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小乌雕

小乌雕

乌雕(学名:Clanga pomarina),又名小斑雕,是鹰形目鹰科、乌雕属的一种鸟类。体长64厘米,翼展145-170厘米,体重1000-1400克。头部通常苍白,跗骨更接近褐色,但鼻孔圆润、尾巴长,很圆,甚至有点楔形。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喜欢栖息于开放的地区,例如低强度农业、湿地和开放的森林以及全年的森林空地。通常单独或成对飞行。在冬天经常与其他鹰尤其是乌雕混群生活。有时会与同类物种一起狩猎。视力很强,触觉很好,可以栖息在树枝上寻找猎物。常吃啮齿目动物、小型鸟类、蛙类、爬行纲,偶尔也会吃昆虫。在繁殖季节,小乌雕栖息在西欧地区,主要繁殖区位于德国北部、爱沙尼亚、立陶宛和斯洛伐克。在冬季,通常在9月份,小乌雕迁徙到气候温暖的南非和莫桑比克。它们冬季栖息地的具体位置取决于它们繁殖地的位置。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1年 ver3.1——无危(LC)。

物种学史

小乌雕(Clanga pomarina)曾经属于雕属(Aquila),学名为“Aquila pomarina”。在1990-1993年期间被划分成二个物种,即小乌雕(A. pomarina)和印度乌雕(A. hastata)。2014年,这二个物种均划为乌雕属,学名为“Clanga hastata”和“Clanga pomarina”。

形态特征

小乌雕是一种黑色羽毛的小鹰,体长64厘米,翼展145-170厘米,体重1000-1400克。与同属的乌雕进行比较,小乌雕体型更小并且比例更好。它的翅膀更窄,这使得尾巴显得更长,也很圆,甚至有点楔形。

成年羽毛是“牛奶巧克力”褐色,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可能会显得更暗。在飞行中,上体的均匀性不如乌雕。深色的背部羽毛与棕米色的翼覆羽形成鲜明对比,形成围兜。飞羽呈深褐色,在翼的初羽基部有明显的闪光。翼角也是深棕色。在上尾突出了一条同样清晰可见的浅弧线。从下方观察,翅覆羽的棕色比飞羽的深棕色更明亮更浅,这与乌雕观察到的情况相反。与后者一样,尾巴是苍白的。与乌雕相比,头部通常更苍白,黄色眼睛更明显,跗骨更接近棕色,但鼻孔同样圆润。

幼体的羽毛是深棕色,在较大的上覆羽和下覆羽的尖端有奶油色斑点,中间覆羽和第三覆羽的尖端有奶油色斑点,羽毛的艳丽程度一样,但伸展较少,因此不太明显。在飞行中,较大的覆羽斑块在翼上下形成清晰的线条。下体和内腿上有清晰的花纹。虹膜褐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光斑和条纹会逐渐消失并完全消失,虹膜会变得苍白。

栖息环境

该物种是一种强大的捕食者,可以在森林内或森林附近的开阔区域四处捕食。它们是树巢物种,喜欢开放的栖息地,例如低强度农业、湿地和开放的森林以及全年的森林空地。

在低海拔地区找到最佳栖息地,例如在大型冲积山谷及其落叶林地,但在该地区南部的某些地区也发现海拔超过 2000米。当它们别无选择时,就会占领针叶林或混交林。最主要的是领地多样化,潜在猎物丰富。

生活习性

小乌雕的活动范围通常为1800平方公里,但范围可以从1200-2500公里。狩猎时,小乌雕通常栖息在低矮的树枝上,或者沿着森林地面行走来猎杀猎物。与许多其他福特猛禽不同,它们很少在飞行时寻找猎物。小乌雕长途迁徙,在许多地方停下来取水和狩猎。

树栖性,这意味着它们生活在树上。昼行性,白天进行所有活动,例如狩猎和飞行,晚上睡觉。它们通常是独居的鸟类。然而,在繁殖季节,经常出现于由单个雄性和单个雌性组成的繁殖对中。作为一种迁徙物种,小乌雕在欧洲度过繁殖季节,然后在冬季迁徙到非洲。

小乌雕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它们会与离巢穴太近的其他鸟类搏斗。雄性比雌性更具攻击性,通常只对其他雄性表现出领地行为。雌性小乌雕经常在繁殖季节访问其他雌性的巢穴。 这些巢穴访问的原因尚不清楚。小乌雕是唯一离开自己的巢穴去另一个巢穴的猛禽。 这些雌性的基因测试表明它们不是密切相关的个体。

通常单独或成对飞行。然而,在冬天经常与其他鹰尤其是乌雕一起生活。小乌雕有时会与同一物种的其他鸟类一起狩猎。它们有很强的视力,可以用来寻找猎物,还有很好的触觉,用来栖息在树枝上。寻找食物时在地上行走。 与配偶和幼鸟交流时,小乌雕的主要交流方式是发声和听觉。像大多数鸟类一样,小乌雕通过听觉、视觉、触觉和化学刺激来感知它们的环境。

尽管小乌雕常单独或成对出现,但它们通常在种内群体中捕猎。小乌雕是肉食性福特猛禽。它们通常吃小型哺乳纲啮齿目)、小型鸟类、蛙类、爬行纲,偶尔也会吃昆虫。小乌雕经常以田鼠亚科为食。在冬季,小乌雕经常以白蚁等翅目)为食。这将这个物种与乌雕区分开来,小乌雕在冬季更常吃腐肉。

分布范围

繁殖地:白俄罗斯波黑克罗地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斯洛文尼亚

非繁殖地:博茨瓦纳布隆迪喀麦隆乍得、刚果(布)、刚果(金)、吉布提斯威士兰埃塞俄比亚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纳米比亚、卢旺达、南非苏丹坦桑尼亚乌干达赞比亚津巴布韦

旅鸟:塞浦路斯埃及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叙利亚

留鸟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保加利亚捷克佐治亚州德国希腊匈牙利伊朗摩尔多瓦、北马其顿、波兰罗马尼亚俄罗斯联邦(欧洲区)、塞尔维亚斯洛伐克南苏丹土耳其乌克兰

游荡(非繁殖地):尼日利亚西班牙

游荡(旅鸟):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也门

游荡:阿尔及利亚比利时丹麦芬兰法国、哈萨克斯坦、利比亚卢森堡马耳他黑山摩洛哥荷兰挪威阿曼葡萄牙瑞典瑞士突尼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繁殖方式

小乌雕每年繁殖一次。夫妻搭档建了一个平台巢,通常在一棵高大的树上。在4月下旬至5月初筑巢后开始产卵。雄性在巢穴周围附近巡视负责保卫。雌性每窝产2枚卵,但通常只有一个幸存下来。卵孵化后,父母双方都会照料这些无助的、嗜睡的雏鸟,直到羽化。通常只有一个后代能够存活下来。年长或强壮的兄弟姐妹通常会攻击较弱的兄弟姐妹。4月下半月和5月23日至27日产卵。卵孵化期为36-41天。在7月中旬观察到雏鸟,雏鸟期长达8周。乌雕幼鸟需要32-80天的时间才能独立于父母。幼年小乌雕要到3- 4岁才能达到性成熟年龄。

近种区别

小乌雕是中型鸟类,通常小于鹰属的草原雕和同属的乌雕。这三个物种中最大的是草原鹰。成年小乌雕的眼睛是黄色的,而成年草原雕和乌雕的眼睛是褐色的。所有三个物种的亚成鸟都有棕色的眼睛。与身体其他部分相比,小乌雕的头部和翅膀呈浅棕色;在草原雕和乌雕中,整个身体是深棕色的。小乌雕也有一个小头和鹰的喙。像座属的其他鹰一样,小乌雕的臀部有一个白色的V标记。翅膀形状的差异导致小乌雕的尾巴似乎比其他密切相关的物种更长(96.6-123.75厘米)。小乌雕的翼展较窄(145-165厘米),而乌雕的翼展较宽。

这些密切相关的鹰物种在它们的幼年阶段最容易被区分。在每个物种中,幼鸟与成年鸟相比差异很大。例如,幼年乌雕和小乌雕的上翼覆羽(一组覆盖其他羽毛的羽毛)和背部有许多白色斑点。大乌雕比小乌雕有更多的斑点。正是这些地方的特点,使它们具有"spotted eagles"(斑点雕)的共同名字。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21年 ver3.1——无危(LC)。截止2014年,小乌雕在欧洲的数量估计为17,100-23,100对,相当于34,200-46,200对成熟个体。欧洲约占全球范围的73%,因此对全球总量规模的初步估计为46,800-63,300只成熟个体,尽管需要进一步验证这一估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