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萘胺

萘胺

胺(naphthyl amine)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化学式为C10H9N,有1-萘胺(a-萘胺)和2-萘胺(β-萘胺)两种同分异构体。α萘胺为黄色针状结晶,β萘胺为无色或粉红色片状晶体,两者均为染料等有机合成的中间体。

分类

1-萘胺

英文名称:1-naphthylamine

1-萘胺为无色针状晶体;熔点50℃,沸点300.8℃,相对密度1.1229(25/25℃);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具有不愉快的气味;在空气中逐渐氧化成红色,应避光密封保存。

危害性质:按照《危险货物品名表》属毒害品,编号61830。

性质:白色针状结晶。熔点50℃,沸点301℃,相对密度1.1229(25/25℃),折光率1.6703(51℃),闪点157℃,易溶于醇和醚,溶于590份水;能升华,可随水蒸气挥发;在空气中逐渐氧化成红色,有不愉快气味。

2-萘胺

英文名称:β-naphthylamine

2-萘胺为白色至淡红色叶片状晶体熔点113℃,沸点306.1℃,相对密度1.0614(98/4℃);溶于热水、乙醇乙醚;随水蒸气挥发,应避光密封保存;萘胺的萘环上能发生亲电取代反应;萘胺的氨基亚硝酸作用形成重氮盐,比盐能转变成多种萘的衍生物。

萘胺制备

1-萘胺由1-硝基萘还原制得;2-萘胺由2-萘酚制备。

萘胺主要用作合成染料中间体,本身也曾用作色基;萘胺可经皮肤吸收,生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血液中毒;两种萘胺均为致癌物质,其中2-萘胺是烈性致癌物质,主要导致膀胱癌。

安全防护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本品有高铁血红蛋白形成作用,吸入后可能引起紫;液体对眼睛有刺激性,对皮肤有弱刺激作用。

本品的致癌作用尚无定论,但如长期接触含有已知致癌剂β-萘胺的本品,有可能引起膀胱癌。

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779mg/kg(大鼠经口)。

致突变性:微粒体致突变,鼠伤寒沙门氏菌10ug/皿。

微生物致突变:枯草芽孢杆菌5g/L。

致癌性:IRAC致癌性评论:人为可疑性反应,动物为不肯定反应。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的危险,受高热分解放出有毒的气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

应急处理

一、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沙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然后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应该佩戴防毒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必要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给漱口,饮水,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再给以导泻。就医。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泡沫。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