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是指夏王少康在后羿、寒代夏之后,在有仍氏、有虞氏等部族的帮助下恢复夏王朝统治,并使夏朝“中兴”的历史事件。

夏启去世后,其长子姒太康继位。太康沉溺田猎,不理朝政,被有穷氏首领后羿赶离首都,史称“太康失国”。后羿立太康的弟弟中康为夏王,独揽朝政大权。仲康死后,后羿继立仲康之子相。不久,后羿赶走相,自立为夏王,史称“后羿代夏”。后羿任用寒浞治理朝政,寒浞掌握实权后诛杀后羿,取代其为夏王。为铲除威胁,寒浞杀死相;相死后,其妻后缗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在有仍氏(今济宁市东南)当“牧正”,后又在有虞氏(今虞城县东北)当“庖正”,并娶有虞氏二女为妻。有虞氏将少康封在纶地(今河南虞城境内)。少康施行德政,召集夏朝的遗众,安抚原有的职官,谋划复国。为了复国,少康派女艾潜入过地(今山东莱州西北)做间谍,派儿子杼(也作“予”)到戈地(约今河南省中部)诱惑寒浞的儿子。之后少康平定了过、戈两地,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少康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复兴夏朝的措施,如恢复农业生产、治理水患等,夏朝进入了政治稳定、国力日渐兴盛的发展时期,史称“少康中兴”。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被称为历代中兴之冠。少康中兴使被后羿、寒浞代夏而中断的夏朝恢复了统治,并在治国方略上夯实了王朝的统治基础。少康之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姒廑等七代夏朝君主都继承了少康的政策,夏朝进入最昌盛的时期。关于少康中兴的真实性,后世多有争议。戊戌变法领袖之一,清代学者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周官》《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为了帮助王莽篡汉伪造的,由于少康中兴一事的记载最早出自《古文尚书》和《左传》,所以少康中兴一事也属于古人编撰。历史学家顾颉刚在《夏史三论》中则认为《左传》里关于少康中兴的记载,是东汉光武帝以后的人影射光武中兴而杜撰。但庄春波、李学勤等历史学者通过文献、考古、命名方式等方面的分析,认为少康中兴为信史,其事件是真实存在的。

历史背景

太康失国

夏启去世后,其长子太康继位。启有五个儿子,兄弟五人发生内讧,太康将其他兄弟杀死,史称“五子之乱”。太康县继位后,夏的都城由阳翟(今河南禹州市)迁到斟寻(今巩义市附近)。太康沉溺于打猎游玩,不理朝政,与此同时,位于夏东部的东夷族各部日渐强大。太康在即位的第四年,到南洛河以南的山中狩猎,百天不归。东夷族有穷氏的首领后羿带兵扼守黄河渡口,拒绝太康渡河回到首都斟寻。太康逃至阳夏(今河南太康县),史称“太康失国”。

后羿、寒浞代夏

后羿赶走姒太康之后,立太康的弟弟中康夏王,但政权实际操纵在后羿手中。仲康死后,后羿继立仲康之子相。不久,后羿赶走相,自己正式成为夏王,仍定居在斟寻,史称“后羿代夏”。

后羿善射,他任夏王后,醉心于射术,经常外出打猎,不修国事。他疏远贤臣,重用专会奉迎君王、诬陷他人的寒浞相国,并让寒浞代理国政。寒浞掌握实权后,排挤后羿的亲信、培植党羽,暗中策划篡位。后来,他利用后羿一次出去游猎的机会,勾结后羿的“家众”发动政变,将后羿“杀而烹之”,取代后羿当上夏王。他还霸占后羿的妻子,并生下儿子浇和豷。

事件经过

少康出生

相被后羿赶走之后,逃到夏的同姓诸侯斟灌氏(今清丰县东南)处,依靠斟灌氏和斟寻氏(今巩义市西南)的力量。寒浞为消除统治威胁,派儿子浇剿灭了斟灌氏和斟寻氏,杀死了相。寒浞封浇于过(今山东莱州西北),封豷于戈(约今河南省中部)。相虽被杀死,但他的妻子后缗当时已怀孕。后缗逃到娘家有仍氏(今济宁市东南)处,并生下遗腹子少康。少康长大后当了有仍氏的“牧正”。后来,寒浞的儿子浇想杀少康,少康逃到有虞氏(今虞城县东北地区)处,当上了有虞氏的“庖正”,并娶有虞氏二女为妻。有虞氏将少康封在纶地,少康在纶地设立城邑,“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他在纶地施行德政,召集夏朝的遗众,安抚原有的职官谋划复国。

少康复国

为了复国,少康派女艾潜入过地做间谍,派儿子杼到戈地诱惑豷。之后,少康平定了过地和戈地,恢复了夏王朝的统治。

而在《左传·襄公四年》的记载中,则是因“后羿代夏”之乱而逃奔到有鬲氏(今山东德州东南)处的夏臣靡收拢斟灌氏、斟寻氏的遗民,灭杀寒浞,然后立少康夏王。之后少康在过地灭了浇,少康的儿子杼(也作“予”)在戈地灭了豷。自此,少康恢复夏朝的统治。

少康中兴

少康继位后,吸取祖辈奢腐失国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复兴夏朝的措施。太康在位时,废除了农官和农业,少康复国后又恢复了农业生产和田稷之官即农官的设立。为发展农业,少康任用商侯冥,组织民众治水。因国力增强,东夷的一支方夷前来宾见夏王少康,以表臣服。在少康的治理下,夏朝进入了政治稳定、国势向上的发展时期,史称“少康中兴”。

事件后续

夏朝内部平定后,外患依然存在。少康从东夷族寒浞手中夺回王位后,引发了华夏与东夷的战争。直到少康过世后,战争还没结束。少康的儿子杼继位后,为了战胜擅长弓箭的东夷族,发明了可以防箭的皮甲和用于进攻的长矛,通过一系列战争,杼打败了东夷。

历史影响

少康中兴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出现以“中兴”二字命名的时代,被称为历代中兴之冠。少康中兴使被后羿、寒浞代夏而中断的夏朝恢复了统治,并在治国方略上夯实了王朝的统治基础。少康之后的杼、槐、芒、泄、不降、扃、姒廑等七代夏朝君主都继承了少康的政策,夏朝进入最昌盛的时期。

相关争议

关于少康中兴的真实性

关于少康中兴这一事件的真实性,历代史家多有争议,且观点不同。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尊崇的儒家经典,如《周官》《尚书》《左传》《毛诗》等都是西汉末年刘歆为了帮助王莽篡夺西汉的政权伪造的。由于少康中兴一事的记载最早出自《古文尚书》和《左传》,所以康有为认为少康中兴一事也属于古人编撰。顾颉刚在《夏史三论》中将《国语· 晋语》《史记·吴世家》与《左传》中少康中兴相关内容进行考证,认为《左传》中关于少康中兴的记载是“伪写”,且东汉以前没有少康中兴的说法,《左传》里关于少康中兴故事的记载是东汉刘秀以后的人影射光武中兴的故事而杜造的。

但历史学者庄春波在《羿浞代夏少康中兴轶史与年代学和考古学解释》一文中认为:从文献方面来说,少康中兴的相关记载可见于《左传》《史记》《楚辞·天问》《离骚》等文献中,这些文献可以相互印证;从考古方面来说,按夏纪年推算,羿浞少康轶史与考古文化变异的年代吻合,且弈浞少康轶史与相关的部落、氏族的方位和迁徒活动跟相应地区的考古文化也能一一对应起来, 而且无不契合。因此,后弈寒浞代夏, 少康中兴为信史。历史学者李学勤在《中国古代文明十讲》中则说:“我们认为这段故事有它的真实性,这可以从它的名号——太康、中康少康中得到证明。夏朝世系中还有孔甲姒廑、履癸,也是用天干命名的,这种命名法不是造假的人想象的。”

关于《左传》对少康中兴的记载

《左传》中关于少康中兴的记载有《左传·襄公四年》《左传·哀公元年》两篇,二者虽然存在于同一文献中,但周秦汉在《夏代中兴史的史料批判及其\u003c左传\u003e文本的形成》中,通过对史料的考证,认为《左传·襄公四年》的史源有三:晋史官所记的魏言和戎、有穷兴亡的夏史、辛甲的《虞人之箴》;其编撰者至少有三人:和戎部分的编撰者、谏田部分的编撰者,混合两部的编撰者。不同的编撰者以自己意图改造文本,使文本产生断裂和张力,文本的融贯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干扰。周秦汉将《左传·哀公元年》《史记·吴太伯世家》《史记·伍子胥列传》的相关内容进行对比论证,认为三者呈现出内容逐渐简略的现象。《左传》重于记事,务求详尽,保留大量信息;《史记》重于立言,裁汰冗余信息,以凸显主旨。他得出结论:《左传·襄公四年》《左传·哀公元年》并非是同一个文本的割裂,而是分别独立的两个文本,各自并行,互不因袭杂,作者群体不同。

后世评价

曹魏的第四位皇帝曹髦认为,少康比刘知远刘邦更优秀。

罗琨、张永山在《中国军事通史》中认为,政治上重视人的因素,军事上重视谋略,是少康能以弱胜强、重建夏朝统治的重要原因。

相关遗迹

少康陵

少康陵位于河南省太康县东南城关镇王陵村西20米处。少康陵原本高4米,周长80多米,近似圆形,但后来几乎被夷平,现在又封成小冢。相传它是夏少康帝陵。1989年,少康陵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寒浞冢

寒浞冢位于潍坊市寒亭区东冢子后村村南50米处。寒浞冢为黄土夯筑,封土东侧为断崖,外形为半球形,底部直径约50米、底围252米、封土高6米、周长204米。虽有盗挖迹象,但封土目前保存基本完好。2000年,寒浞冢被公布为潍坊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斟鄩.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