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是我国较早开展中药和天然药物研究的机构,也是办学规模较大、综合实力领先、社会影响较大的学院之一,其前身源于国立药专1949年建立的生药学科,1959年成为南京药学院生药系,80年代初改名为中药系。198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筹建南京中药学院,1986年根据国家教委决定,筹建中的南京中药学院与南京药学院合并,成立中国药科大学,改称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1998年12月,中药研究所并入中药学院。

学院简介

学院设有5个系、1个本科实验教学中心,并附设江苏药学博物馆和药用植物园。现有教职工165人(专任教师99名)。专任教师中,现有教授37名,副教授45名,讲师17人,高级职称占比为82.8%,博士学位占比为93%,现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全国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9人。

学院设有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药制药3个本科专业,其中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中药学(类)专业是江苏省重点专业(类)。学院将“中药新药创制”这条主线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形成了以“中药资源、中药材及其质量控制——中药药效与药理学活性——现代中药制药”为主线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是学校“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药效”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1个江苏省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建有学校临床代谢组学中心和中药饮片配方颗粒标准化工程技术中心,以及江宁校区双一流公共平台(药物结构分析单元)。

学院拥有中医药领域第一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111”引智基地,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1个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1个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学院学科门类齐全,中药学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是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生药学二级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学院共有10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设有中药学博士后流动站。

近年来,学院承担完成了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百余项,获得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研究开发出以抗心律失常一类新药盐酸关附甲素、银杏二内葡胺注射液、益气复脉冻干粉针剂、丁家宜系列化妆品为代表的一批创新药物和产品,为我国中药新药创制和健康产品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上数据截至2019年8月23日)

学校专业

中药学院现设有7个教研室、2个研究室和3个本科教学实验中心,并附设药学博物馆与药用植物园。现有学生2300余名,其中本科生1700名,硕士生、博士生600余名。本科生的培养设中药学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中药制药专业,其中中药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品牌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在中药学专业内分设中药分析、中药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中西医结合基础(药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学校自主设立的天然药物化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其中,中药学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生药学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天然药物化学学科是药物化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设有中药学博士后流动站,并是我校药学博士后流动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学科方向均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110余名,包括教授21名,副教授32名,讲师21名,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博士生导师13名。已故的著名中医药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叶橘泉教授在学院执教终身;已故的徐国钧院士是我国生药学学科的开拓者之一,他创立的中药粉末鉴定学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建设成果

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新药创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及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研究开发出以关附甲素一类新药为代表的一批创新药物。

下属机构

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

生药药用植物学教研室

中药分析学教研室

中医药学教研室

中药药理学教研室

中药制剂学教研室

中药资源学教研室

生药学研究室

中药复方研究室

天然药物实验中心

药用植物实验中心

中药生物机能实验教学中心

中国药科大学药学博物馆

中国药科大学药用植物园

学科建设

中药学院现设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制剂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学和中医药学等6个教研室,另设生药学、中药复方学、中药开发、遗传育种学、中药生物技术和中药资源学等6个研究室;并附设有中药标本馆与药用植物园。

其中天然药物化学教研室是中国药科大学国家级重点学科药物化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生药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现代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为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学院还设有原国家医药管理局新药研究管理中心南京中药复方和质量标准研究重点实验室。

人才培养

中药学院现有学生近1600多名,其中本科生1220余名,硕士生和博士生400余名。根据教育部专业设置的要求,并考虑到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要,本科生的培养在中药学专业内分设中药分析、中药制药、中药生物技术等三个专业方向。生药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天然药物化学是中国药科大学药物化学博士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药理学是该校药理学博士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设有中西医结合基础的博士点。

天然药物化学、生药学、中药药理学等学科作为该校药学博士后流动站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药科大学是教育部指定的接收药学类外国留学生的学校,作为该校培养留学生的重要基地,中药学院每年招收较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研发成果

近年来,学院承担了多项国家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大量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超过600万元。获奖科研项目主要有:

1.“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2.“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番红花球茎复壮、增产技术及推广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4.“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川贝母类、金银花类、波叶大黄类、石斛类品种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5.“常用中成药质量检测技术”获国家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6.《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图书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7.“银杏叶提取物——总黄和总内酯”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8.“生脉散复方化学成分动态变化与药效关系的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基础研究一等奖;著名古方生脉散的基础研究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省部级);

9.“校内药用植物实习基地建设与教学实践”获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10.66种常用中药材质量标准及对照品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编著出版了《生药学》、《方剂学》、《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常用中药材品种整理和研究》、《中药显微鉴定学》、《中国药材学》、《中药辞海》、《香港常用有毒中药图鉴》和中药实验课系列教材等数十部著作,每年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近年来,发表论文1079篇,被SCI收载281篇,专利申请42项(其中5项为国际专利),获得专利授权28项。

学院十分重视产学研结合,先后与天津中药集团、恒瑞医药股份公司、连云港市正大天晴制药集团、康缘制药等数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研制的国家一类新药—关附甲素已获新药证书并投入试生产,原料药西红花糖苷、西红花多片获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另外,尚有一批一、二、三类新药正在研制中。每年以中药新药开发为主的应用研究项目经费500万元左右。在新药开发研究中,学院各学科齐全配套,临床前所有工作均可在院内完成。学院现有国家新药评审委员10名,涵盖中药新药审评的所有学科。

参考资料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201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