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徒然草

徒然草

《徒然草》是2009年4月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吉田兼好。《徒然草》与清少纳言的《枕草子》和鸭长明的《方丈记》并称日本三大随笔,写于日本南北朝时期(1336-1392)。书名依日语原意为“无聊赖”,也可译为“排忧遣闷录”。

全书共243段,由互不连贯、长短不一的片段组成,有杂感、评论、带有寓意的小故事,也有社会各阶层人物的记录。作者写时是兴之所至、漫然书之,这些文字有的贴在墙上,有的写在经卷背面,死后由他人整理结集。

内容简介

《徒然草》在日本长期作为古典文学的入门读本,是读者最多的文学作品之一,对包括周作人在内的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徒然草》插图来自日本古本《徒然草》。

徒然草第一部分

人生在世,最是贪图名位。天皇固然尊贵之极,皇亲国戚也都是金枝玉叶,不是寻常人可以高攀;摄政关白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然不容奢望。至于身在大内,号称“舍人”的诸贵人,也不能等闲视之。其子孙即便破落,也自有其清姿贵格。相比之下,有一点身份就小人得志、自命不凡的人,就不足道了。

徒然草第二部分

容貌的变化,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年岁的增长,可以数出数来。这些是能够自知的,但知道之后,没有相应的作为,则又相当于不知。所谓作为,并不是说能够变丑为美、返老还童,而是说,既然知道了自己容貌丑陋,何不立即引身而退?既然知道了自己已届老年,何不静心养身以求自保?既然知道了自己行事愚笨,何不一心一意地反躬自省?

冬日草木枯萎的景色,不下于秋色。早上起来,水边的草地上,散落着红叶,泛着白色的霜气;庭院的流水之上,寒烟缭绕,颇饶意趣。就要到年终了,看着世人忙着备置货物,心中也不免有所感触。

过腊月二十日后,月亮就见不着了,静夜里面没有什么可观赏的,只有一天的澄澈清寒,令人有寂寞之感。

佛名会、祭陵使诸事都很有意趣,也让人心怀崇敬。这个时候,朝中政事繁忙,又要为新春到来时的诸事务作好准备,还真不轻松。除夕宫中的追仪式与紧接着元日早上皇上的四方拜仪式,都非常有意思。

除夕,众人于午夜前手持松枝火把狂呼乱叫,四处叩门,奔跑起来好像双脚都没有着地,哪知道为了什么呢?天亮之后,到处寂静无声,只有旧年的余味在心头萦回,令人有怅然之感。除夕之夜原本是祭奠亡灵的时间,但现在京城已经没有这个风俗了,只在关东地区还有人这么做,这也是个让人产生兴趣的事。

元日的早晨,晴空万里,景色与昨日并无两样,但心情却大不相同,真是奇怪。京城里,通大道的两旁,家家户户都摆出了门松,一眼望去,绵延不绝,充满盎然的生机,令人心生喜爱,真是有味道啊。

编辑推荐

《徒然草》,吉田兼好法师著,日本中世文学随笔体的代表作之一,跟清少纳言著作的《枕草子》和鸭长明著作的《方丈记》同被誉为日本三大随笔。

一般认为,《徒然草》於1330年至1332年之间写成。《徒然草》由一篇序段以及另外二百四十三段组成,主题环绕无常、死亡、自然美等等。原作并未分割或编号,分割可以追溯到17世纪。作品的标题取自其序言中的一段:“无所事事,终日面对砚石,信笔写下浮动心中的琐事,想不到竟觉疯狂愚蠢。”

作品评价

《徒然草》最大的价值可以说是在于他的趣味性,卷中虽有理知的议论,但决不是干燥冷酷的,如道学家的常态,根底里含有一种温润的情绪,随处想用了趣味去观察社会万物,所以即在教训的文字上也富于诗的分子,我们读过去,时时觉得六百年前老法师的话有如昨日朋友的对谈,是很愉快的事。——周作人《冥土旅行·徒然草抄》

今夜重读《徒然草》,吉田兼好那样淡然而又冷静地描绘着他其实热烈的生活在其中的世界,美因为无常显得更美,万事因为皆难前定才能显得真实不乱。而他的序言只有四句:“无所事事,终日面对砚石,信笔写下浮动心中的琐事,想不到竟觉疯狂愚蠢。”——诗人席慕蓉《徒然草》

一些美好的笑话,一些奇闻,更有一些经验,一些彻悟,一些厌世和悲凉之情,都囊括其中。见解广博,体会深刻,自信而风趣,所以极为好读和耐读。有一些记录和议论是难以让人忘却的。书中写到这样一件事:有一家居士生了个极美貌的女儿,于是许多人前来求婚。但是这个女儿只食油栗,其他东西一概不吃。父母这样拒绝求婚的人:“这样异样之人,不该嫁人。”就是这么一则短短的故事,戛然而止,却让人觉得趣味横生,并留下无穷的怀想和思索。——作家张炜

作者简介

吉田兼好(1283-1350),随笔家,歌人。本姓卜部,父亲是吉田神社的神官,兄长是慈遍大僧正,作为神道研究的权威而有名。居于平安京之吉田,故通称吉田兼好。其人精通儒、佛、老庄之学。初事后宇多院上皇,为左兵卫尉,1324年上皇驾崩后出家,行脚各处,死于伊贺。有随笔集徒然草,家集兼好法师集。

作品影响

方丈记》《徒然草》是日本近古文学的双璧,深而警世,里面充溢着人生无常和飘然出世的思想,代表日本古代随笔的最高成就。《方丈记》中流露出对时代变幻无常的感慨。作品大体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作者从感慨世事多艰出发,记述了平氏统治时期的天灾、人事之变,后一部分记述了作者的家系、出家隐居后的清贫生活,文体是和文以及和汉混淆体,文笔生动。随笔集《徒然草》注重对人生的领悟,全书共分243段,由杂感、评论、小故事,也有一些属于记录或考证性质的作品,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的众多人物。作者写了许多带有寓意性质的小故事。由于这部作品内容丰富,语言简练刚劲,描写生动准确,长期被认为是日本随笔文学中的佳作。“风未尽花已落去,人心也一样,想起温存于心头的岁月,虽还没忘记那动情感人的话语,但那人却很快隔阂于我离我而去的世之常事,实在比同亡人死别更令人悲伤。”似乎仍有世情在其中。

主题与美学

在《徒然草》中,关于生命无常的一贯主题被认为是兼好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一概念贯穿于整个《徒然草》中,使其成为一个与许多人相关的作品,因为它触及了作品中一些章节中明显的佛教信仰之外的世俗面。兼好以一种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将生命的无常与自然之美联系起来。兼好以一种不同寻常的方式看待美的美学:自然之美在于它的无常。在他的作品中,兼好引用了诗人顿阿的诗句:“只有当丝绸包装在顶部和底部磨损,珍珠从滚筒上脱落后,一卷卷才显得美丽。”与这一说法一致,兼好支持人们对事物无常性的欣赏,并提出了一个观点,即永远不会持续下去的事物是人们欣赏所拥有的东西的动力。兼好自己在他的作品中以类似的方式陈述了这一观点:“如果人永远不像化为露水的足利野的露水那样消失,永远不像鸟部山上的烟雾那样消失,而永远停留在这个世界上,事物将失去感动我们的力量。”兼好明确陈述了他对生活中事物的本质的观点,并认为事物的可消逝性是感人的。与无常的概念相关联,他的作品与不规则和不完整的喜爱,以及事物的开始和结束。兼好说:“坚持收集一切完整的东西是愚蠢的人的典型。不完整的集合更好。”在他的作品中,兼好展示了生活中事物的无常与平衡的关系。事物的开始和结束与事物的无常有关,正是因为无常,事物的开始和结束才有趣,应该受到重视。集合和作品的不规则和不完整显示了成长和改进的潜力,其状态的无常性为对生活的欣赏提供了一个感人的框架。兼好指出:“即将绽放的树枝或散落着凋谢的花朵的花园更值得我们的赞美。在一切事物中,开始和结束才是有趣的。”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