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和耐
谢和耐(1921年12月22日—2018年3月3日),汉名雅克·热尔内,法国汉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法兰西文学院院士,法兰西学会教授。1949至1950年谢和耐在当时设在越南河内的巴黎文理研究大学远东学院学习,后师从法国汉学权威戴密微教授。1972年谢和耐获得“儒莲奖”。他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原地区社会和文化史,其著作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人物经历
1921年12月22日,谢和耐生于当时法国的殖民地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其父路易·热尔内(Louis Gernet,1882—1962)是古希腊研究专家,尤其在古希腊宗教和法律史上建树颇多,并担任过法国文学院院长一职。
1942年,谢和耐在阿尔及利亚完成学业,获得了古典文学(法文、拉丁文、希腊文和语言学)的学士和高等教育文凭。
1945年,退伍后,他将精力转向中国研究。
1945—1947年间,谢和耐在法国巴黎国立东方现代语言学院学习汉语,于1947年取得了相应文凭。
1948年,毕业于巴黎高等研究实践学院。
1949—1950年,在当时设在越南河内的巴黎文理研究大学远东学院学习,后师从法国汉学权威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1894—1979)教授。法兰西远东学院期间,他在河内居住两年,并多次赴中国和日本旅行,做学术访问。
1951—1955年,任国立科研中心的助理研究员。
1951年,还被任命为高等实验学院研究导师。
1952年底,完成学位论文《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1987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中译本),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1955—1976年,在高等实验学院从事研究导师工作。
1957—1969年,就教于巴黎大学文学院,开始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讲师,1959年任该校教授。
1969—1973年,在巴黎第七大主持其亲自创设的一个东亚语言和文化教学与研究单位的工作。
1975—1992年,任职法国最高学府法兰西学院的汉学教授,主持中原地区社会和文化史讲座。
1977年后一直作为学院远东问题各个研究所的常务主持人,直到1992年退休。
1975—1993年,他与荷兰应用科技大学汉学院前任院长许理和(Erich Ziircher)教授共同主编创刊于1890年的国际汉学杂志《通报》。
1995年1月,应邀参加在海南省召开的国际汉学会议,并向大会提交了论文《二战以来法兰西学院的中国学研究》(刊登在《中国史研究动态》,1995年3期,严武译)。
主要成就
谢和耐的博士论文《中国5—10世纪的寺院经济》于1956年由法国远东学术院于胡志明市出版,在二十一世纪仍是法国研究敦煌市经济文书唯一的一部重要著作,此书曾于1977年在巴黎重印。书中以社会学的观点,根据汉籍、印度佛教经典、敦煌和其他西域文书,分析了从南北朝到五代十国期间的中原地区寺院经济。书中对佛图户、寺户、僧祇户、常住百姓、碨户、梁户、长生库、社邑、斋供、三阶教无尽藏都做了深入探讨。
对整个佛教寺院经济现象所做的社会考察和可能的解释,不仅仅局限于某些问题的具体研究上,是本书值得注意的主要特点。谢和耐没有把佛教寺院经济看成一个孤立的现象,进行就事论事的研究,而是把它放在广阔的大背景下,视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加以综合考察,许多方面发前人之所未发。对于这种方法论的革新,谢和耐在为中译本写的序中称,他采纳的那种首先把佛教现象看成是社会现象的社会学观点至今仍不是论述中原地区寺院经济的著作中普遍采纳的出发点。这是因为这种社会学的方法并不像历史学的方法那样,操作起来相对困难一些,尤其是广阔的社会现象,往往不是能一览无余的,它需要大量的广泛的调查和分析工作。
从学术史的角度来说,此书也是具有较大的创新意义的。在谢和耐之前,虽然也有一些学者尝试利用敦煌卷子研究佛教寺院经济,但很多人因为未见原卷,效果也不尽理想。而谢和耐曾亲自参与编写法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保罗·伯希和敦煌市文言文卷子的详细目录,亲眼目睹原卷,利用了第一手资料:碑铭和写本,这在当时是领先的。
谢和耐关于敦煌学的论文主要还有《从9至10世纪的敦煌文契看中国的销售制度》和《敦煌写本中的租骆驼旅行契》两文,耿升先生已经把它们译为汉文,收在《法国学者敦煌学论文选萃》一书中。
谢和耐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巴黎大学文学院讲授的课程有中原地区实用文学、中国文学,此后逐渐转向了宋元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他在这方面主要是从白乐日教授治学,白教授对吴自牧的《梦粱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很感兴趣,他在高等研究实验学院所开的课程就有吴自牧的《梦粱录》,谢和耐的《蒙古入主中原前夕中国中原的日常生活》一书与此兴趣有缘,它是法国出版的一套有关各个国家日常生活丛书的一种,关于中国的只有两部,其中一部就是此书。另外一部是有关清朝日常生活的。
谢和耐选定了南宋王朝末年(1227-1279)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来描绘中原地区的日常生活,这正好是其首都于1276年起陷入蒙古族之手以前的数十年,他挑选的区域是杭州市地区,尤以杭州城本身为主,当时这个大都市称为临安,是南宋的都城所在,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和最富庶的大都会。此书研究范围较广,包括城市、社会、衣、食、住、生活周期、四时节令与天地万象、消闲时光等各个方面,许多是前人没有注意过的,如火灾与消防、交通与供应等,还没有人作过专门的研究,其他如衣、食、住等,虽然中外都有人做过一些研究,但是具体到一个时期的综合研究,则还没有这么深入地进行过。
引起学界高度重视的《中国和基督教》一书中,谢和耐并不注意去研究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而是重点研究中国人对基督教的反应。他认为基督教没能在中国稳固扎下根来,其原因并不如人们常说的是因为中国人排外,而是因为源于西方的基督教要求中国人完全改变他们的思想方法和宇宙观。基督教神学里的范畴是与西方逻辑学的范畴不可分割的,并且与所用的欧洲语言密切相关,所以中国人对外来思想的反应是“消极”或是“否定”的。谢和耐采纳的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
《中国和基督教》一书并非传统的传教史,而是研究传教过程中的中西文化冲突,以此来研究中西文化的特质。
在《中国和基督教》中,谢和耐没有叙述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过程,而把重点放在中国人对于基督教的反应上,从而指出中西方对人、对世界概念的根本不同。他指出,在中国人的世界观中,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并不需要一个作为创始者的上帝。
在引起学界高度重视的《中国和基督教》一书中,谢和耐并不注意去研究基督教在中国的历史,而是重点研究中国人对基督教的反应。他认为基督教没能在中国稳固扎下根来,其原因并不如人们常说的是因为中国人排外,而是因为源于西方的基督教要求中国人完全改变他们的思想方法和宇宙观。基督教神学里的范畴是与西方逻辑学的范畴不可分割的,并且与所用的欧洲语言密切相关,所以中国人对外来思想的反应是“消极”或是“否定”的。谢和耐采纳的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
谢和耐在基督教研究方面除了《中国和基督教》一书外,还有一些论文,有些已经由耿升先生译出,收在《明清间入华耶稣会士和中西文化交流》中,如《论17和18世纪的中欧交流》《利玛窦的归化政策和1600年左右中国文化生活的演变》《16世纪末至17世纪中叶的中国哲学和基督教》《中国对基督教的第一次冲突》《论1584年的第一部中文教理书的不同文本》《17世纪的基督徒和中国人的世界观》《利玛窦时代的中国文化形势》《基督教在中国的首次同化尝试》等。
谢和耐的基督教研究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关于中欧文化比较。谢和耐在《中国和基督教》一书中特别比较了中国人的伦理与基督教的伦理,中国的天与基督教的雅威的异同,指出基督教士入华传教的困难在于中西文化的激烈冲突。二是注重技术史的影响,如对于基督教传教士所带来的科学技术的研究。他指出,传教士传教而带来的科学知识对中原地区科技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基督教所传入的并非是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而且其传授科学技术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广泛的传播宗教。
诚如谢和耐在《中国社会史》的汉译本序中所说,他非常注重技术史,他认为技术与社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对于改变历史起着决定影响。因此他于1984年创立了798研究组,简称GDR798,即“中国、朝鲜、日本科学技术史研究组”。GDR是研究组(Groupe de recherche)的缩写,798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备案和支持的众多科研团体中的编号。
GDR798组筹备成立之初,谢和耐曾提议开展一种“有提纲的合作研究”。这种研究未必纳入国家科研中心的固定计划,然而,它应该围绕中原地区及其文明圈的历史,并就若干以科学为基础的观念展开综合思考。他的倡议,很快就获准实施。一个以研究中国、朝鲜和日本科技史为中心任务的研究组,正式在巴黎出现。谢和耐本人,便是该组的第一任领导,任期为1984年至1992年10月。
1990年,谢和耐与荷兰汉学家许理和一起,又提出一个研究课题:“从17至18世纪东西方科学宗教文化的相互影响,看欧洲与中国的关系”这一研究课题,后来被称为“欧洲计划”。计划的实施,势必引导人们重新关注当年天主教士的特殊历史作用——即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计划的开展,不仅囊括了德、比、荷兰等国的大量研究人员,而且也吸引了其他地区的专家学者。
《中国社会史》描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并注意从相互影响这一角度进行论述,被认为是中国通史的扛鼎之作。作者在谈及此书写作目的时曾指出,在数千年来不停发展的过程中,中原地区与远近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政治制度、法律、技术、经济和文化生活上,都是相互影响的,正是从这种辩证的观点出发,作者对中国历史的评价,对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的看法,特别是对于中国近代史的论述,才能得出正确而客观的看法,并得到汉学界好评。
个人生活
父亲:路易·热尔内(Louis Gernet,1882—1962),古希腊研究专家,并曾担任过法国文学院院长。
老师:戴密微(Paul Demievi11e,1894—1979),法国汉学家,敦煌学著名学者,金石美文学院院士,英国伦敦亚非研究学院(School of African and Oriental Studies)通信院士,英国亚洲研究学会(Association of Asian Studies) 通信院士,英国科学院 (British Academy) 通信院士。
社会任职
曾任法兰西学院(Collège de France)名誉教授,并于1979年当选法兰西文学院院士(Acadé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人文科学概论)。
人物评价
(世界汉学家数据库评)作为当代法国最具权威的汉学家,谢和耐教授曾长期主持整个法国汉学界的工作,在其五十余年的治学生涯中,获得多种的荣誉称号和奖章,如法国金石和美文学科学院的普通院士、翟理思奖、儒莲奖、荣誉骑士勋章;一级教育勋章;东洋文库外籍院士等等。
(中国侨网评)谢和耐教授以传统但不保守的治学方法,即继承了考证派的某些传统,又极大突破了他们的框架,使法国汉学研究向着现代化的道路前进,开拓了法国汉学的一代新风。
(环球网评)谢和耐教授以非凡的努力和成就使得法国汉学登上新的高度,被视为法国汉学界一位承前启后的旗手。他的《中国社会史》等研究中国历史、文化的许多著作,影响了全球研究中国文化的无数学子。
荣誉奖项
参考资料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逝世 曾凭一己之力完成一部中国通史.界面新闻.2024-04-12
谢和耐 Jacques Gernet.豆瓣读书.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