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卡”空空导弹
“米卡”(MICA)系“拦截与空战导弹”(导弹 d'Interception et de Combat Aerien),是马特拉公司80年代自行研制并装备部队使用的第四代空空导弹,以取代“马特拉”超530F/D中距拦射导弹和R550“魔术”2近距格斗导弹。早在1979年马特拉公司研制成功“马特拉”超530D并改进发展“魔术”R550空空导弹时,法国国防部开始考虑发展一种能用于90年代和以后的空空导弹,以对付先进的高机动战斗机、直升机和巡航导弹。
这种导弹设计时已考虑既可超视距发射也可进行格斗,1997年服役。采用复合制导,即先用指令控制弹道,靠近目标15千米时或在更近距离上改用弹上雷达跟踪目标,抗干扰能力强。
“米卡”空空导弹是法国媲美于美国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的型号,在精确性和可控性方面受到很高的好评。该型导弹已被法国达索飞机制造公司阵风战斗机选用。主动搜索雷达和远红外寻的结合的改进系统,具有独一无二的锁定中、近距目标予以截击的功能。“米卡”导弹的性能足以对美国先进中程空空导弹构成竞争威胁。
主要性能
制导方式:雷达制导, 主动 / 红外线被动寻的
重量:243 磅
长度10 英尺
射程:28 英里
速度:4 马赫
推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研制背景
由于长期以来与欧洲各国不尽相同的国防指导方针,法国建立了完整的国防工业体系,海陆空三军主战装备基本自给,即使在美苏冷战高峰美式装备泛滥欧洲时,法国也不为所动。20世纪末,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法国国防工业与其他欧洲国家之间的联系开始加强,联合研制成为这一时期欧洲武器生产的主流。“米卡”导弹从独立研制到合作发展充分体现了这一历史过程。
“米卡”空空导弹堪称法国导弹科技的招牌,它不仅是法国空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还随着幻影2000战斗机出口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希腊和中国台湾。“米卡”以其独特的设计思想、优良的性能成为各国现役第四代空空导弹中的佼佼者。
“米卡”空空导弹的全称为“‘米卡‘拦截与格斗导弹”(Missiled‘InterceptiodeCombatAerien),从它独特的名字就可看出它的多用途特征。1979年,法国著名的导弹生产商玛特拉公司研制成功超玛特拉-530D并改进发展R-550魔术近距空空导弹时,法国国防部希望发展一种能适应90年代和乃至21世纪初空战环境的空空导弹。同时,出于节省国防预算,减轻后勤供应负担的考虑,法国国防部希望能得到一种兼顾中距拦截和近距格斗的导弹。玛特拉公司经过一年多的技术论证,确定了可更换的模块化导引头、推力矢量控制等基本技术特征。为“米卡”导弹研制了两种导引头——主动雷达型和被动红外成像型,其中前者用于中距拦截,而后者用于近距格斗,通过两种导引头的更换即可使同一空中平台兼具中距拦射和近距格斗能力。1981年底,“米卡”拦截与空战导弹的研制工作正式铺开,几乎与此同时,法国国防部正式宣布退出根据1980年美、英、德、法四国签订的新型空空导弹系列谅解备忘录实施的联合研制计划。
玛特拉公司的研制计划进展的相当顺利,1982年10月在法国西南部的朗德试验中心首次进行了推力矢量喷气偏转控制系统地面试验,1983年10月进行导弹无制导地面试射,1985年初便完成了可行性验证,进入工程发展阶段。1987年5月,法国国防部批准全面工程研制并与玛特拉公司签订了价值3.27亿美元的采购合同。1989年1月,在朗德试验中心首次进行了主动雷达型样弹地面试射并成功命中CT-20靶机,1990年春开始用幻影2000战斗机进行载飞和试射,到1992年1月共进行20多次地面和空中试射。1992年1月9日,幻影-2000战斗机上搭载“米卡”主动雷达型首次进行中距拦射获得成功。与此同时,“米卡”红外制导型的研制也进入关键阶段,同年底,“米卡”红外制导型开始进行地面试验,1994年幻影-2000战斗机开始搭载“米卡”红外制导型进行空中试验。1995年,“米卡”红外制导型空中试射成功。1997年,“米卡”红外制导型弹通过定型。
“米卡”空空导弹的雷达型和红外型分别于1996和2000年开始大批量生产,法国空/海军总共订购3000枚,两种型号各1500枚。此外,中国台湾空军订购400枚装备法制幻影2000-5战斗机,中东的卡塔尔也订购了“米卡”主动雷达制导型。截止2003年,“米卡”导弹的出口数量已经突破3000枚。
性能特点
该弹的主要特点是,首次将中距拦射与近距格斗双重任务集于一身,而不是像俄罗斯的空空导弹那样在同一近距或中距导弹系列中,采用可互换使用的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导引头,因此进一步扩大了该导弹的战术使用范围。在近距格斗时,可以采用主动雷达型并在发射前锁定目标,也可以采用红外成像型在发射前或发射后锁定目标,从而获得发射后不管能力。在中距拦射时,采用主动雷达型,其制导体制为初段惯性制导、中段载机指令修正、末段主动雷达制导,与机载边跟踪/边扫描雷达配合,可以同时攻击6~8个目标。
末制导雷达为J波段(10~20GHz)PD雷达,代号为AD4A,由法国达索电子公司和英国英国通用电气公司马可尼公司联合研制。红外成像导引头由法国SAT公司研制,采用双频段机电扫瞄方案和完善的信号处理技术,具有较远的作用距离和较好的抗干扰能力,离轴发射角达到±90°。该弹采用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沿弹体配置带矩形边条翼的长弹翼和尾舵,火箭发动机喷口内装有4片偏转舵,与气动力控制舵面相结合,使导弹获得
导弹优势
根据制导方式的不同,“米卡”导弹分为两种型号——“米卡”主动雷达制导型(“米卡”RF)和被动红外制导型(“米卡”IR)。两者在外形上的主要区别是头部整流罩形状,“米卡”RF型装有尖锐的陶瓷制雷达天线罩,“米卡”IR的则是钝头的玻璃整流罩。“米卡”主动雷达制导型在1996年开始生产,而红外制导型在2000年才投产。两种导引头都具备一定抗干扰能力。“米卡”RF的主动雷达导引头采用了由泰利斯公司和阿莱尼亚马可尼公司(以生产电子设备而闻名的意大利公司)联合研制的AD-4AJ波段脉冲多普勒雷达,工作频率为10-20GHz。其制导体制为惯性制导、中段载机指令修正、末段主动雷达制导,可以同时攻击6-8个目标。“米卡”RF型的导引头作用距离据外界估计为15公里左右,在这之前,“米卡”需要靠弹上的惯性陀螺和载机的无线电信号修正。因此,玛特拉公司宣传的“发射后不管”是有条件的,只有在与目标距离小于15公里时,“米卡”导弹才可以实现完全的“发射后不管”。而AD-4A导引头的15公里作用距离在世界各国中距拦截导弹里也只能算是中等。值得注意的是,担负着欧洲好几个国家海军舰队区域防空任务的紫苑-15/30导弹也采用了同样的导引头。
“米卡”IR的被动红外导引头是由法国SAT公司研制的双频段红外成像导引头,采用双频段机电扫瞄方案和完善的信号处理技术,具有较远的作用距离和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垂直发射“米卡”近程防空系统
2000年7月,法国宇航玛特拉公司(“米卡”空空导弹的制造商)、伊比利亚航空制造公司(CASA)和德国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航宇公司(DASA)合并,组成欧洲航空防务和空间公司(EADS)公司。“米卡”导弹也就转归EADS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欧洲导弹集团(MBDA)门下。随后,MBDA接手了“米卡”导弹的后续发展工作。2000年,在新加坡举行的亚洲航空展上,MBDA首次公开展示了他们新研制的垂直发射型“米卡”防空导弹系统(VLMicaAirDefenceSystem)。MBDA公司的市场销售经理当时称,垂直发射型“米卡”防空导弹系统已经在进行了一系列成功的地面试验,将在3年内完成研制。根据MBDA公司的研究,6年内,垂直发射型“米卡”导弹能赢得10亿美元的销售市场。2001年,在法国朗德试验中心,垂直发射型“米卡”防空导弹进行了首次地面发射试验并获得了成功。
欧洲导弹集团公司认为,自90年代中期以来,空中威胁日渐增加,突出表现在空军饱和攻击能力的强化上。只要协调的好,在同一空域内大量不同类型的空中平台(固定翼飞机、直升机、巡航导弹和空中机器人)可以从不同高度、不同方向同时临空。而且这些空中平台的雷达反射截面积普遍减小,尤其是各种精确制导炸弹、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更是成为地面防空系统的噩梦。地面防空系统要想适应变化了的战场情况、传统的和新显现出来的威胁就必须具备以下性能:1.同时接战多个目标的能力;2.强大的电子战和抗干扰能力;3.发射、控制、探测系统分散部署能力;4.无射界死角。而且,它还应具备较低的全寿命费用以适应全球防务经费缩减的趋势;训练、使用和维护都相对简单化,降低对后勤供应系统的依赖,操纵人员也应减少。这些要求是传统地面防空导弹系统难以达到的,尤其是让它们对付低可探测目标更显得力不从心。
基于以上判断,欧洲导弹集团公司认为在未来十年内将会有一批地空导弹系统因不适应战争的需要而退出现役。而MBDA公司选中“米卡”作为改进和重点推出的对象主要原因在于:中远程防空导弹技术难度较大,开发风险高,而且美国的MIM-104防空导弹PAC-3以及俄罗斯的S-300/400系列的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相对而言,近程防空导弹技术难度低,而在未来数年内一批20世纪80年代技术水平的系统将会被淘汰,这将会给市场留下空洞。
从这些原因出发,MBDA选中技术先进的“米卡”空空导弹作为改进对象,融合了垂直发射、分散部署、模块化结构等概念,推出了垂直发射型“米卡”防空导弹系统。而野心勃勃的欧洲导弹集团还将垂直发射型“米卡”防空导弹系统分成了陆基和海基两种变型,试图从陆到海,一网打尽。垂直发射是新“米卡”导弹最大的卖点,MBDA公司此前已开发了英国皇家海军装备的海狼防空导弹垂直发射系统(具体研制工作由英国BAE系统公司承担),此番移植可谓轻车熟路。
垂直发射型“米卡”防空导弹系统的地空型是一个开放式、分散部署的模块集合体,每个作战单元(MBDA公司称之为战术行动中心,TOC)包括以下模块:1.4个导弹发射模块以5吨卡车为底盘(该底盘还是法国陆军恺撒自行榴弹炮的底盘),装有4联装标准发射箱,乘员2人。平时,发射箱水平放置于底盘上,发射准备时通过液压系统完成起竖工作;2.雷达探测模块一座安装在汽车底盘上的三坐标雷达,最大跟踪距离50公里,最大探测高度9000米,装有自动敌我识别系统;3.战术指挥中心对发射和探测模块实施遥控指挥,执行威胁分析、目标分配、系统监控等任务。由于采用分散式的系统布局,探测模块、发射模块和战术指挥中心都是各自独立的,不会因为某个模块被击毁而使整个作战单元瘫痪。保证了整个系统较高的战场生存概率。与此同时,欧洲导弹集团公司在新“米卡”系统内引入了网络化作战的理念,强化了车际间、作战单元间的数字通讯体系,传感器(雷达、红外探测器)得到的数据可以在作战单元内部乃至不同单元间自由流动。这样一来,整个防空网内部结构就不再是分层的树形,而是一个网络,每个模块都变成了网络内的一个节点,打掉一个节点可能会削弱整个网络的作战能力,但绝不会出现传统指挥结构里打掉一环就全面瘫痪的结果。这种作战能力的代差尤其体现在探测/指挥模块在战斗中被击毁的时候,传统作战架构遇到这种情况时必然会有作战单元瘫痪,而在网络式作战结构里,即使某个探测/指挥模块被击毁,发射单元仍然可以从网络内获得分享信息,保持作战能力。
地空型“米卡”发射的导弹基本与“米卡”空空型相同。也具备被动红外、主动雷达两种制导模式和推力矢量控制能力。可对固定翼飞机、直升机、空中机器人和空对地导弹实施全方位攻击。系统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可全天候作战,可同时拦截多个目标。垂直发射型“米卡”导弹的最大速度超过3马赫,最大射高为9000米,最大射程10-12公里(这比“米卡”空空型要小了很多)。垂直发射型“米卡”防空导弹系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其爆发射速时可在12秒内发射8枚导弹,而平均发射间隔为2秒。
如果说地空型“米卡”导弹系统突出了垂直发射、网络化作战的特点,那么舰空型“米卡”导弹就充分体现了欧洲导弹集团公司在成本计算和揣摩潜在客户心理上的能力。
舰空型“米卡”导弹的基本作战性能与地空型没有区别。它的侧重点在于与现有平台及作战系统的有机整和上。由于舰空型“米卡”也是模块化的垂直发射单元,因此其数量可以任意增减以适应不同吨位的平台,而且可以整体加装在甲母质或舰艇的上层建筑上。MBDA公司声称:加装垂直发射的舰空型“米卡”导弹系统不会破坏舰船原有的整体隐身能力,并且能与舰上现成的传感器系统有效整合,无须为“米卡”设计专门的火控系统,甚至无须设计专门的控制台。这就极大的降低了舰空型“米卡”的改装费用,对许多经费有限而有急切希望提升舰艇点防空能力的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垂直发射型“米卡”导弹的评估
欧洲导弹集团公司将一种射程50公里的空空导弹改进为射程10公里的近程防空导弹一举消除了空空型“米卡”两头兼顾但两头都没兼顾好的弱点。而且在防空导弹系统中首次出现主动雷达和被动红外两种制导模式混装,极大的拓展了其战术运用,也使防空系统在强电子干扰的作战环境里有了更多的应对之策。
从商业角度讲,MBDA公司开发垂直发射型“米卡”防空导弹系统是非常成功的,首先由于使用大量成熟技术、部件,研制风险接近于零;其次由于垂直发射型“米卡”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导弹、轮式车底盘和垂直发射系统都已经批量生产,因此固定成本低,加上低研制费用,垂直发射型“米卡”的售价应该比较有优势。这一点在当前各国紧缩国防预算的背景下对销售业绩有很大影响;由于“米卡”空空型导弹已经卖出了数千枚,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用户群,而且空空型“米卡”的成功出口使国际市场上的买家对“米卡”的性能、售后服务都比较有底,垂直发射型“米卡”完全可以搭个顺风车。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