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李用

李用

李用(1198-1279),字叔大,号竹隐,东莞市篁村白马乡(今南城街道白马社区)人,南宋著名理学家。最初从事科举制度所应考的经义研究,自读周敦颐程颢程颐等人的著作后,弃科举专心攻读理学,闭门读书近三十年。李用著有《论语解》,研究阐明周、程理学深奥的意旨,深得理学精髓。皇帝下诏将《论语解》印刷发行全国,许多人拜他为师。后东渡日本,讲授中国诗书,以儒学教授日本弟子,日本人多被其教化,日本人尊称他为夫子。李用是广东省最早有名字记载下来的日本华侨,也是我国最早留名可证的海外华侨教育家,是除禅僧外的理学东传第一人,堪称华侨教育者先驱,在中日两国人民和文化上交流上贡献巨大。

人物生平

李用最初从事于科举制度所应考的经义研究,自读了周敦颐程颢程颐诸人的著作后,便弃科举,而专心攻读理学,闭门读书近三十年,深得理学精髓,许多人拜他为师。

南宋咸淳年间,提刑官刘叔子请人给李用绘像,挂于县学中。李用虽处于贫困境地,但仍以守道为乐,无所求于世。他教育学生,貌肃色和,诲人不倦,且循序渐进,故人们乐于跟他学习,造就了许多人才。德二年(1276年),元兵入据广东省,李用使其女婿熊飞起兵勤王,因众寡悬殊,熊飞战死于韶关市。是年十一月,李用只身东渡日本,讲授中国的诗书,以儒学教授日本弟子,日本人多被其教化,日本人尊称他为夫子。

他81岁时逝世,日本人举国悲痛,日本天皇特派宫廷乐队“以鼓吹一部,送丧返里”。此后莞人送丧,皆用日本鼓吹,号“过洋乐”。

人物事件

李用著有《论语解》,研究阐明周、程理学深奥的意旨,追溯儒家学说的根源,对书中词语解释得很明白,便于人们讲解诵读和学者传授。李昴英将该书献给朝廷,皇帝下诏授李用为校书郎

李用说:“著书难道是为了谋求功名利禄吗?”他不接受所封的职位而归。后又升他为承务郎,以表扬他的清高。把他所著的《论语解》印刷发行全国。赵昀皇帝特手书“竹隐精舍”的匾额赐给他,他便以此匾为名建屋隐居。

传学日本

1276年,已经年过半百的李用怀着一腔爱国热情,登上了前往日本的商船,只身东渡,希望海外求援挽救岌岌可危的南宋政权。日本此时正处在源赖朝时代,同宋朝的商贸频繁活跃,商业城市的雏形——博多开始慢慢形成,渐渐成为当年日宋之间贸易的中心,许多宋朝商人定居在此,形成了一条唐人街。宋商们还兴建了许多中国式的祠堂,被称“宋人百堂”。李用顺利到达日本后,虽然心怀为大宋请兵勤王的死节之志,但他毕竟只是一介儒生,又身处东土异域,可能刚到博多口岸时,的确进行了一些请援活动,但天长日久,终究要以“设馆授徒”谋生,讲授中国诗书。后来日本人多受其教化,遂尊称他为“夫子”。

李用在日本一直以宋末遗民身份侨居讲学,传扬大宋理学,一直到81岁高龄时去世。他去世后,由日本门生和两队各穿红袍和白袍的哀乐仪仗队护送上路,一路上吹着悲壮的“过洋乐”,送丧返里。这种乐人着倭衣倭帽的日本“过洋乐”送丧风俗,据说一直在东莞市流传至解放初。 

史籍记载

根据《东莞县志》的记载,李用早年丧父,对母亲非常孝顺,严格遵守当时的礼教规范,因此即使是在盛夏,伺候母亲时,也不曾脱掉帽子和鞋袜。按照现代观点来看,简直是有些迂腐了。李用为人敏于事而讷于言,行为必定有规矩,全无傲慢之气,他安贫乐道,教育生徒循循善诱,人们都非常愿意师从于他。李用是广东省地区最早宣扬和开设宋学讲席授徒的理学家,他潜心钻研,足不出户。当时番禺鹭江人探花李昴英专程来东莞市拜访他,两人座谈了一整天,仍然兴致盎然,不见倦容。李英离开东莞后,对人说:“今日才见到有道君子。”可惜由于年代久远,历史浩荡,李用所著的《论语解》以及另一部《竹隐集》均已散佚,不知所踪。

人物评价

他是广东最早有名字记载下来的日本华侨,也是我国最早留名可证的海外华侨教育家,是除了禅僧外的理学东传第一人,堪称华侨教育者先驱,在中日两国人民和文化上交流上贡献巨大。 

学术论文

 罗晃潮.    宋末东莞学者李用东渡日本传播理学事略. 《 CNKI 》 , 2003

罗晃潮.    宋未东莞学者李用东渡日本传播理学事略. 《 VIP 》 , 2003

李昇    南宋理学家编选《左传》风尚的形成及其文化成因. 《 铜仁学院 》 , 2015

宋若涛.    论南宋理学家陈亮的"明"思想. 《 河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004

耿晓丽.    南宋时期理学家的童蒙教育思想研究. 《 山西师范大学 》

参考资料

沟通中日文化的爱国学者——宋末莞人李用遗事记_《北方文学》杂志社.《北方文学》杂志网.2021-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