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
江源,女,博士,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博士、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教授,地理科学学部教授。研究方向为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与城市生态环境。
教育背景
1978-1982: 大学本科,西北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学专业
1982-1984: 硕士研究生,西北大学地理系自然地理专业植被地理学方向
1991-1996: 博士研究生,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Universitaet 卡尔斯鲁厄)地球科学生物学系,地生态学和地理学研究所,地生态学方向
研究领域
资源生态学、植被生态学、城市生态学、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学、植物地理学、恢复生态学
研究经历
1984-1990: 教师,西北大学地理系
1996 - 今: 教师,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前资源科学研究所)
1999-2001: 德国研究协会(DFG)访问研究员,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
2004-2005: 亚洲理工学院(As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资源环境与发展学院访问教授,泰国
2005-2006: 瑞典农业科学大学(Swedish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保护生物学系,瑞典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心(CBM)访问教授
教学科研经历
1984-1990: 西北大学地理系任教期间
1. 承担“植物学基础与植物地理学”课程的全部课堂教学和野外实习任务
2. 承担“水土保持林草”课程的全部教学及野外实习任务
3. 参加“八五”攻关课题子课题“黄土高原典型区综合治理与经济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工作
4. 参加贺兰山植物和植被资源考察工作
1991-1996: 在德国完成博士论文期间
1. 指导地生态学专业学生综合野外实
2. 参加建设规划自然保护区的研究工作
1996 - 今: 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期间
1. 本科教学“城市生态学”课程的教学任务(1998年)
2. 本科教学“植物地理学(包括野外实习)”课程的教学任务(2000、2001年)
3. 研究生学位基础课“自然资源生态学”(1997-2004年)
4. 研究生学位基础课“高等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部分)”(1997-2003年)
5.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1999-2007年共计24人)
6. 培养硕士研究生(1997-2004):共培养硕士生10人,其中6人已经毕业
7. 协助和单独培养博士生(1999-2004):共培养3人,其中1人已经毕业
8. 科研项目、获奖与论文参考其相关内容
科学研究
主持项目
1白(Picea meyeri)年轮形成与非结构性糖类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面上项目)。2018-2021
2 中国北方山地针叶林生长的时空分异及其对水热条件的响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重点项目)。2017-2021
3 北京地区黄芩的生态适宜性及资源特征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共建项目建设计划----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50万元。2015-2017
4 东江浮游藻类群落对生境响应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由申请项目)。2013-2016
5 重点流域水生态功能三级四级分区研究。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流域水生态承载力调控与污染减排管理技术研究”项目:第二课题。2012-2015
6 全国生态系统类型分布与构成的现状评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项目。2012-2013
7 华北芦芽山白径向生长节律的气候响应及其垂直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由申请项目)。2012-2015
8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下的区域生态系统响应及适应性管理。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重点项目。2010-2012
9 基于树木生长与生境关系定量解析的华北水源地高山林线景观形成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由申请项目)。2009-2011
10 重点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研究。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与质量目标管理技术项目”第二课题。2008-2010
11 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景观结构与格局变化及其生态效应。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009-2010
12 生态城市和宜居城市研究。广州市城市规划局番禺区分局。2009
13 中草药资源数量、质量与生境关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项目。2008-2009
14 适合广西高速公路生态建设用的主要植物物种筛选。北京路域生态工程有限公司。2007-2010
15 深圳市城市整体规划修改编-生态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专题。深圳市规划局与深圳市环保局。2006-2007
16 道地药材生态适宜性分析技术研究及适宜生产区区划。国家科技支撑项目课题。2006-2009
17 华北高山、亚高山草甸多尺度空间格局及其可持续利用范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由申请项目)。2006-2008
18 农村土地问题与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项目。2005-2006
19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北京师范大学项目。2005-2006
20 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合作课题。2005
21 公路路域生态技术研究(第四子课题)。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4-2007
22 Study on Sustainable Land and Biological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Thailand. ASIA Fellows Awards. Founded by the Asian Scholarship Foundation(亚洲学人基金项目)。2004-2005
23 北京市东灵山、百花山风景名胜区草甸及景观变化测量与评价(第一课题)。北京市园林局项目。2004-2005
24 基于地理因素、景观结构和生境特征数据的贺兰山生物多样性格局测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由申请项目)。2004-2006
25 Economic incentive measures and managerial policy for the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west China(西部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激励措施与管理政策)。福特基金会。2002-2004
26 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对策研究(第二课题)。交通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02-2003
27 山地效应温度空间分异及其对植被景观作用机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由申请项目。2000-2003
28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区域生态安全研究。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00-2002
29海河流域生态变化趋势与控制对策研究。“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2000-2002
30 北京市门头沟区“十五”规划和2015年远景目标研究。北京市门头沟区计划委员会。2000-2001
31 Study on urb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olicies problems and policies in urban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China(城市环境保护的政策体系研究—中国城市垃圾管理体系中的问题与政策)。福特基金会。1999-2001
32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系统工程。北京师范大学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998-1999
33 珠江三角洲地区景观结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自然科学青年教师基金项目。1997-1998
34 转化糖方法在环境生态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前景及其结果可订正性和可比性的试验与理论分析。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1998-2000
作为副主持或主要参加人完成的课题
35 深圳市生态安全体系建设课题。深圳市环境保护局。2009
36 北京北柴胡野生资源的调查及有效成分累积规律与生境因子相关性的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项目。2004-2006
37内蒙古自治区大青山生态影响评价项目。北京水利水电科学院项目。2004-2005
38 新疆北水南调工程沙害防治与生态产业建设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004-2005
39 黄土高原地区退耕还林(草)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私人成本与社会收益的冲突及可能解决途径。中美学术交流中心项目。2001-2003
40 草地与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重建机理与优化生态—生产范式。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973)。1999-2004
41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及其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五”重大项目课题)。1998-2002
学术论文
2017年
Jirui Gong, Min Liu, Sha Xu,Yuan Jiang, Yan pan, Zhanwei Zhai, Qinpu Luo, Lili Yang, Yihui Wang. Effects of light deficiency on the accumulation of saikosaponins and the eco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wild Bupleurum chinense DC. in China.Industrial Crops and Products, 2017, 99: 179-188.
Lingnan Zhang,Yuan Jiang*, Shoudong Zhao, Xinyu Kang, Wentao Zhang, Tan Liu. Lingering response of radial growth of Picea crassifolia to climate at different altitudes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Northwest China. Trees, 2017, 31(2): 455-465.
丁思洋, 朱文泉,江源, 董满宇, 郑周涛. 基于RS与GIS的中巴经济走廊生态现状评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3(3): 358-365.
李文卿,江源*, 赵守栋, 张凌楠, 刘锬. 六盘山地区油松树轮宽度年表与多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的关系. 生态学报, 2017, 37(10): 3365-3374.
2016年
Jiao Ding,Yuan Jiang*, Qi Liu,Zhaojiang Hou, Jianyu Liao, Lan Fu, Qiuzhi Peng. Influences of the land use pattern on H₂O quality in low-order streams of the Dongjiang River basin, China: A multi-scale analysis.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6, 551: 205-216.
Liang Jiao,Yuan Jiang*, Mingchang Wang, Xinyu Kang, Wentao Zhang, Lingnan Zhang, Shoudong Zhao.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in radial growth of Picea schrenkiana along elevations of the 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northwest China. Dendrochronologia, 2016, 40: 117-127.
Lan Fu,Yuan Jiang*, Jiao Ding, Qi Liu, qiuzhi Peng, Muyi Kang. Impacts of land use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macroinvertebrate functional feeding groups in the Dongjiang River basin, southeast China. Journal of Freshwater Ecology, 2016, 31(1): 21-35.
Enzai Du, Wim de Vries, Wenxuan Han, Xuejun Liu, Zhengbing Yan,Yuan Jiang*. Imbalanced 磷 and 氮 deposition in China's forests. Atmospheric 化学 and Physics, 2016, 16(13): 8571-8579.
Lingnan Zhang,Yuan Jiang*, Shoudong Zhao,Manyu Dong, Han Y.H. Chen, Xinyu Kang. Different responses of the radial growth of conifer 物种 to increasing 温度 along altitude gradient: Pinus tabulaeformis in the Helan Mountains (Northwestern China). Polish Journal of Ecology, 2016, 64(4): 509-525.
魏希文,缪丽娟,江源,Nath Reshmita,崔雪峰. 基于分层分区法的中国历史耕地数据的网格化重建. 地理学报, 2016, 71(7): 1144-1156.
刘琦,江源*,丁佼,侯兆疆,付岚. 东江流域主要支流溶解性有机质污染特征初探.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7): 1231-1240.
刘锬,江源*. 地形对贺兰山高山林线分布高度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5: 586-590.
郭媛媛,江源*, 董满宇,文岩,王明昌,焦亮. 1961-2013年华北晋冀山地和黄土高原区树木生长季变化趋势. 资源科学, 2016, 38(4): 758-767.
王炳钦,江源*,董满宇,文岩. 1961-2010年北方半干旱区极端降水时空变化. 干旱区研究, 2016, 33(5): 913-920.
丁新原,周智彬,徐新文,王永东,江源,鲁晶晶,常青. 咸水滴灌下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人工防护林土壤水盐动态. 土壤学报, 2016, 53(1): 103-116.
2015年
Enzai Du, Wim de Vries, Xuejun Liu, Jingyun Fang, James Galloway,Yuan Jiang*. Spatial boundary of urban ‘acid islands’ in southern China. Scientific reports, 2015, 5: srep12625.
YuanJiang, Yiping Zhang, Yuanyuan Guo, Muyi Kang, MIngchang Wang, Biao Wang. Intra-Annual xylem Growth of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at Its Upper and Lower Distribution Limits on the Luyashan Mountain in North-Central China. Forests, 2015, 6(11): 3809-3827.
Wentao Zhang,Yuan Jiang*, Ming-chang Wang, Ling-nan Zhang and Man-yu Dong. Topography-and 物种Dependent Climatic Responses in Radial Growth of Picea meyeri and 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in the Luyashan Mountains of North-Central China. Forests, 2015,6(1): 116-132.
Yuan Jiang, Bing-qin Wang, Man-yu 越南盾, Yong-mei Huang, Ming-chang Wang, Biao Wang. Response of daily stem radial growth of Platycladus orientali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 semi-arid 面积 of North China. Trees, 2015, 29 (1): 87-96.
Lan Fu,Yuan Jiang*, Jiao Ding, Qi Liu, Qiu-zhi Peng, Mu-yi Kang, Li-zhu Wang. Spatial variation of macroinvertebrat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 a subtropical river system of southeasternChina. Knowledge and Management of Aquatic Ecosystems, 2015 (416): 17.
Jiao Ding,Yuan Jiang*, Lan Fu, Qi Liu, qiuzhi Peng, Mu-yi Kang. Impacts of Land Use on Surface H₂O Quality in a Subtropical River Basin: A Case Study of the Dongjiang River Basin, Southeastern China. Water, 2015, 7(8): 4427-4445.
Liang Jiao,Yuan Jiang*, Wen-tao Zhang, Ming-chang Wang, Lin-nan Zhang, Shou-dong Zhao. Divergent responses to climate factors in the radial growth of Larix sibirica in the eastern Tianshan Mountains, northwestChina. Trees, 2015, 29 (6): 1673-1686.
王明昌,刘锬,江源*,康慕谊,王彪:中国北方中部地区近五十年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6):631-635。
郭媛媛,江源*:环境因子对树木形成层活动及木质部发生影响的研究进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51(6):613-619。
张文涛,江源*,王明昌,张凌楠,董满宇:芦芽山阳坡不同海拔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生态学报, 2015, 35(19): 6481-6488。
王彪,江源*,郭媛媛,王明昌:芦芽山风景名胜区白杄非结构性糖类和氮含量随海拔梯度的变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5,51 (5): 540-544。
任斐鹏,江源,董满宇,张平仓:基于遥感和GIS的流域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化方法研究。长江科学院院报,2015,03:112-116。
赵守栋,江源*,焦亮,王明昌,张凌楠,李文卿:ARSTAN程序和R语言dplR扩展包进行树轮年表分析的比较研究。生态学报,2015,22。
王彪,江源*,王明昌,董满宇,章异平:芦芽山风景名胜区不同海拔白杄非结构性糖类含量动态。植物生态学报,2015,07:746-752。
张文涛,江源*,王明昌,张凌楠,郭媛媛:使用MiVnt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树木年轮细胞特征研究的尝试。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154-159。
陶岩,段问宇,卜庆国,王新民,江源*:内蒙古自治区中东部高速公路路堑阳坡植被恢复效果研究。安徽农业科学。 2015。43(23):198-201。
2014年
YuanJiang, Wen-tao Zhang*,Ming-chang Wang,Mu-yi Kang andMan-yu Dong. Radial growth of two montane dominant conifer tree 物种 in responses to climate in North-Central China. PLOS ONE, 2014, 9(11), e112537.
En-zai Du, Yuan Jiang*, Jing-yun Fang, Wim de Vries, Inorganic 氮 deposition inChina's forests: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98 (2014): 474-482.
王辉,江源,崔玉娟,王明昌,邵雪梅,刘春兰:长白山红松和兴安鱼鳞云杉年轮细胞尺度参数对气候要素的响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3):293- 297。
张凌楠,江源*,张文涛,王辉,董满宇,赵守栋:树轮—气候响应研究中气象数据选择探究———以贺兰山油松为例。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4):402-406。
李文卿,范宽,刘颖慧,张凌楠,江源*:六盘山地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1):105-109。
吕乐婷,彭秋志,郭媛媛,刘颖慧,江源*。基于SWAT模型的东江流域径流模拟。自然资源学报,2014,29(10):1746-1757。
叶春,王博,李春华,叶斌,江源,孔祥龙。沉水植物黑藻腐解过程中营养盐释放过程。中国环境科学, 2014,34(10):2653-2659。
2013年
Manyu Dong, Yuan Jiang, Dayong Zhang, Zhengfang Wu: Spatiotemporal change in the climatic growing season in Northeast China during 1960-2009.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2013, 111 (3): 693-701.
Hui Wang, Xue-mei Shao, Yuan Jiang, Xiu-qi Fang, Shao-hong Wu.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the radial growth of Pinus koraiensis along elevations of Changbai Mountain in northeastern China. Forest Ecology and 管理学 2013, 289: 333-340.
黄晓霞,江源,丁佼,和克俭,张勇,秦雨。广西公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热带地理,2013,33(1): 70-75.
江源,彭秋志,廖剑宇,李敬瑶。浮游藻类与河流生境关系研究进展与展望。资源科学,2013,35(3):461-472.
董满宇,王炳钦,廖剑宇,江源,邢开雄。近50 年东江流域极端降水事件变化特征。资源科学,2013,35(3):521-529.
吕乐婷,彭秋志,廖剑宇,江源,康慕谊。近50 年东江流域降雨径流变化趋势研究。资源科学,2013,35(3):514-520.
王珊,于明,刘全儒,周云龙,江源,付岚,孟世勇。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的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资源科学,2013,35(3):473-480.
廖剑宇,彭秋志,郑楚涛,吕乐婷,江源,康慕谊。东江干支流水体氮素的时空变化特征。资源科学,2013,35(3):505-513.
张健枫,伍永秋,潘美慧,江源,康慕谊。东江上游地貌特征与水系结构关系分析。资源科学,2013,35(3):496-504.
2012年
Manyu 越南盾; Yuan Jiang; Chutao Zheng; Dayong Zhang:Trends in the thermal growing season throughout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1960-2009.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气象学 166–167 (2012) 201– 206.
Yuan Jiang,Zhenyu Ding,qiuzhi Peng,Jianyu Liao,Leting Lv.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orresponding Factors of Heavy Metals Concentrations in the Dongjiang River Basin, Southeast China. Researc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nd 地球 Sciences. 2012, 4(4): 448-459.
Wentao Zhang, Yuan Jiang , Manyu Dong , Muyi Kang , Haochun Ya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dial growth of Picea meyeri and climate along elevations of the Luyashan Mountain in North-Central China.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 265:142-149
Zhen-yu Ding, Yuan Jiang, Jian-yu Liao, qiuzhi Peng, Le-ting Lv, Chu-tao Zheng. Heavy Metal Signatures of Highly Anthropogenic Developments from the Dongjiang River Basin in Southeastern China.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1493-1498.
G.C. Xu, M.Y. Kang, Y. Jiang. The 18th Biennial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Ecological Modelling: 适应 to the Policy-oriented Livelihood Change in Xilingol Grassland, Northern China. Procedia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2,13: 1668 – 1683
M. Liu, A. Bárdossy, J. Li, and Y. Jiang: Physically-based modeling of topographic effects on spatial evapotranspiration and soil moisture patterns through radiation and wind. Hydrol. 地球 Syst. Sci., 2012,16: 357-373
Min Liu, András Bárdossy, Jing Li and Yuan Jiang: GIS-based modelling oftopography-induced solar radiation variability in complex terrain for 数据 sparse reg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 iFirst, 2012, 1-28
段锦,康慕谊,江源。东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自然资源学报. 2012,27(1): 90-103
董满宇,江源,杨浩春,王明昌,张文涛,郭媛媛。芦芽山风景名胜区林线白杄生长季径向生长动态。植物生态学报。2012,36(9):956-964.
董满宇, 江源, 王明昌, 张文涛, 杨浩春。芦芽山林线华北落叶松径向变化季节特征。生态学报。2012,32 (23).
杨艳刚,江源,张文涛,李雪飞。山西芦芽山林线附近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12,28(2):120-127.
彭秋志,康慕谊,廖剑宇,江源。河段水质压力目标管理模式的概念与方法。环境科学学报。2012,32(10):2625-2632.
黄晓霞,江源,熊兴,和克俭,张勇。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水资源保护。2012,28(3):22-27
2011年
Manyu Dong, Yuan Jiang, Wentao Zhang, Yangang Yang and Haochun Yang .Effect of alpine treeline conditions on the response of the stem radial variation of Picea meyeri Rebd. Et Wils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Polish Journal of Ecology. 2011, 59(4): 729-739.
Deyong Yu; Yuan Jiang; Muyi Kang; Yuhong Tian; Jin Duan. Integrated Urban Land-Use Planning Based on Improving Ecosystem Service: Panyu Case, in a Typical Developed 面积 of China. Journal of Urban Planning and Development -ASCE, 2011. 137(4): 448-458
Muyi Kang, Guangcai Xu, Yuan Jiang, Yanhong Qin, Jin Duan. Better Way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tegration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with Regional Development- A Case Study of the Sloping Land Conversion Program (SLCP) in Loess Plateau Region,China. Proceedings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Electronic Information, BMEI 2011, IEEE Press, 4: 844-852 (EI)
Meifang Yan, Xinshi Zhang, Yuan Jiang \u0026 Guangsheng Zhou: Effects of irrigation and plowing on soil 碳 dioxide efflux in a poplar plantation chronosequence in northwest China. 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11, 57, 466-474
江源, 王博, 杨浩春, 刘全儒, 周云龙。东江干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水质的关系. 生态环境学报. 2011,20(11): 1700-1705
任斐鹏,江源,熊兴,董满宇,王博。东江流域近20 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差异特征分析。资源科学,2011,33(1):143-152
王博,刘全儒,周云龙,熊兴,江源。东江干流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生物学评价. 水生态学杂志。2011,32(5):43-49
陶岩, 江源, 顾卫, 田育红。草灌植被护坡群落中草本对灌木生长的竞争关系研究。东北师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43(2):140-144
王博,梁志诚,任斐鹏,熊兴,江源。东江干流富营养化评价及区域差异性研究。环境污染与防治,2011,33(6):15-18
章异平,江源,刘全儒,任斐鹏。放牧对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牧草品质的影响。生态学报,2011,31(13):3659-3667
张文涛,江源,董满宇,杨艳刚,杨浩春。芦芽山不同海拔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11,47( 3):304-309
2010年
江源,章异平,杨艳刚,徐军亮,刘全儒:放牧对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植被-土壤系统耦合的影响。生态学报,2010,30(4):837-846
Qingzhu Gao, Muyi Kang, Hongmei Xu, Yuan Jiang, Jie Yang: Optimization of land use structure and spatial pattern for the semi-arid loess hilly-gully region in china. Catena, 81 (2010): 196–202. doi:10.1016/j.catena.2010.03.002
闫美芳,张新时,周广胜,江源:不同树龄杨属人工林的根系呼吸季节动态。生态学报,2010, 30( 13) : 3449-3456
闫美芳,张新时,江源,周广胜:主要管理措施对人工林土壤碳的影响。生态学杂志,2010,29(11):2265-2270
熊 兴,江源, 任斐鹏,董满宇,田育红,雷一鸣:东江下游河网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水体的生态影响。自然资源学报,2010,25(8):1320-1331
肖雁青,江源,张文涛,马涛,闫世军,李智,张文生: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主要有效成分的区域差异及聚类分析。
资源科学,2010,32(9):1821-1828
王维,江源,张林波,傅泽强,周来东,丁优彬:基于生态承载力的成都市产业空间布局研究。环境科学研究,2010,23(3):333-339
董满宇,江源,任斐鹏,吴正方:近50a来北方农牧交错带气温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中国沙漠,2010,30(4):926-932
董满宇,江源,李俞萍,任斐鹏:近46年来东江流域降水变化趋势分析。水文,2010, 30(5): 85-90
赵鸣飞,刘全儒,康慕谊,江源,孟世勇,王菁兰:东江干流河岸带植物群落类型分布格局研究。自然资源学报,2010,25(9):1547-1555
董满宇,江源,熊兴,任斐鹏:1959~2004 年东江流域气温变化特征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6(6):733-737
王维,张哲,江源,刘孝富,许超:基于生境适宜度的成都市震后大熊猫生境评价。环境科学研究,2010,23(9):1128-1135
潘美慧,伍永秋,任斐鹏,董一帆,江源:基于USLE的东江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2):2154-2164
朱 源,康慕谊,江源:贺兰山针叶林结构与多样性的海拔格局。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9):44-46,49
2009年
江源,黄晓霞,刘全儒,和克俭,杨艳刚: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植物多样性格局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5(1):91-95
黄晓霞,韩京萨,刘全儒,江源,和克俭:小五台亚高山草甸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草业学报,2009,16(3):1-8
杨艳刚,江源,张文涛,王耿锐:芦芽山风景名胜区林线附近华北落叶松茎干生长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9,15(2):169-174
Yuan Zhu, Yuan Jiang, Quanru Liu, Muyi Kang, Eva M. Spehn and Christian Koerner. Elevational trends of biodiversity and plant traits do not converge—a test in the Helan Range, NW China. Plant Ecology. 2009, 205:273–283 (DOI 10.1007/s11258-009-9616-1)
Yang Yan-gang, Jiang Yuan, Zhang Wen-tao, Dong Man-yu: Stem Radial Growth Features of Picea meyeri Responding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t the Treeline of Luya Mountain. IEEE, 2009
肖雁青,江源,李垒、张文涛、李俞萍、张文生:北京西部山地黄芩主要有效成分与不同环境条件的关系研究。中草药,2009,40(8):1291-1296
江源,杨艳刚等,芦芽山林线白杄与华北落叶松径向生长特征比较研究。应用生态学报,2009,20(6):1271-1277
任斐鹏,江源,杨艳刚、李俞萍、陶岩:野生北柴胡根资源量与地上植株形态关系研究。资源科学,2009,31(6):985-993
江源,任斐鹏,肖雁青,张文涛,李俞萍,熊兴:基于GIS与群落调查的北京市野生北柴胡资源量测算。自然资源学报,2009,24(6):1080-1089
董满宇,江源,肖雁青,任斐鹏:黄芩分布区主要气候要素变化趋势时空特征分析。中国农业气象,2009,30(4):569-574
董满宇,吴正方,江源:近百年来东北地区与北海道地区气温变化对比。地理科学,2009,29(5):684-689
2008年
黄晓霞,韩京萨,刘全儒,江源,和克俭:小五台亚高山草甸植物地上生物量及其营养成分研究。草业科学,2008,25(11):5-12
董炜华,殷秀琴,顾卫,江源,刘继亮:公路路域植被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土壤学报,2008,45(4):678-685
陶岩,江源,顾卫,王耿锐: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中草-灌配置模式实验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8,30(6):70-73
章异平,江源,刘全儒,陶岩,王耿锐:放牧压力下五台山高山、亚高山草甸的退化特征。资源科学,2008,30(10):1555-1563
陶岩、周道纬,江源,王耿锐,松嫩平原碱化草甸中5种豆科的分布格局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4(5):539-544
朱源、康慕谊、江源、刘全儒:贺兰山木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格局。植物生态学报,2008,32(3):574-581
2007年
康慕谊,朱源,刘全儒,苏云,江源:贺兰山高山草甸的群落生态学研究,中国草地学报,2007,29(1):13-18
朱源,康慕谊,刘全儒,苏云,江源等:贺兰山高山草甸生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关系。2007,13(6):771-776
朱源,康慕谊,刘全儒,苏云,江源:贺兰山针叶林结构特征与种类组成的比较,地理研究,2007,26(2):305-313
黄晓霞,江源,刘全儒,黄秋如:小五台亚高山草甸与生境关系分析。植物生态学报,2007,31(3):437-444
Changhui Peng, Hua Ouyang, Qiong Gao, Yuan Jiang, Feng Zhang, Jun Li, Qiang Yu. Building a “Green” Railway in China.
Science, 2007, Vol. 316:546-547 (SCI 收录)
Yuan Jiang, Muyi Kang, Yuan Zhu and Guangcai Xu. Plant Biodiversity Patterns on Helan Mountain, China. Acta Oecologica,2007,32(2): 125-133 (SCI 收录)
Yuan Jiang, Muyi Kang. Agriculture Based Identification of Land Use Factors for Improving Sustainable Land Resource Management in Northern Thailand — A Case Study in the Chiang Mai Provi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0026 World Ecology. 14(2007): 382-390 (SCI 收录)
江源,陶岩,顾卫,刘永兵,余海龙: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效果研究。公路交通科技(科学技术版),2007,24(7):147-152
晏晓林,顾卫,江源,戴泉玉,孟强: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应用的系统化设计研究。公路交通科技(科学技术版),2007,153-158
顾卫,江源,余海龙,晏晓林,沈毅:我国北方地区边坡客土喷播技术应用现状与问题。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03:36-39
姜伟,顾卫,江源,丛建鸥:草灌植物浅细根系固土的三轴实验研究。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03:40-44
刘永兵,江源,顾卫,晏晓林,戴泉玉:路域植被护坡工程表土保护效果评价研究。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03:45-48
戴泉玉,晏晓林,顾卫,江源,刘永兵:西北半干旱区公路下边坡植被建植技术的对比实验。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03:50-52
晏晓林,江玉林,顾卫,沈毅,江源: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研究。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03:35
陶岩,刘永兵,顾卫,江源,余海龙,宴晓林,戴泉玉:客土喷播在西北半干旱区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中的应用。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7,03:53-57
李炜民,江源,李延明,黄永梅,李晓兵:东灵山风景区草甸资源退化评价与管理措施。资源科学,2007,29(4):70-76
朱源,江源等:贺兰山高山草甸的生物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关系研究。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接受
朱源,江源,刘全儒,熊敏:基于等面积高度带划分的贺兰山维管植物物种丰富度的海拔格局研究。生物多样性,2007,15(4):408-418。
朱源,康慕谊,刘全儒,江源,苏云,赵登海,和克俭,陶岩等:贺兰山针叶林物种密度的通径分析。山地学报,2007,25(4):469-474。
朱源,康慕谊,刘全儒,江源,和克俭:贺兰山油松和青海云杉交错区的物种丰富度研究。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7,15(3):1-6
余海龙,顾卫,江源,刘永兵:半干旱区高速公路边坡不同年代人工植被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特性研究。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7,16(6):22-24
黄晓霞,江源,刘全儒,黄秋如:小五台亚高山草甸植物种分布的生境条件解释。草业学报,2007,16(6):408-418
2006年
高清竹,何立环,江源: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土地利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生物多样性,2006,14(1):41-47
黄晓霞,江源,顾卫,戴泉玉,沈毅,晏晓林:GIS支持下的中国西部公路建设生态影响区划。生态学报。2006,26(4):1221-1230
顾卫,江源,张春禹,刘杨,晏晓林,沈毅:厚层基质喷附技术在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生态恢复与重建中的应用研究。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06, 09:157-160
陶岩,江源,顾卫,刘永兵,何凡:内蒙古自治区中部高速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研究。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12,Vol.4. 61-66
2005年
曹彤,江源,宋阳,和克俭:陕北地区种植业土地利用与农业投入关系的典范对应分析。资源科学,2005,27(4):56-62
江源,黄秋如,韩京莎,黄晓霞,刘全儒: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物种分布与温度关系研究。应用生态学报, 2005,16(7):1213-71217
江源,黄晓霞,黄秋如,刘全儒,韩京莎:小五台亚高山景观尺度光、温、水指数与植被关系研究。地理学报,2005,60(4):698-704
许红梅,高清竹,江源,赵云龙: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长川流域植被盖度及其动态分析。中国沙漠,2005,25(6):880-885
2004年
Shi-kui Dong, Yuan Jiang, Quan-ru Liu and Xiao-xia Huang: Effect of altitudinal gradient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sub-alpine 草甸 on the Xiaowutai Mountain in Northern China. 2004, Canadian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 48(2): 529-532 (SCI 收录)
世魁,康慕谊,江源: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农业结构调整与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2004,中国草地。26(3):59-64
高清竹,杨,宋炳煜,江源: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长川流域生态用水分析。2004,自然资源学报。19(4):499-507
Shi-kui Dong, Y. Jiang, 迈克尔·乔丹 Wei, R.J. Long, Z.Z. Hu and M.Y. Kang: Effects of 氮 application rate on soil and plant characteristics in pastures of perennial grass mixtures in the alpine region of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China. 2004, Australian Journal of Soil Reserch. 42, 727-735 (SCI 收录)
高清竹,江源:黄河中游砒砂岩地区长川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04,23(4):52-62
黄晓霞,江源,顾卫,戴泉玉,沈毅,晏晓林:中国公路生态研究的国际比较及展望。公路交通科技,2004,21(4):165-168
戴泉玉,江源,沈毅,晏晓林:西部地区公路建设的生态影响区划。公路交通科技,2004,21(7):37-40
2003年
黄晓霞,江源,刘全儒,黄秋如,戴泉玉:小五台山亚高山草甸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2003,地理学报。58(2): 186-192
熊慧波,周燕芳,江源,耿侃:扎鲁特旗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生态损益估算。2003,干旱区研究。20(2):98-103
Jiang Yuan, Kang Muyi, Liu Zheng, Zhou Yanfang: Urban Garbage Disposal and Management in China.
2003, Journal of Environment Science. 15(4):531-540 (EI 收录)
Yuan Jiang, Muyi Kang, Qingzhu Gao, Lihuan He, Min Xiong et al. Impact of Land Use on Plant 生物多样性 and Measures for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the Loess Plateau in China -- A Case Study in Hilly-Gully Region of the Northern Loess Plateau. 2003,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12 (10): 2121-2133 (SCI 收录)
刘全儒,康慕谊,江源:北京及河北省植物新纪录(II)。2003,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9(5):674-676
周燕芳,江源,康慕谊,吴文斌,熊慧波:中国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状况预测。2003,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下半月):33-36
2002年
江源,康慕谊,张先根,周燕芳:生活垃圾资源化与减量化措施在中国城市居民中的认知度分析。2002,资源科学。24(1):15-19
江源:中国城市环境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中新政策的可导入性分析。2002,管理世界。第二期:65-73
江源,高清竹,何立环,王家骥:基于Landsat-TM数据的农牧交错带景观结构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兴和县为例。2002,应用生态学报。13(4):403-408
江源,赵海霞,常玉涛:人类活动对东灵山山顶草甸植被景观的影响及其保护对策。2002,地球科学进展。17(2): 235-240
赵海霞,江源,刘全儒:城市土地利用对植被特征的影响。2002,地球科学进展。17(2):247-253
高清竹,何立环,江源,王家骥: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农业用地和牧业用地互动关系研究。2002,地球科学进展。17(2): 209-214
何萍,王家骥,苏德毕力格,李京荣,江源,孟令尧:海河流域生态功能区域划分研究。2002,海河水利。2002(2):8-11
江源,熊敏:贺兰山植物物种资源构成的垂直分异。2002,资源科学。24(3):49-53
董世魁,江源,黄晓霞:草地放牧适宜度理论及牧场管理策略。2002,资源科学。24(6):35-41
高清竹,何立环,黄晓霞,江源:海河上游农牧交错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2002,自然资源学报。17(6):706-712
蕫世魁,胡自治,龙瑞军,康慕谊,江源:高寒地区混播多年生禾草对草地植被状况和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经济价值分析。2002,水土保持学报。16(3):98-101
袁利平,江源:北京市区道路两侧土地利用对表土层重金属污染影响的研究。2002,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2卷(总第62期):45-47
熊惠波,候会乔,江源等:扎鲁特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2002,农村生态环境,18(3):5-10
2001年
江源:测定温度的转化糖方法及其在景观生态学中的应用。2001,生态学报。21(1):28-33
江源:城市生活垃圾收费中的问题与对策。2001(6),科技导报。156期:55-57
康慕谊,江源:生态区评价研究的兴起与发展。2001,第四纪研究。21(4):337-344
Jiang Yuan, Manfred Meurer: Die Steppen Nordchinas und ihre Belastung durch weide- und landwirtschaftliche Landnutzung.
2001, Geographische Rundschau. 53(10): 48-52.
江源,Manfred Meurer:德国南部落叶阔叶林下常见植物的光适应性研究。2001,植物学报。43(9):960-966 (SCIE 收录)
江源,赵生才,孙成权:地球-生命耦合系统:生物圈动力学和全球环境控制 —德国未来15年超大型科学研究计划“地球工程学”研究的重要领域。2001,地球科学进展。16(6):877-884
2000年以前
康慕谊,江源,石瑞香,2000:"东北地区样带(NECT)1984-1996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地理科学。20(2):115-120
Jiang, Y., Kang, M. Y., Liu S. et al.: A Study on the Vegetation in the east Side of Helan Mountain. 2000, Plant Ecology. 149 (2): 119-130 (SCI 收录)
江源:植物群落对景观温度特征指示作用的研究。2000,植物生态学报。21卷5期:523-527。
江源,M.Meurer:效应温度及其在山地植被景观研究中的应用展望。2000,地球科学进展。15卷6期:644-648
Kang Muyi (康慕谊), Jiang Yuan (江源): On the Discordant Urban Development in Xi'an City. 1999,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9(2):113-119
江源,刘硕:城市土地利用下的植物物种资源特征分析。1999,自然资源学报。14卷4期:359-362
江源:欧洲农田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1999,资源科学。21卷5期:53-56。
江源:解决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系统工程思路。1998,科技导报。117期:8-10。
江源:城市系统工程与城市生活垃圾出路。1997,燎望新闻周刊。第29期:19-20。
田连恕,江源:贺兰山的灰榆疏林与灰榆疏林草原。1992,宁夏大学学报。13卷1期:63-70
雷明德,江源:陕北地区草原的类别和草原区界。1991,《黄土高原环境资源开发》专集,陕西人民出版社
江源:贺兰山主要旱生植被种类组成及植被资源的保护利用。1990,干旱区资源与环境。4卷3期:63-70
江源,田连恕,雷明德,康慕谊:贺兰山东坡低山区植被种类组成区域分异与植被性质分析。1990,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学报。14卷1期:46-54
江源:主成分分析在植被演替研究中作用的探讨。1989,西北大学学报。19卷1期:91-96
Jiang Yua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Xeromorphic Vegetation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Helan Mountain.1989,《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he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78-80; Huhhot, China
江源,康慕谊:影响陕北黄土丘陵区草场质量的地理因素及草场改良利用的探讨。1988,中国草地。43卷5期:9-14
康慕谊,田连恕,雷明德,江源:桥山南段植被特征。1987,《黄土高原地理研究》专集:153-166。陕西人民出版社
专利
1.江源, 彭秋志, 任飞鹏, 黄晓霞, 丁佼, 康慕谊。一种基于水生态功能的流域分区方法: 中国, ZL201510500790.4. 2016-10-26.
2.江源,朱文泉,郑周涛。淡水生态系统生态健康评估软件。2013年6月22日
著作
1. 赵会宏,邓利,刘全儒,郭东生,江源:东江流域鱼类图志。2017,科学出版社,北京
2.于明,刘全儒,郭雪菲,张永夏,江源:东江流域藻类图谱。2016,科学出版社,北京
3.江源,廖建宇,刘全儒,康慕谊等:东江河流生态健康评价研究。2015,科学出版社,北京
4.史培军,于德勇,江源,王静爱,徐宗学:景观城市化与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以深圳为例。2012,科学出版社,北京
5.江源,顾卫,陶岩,晏晓林等:道路生态影响与公路边坡植被恢复生态研究。2011,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6. 顾卫,江源,余海龙,沈毅等:人工坡面植被恢复设计与技术。2009,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7. 江源,刘全儒,张文生,康慕谊:西部开发建设中生物多样性及植被资源保护与管理。2008,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8. 武吉华,张绅,江源,康慕谊,邱杨:植物地理学,第四版。2004,高教社,北京。(北京市精品教材)
9. 江源,刘运通,邵培:《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推进循环经济的前沿领域》。2004,环境科学出版社,北京
10. 史培军,江源,王静爱,梁进社,李晓兵、陈晋、陈云浩、何春阳:《土地利用/覆盖及其生态安全影响机制》。 2004,科学出版社,北京
11. 雷明德、田连恕、王维岳、江源、康慕谊:“ 1:100万陕西植被图” —何妙光等主编《中国植被图集》。2001,科学出版社,北京
12. 雷明德主编:《陕西植被》。 1999年,科学出版社,北京。(完成部分章节)
13. 田连恕、雷明德、江源、康慕谊:《贺兰山东坡植被》。1996年,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呼和浩特市
14. JIANG, Y. (1995): Kleinrämliche Variation der Vegetation und ihrer Standortbedingungen im Pfannwald und in Teilgebieten des Streitwaldes (Kraichgau). - Karlsruher Schriften zur Geographie und Geoökologie, Institut für Geographie und Geoökologie der Universität 卡尔斯鲁厄 145 S.; Karlsruhe, Deutschland.
荣誉奖励
2002年 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科研成果奖励“城市生态与环境管理”
2004年 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城市生态学课程教学及教材建设”
2004年 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植物地理学精品教材建设”
2006年 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三等奖“西部地区公路建设中的环境保护对策研究”
2006年 获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三等奖“内蒙古干旱地区公路边坡生态恢复应用技术研究”
2007年 获得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公路路域生态工程技术研究”
2007年 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一等奖“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技术与典型地区研究”
2008年 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突出实践环节,巩固基础理论的课程体系建设—植物资源学实习与实验建设”
2009年 获得北京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奖
2009年 获北京师范大学钱瑗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2009年 获北京市优秀教师
2009年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生态影响机制”。获奖人:史培军、李晓兵、江源、王静爱、何春阳等(教育部奖励)
2012年 北京师范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交叉学科高质量人才培养—自然资源学科与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获奖人:史培军、李晓兵、江源、李强、刘学敏
2017年获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培养国际视野的文理交融型本科生学术交流模式探索”获奖人:李强、曹红斌、张红、刘学敏、江源、徐培玮
2017年获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地理-生态学科交叉的资源生态学本-研一体化培养课程链建设实践”获奖人:江源、黄永梅、康慕谊、龚吉蕊、董满宇、杜恩在
2018年获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宽基础科研型资源科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奖人:江源、李强、刘学敏、康慕谊、史培军、李晓兵、黄永梅、李小雁、朱文泉、周涛、陈云浩
参考资料
江源.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202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