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官窑镇

官窑镇

官窑镇曾是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下辖镇,2005年和松岗、小塘镇及狮山街道合并成新的狮山镇。合并之前官窑镇面积71.3平方千米,户籍人口5.95万人,外来人口3万多人,下辖1个城区和17个行政村。2002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20.36亿元,经济总收入59.36亿元,财政总收入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750元。该镇玩具业发展较早,现拥有20多家玩具企业,被省科技厅命名为“广东省玩具专业镇”。全镇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600公顷,7个村被南海区政府命名为种植专业村。(2005年之前数据)

早在南宋末年五代十国时期,刘䶮广州市称帝建立南汉小王朝,由于官窑陶土资源丰富,民间早有烧制陶器的技术,南汉王便派人在当地开办了官府陶窑,“官窑”因此而得名。

2005年1月10日,佛山市南海区向社会公布了17个镇(街道)变8个镇(街道)的行政区划调整具体方案,撤并原松岗、官窑、小塘镇及狮山街道,组建新的狮山镇,镇政府设在原狮山镇。

简介

官窑闻名于世,已有1100多年的悠久历史。据史料记载,唐末五代十国梁朝末帝贞明三年(公元917年),刘䶮广州市称帝,号称南汉王,南汉王在位期间,得知官窑一带陶土资源丰富,民间制陶业相当发达,于是派官员到当时属官窑地界的镇龙墟(即现在和顺逢冲)文头岭兴办了一家规模较大的陶 窑,由于是官家所办,所以当地墟市就叫做"官窑"。

官窑发展至清代乃至民国初年最为鼎盛,河堤上的墟市东西走向成"一"字形,分为石市、驿市、铁网陈市,沿街用三块花岗石铺砌而成,有"十里长街"美称。当时店铺林立,墟内人口过万人。官窑历史上人才辈出,文官武将,熠生辉,比较有名的有:北宋时的探花七甫人陈;厚村有刘万石及清代武功将军刘凤翔;群岗小江村的近代岭南画派第二代杰出画家黄少强。七甫村尚保存有明代弘治十二年修建的陈氏宗祠和清代光绪二十九年建的纯阳吕公祠等古建筑。地理位置 官窑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南海区的北部,在北纬23°14',东经113°4'交会处。是南海三水区花都区三市交汇点,水陆交通发达,镇北的珠江支流西南涌直通广州市。镇内货运码头可停泊500吨货船。官(窑)和(顺)公路接南海区南北大道直通花都新国际机场和佛山市桂城街道,而东西二线(现在的佛山一环高速公路),西连三水市横贯官窑直达广州北京—香港公路陆路距广州、佛山均为28公里,广佛、广肇高速公路经过镇的边缘,禅(佛山)炭(花都炭步)公路和佛山一环北线贯穿镇境。全镇总面积71。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00公倾,土地资源丰富。地貌以低丘陵和平原为主,冲积平原与低丘陵的面积比约为6:4,南部为海拨高度20-30米左右的低矮平缓丘陵,中部和北部为平均海拨高度2-3米的河流冲积平原,处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内,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城镇概况 官窑镇下辖1个城区,6个居委会,17个村民委员会,112个村民小组。人口59655人,外来人口约23000人,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1.3万人。农业以种养为主,全镇耕地面积4.5万亩。工业有玩具、服装、制鞋、工艺、电线电缆、陶瓷、建材、精密机械加工等行业。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镇内村道水泥路网逐渐完善,现有110千伏变电站2个,总装机13.3万千伏安,电话装机容量1.8万门,实装机1万门,食水由南海区第二自来水厂直供,镇内还设有佛山海关驻官窑工作组。镇内除原有四大工业区外,还新开劈城东、白沙桥、大榄、汀圃等多个工业开发区,镇属有经济发展有限公司、鸿景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集团、翔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以及东湖开发公司,拥有130多家企业,主要有建筑钢材、陶瓷、电线电缆、玩具服装、食品工艺等行业。较大规模企业有年产钢材15万吨的马鞍钢厂、年生产荣获国际金奖的电线电缆2400多吨的中华电缆厂、拥有5000多生产工人的中美玩具厂、以及设计年生产能力36000吨面粉的东方面粉厂。在这些企业中,不乏质优价廉产品,其中中美玩具厂、中华电缆厂及民营的广亚铝材有限公司均获得国际质量认证ISO9000系列的认可。镇东南部有水面面积230公倾的东风水库,环绕水库四周为天然丘陵,总面积约有6平方公里,形成山水相依,自然环境优美的风水宝地,既可兴建依山傍水的别墅群,也可兴办各类游乐项目,极具开发利用价值。目前,东风水库已由广州城建集团宏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规划,区内分设别墅、高尚住宅、贵族学校、商业文娱中心、游艇俱乐部、高尔夫公园等功能区。

名胜古迹

陈氏宗祠在南海官窑镇七甫村铁网坊。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1499),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重修。相传明弘治年间,举人陈度在江苏省直隶县任知县,平定匪乱有功,告老还乡,皇上加赐赠金钱给他回乡建此祠。宗祠座西向东,三进院落式布局,长36.4米,宽11.6米,总面积472.24平方米,座北向南,前殿为牌楼门,歇山顶,前座为东、西厢房,两厢之间的露天处建有斗拱式石牌坊一座,聂氏宗祠进门分别设在东西厢,前座走廊有石栏河。中殿为硬山顶,前墙饰砌花窗格图案。后殿为硬山顶建筑,台梁式木构架,建筑体系保存完好。

土名特产

马蹄又名荸荠,世人以其形似马足之蹄,因而名之为马蹄。它有清热去热,祛食积之功效,广东省民间喜欢用它和红萝卜竹蔗煮汤,对小孩的麻疹有辅助疗效。马蹄可以生食,亦可熟食,还可加工制成荸荠粉、罐头和 蜜饯。南海官窑马蹄以其个体大、肉质洁白、清甜爽脆、汁多、无渣并耐储藏而与广西桂林马蹄齐名。但东南亚各国人民有口皆碑共誉官窑马蹄,而不知有桂林马蹄,原因就是桂林马蹄其味虽然清甜,但却容易腐烂,不能储运国外之故。官窑青萝卜 萝卜是官窑吴屋村,新和村的特产,所种植的萝卜具有颜色通透,味道鲜甜的特点,因此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官窑的萝卜就已经销售到香港,新加波等地;还有官窑红葱 红葱也是官窑的特产,官窑镇所属的尤鱼布、新村、沥紫水等村广为栽植,所产的红葱,具有葱头鲜红,香甜味美的特质,长期远销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及国外。官窑蒜头 蒜头是官窑黎岗村的特产,还有桃花也是官窑黎岗的特产,黎岗桃花也是富有盛名。

建制沿革

官窑镇以五代十国南汉王派官到此办窑而得名。古有驿道经此,官窑水道是广州市取道北江上中原的主航道,故宋代以来商旅频繁,相当兴旺。今镇境在明清时期属三江司三江都上白石、骆村、大榄等堡,民国时期先后分别为南安、彰善乡、官窑乡,安乡、共和乡,前期属第三区,35年后属第二区。建国后,仍属第二区,1955年10月称官窑区。1959年为官窑(东风)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改区,1987年撤区建镇。现辖官窑、大榄、七甫、群岗、象岭、浦城县、永安、石澎、黎岗、吴屋、永和、唐边、刘边、黄洞、红星、汀圃、沙头、新和、凤岗镇19个农村管理区和1个城区。

行政区划

1979年名官窑人民公社。1981年1月15日松岗公社分治。1983年12月撤销人民公社,建立官窑区。1986年11月24日省政府批准撤区建镇,1987年正式称官窑镇。2002年辖官窑、刘边、石澎、大榄、汀圃、永和、黎岗、新和、沙头、红星、凤岗、象岭、七甫、吴屋、永安、南浦、群岗等17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和1个城区办事处,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地理环境

境内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河流纵横交织,平原占总面积75%,丘陵占总面积25%。最高的山岗是沙头村海拔157米的象岗。土壤类型有水稻土、赤红壤。境内有官窑水道及支流11条。

气候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1950~2002年,年均气温21.7℃,年均降雨量1735.5毫米,年均日照1886.3小时,每年4~9月,台风活动频繁,其间降雨量为全年的79%。矿产有煤、膨润土、泥炭、二氧化碳

教育情况

2002年,官窑有高中1所(现已改编为职业技术学校)、初中2所、小学7所、成人学校1所和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1985人,中小学生1209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为100%,毕业率为100%。中小学教师641人。小学教师大专以上学历、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为76%和46%。

经济概况

官窑历史上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马蹄(荸荠)、木薯、花生、西瓜、番薯、萝卜、葱、蒜、马铃薯等作物,基塘区养鱼。1979年,全镇工业产值396万元(1980年不变价),2001年达38.13亿元。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59.3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48.8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42.92亿元,农业产值5.88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20.5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2.99亿元,占14.54%;第二产业10.45亿元,占50.82%;第三产业7.12亿元,占34.64%。官窑著名企业有中美玩具厂,2002年,年产4279.09万套品牌产品芭比娃娃,占全球生产总量的35%,其中生产精品假日芭比娃娃9.5万只,占全球总量的95%。加工费收入1.57亿元,实现税利4200万元,出口创汇1930万美元。1994~2002年,官窑先后引进华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美泰精密压铸有限公司、华轩玩具厂、峻荣印花厂、新美玩具厂、浩达玩具厂、诚达玩具厂、百达美玩具厂等20多家外向型玩具企业和20多家玩具生产配套企业,2002年9月建成广东玩具技术创新中心。农业大镇变成了玩具专业镇。

历史文化

传统民间文艺活动有:元宵节生菜会、灯谜、讲古、唱“木鱼”、粤剧曲艺、舞狮。1990年7月,官窑图书馆开馆,2002年,发展到面积200平方米,藏书2.3万册,订有各类杂志近50种、报纸15种。17个行政村均建立文化室,其中15个配备图书阅览室。官窑镇业余舞蹈队、合唱队、曲艺队常年活跃在乡间。文物有古岗桥、新村桥、福星桥、鸪坑桥,修庙碑、兴学碑、建桥碑、清代武官刘凤翔石刻像和一批进士举人石刻旗杆夹,七甫陈氏宗祠、厚村刘氏大宗祠、刘凤翔生祠、鹧鸪坑浩钟周公祠(生祠)、凤岗邝姓宗祠、吕大仙庙、顺天王庙、同人善堂等。

风俗文化

官窑生菜会。官窑下街有间白衣观音庙,过去迷信者盛传来此求神求子颇有灵验,故每年农历正月六(当地土语对二十以上的数,例把前面的二十念作廿)神诞前后,从廿三至廿七,附近乡民以至海内外慕名前来礼拜的人不少,且来此礼拜者,照例要吃生菜包(用生菜叶包着拌有肉粒的米饭进食),粤语“生菜”与“生财”相谐,故称“生菜会”。生菜会期间,还伴有搭台舞狮子、演粤剧,醒狮沿街“采青”,以及廿六烧炮抢炮(据说抢得闰三炮最吉祥)等活动,故以廿六为最热闹,富贵人家前来参与活动所乘的紫洞艇,常常泊满官窑河岸。此习俗起源于明代,鼎盛于清末。建国后,破除迷信,取消烧炮抢炮,但聚会吃生菜包的习俗仍存,改革开放后已改为正月十五元宵节期间,把生菜会与醒狮大会结合举行,是日前来活动的醒狮队常近三四百队,参观人群约5万人。

特产

马蹄(荸荠),表皮特有铁锈色,以皮薄、清甜、耐储藏而著称,故一直驰誉、畅销国内及东南亚各国以至美国。

西瓜,具有皮薄、瓤红、清甜味美的特色,远近驰名。

红葱,具有葱头鲜红、香甜味美的特质。除供应本县外,还运销深圳、珠海市及出口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以至国外。

著名人物

刘凤翔(1859~1938年),厚村人,儿时随父习武,武艺精通,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赴京考试,一举及第,被钦点为花侍卫,嘉称武功将军。历任北洋水师提标、陆路提标。为官清廉,为乡民造福。曾献田100亩给广州慈善机构,又与本乡黄梓林合建“同人善堂”,济惠乡民。

黄少强,小江村(今属群岗管理区)人,为岭南画派第二代著名人物,刘海粟誉之为“写民间疾苦第一人”(第二十七卷有传)。

邓重行,大榄村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北江特委活动经费的重要筹集者(第二十七卷有传)。

周振锐,(1996年)南海区官窑乡,中国内地创作型男歌手,代表作品《一次一次》。

参考资料

17变8!南海八新镇街今挂牌 诞生两超百亿强镇.搜狐网.2024-03-05

官窑镇.中国知网.2024-03-05

官窑童话 开心事业.中国知网.2024-03-05

名人.人民网.2018-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