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攒尖顶

攒尖顶

攒尖顶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是古代汉族传统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由各戗脊的木构架向中心上方逐渐收缩聚集于屋顶雷公柱上,类似锥形。

攒尖顶,攒尖式屋顶,宋朝时称“撮尖”“斗尖”,清代时称“攒尖”。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重檐攒尖顶较单檐攒尖顶更为尊贵。其形状多样,有方形、圆形、三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攒尖顶的垂脊和斜面多向内凹或成平面,若上半部外凸下半部内凹,则为盔顶。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圆形攒尖则没有垂脊,尖顶由竹节瓦逐渐收小。该顶常用于亭、、阁和塔等建筑,如故宫中和殿为四角攒尖,祈年殿为圆形攒尖。

攒尖顶符合中国建筑中“藏与放”的哲学思维,在实际应用中解决了建筑的排水问题,也是建筑美学的绝佳体现,后被西方哥特式建筑大量使用,成为了美学和文化的输出。

介绍

攒尖是中国传统建筑表现手法,是传统双坡屋顶形式之一,多用于面积不大的建筑,如塔、亭、阁等。特点是屋面较陡,无正脊,数条垂脊交合于顶部,上覆宝顶。呈锥形,常用于圆形、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平面的建筑物上,形成圆攒尖和多边形攒尖。具有较强的艺术装饰效果。

攒尖以单檐为多,也有重檐和三重檐。始见于北朝石窟中的石雕塔,实物以北魏嵩岳寺塔为最早。明、清实例较多。

种类

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按形状可分为角式攒尖和圆形攒尖,其中角式攒尖顶有同其角数相同的垂脊,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等式样。圆形攒尖则没有垂脊,尖顶由竹节瓦逐渐收小。故宫中和殿为四角攒尖,祈年殿为圆形攒尖。

攒尖式屋顶

攒尖式屋顶没有正脊,而只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据实际建筑平面而定,一般双数的居多,而奇数的较少。如,有三条脊、四条脊、六条脊、八条脊,分别称为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此外,还有圆形攒尖顶形式。攒尖式屋顶有重檐和单檐两种做法,多作为亭类建筑的屋顶,但在皇家建筑和礼制建筑中,也有攒尖顶形式的殿阁类建筑出现。

攒尖式屋顶多见于亭、阁,尤其是亭予,绝大部分都是攒尖式屋顶,作为景点或观景建筑。北京颐和园中的廓如亭,是全国最大的攒尖式屋顶的亭子。

殿堂等较重要的建筑或等级较高的建筑中,极少使用攒尖顶。等级尊贵的建筑中使用攒尖式屋顶的例子,可见的主要有北京故宫的中和殿交泰殿天坛内的祈年殿等几座。

基本形式

攒尖建筑形式最早出现于羊头山石窟中的石雕上,其特点是屋顶坡度较陡,无正脊,数条垂脊交合于屋顶部,上覆盖以宝顶。建筑物的屋面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这种建筑叫攒尖式建筑。

攒尖建筑在古建筑中大量存在。古典园林中有各种不同形式的亭子,如三角亭、四角亭、五角亭、六角亭、八角亭、十六角亭、圆形亭和长方形亭等,都属攒尖建筑。在宫殿、坛庙中也有大量的攒尖建筑,如北京故宫的中和殿、北海小西的观音殿,都是四角攒尖宫殿式建筑。而祈年殿、皇穹宇则是典型的圆形攒尖坛庙建筑。现按不同类型分别对攒尖建筑的几种基本构造作一简要介绍。

四角攒尖建筑

单檐四角攒尖建筑构造比较简单,平面呈正方形,一般有四根柱。屋面有四坡,四坡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屋脊,四条屋脊在顶部交汇成一点,形成攒尖处安装宝顶。

其基本构造是:由下至上,四棵柱,柱头安装四根箍头枋,使下架(柱头以下构架)形成圈梁围合结构。每个柱头上各放置角云一件。角云又称花梁头,它的作用是承接檐,其处于转角处的角云,上部做出十字檩碗。在头檐枋上面,相邻两个角云之间安装垫板。角云和垫板之上是塔交檐檩。塔交檐檩相交处做卡腰榫。四根檩条卡在一起,形成上架(柱头以上构架)的第一层圈梁式围合结构。在檐檩之上还有一圈塔交金檩。

为解决塔交金檩的放置问题,须首先在檐檩之上施趴梁或抹角梁。这种借助与趴梁或抹角梁来承接檐檩以上木构件的方法,通常称之为“趴梁法”或“抹角梁法”。

趴梁法的构造方式是:沿金檩平面中轴线,在进深方向施长趴梁,梁两端搭置在前后檐檩上,在面宽方向,施短趴梁,梁两端搭置在长趴梁上。这样,就在檐檩上面架起了一层井字承接构架。其上再依次安装金枋、金檩等构件。

抹角梁法的构造方式是:在檐檩之上与宽面、进深各成45°角的位置装饰抹角梁,抹角梁中轴线要通过搭交金檩轴线的交点,四角共安装四根抹角梁,在檐檩以上构成方形承接构架,在这层构架上再安装金檩等。在亭子的四个角转角,分别沿45°方向安装角梁,形成转角部位的骨干构架,角梁以上安装由戗(续角梁)。四根由戗共同交在雷公柱上。雷公柱是攒尖建筑顶部的骨干构件。雷公柱下如果安装太平梁,则可使雷公柱落脚于太平梁上。如下施太平梁,则由四根由戗支撑悬空的雷公柱。

究竟采用哪种做法,要看屋面及宝顶的重量大小而定。通常小式做法的宝顶较轻,一般不用太平梁,遇宝顶体积重量很大,仅凭由戗不足以支撑时,就需在上金檩之上安置太平梁以保“太平”。四角亭屋面按木基屋做法与庑殿、歇山建筑基本相同,在檩条上面钉置缘望板。正身部位钉正身檐、飞檐,转角部位钉翼角、翘飞檐。望板上面依次抹护板灰、做泥背铺底盖瓦件、调脊和安宝项等。

六角攒尖建筑

(1)单檐六角亭(以无斗小式为例)

单檐六角亭平面有六根柱,成正六角形。屋面有六坡,相交成六脊,六条脊在顶部交汇为一点,攒尖处安装宝项。

单檐六角亭的基本构造是,由下至上依次为六棵柱,柱头安装搭交箍头枋,使柱头以下形成圈梁式围合结构,柱头以上安装角云、垫板、搭交檐檩。在檐檩上面接金檩轴线安置确定趴梁的平面位置,通常是沿面宽方向的金檩轴线安置趴梁,梁两端搭置在檐檩上;在进深方向安置短趴梁,梁两端搭置在长趴梁上。短趴梁的轴线在平面上应通过搭交金檩轴线的交点,以保证搭交金檩的节点落在趴梁上。长短趴梁在檐檩上面形成了承接上层构架的井字形梁架。趴梁以上再依次安金枋和金檩。角梁沿各角安装,角梁以上安装由戗,6根由戗共同支撑雷公柱。

雷公柱一般为悬空做法。六角攒尖建筑的长短趴梁的放置方向,在实际中也有互相易位的例子,即将长趴梁位置改装短趴梁,短趴梁位置改装长趴梁。长短趴梁位置交换,虽然对承接上层木架作用一样,但趴梁这样放置,会使趴梁榫卯、搭交檩件榫卯和角梁三者的节点集中在一起,互相影响,互相削弱,这对亭子的整体结构及局部的榫卯结构都有伤害,所以,在设计和施工中应尽量避免采用这种做法。

(2)重檐六角亭建筑

重檐六角亭也有一圈柱子和两圈柱子两种不同的柱网分布形式,从而形成两种不同的构造形式。

①两圈柱(双围柱)重檐六角亭

两圈柱子的重檐六角亭,平面分布12根柱子,外围檐一圈檐柱,里围一圈金柱。金柱向上延伸直通上层檐,作为上层檐的檐柱。这种由重檐柱直接支承上层檐的做法,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构造方法。相当于在单檐六角亭外面再加出一层廊檐。它所采用的仍是双围柱重檐四角亭的构造模式。

双重围柱重檐六角亭上层的构造与单檐六角亭相似,也是采取施用长、短趴梁的方法组成上层构架。下层檐构架围合结构,在檐柱和金柱之间施指头梁,穿插枋通过这件构件把两围圈柱子联系成为一个整体,抱头梁之间安装垫板,垫板上面安装搭交檐檩,形成下层檐上架部分的围合框架。搭交檩与金柱间安装插金角梁,角梁后尾做榫交于金柱,前端挑出于搭交檐檩之外。下层正身檐檩外端钉置于檐檩之上,内一端搭置于承椽枋之上。承椽枋以上装围脊枋、围脊楣子和上层檐枋诸件。

这种双围柱重檐六角亭尽管构造很合理,但由于金柱落地占据空间,影响室内空间利用率,作为公共园林建筑,这是美中不足的。

②一围柱(单围柱)的重檐六角亭

单围柱重檐六角亭,平面分布六角六棵柱。仅外围一圈檐柱,里围金柱。

它的基本构造是:在柱头安装箍头檐枋(大式为额枋),柱头角云,角云之间装垫板(带斗拱大式做法,这部分构件为平板枋和斗拱)。垫板以上安装搭交檐檩(带斗拱大式做法为搭交挑檐桁、正心桁),在檐檩上安装抹角梁。下层檐角梁外段扣搭交檐檩上,内一端搭置在抹角梁上,并挑出于抹角梁之外,角梁后尾做透榫,穿入悬空柱下端的卯眼,悬挑上层檐柱。

这种利用杠杆原理,以抹角梁为支点、角梁为挑杆悬挑上层全部构件的方法,即前面所谈到的抹角梁法。而上层悬空柱间由若干道横梁相联系。

这些枋子由下至上分别为:花台枋(带斗拱大式做法,溜金斗拱后尾落在此枋上,无斗拱小式做法可在此枋与承檐枋之间安置荷叶墩一类装饰构件作为隔架构件)、承椽枋、围脊板、围脊枋、围脊楣子、上层檐枋(大式做法为上檐额枋)等构件。

圆形攒尖建筑

上层檐枋以上在柱头部位安装角云,角云之间装垫板,垫板以上层安搭交檐檩(如为带斗拱大式做法,这部分应为平板枋、斗拱、挑檐桁、正心桁诸件)。在檐檩以上,安装趴梁,方法同单檐六角亭,趴梁上再装金枋、金檩、角梁、由戗、雷公柱等件,单围柱重檐六角亭,上层檐柱不落地,故室内空间利用率高,构造巧妙合理。

体量较小的圆形攒尖建筑,平常用六棵柱,称为六柱圆形亭。其基本构造由下至上,依次为柱、花梁头、檐檩、趴梁、檩碗等。柱头部位安装弧行檐枋。这种弧行檐枋不同于多角亭上的箍头枋,它的端头不做箍头榫,而是燕尾榫与柱子相交。在柱头之上,装花梁头,花梁头的作用在于承接檐檩及安装垫板。檐檩之间由燕尾榫相连接。檐檩之上装趴梁,长短趴梁的位置与前边所述六角亭趴梁安放的位置正好相反。长趴梁沿进深方向安装,按这个方向安置长短趴梁,有两个原因:

①圆亭没有角梁,檐檩相接处不做搭交榫,趴梁头扣在柱头位置上,不会出现六角亭那样三种节点相互矛盾、相互削弱的情况。

②圆形建筑的檩、枋、垫板等构件为弧形,弧形构件水平放置时,外侧重,在不加任何外力的情况下,构件自身已有一定的扭矩;如果将长趴梁压在檩条中段,使檐檩以上所有的荷载都加在弧形檩子上,必然增大扭矩,节点处就会被破坏,这是万万不可以的;只有使趴梁的端头压在柱头位置的檩子上,才能保证结构的合理和安全。这是在考虑圆形建筑构造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确定长短趴梁的位置时还应注意,要保证每段金檩的节点都压在趴梁的轴线上。在趴梁之上,两段金檩交接处,还要放置檩碗,以承接金檩。檩碗形如檐柱上的花梁头,但可不做出麻叶云头状。在各檩碗间安装弧形金枋,其上安放金檩。檩碗与趴梁之间应有暗梢固定。在金檩之上,每两段檩条对接处使用由戗l根,6根由戗支撑雷公柱。圆亭雷公柱的作用与其他多角亭相同,但由于由戗以下无角梁续接,仅凭6根由戗来支撑雷公柱之上的宝顶和瓦件是不够的,因此凡圆亭在雷公柱之下通常要加一根太平梁。太平梁两端搭置在金檩上,做法同趴梁,使雷公柱下脚落在太平梁上。

参考资料

攒尖顶.故宫博物院.2024-04-02

古建筑设计攒尖顶与卷棚顶介绍.宁波汉匠古建筑公司.2024-04-02

重檐攒尖顶.故宫博物院.2024-04-02

中国院子里的建筑冷知识——攒尖.上海市林业局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2024-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