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阔明
赵阔明[近现代](一九oo至?)北京人,从小学过京剧,拉过人力车,十九岁起兼捏面人,二十五岁与东城汤子博(子博)齐名。三十二岁在天津创化学百人艺术研究社,人称“面人王”。一九三八年到上海市,拜老艺人潘树毕为师,艺益精进。道创不裂不蛀不老之面人。所捏“武松”、“贵妃醉酒”等戏剧人物,及中外古今人物肖像,无不惟妙惟肖,形神兼备。一九五七年任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副主任,一九五八年当选上海市人民代表。妻潘桂荣,亦工此艺。
简介
赵阔明(1900—1980),现代工艺家。北京人,满族。幼年父母双亡,家贫。1919年拜天津市艺人韩英亮为师,以捏面人为生。1935年所捏面人曾在北平市民间艺术展览会上获奖,时有面人儿大王之誉。1956年进入上海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面塑工艺研究和创作。1957年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1958年当选上海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时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上海分会理事。1964年获得工艺美术师称号。擅捏制戏曲人物和佛像,也爱捏胖娃娃。作品造型优美,形神兼备。并总结出手捏八法揉捏搓捻拧挤掐拉和使用工具八法挑拨按粘嵌刮戳滚以及调色配色等一整套面塑技法,还解决了面塑防裂防霉防蛀三大难题,使之能长期保存。
生平
10岁丧父,14岁丧母,伶仃孤苦。以拾破烂,跟和尚打执事,戏院里当武丑,市场当苦力,叫卖烧饼为生。
1918年靠80枚铜元,从北平市步行到天津市向面塑艺人韩亮英学艺7个月,掌握了捏面人的基础技术,又步行回北平。白天拉黄包车挣取生活费,夜间在油灯下研究捏作面塑,并向糕团铺师傅学捏糕团技艺。
25岁时,捏的面人造型精美,可与北平著名面塑能手汤子博(人称面人汤)相比。
1938年到上海市,拜老艺人潘树毕为师,艺益精进。道创不裂不蛀不老之面人。所捏“武松”、“贵妃醉酒”等戏剧人物,及中外古今人物肖像,无不惟妙惟肖,形神兼备。
1939年到上海永安游艺场卖艺,再度投师著名泥塑艺人潘树华。抗战胜利后,在上海商场内开过几场面塑展览会。
1957年任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副主任,1958年当选上海市人民代表。妻潘桂荣,亦工此艺。
贡献
对传统面塑技艺的改革
早在1924年,他在北京卖艺时,便着手这种改革。当时北京一带的面人不太讲究比例,动作简单,且多呈“扁”状。他借鉴年画的表现方法,又改进了面粉的硬度,使所做的面人呈圆形,比例更加准确,造型更加生动。他还引进了北派“汤子博”的面塑技艺,使面人脱离了签举小棍站立起来,成为案头艺术,从而改变了面人一向只是充当孩童玩偶的街头手艺的地位。后来,他在上海卖艺时,又拜著名泥塑艺术家潘树华先生为师,学习设色技艺,进而对面塑的用色作了改进,使之更为鲜艳和丰富。
在改革面人造型和色彩的同时,赵阔明归纳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技法。即揉、捏、搓、捻、拧、挤、掐、拉八种"手捏方法";根据面塑工具的特点,又归纳出挑、拨、按、粘、嵌、刮、戳、滚八种使用工具的技法;在色彩方面,也归纳了调色、镶色、复色、并列色、对比色、调和色等多种技法。由于他这套技法的形成,使面塑有可能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来表现各种人物的相貌、体形、动态、神情,以及各种质地的服装、饰物、道具和背景,成为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艺术。
化学面人艺术研究社
赵阔明还于1949年在沈阳南门内开设“化学面人艺术研究社”,攻克导致面塑损坏的断裂、霉变、虫蛀的三大难题。经数十年努力,上百次试验,终于延长了面人的保存期。他所研制的配方,能使面人保存十年以上,成为一种有保存价值的艺术品。
创作作品
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以传统戏剧和神话传说为主。作品人物形象逼真,面部刻划细致,衣纹简练概括,神态生动,色彩鲜艳丰富,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并且,他通过长期的摸索,掌握一套使面人长期保存的办法,因此,他制作的面人,不霉、不烂、不裂、不变形,也不易褪色,有利于长期收藏。
他的代表作有传统题材作品:"福禄寿三星"、"观音"、"长眉罗汉"、"五子戏弥勒"、"钟馗嫁妹"、"关羽看春秋"、"林冲"、"捉迷藏",表现现代题材的作品有:"白求恩"、"鲁迅"等。他的女儿和徒弟们继承了他的技艺,在国外现场表演中被誉为"东方的明珠"、"中华之国萃"。
艺术特点
赵阔明虽然出生在北方,但在上海卖艺和生活的经历、江南一带的风土人情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风格上,他不断追求精巧细致之美,力求在精巧细致中达到传神入化的目的。这些对南方艺术特点的认同,最终使他的面塑具有南派面塑艺术风格。他的面塑特点是:一、悉心刻画、眉目传神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细心的观察,使他对各类人物的表情进行提炼和概括,摸索出一套独特的表现方法。例如,在《达摩》中,用瞪突的眼珠和拧紧的剑眉,使人物“怒气冲天”;在《观音》中,用弯弯翘起的眉毛、眼角和嘴角,使人物“眉开眼笑”;在《京剧《霸王别姬》》中,则用圆睁而黯淡的眼色,使项羽“悲”“凄”交集。
二、善于利用人物肌肉骨骼与服饰之间的关系来揭示人物的内在感情。
赵阔明捏面人有两个特点:一是不管外面加多少服饰,他都要先捏出面人的各种形体动作;二是它能够用面粉作出薄如蝉翼的各种衣饰,然后一层一层地“穿”在面人身上。
看上去这似乎过于繁琐,其实这二者恰恰是他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例如,《达摩》、《观音》这两件作品的服饰都做得很“飘”,但前者服饰下是紧张的肌肉和剧烈的动作,“飘”得彪悍强劲;而后者表现的是静态,“飘”得非常轻柔。
三、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衬托面人的神态。
在《关公读春秋》中,通过周培公的暴躁、不耐烦,反衬关羽的专心致志、旁若无人的风度,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令观者拍案称奇。
由于赵阔明在中国面塑艺术上的重要贡献,人们往往将他与北派面塑大师“汤子博”(汤子博)相提并论,称为“北汤南赵”。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