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学
《中医方剂学》或称《方剂学》是2009年12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义祁。
《中医方剂学》是阐述中医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各级医学院、所及有关从业人员,研究中医业务的必修基础课程。有关著作依据《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编写,各个中医院校自编或协编的教材,出版单位较多。
方剂
概念
方剂是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选药配伍组成的。“方以药成”、“方从法出”、“法随证立”,说明了方剂的来源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为用、密不可分的,反映了中医药学从实践到理论,又以理论指导实践的发展过程。方剂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和手段,其配伍规律有着深刻的科学内涵。方剂学是中医基础学科之一,是在历代医药学家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发展成熟的,是介于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用药之间的桥梁。方剂学的基础研究,是发展中医药学,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形成
《方剂学》教学的雏形大约形成于大约形成于清康熙三年,汪昂编著了《医方集解》和《汤头歌诀》两部著作拉开了方剂学教学的序幕,1956年建立北京中医药大学由王绵之教授将此两部著作合二为一,更名为《方剂学》,也就是第一版《方剂学》,自1956年国家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方剂学课程和教学以来,先后由国家主管部门组织过6次教材的编写与修订,北京中医药大学(原北京中医学院)方剂教研室承担了历次方剂学教材的编写任务,被全国高等中医院校的中医专业五年制教学普遍采用,学术影响和学术辐射极大,为培养中医学高等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历版方剂学教材沿革---一版:《方剂学》北京中医学院1958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二版:《方剂学》北京中医药大学1964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三版:《方剂学》北京中医学院1973年内部教材。四版:《方剂学》北京中医学院1978年上海科技出版社。五版:《方剂学》北京中医学院1984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中医院校21世纪课程教材”:《方剂学》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
专著
《方剂学》专著较多,较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
(一)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方剂学》
作 者:王义祁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
字 数:468000版 次:2页 数:285印刷时间:2009-12-1开 本:16开印 次:7纸 张:胶版纸ISBN:9787117123860包 装:平装
(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方剂学(2007年印供中医类专业用)
作者:谢鸣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9印刷时间:2007-01
开本:大16开页数:542印张:35.5
装订:平装ISBN:978-7-117-04864-4/R·4865
字数:764千字
版次:第一版第10次印刷
二
《中医方剂学》197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是《中医临床参考丛书》之一,江苏中医学院主编。系1964年中医学院二版教材的修订本,首为方剂总论,次为各论,共21章。分述各类方剂的组成、类别及其主要成方。选方约300余首,列述各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及方解等,并附方歌、复习思考题及索引。
三
《方剂学》1989年2月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贵州中医药大学主编,西南西北片区八所中(西)医学院校共同编写。本书是该片区各中医学院及青海医学院中医系,西南医科大学中医系、成都中医药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等八个单位共同协作编写的中医基础学科系列教材之一,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编写体例也有独特的创新和突破。
四
《方剂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委托修订。本教材分总论、各论两部分。总论阐述治法、组方原则,以及方剂的分类、剂型、煎服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各论将方剂分为解表、泻下、和解、清热等19章。
ISBN9787535703934/7535703933
书名方剂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作者湖南科技出版社系列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成人教育教材出版社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年01月页数288页版式16开市场价格25、50
五
《方剂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作者李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
2010秋季《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
【本季征订号】0049101358-7
【ISBN】9787801565785
【书名】方剂学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
【版别】中医药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著作者】李冀
【价格】35
【获奖项目】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适用分级】七年制本科
【适用专业】中医药
六
《方剂学》,供来华留学生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汉英双语教材
附录
中医方剂学教学大纲
(专科中医药类专业使用)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中医方剂学》是阐明方剂配伍规律及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起着沟通基础课与临床课的桥梁作用。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一定数量常用方剂的讲授,培养学生掌握方剂的组方原理和配伍规律及分析、运用成方和临证组织新方的能力,为学习中医临床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大纲适用于中医学专业大学专科层次使用,依据中医学专业“为农村基层、城镇社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中医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所必需的有关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一定数量的成方,具有分析、应用成方和独立处方治病的能力,适应临床专业课用方需要,适应继续学习和立业创业的需要。具体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述如下: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方剂、方剂学的概念、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常用治法、方剂的组方原则及基本结构、方剂的变化形式及方剂的煎服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一级方剂(代表性强,临床使用频率高者)103首。
熟悉二级方剂(有一定代表性,临床亦常使用者)60首。
了解三级方剂(代表性不强,临床不经常使用者)31首。
【能力培养目标】
熟练掌握一级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方义、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二级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病证及主要配伍意义。
能正确分析和应用成方,具有初步的使用处方治疗疾病的能力。
会背诵一、二级方剂的方歌;会使用三级方剂。
【素质教育目标】
1、专业思想巩固,热爱中医事业。
2、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有关心病人,勇于献身的良好职业道德风尚。
3、具有认真求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勇于实践、不断创新的优秀品质。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方剂、方剂学的概念和方剂学的基本任务。
2、熟悉方剂学在中医药学体系中的地位及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3、了解历代医家在方剂学方面的代表著作和主要成就。
【能力培养目标】
1、能说出不同时期方剂学的发展特点。
2、会查阅方剂学有关资料。
【教学内容】
1、讲述方剂学的性质、任务及其重要性。
2、重点讲述:
方剂、方剂学的概念
方剂与药物的区别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3、简述方剂学的起源及历代发展概况,并简单介绍学习方剂学的方法及要求。
第二章方剂与证、法、药的关系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方剂与病证、治法和药物的关系。
熟悉“方证相关”,常用治法(八法)的基本内容。
了解中药与方剂之间并存互动的复杂关系。
【能力培养目标】
能根据不同病情,从“八法”中抉择正确治法。
【教学内容】
1、讲述方剂与病证、方剂与治法、方剂与中药的关系。
2、重点讲述:
方证相关的涵义。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常用治法(汗、吐、下、和、清、温、补、消)的含义、作用及适应范围。
3、简要说明方剂在中医辨证论治即理、法、方、药四个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
方剂的分类【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七方、十剂及治法分类的含义。
熟悉方剂的分类方法及其主要代表著作。
【能力培养目标】
能根据方剂分类的理论,对方剂进行正确分类。
【教学内容】
1、简明方剂分类的五种类型。
2、重点讲述:
七方、十剂的基本概念。
治法分类的概念及基本内容。
3、简述病证、综合分类的基本概念。
第四章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及君、臣、佐、使的含义。
熟悉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及药物配伍在方剂中的作用。
了解方剂变化的几种形式。
【能力培养目标】
能按君、臣、佐、使的基本结构分析成方。
会对成方进行药味、药量的加减以及剂型的变化运用。
【教学内容】
1、讲述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及药物配伍在方剂中的作用,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基本结构,方剂变化的三种形式。
2、重点讲述:
药物配伍是方剂组成的基础。
药物配伍在方剂中的作用。
方剂基本结构即君、臣、佐、使的含义。
3、简要讲述方剂变化的三种形式。
第五章方剂的剂型
【知识教学目标】
熟悉常用剂型的种类、制备方法和主要特点。
【能力培养目标】
会结合临床病情选择方剂的常用剂型。
【教学内容】
讲述汤、丸、散、膏、丹、酒、冲、栓、果葡糖浆、片、针等常见剂型的制备方法和特点。
第六章方剂的使用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汤剂的煎法。
熟悉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
了解中医处方的一般书写方法。
【能力培养目标】
会正确书写中医处方并具有根据病情作出煎药、服药口头医嘱的能力。
【教学内容】
1、讲述汤剂的制备、服药法、处方的使用。
2、重点讲述:
汤剂用具、用水、火候以及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制备的基本知识。
根据病证的部位、性质、病情及药性特点,决定适宜的服药时间和服药方法。
3、简要讲述中医处方的一般书写方法。
第七章解表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的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止嗽散、柴葛解肌汤、再造散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升麻葛根汤、加减葳汤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小青龙汤、银翘散、桑菊饮、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败毒散、止嗽散、柴葛解肌汤处理不同类型的外感病证。能说明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机理和正确的服用方法。
会背诵方歌。会对麻黄汤与桂枝汤、桑菊饮与银翘散作出异同比较。
【教学内容】
1、讲述解表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及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解表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止嗽散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桑菊饮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败毒散、再造散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八章泻下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麻子仁丸、十枣汤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济川煎、黄龙汤、舟车丸、增液承气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大黄附子汤、三物备急丸、五仁丸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大承气汤、大黄牡丹汤、温脾汤、十枣汤、麻子仁丸、济川煎、黄龙汤、增液承气汤处理相应的主治病证。能对大承气汤和十枣汤在煎服方面作出正确的医嘱。
会背诵方歌。并会对三承气汤进行异同比较。
【教学内容】
1、讲述泻下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及寒下、温下、润下、攻补兼施、逐水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泻下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大承气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温下剂的配伍特点
温脾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大黄附子汤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麻子仁丸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济川煎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十枣汤、舟车丸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服用方法及其意义。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九章和解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小北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葛根黄芩黄连汤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防风通圣散、痛泻要方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和解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组成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四逆散、逍遥散、痛泻要方、半夏泻心汤、大柴胡汤、葛根黄芩黄连汤、防风通圣散处理相应的主治病证。能说出阳郁厥逆的机理及和解剂每类的代表方。
会背诵方歌。
【教学内容】
1、讲述和解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及和解少阳病、调和肝脾、调和肠胃、表里双解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和解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小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蒿芩清胆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四逆散、逍遥散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痛泻要方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半夏泻心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大柴胡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防风通圣散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十章清热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清暑益气汤、青蒿鳖甲汤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凉膈散、导赤散、泻白散、苇茎汤、六一散、当归六黄汤、新加香饮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竹叶石膏汤、清瘟败毒饮、左金丸、清骨散的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清暑益气汤、青蒿鳖甲汤、凉膈散、导赤散、泻白散、苇茎汤、六一散、当归六黄汤处理不同阶段、不同脏腑、不同性质的里热病证。能对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芍药汤与白头鹎汤、清胃散与玉女煎作出异同比较。
会背诵方歌。
【教学内容】
1、讲述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及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清脏腑热、清热祛暑、清虚热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清热剂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白虎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竹叶石膏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清营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清热地黄汤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凉膈散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普济消毒饮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龙胆泻肝汤、左金丸、玉女煎、芍药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导赤散、泻白散、清胃散、白头鹎汤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六一散、清暑益气汤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十一章温里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黄芪桂枝五物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回阳救急汤的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处理相应的里寒病证。能对四逆汤和当归四逆汤作出异同比较。
会背诵方歌。
【教学内容】
1、讲述温里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及温中祛寒、回阳救逆、温经散寒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温里剂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回阳救急汤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十二章补益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玉屏风散、头脑、大补阴丸、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理解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人参蛤散、胶艾汤、七宝美丹、龟鹿二仙胶、益胃汤的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百合固金汤、肾气丸、玉屏风散、八珍汤、大补阴丸、左归丸、右归丸、地黄饮子处理不同的虚弱病证。能对四君子汤与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与归脾汤、六味地黄丸与肾气丸作出异同比较。
会背诵方歌、会运用补气与补血、补阴与补阳以及补益脏腑的配伍方法。
【教学内容】
1、讲述补益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及补气、补血、气血双补、补阴、补阳、阴阳双补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补益剂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四君子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炙甘草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八珍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
六味地黄丸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大补阴丸、一贯煎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左归丸、七宝美髯丹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肾气丸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右归丸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十三章固涩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牡蛎散、金锁固精丸、真人养脏汤、四神丸、固冲汤、完带汤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桑蛸散、易黄汤、九仙散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固涩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桃花汤、固经丸的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金锁固精丸、真人养脏汤、四神丸、固冲汤、完带汤、牡蛎散、桑螵蛸散、易黄汤处理相应病证。能对主治自汗证的桂枝汤、牡蛎散、玉屏风散三方进行比较。
会背诵方歌、会区别真人养脏汤和四神丸的异同点。
【教学内容】
1、讲述固涩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及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固脱、涩精止遗、固崩止带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固涩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玉屏风散、牡蛎散的组成药物、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真人养脏汤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四神丸、金锁固精丸、固冲汤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十四章安神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安神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磁朱丸的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处理相应病证。
会背诵方歌。
【教学内容】
1、讲述安神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及重镇安神和补养安神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安神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甘麦大枣汽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十五章开窍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紫雪散、至宝丹、小儿回春丹的功效、主治及服用方法。熟悉开窍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紫金锭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对凉开“三宝”在药性、功效、主治、临床应用方面作出异同比较。
会正确使用开窍剂以救急。
【教学内容】
1、讲述开窍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应用注意事项及凉开和温开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开窍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安宫牛黄丸、紫雪、至宝丹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苏合香丸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十六章理气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瓜蒌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厚朴温中汤、紫苏降气汤、旋覆代汤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乌药散、定喘汤、乌柿蒂汤、橘皮竹茹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金铃子散、橘核丸的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越鞠丸、柴胡疏肝散、瓜蒌薤白白酒汤、半夏厚朴汤、天台乌药散、苏子降气汤、旋覆代赭汤、定喘汤处理有关气滞、气逆的病证。
会背诵方歌。
【教学内容】
1、讲述理气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应用注意事项及行气和降气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理气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枳实薤白桂枝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厚朴温中汤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乌药散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紫苏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橘皮竹茹汤、乌柿蒂汤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十七章理血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桃核承气汤、血府逐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十灰散、小饮子、黄土汤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失笑散、大黄■虫丸、咳血方、槐花散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丹参饮、鳖甲煎丸、四生丸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失笑散、槐花散处理相应的病证。能根据理血剂的不同配伍方法遣方用药。
会背诵方歌。
【教学内容】
1、讲述理血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应用注意事项及活血祛瘀和止血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理血剂的适用范围及运用注意事项
活血祛瘀剂的基本配伍。
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七厘散、温经汤、生化汤、大黄■虫丸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止血剂的基本配伍。
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十灰散、槐花散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十八章治风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川茶调散、牵正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消风散、地黄饮子、大秦艽汤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治风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玉真散、小活络丹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川芎茶调散、独活寄生汤、牵正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消风散处理相应的病证。
会背诵方歌。
【教学内容】
1、讲述治风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应用注意事项及疏散外风和平熄内风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治风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消风散、川芎茶调散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大秦艽汤、牵正散、小活络丹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天麻钩藤饮、大定风珠、地黄饮子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十九章治燥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杏苏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桑杏汤、增液汤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治燥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玉液汤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杏苏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百合固金汤、养阴清肺汤、桑杏汤、增液汤处理相应的病证。
会背诵方歌。
【教学内容】
1、讲述治燥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应用注意事项及轻宣外燥和滋润内燥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治燥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清燥救肺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杏苏散、桑杏汤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麦门冬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百合固金汤、玉液汤、增液汤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养阴清肺汤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二十章祛湿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五苓散、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甘露消毒丹、猪苓汤、五皮散、苓桂术甘汤、萆分清饮、羌活胜湿汤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祛湿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二妙散、粉防己黄芪汤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八正散、三仁汤、五苓散、真武汤、实脾散、甘露消毒丹、猪苓汤、苓桂术甘汤、萆薢分清饮处理相应的病证。能对五苓散与猪苓汤、真武汤与实脾散作出异同比较。
会背诵方歌。
【教学内容】
1、讲述祛湿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应用注意事项及化湿和胃、清热祛湿、利水渗湿药、温化水湿、祛风胜湿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祛湿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平胃散、藿香正气散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茵陈蒿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八正散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三仁汤、甘露消毒丹、二妙散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猪苓汤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五皮散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真武汤、实脾散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萆薢分清饮功效及主治证候。
苓桂术甘汤的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独活寄生汤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羌活胜湿汤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二十一章祛痰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组成、功效、主治、方义、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小陷胸汤、滚痰丸、川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祛痰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方定痫丸、消丸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小陷胸汤、滚痰丸、贝母瓜蒌散、苓甘五味姜辛汤处理相应的病证。能说出祛痰剂每类的代表方。
会背诵方歌。
【教学内容】
1、讲述祛痰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应用注意事项及燥湿化痰、清热化痰、润燥化痰、温化寒痰、治风化痰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祛痰剂的适用范围及基本配伍。
二陈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配伍意义及化裁运用。
温胆汤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滚痰丸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二十二章消食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保和丸、健脾丸组成、功效、主治、方义、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枳实消痞丸、木香槟榔丸、枳术丸的组成、功效、主治及主要配伍意义。熟悉消食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
【能力培养目标】
能初步运用保和丸、健脾丸、枳实消痞丸、木香槟榔丸处理相应的病证。
会背诵方歌。
【教学内容】
1、讲述消食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应用注意事项及消食化积和消痞行滞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消食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保和丸的组成药物、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健脾丸的组成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二十三章驱虫剂
【知识教学目标】
掌握乌梅丸、肥儿丸组成、功效、主治、方解、组方特点和临床应用。
熟悉驱虫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化虫丸、驱汤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能使用驱虫剂,初步具有运用乌梅治疗蛔厥证的能力。
会背诵方歌。
【教学内容】
1、讲述驱虫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应用注意事项及驱虫剂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驱虫剂的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乌梅丸的组成、功效、主治证候及配伍意义。
肥儿丸的功效及主治证候。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二十四章涌吐剂
【知识教学目标】
熟悉瓜蒂散组成、功效、主治。熟悉涌吐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了解急救稀涎散、盐汤探吐方的功效和主治。
【能力培养目标】
会正确使用涌吐剂。能背诵瓜蒂散方歌。
【教学内容】
1、讲述涌吐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应用注意事项及涌吐剂的代表方剂。
2、重点讲述:
涌吐剂适用范围及应用注意事项。
瓜蒂散、急救稀涎散、盐汤探吐方的功效与主治。
3、简要地对所选正方进行归纳小结。
第二十五章中成药
【知识教学目标】
熟悉常用中成药的功效、主治和使用方法。
了解中成药的发展过程及使用知识。
【能力培养目标】
能根据病情选择常用中成药。
【教学内容】
1、讲述中成药发展的过程,中成药使用基本知识,常用中成药。
2、重点讲述:
中成药的配伍、服用方法及保管中成药应注意的问题。
3、简要地对所选的常用中成药进行归纳。
四、实践教学环节与要求
具体按实践课时数分配表(表1-1)的内容和要求完成。
表1-1实践课时数分配表
五、教学时数安排与分配
按照教学计划,各个专业的课时数不尽相同,即中医医疗及中西医结合专业各72学时,中医(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专业各54学时。每个专业的具体课时分配详见附表(表1-2)。
表1-2教学时数分配表
六、使用说明
1、本大纲是根据2003年国家教育部审定批准的中医医疗类专业的教学计划、培养目标和各专业对《方剂学》的要求而制订的。
2、本大纲主要供中医医疗、中西医结合、针灸推拿、中医骨伤专业使用。中药、护理、中医康复保健及其他专业亦可参照使用,其主讲教师可结合本专业性质和课时数偏少的实际情况,在一级方剂中自行选讲45首左右。
3、本大纲的教学目标,分知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目标和素质教育目标。知识教学目标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凡属掌握和熟悉的内容均为教学重点,应努力通过课堂讲述和运用教具、考试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了解的内容,则宜简讲或由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目标尤为重要,应通过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力求使学生能在老师的指导和辅助下达到能和会的要求;素质教育目标,同样重要,应通过课堂上教书育人,实践环节中的为人师表,使学生努力达到本门课程的基本素质要求。
4、各章规定的方剂数目及具体课时分配,主讲教师可结合实际情况在5%~10%的范围内适当调整。
5、课时分配表中的“实践”一项,包括声像教学、课堂讨论、病案分析、处方练习等技能训练,旨在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6、教学方法上建议采取: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慢到快,重点讲授,前后联系对比;按照辨证立法、以法统方、据方议药、药随证变、理论结合实践的思路进行讲授,以突出中医理、法、方、药的一致性;每章方剂首先阐明其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等,然后着重针对一级方剂系统讲授,特别是对其功效、主治、配伍意义、组方特点、与类似方的区别等要讲清讲透;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临床见习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