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斗山
观斗山位于威信县县城东北40公里高田乡的华汾山与罗汉山之间,因吴三桂吴三桂到此观星斗而得名。观斗山海拔1880米,山势雄伟,气势磅礴,林木繁茂;观斗山最著名的就是石雕,其造型别致,工艺精湛、美观,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宗教石雕群,它反映了中国近代雕塑的传统技艺特点,弥补了近代雕刻的空白,其造像匠心独运,想象丰富,雕刻细腻,形神兼备,千姿百态,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关斗山简介
观斗山始建于明代,历经清到民国,以观斗山为中心,同时,在昆仑山、千佛庵、卧龙山、镇龙山、福林山等处共有十多座庙宇。据有关碑刻记载,庙宇多次被焚,最后一次续建始于民国初年,共花了30多年时间,直到公元1949年才复原了9个大殿,即观音殿、关圣殿、王母殿、雷祖殿、三教殿、瑶池殿、黑煞殿、弥勒殿、玉皇殿。殿宇坐东向西,自上而下,层层分布于观斗山顶,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十年动乱中多数殿宇被毁,各殿的石门坊、石台阶、石碑、石壁及部分造像、石刻残存。
残留的石碑雕像有:碑刻8块。观世音、关羽、王母娘娘、四大元帅、四大天王、孔子、释迦牟尼、老子、弥勒佛、玉皇大帝、哪吒、八仙等造像63尊;其中弥勒佛造像高5米,其余造像体量均比人高,显得雄伟壮观,威武慑人;龙、凤、狮、豹、麒麟、大象、马、羊、蟾蜍等14种动物石雕。另有石刻浮雕12组,描绘了唐僧西天取经、闹渡、三英战吕布等戏剧场面。观斗山石雕其内容为儒、佛、道三教合流,将宗教、传说融为一体,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展示了川滇黔结合部地区独有的宗教文化特征。1985年,观斗山寺庙遗址被列为威信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11月被省政府公布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斗山庙宇经过近十余年的维护修缮,各级政府和民间筹资投入近百万元,已将大部分殿宇恢复了基本原貌,并对现存的石、木雕像进行了分类保护性处理。随着全国“红色旅游”的兴起和云南北大门文化长廊建设的不断推进,昭通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得到逐步的开发利用,特别是县域经济的发展壮大以及基础设施条件改善。
观斗山庙
观斗山庙宇始建于明代,在清代经过数次的维修、扩建至清末,民国初又遭损坏。于1934年至1937年,再次进行大规模的修建,历经十四年复原了九座殿堂,占地十余亩。原观斗山庙宇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川滇交界佛教圣地。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由于庙宇无人料理而逐步衰败。七十年代中期,寺庙建筑被全部拆除,寺内的木制雕塑像也惨遭厄运,惟存的石雕造像塌和淹没于荒山草丛之中。
观斗山庙传说是道家的一个长老联合佛、儒两教的一些信徒最早兴建的,原预备修建12座大殿,实际完工9座大殿。后多次被焚毁,最后一次续建是民国初年到民国38年,共修复了9座大殿,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后来又遭到严重损坏,其中有些木雕造 像已经腐烂,而历代石雕的菩萨造像、佛台、石柱和第9大殿的石墙还在。石雕艺术规模之大、之多、技术之精湛,西南三省罕见,可称石雕艺术的宝库。非凡是溶儒佛道三教,及各种民间传说与历史典故为一炉,最具特色。最低的第一殿是“观音殿”。殿中原有的木雕塑像被毁,如今保存下来的有文殊菩萨、火池菩萨、两块碑刻及6张石凳。文殊菩萨脸型瘦削,头戴花冠,双手莲花合掌,下坐护法狮子,长眉秀目,端庄慈惠。火池菩萨面容方颐丰满,头顶火池,以手相扶,双目平视,嘴唇微合。其刀法娴熟,线条流畅,那些石人、石兽均雕得似人非人,似幻似真。建筑各式殿中香堂、护堂各不相同。面积有665.7 平方米,为佛教寺庙。还存有庙宇石柱底座石10个。由此可以想见当年寺庙之壮观宏伟了。
关圣殿
第二殿是“关圣殿”。原殿中有佛台3座,造像8尊,兽雕4尊,碑刻8块,石凳4个。殿正中佛台上塑着关羽、周仓、关平造像;左边右边各立着送子、催生、保产、豆麻、张先石刻。如今佛台已毁,关羽、周仓、关平木雕塑像已腐烂无处寻找。历代香客、文人墨迹均刻于此殿,占地681.6平方米。从“关圣殿”后壁的左右二道门就进入了第三殿“王母殿”。占地750平方米,王母娘娘造像立于殿正中,两侧分别立有八仙各显神通。溶道教、佛教为一体。一对黑蚱,仰天鸣叫。八仙造像的佛台上有浮雕字画,飞动飘逸,人物千姿百态,维妙维肖。越过一座小山墙,就进入了第四大殿“三教殿”,占地762平方米。为典型儒、佛、道三合一的殿堂。老子、释迦牟尼、孔子三圣并排坐于大殿正中。佛台刻有“万星朝拱”四个遒劲的大字,刺眼生辉。三圣左右的一对石狮豹眼龙身,英气逼人。老子翻阅八挂,释迦牟尼双手合掌,孔子手持圣书。真有容纳四海,万星朝拱之意。据当人讲,每适庙会时节,人们就从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等到地方赶来,三教的信徒各做各的会,各朝各的圣,晚上点上万盏明灯,亿柱香火,香烟缭绕,热闹非凡。充分显示了我国文化博大,凝聚力之强。同时也反映了劳动人民朴素美好的愿望,正如碑文所载:“尊崇儒释道,人能存五福”。再上数级石梯就到了第五大殿“擂主殿”即《封神演义》中所说的文太师所在之地了。可惜擂主的木雕造像已毁,佛台空余。佛台上的文武战将千姿百态,气貌非凡,雕刻属“纹和龙纹”,并有凤穿牡丹、金鹿叨花、虎穿青莲、鼠摘金瓜、凤蝶总科扑花、犀牛望月等浮雕。擂主造像前后左右立有两对不死鸟,四条鳌鱼,刀法熟练,细腻。天上海洋的珍禽动物共存于一庙,直是别有趣味。只可惜空余石礅数个,无法看到有些珍品原貌,令人无限惋惜。擂主殿占地657.1平方米。再顺着山道往山上继续上几十米就到了规模最大的第六大殿“瑶池殿”,更为壮观。占地720平方米。此殿石刻造像最多,保存得也最完整。现存佛台三座,石雕造像16尊。大殿分二层,殿前有一长开阔地。据当地道士讲,每年庙会时节,人们就从四面八方来到庙里,晚上明灯万盏,红光烛天,香气缭绕,每晚耗油数十斤。殿内玉皇大帝之母端坐莲花座,慈爱含笑,手持金盘,身旁有“无极”“女娲”及二弟子相陪。四角立有紧口石柱四根,全由巨型雪白大理石垒砌而成,高入云表,巍峨壮观。紧口石柱上刻有唐僧西天取经,哪噬闹海,三英战吕布等动人画面。相传这些巨石是用三国时孔明的滚石法从山下运来的。紧口石柱左右有“伏羲”、“神农”、“盘古”、“黄帝”、“斗姆元君”,造像。中间夹有一男身“千手观音”。佛台上雕龙画凤,文臣武将,山水花鸟,令人心旷神怡。
穿过几间当今道士、僧人住的房屋,爬过几座山包,就到了第七大殿“黑煞神殿”。占地714平方米。殿中佛台上坐着手持宝剑的刘本石雕造像,左右立有两员战将,佛台四面立有石马、石狮各一对。殿中还有石虎口含海螺,只要用嘴一吹,就能发现清亮的响声。黑煞神造像的左边配有木工祖师鲁班的造像。勒佛坐在莲花台上,面向西方。佛台四面立有四大天王,眼似铜铃,眉如刀锋,威武雄壮。唯此殿中无石兽,别有一番意味。第八大殿位于山顶,是典型的佛教殿堂“天王殿”。现存佛台一座,石刻造像7尊,占地600.6平方米。殿中高高在上的笑弥勒佛坐在莲花台上,面向西方。佛台四面立有四大天王。唯正经殿中无石兽,别有一番意味。最后一殿就是第九大殿“玉皇殿”了。占地670平方米。殿中玉皇大帝造像,由各路天兵天将环拥着坐立佛台正中。唯此殿中石墙石瓦,是一座坚固壮观的石宫。站在石宫前,整座观斗山寺庙尽收眼底。整个石雕群,宏伟壮观,高低错落,深含蓄,生动传神,浓缩了我国博大精深、灿烂丰富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