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立
汤立,1947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创作院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启功书院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
个人简介
其大写意花鸟画笔力雄健,格调高雅,大气磅礴。“是当代传承有序、且极具个性的花鸟画大家”和“能承接以八大山人、齐白石为代表的大写意花鸟画灿烂历史的重要艺术家”。2015年,在“境界·人民眼中的艺术家”网络评选中,被评为最具网络人气的“中国十大传统艺术家”。
1982年参加法国青年沙龙展。
1985年参加“日本现代水墨画展”并获银奖。
1988年应邀在日本新光三越美术馆举办的个人画展。
1989 年应邀在伦敦阿尔派艺术俱乐部举办个人画展,英国女王的弟弟迈克王子代表皇室出席画展开幕。
1989年应美国哥伦布市长邀请在哥伦布市艺术中心举办画展。
1992年应邀在日本四城市举办个人中国画展。
1998年应邀在中国台湾中山纪念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5年,在“境界•人民眼中的艺术家”网络评选中,被评为最具网络人气的“中国十大传统艺术家”。
近年来在北京、南京、河南省、江西省、山东省、甘肃省、天津市等地博物馆、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广获好评。
作品收录并出版有《当代画史》《现代中国画庫》《现代中国画》《当代美术大观》《近现代名家·汤立中国画集》《当代名家·汤立中国画集》《传世经典·汤立中国画集》《中国花鸟画十名家·汤立》《三家气象·汤立中国画集》《天地神韵·汤立中国画》《汤立中国画集》及法国、英国、日本、美国、港台地区画集和美术刊物。
艺术评论
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
——读汤立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
郑欣
(文章作者: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文化部副部长,中华诗词学会会长)
从事绘画艺术,深入传统难,而深入传统之后还能从传统里走出来更难,因为画家所要超越的前辈大师,像一座座里程碑排在前面;反之,从事当代艺术,所要超越的只是“自我”,因为当代艺术缺少传统的比照标准,即便是“超越了”,是否能被人理解、被人认可,需要经过历史来检验。汤立先生所选择的艺术道路恰恰是前者,这意味着他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辛努力深入传统,然后再从传统里突破出来,而一旦“以最大的功力打出来”(李可染语),艺术成功的喜悦,当在不远。
汤立先生主攻大写意花鸟画。他早年研习过小写意,以清末海派画家任伯年的艺术为门径,得其清俊秀逸之韵。随后深研传统文论、书法和大写意花鸟画艺术。大写意以书为骨,以诗为魂。他的书法受颜真卿、八大山人、傅山、王铎、康有为书风影响,得其沉雄与放达之态,笔划欹斜披离,恣意汪洋,其深厚的笔墨功底奠定了他写意花鸟画的雄阔气象与俊逸格调。数十年来,他优游于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崔子范及其父汤文选等名家大师的艺术之间,吸收各家所长,同时以他独特的天性秉赋和艺术才华与每一家保持着距离。正如画家自谓:“耷非耷,齐非齐,掷笔大笑墨淋漓。非我轻狂非儿戏,我有我法会天机。”汤立先生的艺术,笔墨简率朴厚,画风豪放大气,个性十足。
汤立先生笔下的鸟纲形态略有夸张,饶有意趣,似狂似怪,生动传神。他对自己的狂怪亦有一番辩证的阐发:“狂怪应从法度入,池水尽黑始存真。可怜吾辈难偕俗,暮四朝三怎炫能。”“丹青由来智慧通,六根难净心难空。天机泼出一砚墨,信笔涂抹形神中。”“幽情只和翁知,醉墨痴肠写老枝。氤真力天地窄,散漫飞雪入春诗。”
笔墨的狂怪来自诗性,有诗性方能由野入文,为狂怪而狂怪只能是野狐禅。此外,大写意之狂怪需要胆识作保障,无胆识者,不得作大写意。大写意之难,难在能放能收,收放自如。就作画程序而言往往先“放”后“收”。“放”在于“胆”,“收”在于“识”,有“胆”者众,龄画童亦可为之,有“识”者寡,非工巧在身、学富五车者不能为之。善画者之笔墨,虽点滴区区,乃学养浩浩。
南宋画学名家邓椿《画继》有曰:“画者,文之极也。”也就是说,绘画的精神凝聚了人文和艺术学科之精要。有了丰厚的经学、文史、诗赋、画学和其他艺术等综合素养,才能十分自然地去除大写意画中极易出现的粗率、轻佻和躁动之气。绘画是个人学养和笔墨相结合的统一体,画如其人,学养之多寡,墨落素纸,识者便知。
汤立先生深知其要。为此,他在画中的长题里就“写意禅定”深有阐发:“其一为静:澄怀以观道,静以求之。静是恬静,反之则躁,躁则乱矣。静则空,空则有天机灵气往来。恬静与活泼并非二事,尽管活泼,同时也尽管恬静,静中有动,静极生动,静以耐人思。其二为境: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目即往还,心亦吐纳,虚实相生,豁然贯通,尽显神采情调,讲求生命超越,此乃造化在手,境由心生也。境界即诗,境以耐人寻。其三为趣:法非法,当于无法处求之,乃至法也。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吟咏情性,惟在兴趣;情性所致,妙不自寻,文章天成,妙手偶得,灵府之下,稍纵即逝,是也。墨外之墨、笔外之笔、象外之象、意外之意是为趣,趣以耐人品。静、境、趣,耐人思、耐人寻、耐人品,此乃中国画的写意禅定。”汤立先生能文,能诗,书法又好,常在其画上题诗题文,诗、书、画融为一体,这在当下的画坛实不多见。
诗、书、画都是独立的艺术门类,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艺术功能,相映成辉,这是中国文人画的宝贵传统,当然这也对画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画家不仅要有很深的绘画造诣,而且要具有相当的文学修养,要是诗人,要是书法家。写意求神似,书法求笔趣,诗歌求意境,三者的结合,不仅深化了主题,扩大了绘画美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画面的题诗,对画面的经营位置、构图平衡、增加画面的节奏感和形式美等,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汤立先生从诗文里获得了丰厚学养,在诗词方面与我有同好,这使我对他的大写意花鸟画的理解又多了一层。他的题画句耐人寻味,如作独立于山巅之雄鹰,他题写“苍茫有老境,飘摇识兵机”“此心平静如流水,放眼长空看过云”。这哪里是画鹰,分明是以画写心,抒发自己的人生襟怀。又如画家于2017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见古藤参天,顿生狂草笔意:“浮来山上一根藤,文心亭前石盘根。恰似龙蛇凌空舞,高呼张旭与公孙!”以草书入画,写就了神思飞扬、气势雄奇的《浮来山上一根藤》,虽是“乘性一挥”,此“性”乃须数十年之积累,方能成就如此境界。他的《五湖烟水》作品中未着一笔水,而其空阔浩淼的湖面全在于野禽灵性的姿态与眼神之中,画中的题诗充满了人生之旅的伏枥之志,苍茫老迈而无悲凉之叹:“风雨纵横豪气生,坎坷平生耳目清。含英咀华残灯泪,我写江山无限魂。”
关于诗歌与绘画的关系,一直是艺术史上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一方面,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载体,二者在材料、感官、媒介、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另一方面,究其本质,二者又同为艺术的表现手法,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在中国或是西方国家,学者、艺术家们都注意到诗歌与绘画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西方曾有“诗画同质论”,即认为诗和画在本质上相同。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说“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列奥纳多·达·芬奇说画是“嘴巴哑的诗”,而诗是“眼睛瞎的画”。(见钱书《七缀集》)中原地区古代诗画家强调诗画“异体而同貌”“异迹而同趣”。宋代张舜民“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张舜民《画墁集》卷一)和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观点,真正确立了诗歌与绘画两者的交融关系。
18世纪德国莱辛的《拉奥孔》,分析了古典绘画(雕刻)与诗歌独有的艺术特质及表现手法的差异,论证了造型艺术与诗的界限,指出各自所具有的特殊本质和表现规律。他们追求的是诗歌和绘画按照自身的创作规律发展,使各自的艺术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中原地区对于诗歌和绘画之间的关系则是重一致而轻差异,自觉选择了与西方不同的理论倾向。从表面上看,这是文学与绘画的关系,在本质上则体现了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传统与审美追求。
苏轼在品评他人画作时说:“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书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即追求画艺天然巧成、清新俊逸,与赋诗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诗与画的结合是传统绘画的基本要素。早在唐朝王维时期的画坛和诗坛,就已达成了“诗画相通”的共识。因此,古代画家常“诵道古人清篇秀句,有发于佳思而可画者”,力图表现出诗一般的艺术境界。
诗与画的结合是文人画家对中华民族艺术的巨大贡献,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艺术重要的传统与特色,在世界艺术中独树一帜,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的独特贡献。
追求诗、书、画的完美结合,是弘扬中华文化精神的精要。坚持诗画相通的艺术创作并对画学多有思考的画家,当会积累下充沛的发展能量,在艺术道路上向前走得更远。反之,缺乏学养,甚至胸无点墨,靠小技炫奇作秀,哗众取宠,只会是过眼烟云。
中国绘画史证明,凡大画家,如徐渭、八大山人、石涛、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除了独立的艺术个性之外,无一不是能文、能诗、能书。汤立先生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路。
2019年6月28日
性灵出万象 风骨超常伦
——记国画家汤立
翼如
现代中国大写意花鸟画坛,随着潘天寿、李苦禅、崔子范、汤文选的相继谢世日显寂寥。当今中国画坛大写意画家不少,但缺少有才有识的大手笔。
近年来,随着汤立画展在各地举办引起的热烈反响,人们越来越关注这位崛起于大写意花鸟画坛的画家。
中央美术学院史论系孙美兰教授撰文说:“汤立的花鸟画由任伯年,绳之以规矩,沐之以清气,然后转功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八大的冷逸清迈古城、任伯年的清健精妙、吴昌硕的老辣苍润、齐白石的朴拙天真使他倍受灵启。 功夫、学养的积累,加上天机灵性的培植,曾几何时,汤立一触即发,如脱缰之马,在中国大写意花鸟领域飞蹄奔突、左右驰骋,并逐渐显露出独特的艺术个性。汤立的作品‘极简’与‘夸张’相协调,‘暗示’伴随着‘象征’,以现代构成意识和精神张力力图穿透古今流转的时间隧道,以求最大限度地拓展画面空间,作大块文章。其用笔之纵横捭阖,用墨之淋漓酣畅,如舞如泼、如狂如醉,罕见于前人。画面产生的强烈振奋感和动情力,展卷令人惊慕。”(1)
中国人民大学陈传席教授在评论文章中说:“汤立天生有豪气,故其画下笔豪放而大气,痛快而淋漓。不作精妙细写,开张胆魄,风过声动,舍形悦影。凡画,功力出于积学,气势来自先天,格调见于学养。后天可变者,一是行万里路,二是读万卷书,三是经历和挫折对人的磨难。汤立的经历和磨难是一笔难得的财富,养成了他的豪气与胆量。古人说,凡学问成功者,胆、才、学、识,缺一不可,胆居其首。有才有识有学者方有胆。李可染说:‘可贵者胆’。汤立的胆量见于绘画,故其画大气、豪放;谨小慎微者,不可至此也。”“能诗、知书、胆量、豪气,共同铸就了汤立的艺术成就。”(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王鲁湘在汤立画展前言中写道:“借闲堂主汤立,大画家汤文选先生之哲嗣,冲龄习画,幼承庭训,其后备遭磨,而终不能掩其才情,逢此大写意精神画坛消退之时,他于楚泽之畔萧然独立,兀然雄起。其画直溯青风藤、八大,上追老、白石,下逮并世诸贤,以恣意奔放纵逸之笔,沉着厚实朴茂之墨,气盛神旺之精神,形简意足之形象,大开大合之格局,能放能收之手段,振笔直遂,取会风骚之意,解衣磅礴,不坠凌云之志。”(3)
哲学家、美学家黎鸣先生在评论文章中说:“关于高擎大写意花鸟画高境界之旗帜者,我不仅认准汤立先生,更好有一比。比谁?怎么比?比已故公认的两位花鸟写意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与李苦禅先生,还比其父国画大师汤文选先生。这三位大师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他们作品的雄强极具风貌:潘天寿先生的雄强在其经营严谨、用笔老辣;李苦禅先生的雄强在其笔触精到,墨气淋漓;汤文选先生的雄强在其笔沉墨厚、形神兼备。但这三位大师也都各具其软肋。潘天寿先生的软肋在其用墨单薄、天趣不足;李苦禅先生的软肋在其经营位置不足,形神调和失衡,造成作品精粗悬殊较大;汤文选先生的软肋在其作画用心过于精当,故而发挥自由略显不足。
可以认为,上述三位大师的软肋恰恰在汤立的作品中不仅均已避开,反而成了他作品的优点:墨气淋漓、富有天趣;位置适宜、形神调和;豪气勃发、自由潇洒。只要汤立先生不固步自封,进而把上述三位大师的雄强之处亦在其今后的时日全然兼备,擎旗者且不说,我看中国花鸟大写意画当今之大师,也将一定非其莫属。”(4)
山东省艺术学院院长张志民在汤立山东画展前言中说:“汤立先生的父亲汤文选先生是当代美术史上的大家,其笔墨沉雄朴厚,开时代新风。汤立先生师出名门,家学渊源且博采众长,自成一格。从事艺术要有天赋,子承父业无天赋,苦其一生只是画匠。美术史中父子同辉,钟共振者并非无有,晋人王羲之、王献之;唐朝李思训、李昭道;宋代马远、马麟;米芾、米友仁父子等廖廖数位而已。当代的汤文选先生与汤立先生也是一段佳话。”(5)
汤立,1947年出生于湖北武汉,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文化熏陶,1956年9岁时,父亲汤文选画过一幅白描写生“次子汤立学画”。可就在第二年,父母双双被打成资产阶级右派,整个家庭一下摔进谷底,悲惨至极,苦不堪言。直到1977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期间,他学过戏、放过羊、烧过窑、挖过中草药、种过田,也做过小工、泥瓦工等,吃尽了人间苦头,在屈辱中度过了他的青少年时代。
1979年,刚刚恢复的湖北省文联筹建美术馆,汤立以懂基建可以参入筹建美术馆的名义进了文联,结果美术馆的经费没落实,他便被安排在美协展览部了。这期间他边工作,边按父亲的指点临摹任伯年的小写意写花鸟画、人物画,也画工笔。他非常刻苦,每天都要学到深夜,可谓是“三更灯火五更鸡”。
天机灵性加上刻苦用功,短短两三年时间,汤立便创作出一批品格超逸、构图奇崛、笔简意幽之写意花鸟画,令画坛称奇。其中《荷塘立鹭》一九八二年由文化部选送参加法国“青年沙龙艺术展”;一九八四年,《三思图》参加日本“第十八届现代水墨精选画展”,获优秀奖;《晴雪》《寒枝》《秋兰八哥》分别参加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全国花鸟画展等。
上世纪“85美术新潮”时期,汤立在创作花鸟画的同时,又开始了现代山水画的探索与研究。他的山水画强化了水晕墨张的中国气派,同时又参以西洋美术的形式构成和色彩肌理,具象与抽象的有机结合,使作品别开生面,耐人品味。1988年,经国家文化部批准,汤立应邀赴日本举办个人画展。日本东京神田十字路口有一家“中国画廊”,这是日本经营中国画最大的画廊,画廊老板是板田武雄先生。画廊里陈列有程十发、亚明、宋文治、林曦明等先生的画,画廊橱窗内他的一幅山水画陈列了三年时间,画的下面写的是“汤立——当代中国画坛的新锐画家”。1992年,为庆祝中国与日本建交20周年,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为后援单位的《汤立中国画展》再次在日本举办。
1988年至1994年间,汤立还应邀在英国、美国、波兰等国举办画展,进行艺术交流。在英国画展时,英女皇的弟弟迈克亲王出席了开幕,英王室也收藏了他的作品。这期间,他看到了西方从古典到现当代各个时期、各个画派的原作、名画,包括埃及的古代石雕、非洲的原始木雕等,这一切使他开阔了眼界,了解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多种艺术自然发展的脉络,因而,对民族艺术的发展与自身的艺术追求也有了一些反思。
1994年,也就在国内“85美术新潮”的高潮时,汤立却在画坛沉寂了。他像发现了宝藏一样,埋头于中华伟大文化传统的学习与研究之中。那段时间,他谢绝一切应酬和邀请,十年磨一剑,练书法、研读中国画史画论,画写意花鸟画。在他看来,经济的落后,并不等于文化艺术的落后,中华文化具有数千年延续不衰的持久生命力。艺术上的民族虚无主义,是影响中国画向前发展的致命伤。他认为艺术的发展自然而然地随时代而发展。那些持中原地区画前景渺茫,中国画穷途末路,传统不能创新意,中国传统绘画发展至黄宾虹、齐白石已至顶峰,再不可能发展的观点是可悲的,也是经不起历史检验的。
对于前些年中国画坛的笔墨之争,汤立没太在意,他所关注的笔墨属于“技”的范畴,即技术、技法。他说:“中国画的悠久传承使其具备了经典性,而其中的关键是笔墨。笔墨对于中国画家来说如同身家性命,就像戏曲演员的唱、做、念、打和手、眼、身、法、步,虽是技巧、是功夫,但是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中国画的笔墨是一个虔诚的艺术家终身修养的课业。懂笔墨与不懂笔墨呈现在画中的气息完全不同,天壤之别。八大山人、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等画坛大师哪一位不是笔墨高手。笔墨是历代先贤经过数千年锤炼、提炼出的文化精华,美妙绝伦,世界上绝无仅有。”
汤立对大写意情有独钟。他认为:大写意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大写意通中国绘画,通中国书法,通中国戏曲,通唐诗宋词,通老庄哲学,通周易,还通禅。在中国众多的艺术门类中,唯有大写意这个平台能够承载中华五千年的厚重文化。他在艺术随笔中写道:“中国画的大写意与西方印象派艺术、非洲艺术异曲同工,创作时均讲究作者自身的激情表达,技法上都是大刀阔斧,一气呵成。这都是世界上最具有生命表现力的原生态,因而都具有世界艺术发展的前瞻性:天人合一,本真自然;科学性:简洁而深刻;经典性:真、善、美的升华。因此,中国大写意艺术不光没有危机,而是有大的发展空间。齐白石、黄宾虹、青藤、八大等艺术大师都是大写意,中国大写意是中国艺术的核心,它区别于西方的各种流派,是中华文明的独绝,有远见卓识的艺术家和鉴藏家都不能忽视大写意。”
汤立外表沉静,温文尔雅,不事张扬,而内心却对中国画创作与创新充满激情,对中国画的灿烂前景寄予无限憧憬。“耷非耷,齐非齐,掷笔大笑墨淋漓。非我轻狂非儿戏,我有我法会天机。”这首诗是他充满自信、激情满怀的艺术状态的生动写照。
“仙子临风,肌骨毕现灵气。”(石涛) 每当我们观赏汤立的画作,犹如欣赏一部雄壮激昂的墨彩华章而令人激动,又若一泓清泉沁入心田往往使人陶醉。他的大写意花鸟画,气宇轩昂中透出一股豪迈英武,情韵流动中溢出一股清新、冷逸和孤傲。所谓雄不失旷,巧不失拙。丰腴沉着的水墨,飘逸劲健的线条,大块空白中充盈着灵性。如《醉罢东风》《观云图》《雨打芭蕉》《寒秋》等,画面简洁,境界空阔,虚中有实,静极生动,禅画也。汤立的大幅巨制,如《群英会》《萧萧风雨来》《松魂》等,象大境奇,雄强生辣,墨韵淋漓,大气磅礴。
看汤立作画,更是一番精神享受,他情之所至,薄薄的宣纸上使笔运墨犹如风驰电掣,激情澎湃中纵横挥洒,一气呵成,令人荡气回肠。他把现代构成原理融进自己的作品而不着痕迹,又将布白技巧渗入笔墨运动的过程中。线条的方圆、曲直、疏密、虚实,用笔的轻重缓急,用墨之枯湿浓淡,都因为大处着眼的整体比照而强烈醒目;笔势运动的一切变化又统一于随机生发的笔走龙蛇之中,从而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汤立作画以书为法,以文为画,纵横成趣。他洞悉了书法艺术“景发兴新,情随笔转”的机窍,参悟写意画艺术语言以笔墨运动主导布白与造型的禅定,浸淫尚意书风的恣意和魏唐书法的风骨,悉心研读古今大家如颜真卿、黄庭坚、王觉斯及近人于右任、郑孝胥等法书。手摹心追,因而能以自己的洒脱书法入画,又以自己在绘画中情感驱化形象的笔墨表现力入书,书画互动,互为依托,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同时也增强了中国画艺术的现代构成意味。
功夫是匠人的自谓,灵气、才情、学养是艺术的灵魂。欲成为一个有时代特征的大画家,灵气、才情、学养、功夫要兼而有之。以性灵、风骨为特征的汤立大写意花鸟画艺术,使我们对中国画的前景充满信心。
了解汤立的人都知道,他事业心强,对艺术孜孜以求,锲而不舍。这源于他对民族文化艺术的珍视与痴迷,他早已把自己的艺术命运前途与民族文化艺术的命运前途联系在一起了。中国画往往大器晚成,我们寄希望于他的努力,他将为中国大写意花鸟画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做出更大的成就,为民族艺术增光。
(1)《钟磬共振,遥感惊雷 - 汤立大写意花鸟画之魅力》,孙美兰 文, 《荣宝斋》杂志总第22期134页。
(2)《大气和豪放 - 谈汤立的画》, 陈传席文,《水墨味》杂志总21期第128页,华艺出版社。
(3)《大写意,好手段 - 汤立画展序言》, 王鲁湘文,同(2)第129页。
(4)《精简、气和、神奇 - 我看汤立大写意花鸟画》,黎鸣文 ,《中国当代名家画集·汤立》,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5)《汤立济南画展序言》 ,张志民文, 《大家》杂志2008年第5期26页。
写胸中宏大理想与激荡之气
——汤立的大写意花鸟画
艺术创新离不开对传统的承继和发扬,但是每位创新者采取的方法却各不相同。虽然同样都是尊重和接续传统,有的采取努力发掘传统价值和表现语言的特色,与时代新的审美需求相结合,作“以古开今”的努力;有的则在深入研究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发现其中某些需要完善和改进的地方,有意加以“背叛”即“反反其道而行之,以达到革新的目标。不过不论采用哪种方法,都要遵循艺术原理,掌握一个度。以古法为鉴者切忌泥古仿古而忘却开今;对传统艺术取批评以至某些背叛态度者,如若抛弃传统艺术精神,则失去艺术创新的应有之义。
汤立是一位十分尊重传统、坚持走“以古开今”道路的艺术家,他出生在艺术世家,其父汤文选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开启新风的先驱者之一。汤立耳濡目染,受其影响,但因历史环境,年轻时不仅无机会习画,而且经受种种挫折,度过一段艰辛岁月。但生活磨难并未挫伤他的理想和意志。改革开放新时期到来后他绝路逢生,在父亲的指导下认真学习绘画,从临摹传统经典作品开始,人物、花鸟、山水无不涉猎,由此引发对传统艺术的浓厚兴趣。他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学习过西方美术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因此,他有着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多种艺术形式的学习探索。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应邀在英国、日本等国举办个人画展和艺术交流,有机会直观了解接触西方艺术,他对西方印象派和表现主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有过分析和研究。这种宝贵经历使他能在中、西方历代和现代大师创作的轨迹中自由地东寻西找,有犹如在广阔的天地里自由飞翔的感觉。他现在的画风画格不依附于传统的某家某派而颇具现代气息,这在某种程度上与他开阔的文化视野以及那段自由探寻的经历有密切关系。在他的写意花鸟画创作中,可以发现他受历代写意画大家的启发,但作品面貌上与前辈大师和当代名家不同,有着自己的艺术个性和独特的气质、品格和趣味,这是基于他在长期艺术实践和理论探讨中获得了深厚的体会与认知,找到了民族绘画特有的精神原理,并坚持作一以贯之的追求的结果。汤立的作品中有一股沉郁之气,这与他年轻时尝遍人生酸甜苦辣的经历有关,更因为他对当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写意精神衰落而满怀忧心,这使得他的作品比起一般花鸟画家的作品更具深刻的思想内涵。
汤立确信的中国画艺术标准是:纯正而宏大的品格与气象;具有文化内涵的笔墨精神与技巧;感动人心灵的意境和趣味。
数十年来,汤立按照这样的标准孜孜以求。我以为,他的大写意花鸟画语言在下面几个方面显示了独特的品格与风度。
一、厚实、质朴:雄奇浑厚,不轻飘,不浮躁;朴拙自然,不求华丽,有“书卷气”和“文人画”的气派,作品经得起品评与推敲。
二、霸悍、大气 :既表现于整个画面的大气势,也见于笔墨的自由、奔放,多用粗线浓墨作骨架,形成画面格局基调,再辅以笔力、墨与色的微妙变化,组成了多种元素的相互呼应、交响,主调鲜明,和声丰富如有韵味的乐曲。
三、写胸中宏大理想与激荡之气:其花鸟画不满足用娴熟笔墨为客观物象写形传神,而要以笔墨抒胸中逸气。借物言志,抒写自己的人生、人格,以及文化、哲学、道德,社会、时代等。犹如倪瓒画竹,不计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何谓写意,乃写心也。
四、追求作品的现代气息:强化大开大合的点、线、面形式构成和团块结构,将西方绘画的某些技法不露痕迹融化到中国画的表现手法中,丰富了大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力,呈现出中国精神和民族气派。
汤立有改革当代写意画的强烈志愿,他在自己作品中所追求的不同于一般画家的自由空间意识、笔墨格调和趣味,都服从于他不满足于当代画坛世俗风气而力图“独辟新径”,抒发他进取、革新的内心激情。他在这方面无疑已经取得了令人称羡的成就。但汤立并不满足,仍在朝这个方向迈步前进。我感佩他的创新勇气、精神,祝贺他未来的艺术前程光明无量!
2019年6月5日
艺术作品
参考资料
汤立-北京师范大学启功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启功学院.2021-07-29
汤立.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书画工作委员会官方网站.2024-04-18
诗画本一律 天工与清新 ——读汤立先生的大写意花鸟画–今日湖北网.今日湖北网.2021-07-30
记国画家汤立:性灵出万象 风骨超常伦.汤立官方网站.2021-07-30
邵大箴 | 写胸中宏大理想与激荡之气–今日湖北网.今日湖北网.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