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油鸭

油鸭

油鸭,常见于沼泽地区的一类鸭。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沼,善潜水,常成对或结群游于水面,营浮巢于芦苇丛中。食蛙类、小鱼、虾、水生甲虫等。分布亚洲东部的湖沼或泽地,我国东南沿海一带都有。油鸭,以虎门白沙的最为出名,中原地区北方也称“板鸭”。制好的板鸭皮白,肉瘦味香,远销东南亚。

简介

别称

鷉、须赢(《尔雅》),鸊鷉目(《食疗本草》),水仃(《医林纂要》),海鸭子(《中国动物图谱·鸟类》),鸊(《本草拾遗》)

来源

油鸭为鸊鷉科动物小鸊鷉的肉或全体。

形态

油鸭体长约26厘米,形似鸭而小。嘴窄而尖,黑色,尖端白色,嘴裂附近黄绿色。虹膜黄色。眼先、颏、上喉黑褐色;下喉、耳羽、颈侧红栗色:上体黑褐色,部分羽毛尖端苍白;初级、次级飞羽灰褐色,初级飞羽尖端灰黑色,次级飞羽尖端白色;大、中覆羽暗灰黑色,小覆羽淡黑褐色;尾羽甚短,棕、褐,白等色相掺杂;前胸、胁、肛周灰褐色。前胸羽毛尖端苍白或白色,后胸和腹丝光白色,略沾灰褐色;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脚近尾端,呈石板灰色,趾端具阔爪,趾侧具瓣状蹼膜。

油鸭的雄鸟和雌鸟外表看起来都没多大区别,体形比较圆,有点像鸭子,但油鸭翅膀短而狭窄,尾羽退化,全为绒羽,因此看起来几乎像没有尾巴。它的嘴细而尖与鸭子也不同,所以老百姓形象的称它尖嘴鸭子,这尖嘴像凿子一样,可以快速准确的啄捕小鱼等水生生物

油鸭翅膀短,能飞却不善飞,因而不是迫不得已它很少起飞。突然受到惊吓时可以跃离水面起飞,但飞得很低,几乎贴着水面。

生活习性

油鸭长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泊、河流、水塘、沼泽地带,长单独或结群活动,食物以鱼、虾或贝类、蛙及水生昆虫为主,偶尔也吃少量水生植物,通常白天活动觅食,捕食方式通过潜入水中用嘴追捕猎取。

油鸭善于游泳,终日漂浮于睡水面上,好似漂在水上的呀呀葫芦,游泳时不以羽翼而用脚足划行,虽然也能在陆地上行走,但行动迟缓而笨拙。油鸭虽体型很小,可它的潜水技能非常强,能在水下潜行十多分钟获数十米,之后又在附近露出水面。性情非常活跃,活动时频繁潜水取食,休息时则一动不动,由于油鸭生性胆怯,只要遇到来人或者感觉稍有风吹草动,要么潜入水草丛中,要么猛地往水里一钻,顿时消失,隐藏的无影无踪,这种潜水隐身术妙不可言,动作既轻快又迅速,哪怕你眼盯着看多次也未必能看出个究竟来。

雌雄一起筑巢,它们的巢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油鸭的种类较多。它们以小鱼小虾及软体动物门和蛙类为食,能够长时间潜入水中,并且会将嘴尖、鼻孔和眼睛露出水面观察动静,遇有危险便在水下潜逃。油鸭的求偶行动很特殊且很滑稽,双方从表演到凝视,然后一起扎入水中再浮出水面,面面相觑,摇头晃脑,并各自向对方送上一小撮水草为礼物。

油鸭以虎门白沙的最为出名,中原地区北方也称“板鸭”。制好的板鸭皮白,肉瘦味香,远销东南亚。改革开放以来,白沙村油鸭工厂便起,秋冬时节可谓全民加工,近年改良工艺,供不应求。

油鸭诗词

虎门白沙油鸭

白沙地富水粮,

腊月风干鸭子身。

冬日阳光添火焙,

皮肥肉厚美香醇。

诗后浅说

宋元时期,虎门白沙立寨。明清时设巡检司并立盐埠。其官兵多江浙人,善养鸭。喜此地水足粮丰,退伍时解甲不归乡,留在白沙,逐在溪边养鸭。又有江西南安退役者善腊鸭。故合两地技术了,创出别具一格之“白沙油鸭”。

白沙油鸭肥白肉厚,甘怡香醇,肥而不腻,番而不俗。其制作工艺注重开膛、次氯酸钠、腌制、阳晒、火焙。晚清时期已出口香港特别行政区,誉满海内外。百多年来,一直是东莞市外贸的拳头产品。改革开放以来,白沙村油鸭工场遍起,秋冬时节,可谓全民加工。近年还改良工艺,供不应求,每年仅出口创汇就超一千万港元

白沙腊鸭名传海内外:不仅是家庭秋冬美食,而且走上宴席,佐以芋头、茱蔬,制作出“香芋油鸭煲”、“鸭脾糯米饭”、“鸭颈芥菜汤”、“金银鸭肝肠”、“鸭肾炖西洋菜”等,皆由白沙油鸭派生,各有风味。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