皖边区泗阳县扬中区和山子头一带,想在此建立反共基地。他向部下吩咐说:到了这一带,抓到共产党的地方干部,暂不许动手,只可以软禁,要他们催粮催草。如果磨擦枪响,再拿这些人开刀不迟。”他还交待:“任何部队不准住学校,学校不准停课。”

为了使韩、王的东西对进计划无法实现,陈毅决定先消灭韩部,然后阻歼王仲廉部。3月17日,新四军的第四师和第二、三师各一部,冒着滂沱大雨,向韩部反击。从夜间激战到18日中午,仅用一天时间,就全歼韩部一千多人,韩本人第二次被俘。韩德勤曾吞吃火柴头,企图自杀,被及时发觉。陈毅找韩谈话,先指责韩德勤顽固地反共反人民,再谈到黄桥战役以来苏北形势的变化,并指出这是韩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韩德勤听了,不得不承认:“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是错误的。但我是军人,只晓得以服从为天职,有些事明知不对也得去干啊。”谈话中,陈毅提出要韩德勤与顾祝同联系,为营救新四军军长叶挺将军的事作出贡献。韩提出要发还电台。经与顾电报联系,顾的回答是“原则同意”,但借口“韩德勤已被解职,情况各异,不能作为对等的交换条件”。最后,陈毅仍以大局为重,从宽处理,不仅发还给韩一部分人和枪,还派部队协助韩安全通过津浦铁路,西去皖北。

在这次战斗之前,韩为预防不测,对部属已经作了一些交待部队统由第八十九军军长顾锡九指挥;保安部队均归江苏省保安处长贾辑山统领;江苏省主席职由秘书长马镇邦代理。此后,这三人维持残局不到一年,就撤退江南。韩德勤到达皖北后,奉命去重庄,撤销了原任鲁苏战区副总司令的职务,改任鲁苏皖三省边区游击总指挥,仍兼江苏省主席,总指挥部和省政府设在阜阳市

1944年,春夏间,韩德勤军政职务由王懋功接替,韩被调任抗日战争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

参与内战

1945年8月,日本投降蒋介石积极准备发动反共内战。韩德勤处于进退两难之中,对前途失去信心。

1946年初,顾祝同改任徐州“剿匪”总司令部主任,韩德勤任该公署副主任。后来薛岳、刘峙任主任,韩仍为副主任。内战开始时,他们按照蒋介石的意图,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这次进攻的方向,主要是在华东战场,实施的是所谓“总体战”,即将军事进攻、政治欺骗和经济摧毁结合在一起,将地方团队、还乡团和正规军结在一起,向解放区猖狂反扑。这一年,韩德勤与南通人、中山大学助教尹淑贞相识,不久结了婚。生一子,名之华。

1947年2月,蒋介石发动内战受挫,只好将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把进攻方向重点指向陕甘宁边区和山东解放区。蒋飞到济南市,召开军事会议,将四十多万的反共军队交给该区总司令顾祝同和副总司令韩德勤指挥。在华东军民的反击下,孟良崮一役使蒋介石五大主力之一的第七十四师彻底被歼,中将师长张灵甫也被击毙。中国国民党军被迫西撤,军事上逐渐变为被动,只好进行分区防御,把战略集团安置在徐州市等中心战场上。在徐州,蒋原先任命刘峙为徐州“剿总”总司令,后又任命杜聿明为副总司令,韩德勤仍为副总司令。

1948年5月,顾祝同任国防部参谋总长,韩德勤改任国防部联勤总部副总司令,奉命急运粮食、弹药等物,空投徐州。同年11月,蒋介石忙着在南京召开“制宪国大”,韩德勤当选为大会代表。

退居台湾

1949年1月,蒋介石下令撤销徐州“剿总”。后来,蒋被迫下野,韩德勤乘飞机去广州市。5月去台湾。原第八十九军军长顾锡九、第三十三师师长孙启仁、第一 一七师师长刘漫天等也相继逃往台湾。韩德勤到台后,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战略顾问。1953年退役,只挂了一个中国国民党大会代表头衔。多数时间住在台北市的永和镇大兴街14号别墅。晚年非常思念家乡,很想喝洋河大曲酒

1988年8月15日,韩德勤病故于台北家中,时年九十六岁,葬于中国台北第一公墓。

人物作品

韩德勤曾组织出版《泗阳县志》(影印泗阳民国志),并写了序言。

人物关系

轶事典故

更衣为号

194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已由兴化市移驻东台。身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的韩德勤,能直接指挥的部队,有89军,原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霍守义的112师,李仲寰的独立第六旅,陈泰运的税警总团及各专区、县的保安部队。此外,尚有江苏省的常备九个旅:第一旅旅长薛承宗(兼如皋县县长),第二旅旅长张,第三旅旅长张星炳,第四旅旅长何克谦,第五旅旅长张少华,第六旅旅长孙信符,第七旅旅长王光夏,第八旅旅长杨仲华,第九旅旅长张能忍。这九个旅的所有官兵,绝大部分由被招安的土匪和地主武装组建而成,人员复杂,军纪极坏。分驻各地,私设关卡,征粮抽税。有的夜间外出抢劫绑架,敲诈勒索,大发横财,其中以四旅何克谦为最。有的任意扩充自己的实力,骄横姿肆,不听指挥,其中以二旅张翼为最。韩德勤为了整伤军纪,杀一做百起见,决心逮捕这两个旅长,并编其部队。为此,经过周密计划,以开军事会议为名,召集九个旅的旅长出席会议,在酒宴上,以“更衣为号”进行逮捕。

会议的当天,气候闷热,各旅旅长均已陆续到达。常言说:“会无好会,宴无好宴”,其中心怀鬼胎的人,不能不小心谨慎,有所提防,因此,都带有随身武器和一些警卫人员,其中张翼就带有整整一个手枪排来参加会议。

会议开了整整两个小时后,开始午宴。所有警卫人员都邀集到另一处所,也以丰盛的酒席,专人热情招待,使他们尽心酣饮,无所顾忌。

在韩德勤的宴会厅里,他们围坐在一大圆桌上,有警卫团团长杨葛侯亲自率领几个招待人员殷勤劝酒。杨身高一米八五,宽肩粗臂,膂力过人,他一直不离张翼身后左右。待酒宴过半,各人吃得酒酣耳热之际,韩德勤起身言道:“天气太热,少陪各位,我去换件衣服。”韩离席后,杨葛侯即伸臂拦腰抱住张翼,另一个人也抱住了何克谦,并招呼其他人不得乱动。张翼已知不妙,伸手摸枪时,手枪已被杨葛侯抓在手中,接着有人将张、何二人捆绑起来,押出宴会厅,其他各人无不惊惶失色。稍顷,韩德勤回复原座,举杯向各人劝酒抚慰,说明逮捕张、何二人的原因,並勉励各人回去以后,要整肃军纪,训练部队,服从指挥,作好抗日的准备工作。

在逮捕张、何二人的同时,招待警卫人员的处所,已被警卫团重重包围,并宣布张、何二人已被逮捕,要他们放下武器,听从处理。这些警卫人员听说他们的旅长被捕,只好乖乖地放下武器,服从安排。后来,江苏省人民政府由东台向盐阜撤退时,张翼、何克谦二人即被处死。

“韩乡长”

国民党的制度规定,各机关、部队、学校团体,每周星期一的早晨要举行“总理纪念周”,届时省府各机关及直属部队齐集省府驻地广场,举行仪式,领导人训话,内容大都为弘扬“总理遗教”、“总裁言行”、或藉此传达政令,宣讲时势,激励士气等等。历次在会上讲话的有韩德勤、王公玙(民政厅长)、李云需(政治部主任)等,韩德在讲话中,一再强调要部队严加训练,主要任务是,准备在全国抗日大反攻时,堵住东大门,不让日本鬼跑掉,这就叫做“关起门来打狗”,到那个时候,把他们完全消灭掉。

从韩德勤的讲话中,就意味着,保存实力,维持现状屈居狭小地区内,不求拓展。因此,李云需在一次讲话中,带有激愤和牢骚,他说,抗战几年来,江苏省地盘越抗越小,新四军来了,挤得我们地盘更加小了,纵不足百里,仅仅有一个乡那么大小。我们的韩主席毋宁叫做“韩乡长”倒来得实在。当时处于大庭广众之下的韩德勤,气得脸色煞白。我们听了李云需的这句话,无不惊诧得为他捏一把汗。自那次往后的集会上,再也听不到李云需的讲话了,而“韩乡长”这个名号,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地叫开了。

重用同乡

韩德勤在江苏任职期间,没有给家乡搞过什么建设,但给家乡人还留下了一些好感。据说,他每次骑马回洋河股份,在离该镇五华里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以表示自己决不在家乡父老面前耀武扬威。他平时,非常注意使用同乡人。在苏北广泛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只要会说泗阳话,便把皮带挂(当官)。”原第八十九军军长李守维、新编独立六旅旅长李宸环、保安七旅旅长王光夏等都是他的同乡。有人说他老打败仗,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重用同乡”。

相关遗址

韩德勤在家乡洋河镇还留有一座房子,该故居兴建清代乾隆初年,当时他的祖上买下了这片基业,后经扩建完善,共计大小房屋36间,为三进三出院落,建筑面积750平方米,院落总面积1026平方米。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仅存三间。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现为其族人所有。

相关作品

评剧

影视剧

参考资料

新四军捉放韩德勤.上海热线.2024-09-29

毁誉满天下的韩德勤.手机凤凰网.2024-09-29

《东进,东进》.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9-29

黄桥决战.时光网.2023-12-09

黄桥决战 (1985).豆瓣电影.2023-12-09

Huangqiao jue zhan.IMDb.2023-12-09

我的抗战之铁血轻奇兵.豆瓣电影.2024-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