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宝鸡峡

宝鸡峡

宝鸡峡从1958年开始建设,其间几经周折,终于在1974年完工,是陕西省最大的造福于民的水利工程。也是宝鸡市人工修建的最大一条河流。

发展历史

渭河流域有着非常悠久的文明史。渭河在陕西境内塑造和滋润的渭河平原,是中华民族文明历史的最早摇篮。早在6000年前,渭河流域就具有优越的生态环境,河流中有丰富的水生物,河畔陆生生物亦非常丰富,中华民族祖先就选择在渭河流域的半坡村定居,在这里开展了早期的农业活动,养殖家畜和渔猎作业。渭河以她宽广而博大的胸怀,哺育着她的儿女。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先祖三皇都发祥于渭河流域,伏羲诞生在渭河上游的天水市炎帝起源于渭河中游的宝鸡市(陈仓)地区,黄帝则崛起于渭河下游的广大区域,华夏文明的摇篮就在自然条件优越的渭河流域。在人类发展史上,渭河古埃及尼罗河,古印度的恒河,巴比伦的阿拉伯河一样,是人类最早的乐园。“三源孕鸟鼠,一水兴八朝”,形象地说明了渭河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和实现国家大一统的强大基地。炎、黄、周、秦、汉、隋、唐等8个王朝凭借渭水之利,在此建都千余年之久,使中原地区在全球工业革命之前的农耕社会发展阶段一直走在世界的前。

引渭河之水灌溉有着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从西汉成国渠到民国渭惠渠再到今天的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无数先辈用勤劳的双手铸造了一座座丰碑式的水利工程,滋润着辽阔的渭河平原大地,为陕西省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秦汉,以长安为政治中心的关中地区,农田水利建设为全国之冠。关中平原亦称渭河平原,西起宝鸡市,东到潼关,北抵北山,南界秦岭,面积有三万四千平方公里。这里土质肥沃,组织疏松,利于耕作。但年降雨量较少,一般只有六百毫米左右,且雨量分布极不平衡。从地区来说,西部雨量多于东部。季节分布也相差悬殊,雨量多集中于夏秋之交,冬春干旱,以致旱灾频仍。为了克服这些自然条件的不利因素,刘彻渭河平原大力兴修水利,利用流贯关中平原的渭河及其支流泾、洛等河丰富的水源,大规模兴建引水灌溉工程,进行抗旱洗盐,形成了关中农田水利网。其中主要的引渭人工灌渠是惠泽关中一千多年的成国渠。

成国渠首见于《汉书·沟洫志》:"而关中灵、成国、□渠引诸川"。是知成国渠、□渠可能修建于六辅、灵轵渠以后。《汉书地理志》在右扶风郡县记载了成国渠道引水之源、起始与终到地点:"成国渠首受渭,东北至上林县入蒙笼(茏)渠"。据此,刘彻时开凿的成国渠从今眉县渭河,东北流,穿过漆水河,至今兴平市县境入蒙茏渠最后至皇家园林上林苑,灌溉今眉县、扶风县、武功、兴平一带田地。

曹魏青龙元年(公元233年)卫臻又重新整修成国渠,并在汉代基础上向西扩展,自今宝鸡市以东之千水开渠引水。《晋书·食货志》载:"青龙元年,开成国渠自陈仓至槐里;筑临晋陂。引洛溉泻卤之地三千余顷,国以充实焉。"这是说修筑了两个水利工程,一是扩建汉成国渠,引汧水自陈仓到槐里县;二是兴筑临晋陂,引南洛河灌田。二渠灌田三千顷,增产丰收,使渭河平原这个抗击蜀汉的基地经济实力迅速提高。《晋书·宣帝纪》所载基本相同:"青龙一年,穿成国渠,筑临晋陂,溉田数千顷,国以充实焉。"从而把汉代的成国渠向西延伸了近百里地。这是成国渠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扩建。

西魏大统十三年(公元547年),又曾在武功县西筑六门堰,堰有六座闸门故名曰六门堰,以解决成国渠横跨漆水河的工程难题。这一工程措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标志着古人在治水方略上的巨大创新。六门堰这一过沟建筑物其功能相当于今天的渠库结合工程,具有过沟和泄水的功能,是成国渠的咽喉工程。其中的堰用以连通过沟渠道,门用以排泻漆水

据现代学者的勘查,三国时的成国渠从现在陈仓区镇西北临河村附近引汧水,位置在宝鸡峡千河王家崖水库上游附近,经土家崖、冯家咀、李家崖、刘家崖村,然后绕虢镇南侧,又北曲至贾家崖,顺周原遗址脚下向东延伸,与汉成国渠故道相接。这一段是曹魏时扩建,目的是西引汧水以增加成国渠水源,是今日宝鸡峡工程千河以东渠道自历史上的首次创修。向西延长的这一部分相当现今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的一部分,只是渠道位置较低,大致沿坡原底部而行。

唐朝时成国渠取得最大灌溉效益的时代。唐初即全面恢复了西汉时兴建的成国渠,引渭河灌田,对中游横绝漆水河河谷西魏时兴修的六门堰,贞观年间(627-649)曾花大力气进行重修,且取得了成功。《长安志》曰:"贞观中役九州夫匠,沉铁牛、铁剑以御魅,始就其功。"其后各代屡有兴筑,使其功能逐渐增强。"咸阳市通十三年夏四月戊子,京兆府奏修六门堰毕,其渠合韦川、莫谷、香谷、武安四水,溉武功、兴平市、咸阳、高陵区等县田二万余顷,俗号渭白渠,言其利与泾白相上下,又曰成国渠"。

成国渠在宋熙宁时有修复,只效益无法达到唐朝水平。在元人李好文长安志图》中明确说明为"今废"。因此,成国渠前后延续了将近1200多年,随着宋以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东移和战乱,渭河流域的发展也日渐衰落,成国渠终于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在渭河宝鸡峡口修建现在的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的设想始于20世纪30年代。邵力之文:"其时,德国人巴尔格建议在渭河宝鸡峡修筑水库,发电抽水,以溉高原之地,而导渭自此益为国人所注意。"民国24年(1935)元月26日,国际联盟的专家考察了拟建的宝鸡峡水库工程,民国25年(1936)11月至第二年3月,黄河水利委员会钻探队完成了对宝鸡峡拦河坝进行了地质勘探。民国35年(1946)12月作为国民政府治黄顾问的美国专家也查勘了宝鸡峡水库坝址。民国36年(1947),国民政府计划修建第二渭惠渠即宝鸡峡灌溉工程,后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搁置。

时隔十年,1956年陕西省开始筹划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1958年5月完成了初步设计。1958年12月20日,在渠首太寅村举行了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开工典礼。该工程由陕西省水利厅勘测设计院勘测设计,省渭河工程局负责施工,当时动员了12个县7万多民工组成10个指挥部分片分段包干。1959年2月水利部张含英副部长带队现场审批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决定将宝鸡峡大坝分两期建设,第一期大坝修到615米高程,先具备引水灌溉条件。第二期蓄水到636米高程,增加调蓄能力提高灌溉保证率。宝鸡峡引渭灌溉工程原计划1959年月10月建成,但因工程艰巨,直到1962年春被迫停建时,经过几年的艰苦施工才完成部分重点工程及总土石方量的40%左右。直到1971年7月15日终于建成通水,实现了引水上原的宏伟理想。

宝鸡峡渠首加坝加闸工程决定于1996年8月,1997年12月20日,工程正式破土动工。2005年9月26日,枢纽开始恢复蓄水。宝鸡峡加坝加闸工程即宝鸡峡水利枢纽全面发挥效益。

地理位置

渭河黄河的最大支流,它位于西北黄土高原的东南地区,发源于渭源县鸟鼠山“品字 泉”,全长818公里,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

主要景点

从渠首到将军虫,要过两个隧洞,一为金小堡隧洞,一为斗鸡隧洞。也有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一为福林堡遗址,一为金大堡遗址。要经过一个渡槽,即金陵河渡槽。再来说说新石器时代文化吧,据资料记载新石器时代为——距今约10000年至4000年前。中国新石器时代和农业 的起源在距今一万年以前,中国农业的出现大概与西亚同时,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起源地之一。

第一个要经过林家村,该村名为“八百里秦川第一屯”,我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叫法,根据西府一带的称呼,好像没有叫“屯”的,显然是后加上去的。要经过两段铁路桥,桥桩特别高,反映了山越来越多了。

当年为了修宝天铁路,解放军身系绳索,在峭壁上打眼放炮,全凭人工修通了宝天铁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19兵团筑路牺牲将士纪念碑在市内。

要经过滑坡灾害治理工程和金台森林公园。叫森林公园有些过了,叫树林公园比较贴切。经过宝鸡剧团和基督教。通往北坡金台观的“胜利桥”是1970年10月由礼泉县人修建的,当时在宝鸡修渠的民工全是礼泉人,因为他们是受益区。宝鸡峡金陵河渡槽东面风景比较好,沿渠载了不少常青松树,成为冬季游宝鸡峡渠最为可人的亮点。渡槽上的铁栏杆刷上蓝漆,虽然起了保护作用,与渡槽的年代不太协调,有胜于无吧,起到防锈蚀的作用就可以了。再经过斗鸡隧洞,从东面出去,宝鸡引渭渠市区段可以说走完了。

旅游信息

游览线路

大坝—林家村-两座铁路桥-新石器时代福林堡遗址-滑坡灾害治理工程-金台森林公园基督教宝鸡峡金陵河渡槽-新石器时代金大堡遗址-金小堡隧洞-斗鸡隧洞。其中金小堡隧洞东西不连接,路塌方已断,需要下到公路绕行,即下去再上来。

防渗技术

宝鸡市峡灌区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水源以渭河径流为主,引水流量95立方米/秒,灌溉宝鸡、杨陵区咸阳市西安市四市(区)14个县(区)的291.6万农田。灌区现有总干、干渠6条,长421.6km;支渠77条,长680.08km,斗渠1956条,长1191.669km。渠道与建筑物配套基本齐全。

灌区开灌以来,累计引用渭河水量274亿立方米,灌地2.2亿亩次,灌区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对陕西省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灌区是一个新老结合的大型灌区,工程布局线长面广,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加之受原技术水平和施工时经济条件所限,工程设计标准不高,工程不配套,部分干渠和大部分支渠未进行防渗处理。采用砼衬砌防渗的渠道经几十年运行,原衬砌的砼板大部分遭到破坏,漏水严重。2012年,随着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陕西省关中九大灌区世行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工程相继实施,灌区在渠道防渗工作中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并研制开发新设备等取得了非常显着的成效,灌区面貌焕然一新,节水效果十分显着。现就一些技术问题和大家做一探讨。

防渗断面形式的选择

宝鸡峡灌区干、支、斗渠数量较多,流量大小各异,且渠道衬砌都是在已成工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选择合理的断面形式,既可减少工程回填量,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又可改善水流条件,减少淤积,同时减轻冻胀破坏,延长工程寿命。灌区渠道防渗断面结构形式主要是依据渠道流量大小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即工程附近回填土料来源、施工工期、回填土施工质量等条件以及多年来渠道改造工程实践经验来确定的,一般分以下四种情况:

1.设计流量大于9.0立方米/秒,选择弧形坡脚梯形断面或梯形断面;

2.设计流量在3-9.0立方米/秒时,选择弧形坡脚梯形断面或弧底梯形断面;

3.设计流量在1-3立方米/秒时,选择弧底梯形断面或U型断面;

4.设计流量小于1.0立方米/秒时,选择U型断面。

弧形坡脚梯形断面或弧底梯形断面在干、支渠道中应用较多,由于其近似于最佳水力断面,流速分布均匀,易于拉沙,减少淤积;同时也能改善防渗渠道冻胀变形分布的不均匀性,且渠底有一定的反拱作用,故可减轻砼板的冻胀破坏,减少裂缝和移位。

U型断面较梯形断面每公里输水损失可减少3.7%,防渗效果最好,它近似于最佳水力断面,水流条件好,流速大,输水输沙能力强;另外,其抗冻胀性能较高,冻胀程度仅为梯形的1/3-1/4,又便于管理,投资少、占地少,机械化施工程度较高。在灌区较小的支渠工程及斗、分渠工程应用比较广泛。

防渗材料的选择

宝鸡峡灌区原设计采用单一的砼或砌石等防渗材料,其虽然有一定的防渗性能,又能适应高流速。但通过多年的运行实践表明,其很难达到预期的防渗效果和耐久性。后来,又采用了砼板下铺设聚氯乙烯膜料,虽然起到了一定的防渗作用,但由于这种防渗形式必须在塑料膜上面铺设2-3cm厚的灰土或低标号水泥砂浆过渡层作为介质保护薄膜不被破坏。而在实际施工中,渠道内坡比一般在1:1-1:1.25之间,2-3cm厚的过渡层不易操作,且渠道行水时,在砌缝较多的渠道上,过渡层往往会被水流冲走或掏空,导致上部砼板整体破坏或表面凹凸不平。因此,其施工难度较大,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工效较低。近年来,随着防渗膜料的发展,宝鸡峡灌区不断总结经验,采用了复合土工膜防渗。即一布一膜土工布。由于其抗拉强度较高,抗穿透能力和抗老化性能好,可不设过渡层,另外,土工布表面摩擦力大,防滑效果好,便于安砌或浇筑砼板。与塑料膜防渗相比,具有施工简单,质量可靠,提高工效等优点。目前,灌区除部分斗、分渠之外,干、支渠防渗工程大都采用这种板膜复合结构形式,即采用一布一膜土工布柔性材料做防渗层,其上再用C15砼刚性材料作为保护层,厚度一般7-10cm,此层主要起保护膜料不被外力破坏和防止其老化以延长工程寿命的作用。两种材料互相扬长避短,显示了明显的经济技术性能。目前,在灌区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主要优点如下:

1.防渗效果好。其渗漏量是单纯的砼防渗材料的1/6,是砌石材料的1/13,是不防渗土渠的1/21。

2.延长了渠道的工程寿命。明铺式膜料防渗,因老化严重而寿命较短。但铺在保护层以下,经试验研究其寿命在30年以上。同时,膜料防渗层可以保温,从而减轻冻胀破坏,使砼保护层裂缝减少,延长了工程寿命。

3.与单纯的砼防渗材料相比,投资大体相当。采用砼做膜料防渗层的保护层时,其厚度可以由砼防渗时的10-14cm减薄至7-10cm。购买土工布的投资虽较减薄砼节约的投资稍高,但其减轻了冻胀破坏,尚可减少维修费和管理费。

4.符合灌区实际情况。宝鸡峡灌区防渗渠道多为旧渠道改建工程,普遍存在施工与行水时间的矛盾。采用了板膜复合结构,渠底现浇,坡板可在灌溉行水期提前预制,在非灌溉期施工,既避免了施工与行水的矛盾,又可缩短工期,降低投资。

伸缩缝止水材料的选择

灌区以往在这方面投资较少。大多采用沥青砂浆、油毡、聚氯乙烯油膏等作为伸缩缝止水材料。但这些材料有的性能差,有的造价高,有的施工技术复杂,不能很好地解决工程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导致伸缝处渗漏水现象较为严重。近年来,宝鸡峡灌区对接缝处理工作和止水材料的选用方面非常重视。一致认为提高防渗效果增加止水材料的投资是值得的。目前,工程上大都采用水利部西北水科所在聚氯乙烯油膏基础上研制的性能与其相同,但造价相对较低的新型伸缩缝止水材料—焦油塑料胶泥。其施工方便,造价低,止水效果良好,在灌区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施工技术

1.防渗渠道基槽的填筑与开挖

宝鸡峡灌区近年来渠道衬砌均是在旧渠道上进行,由于原渠道多为土渠梯形断面,经长期输水运用,在水面以下均已变成不规则的弧形断面。对此我们的处理方法如下:

①如渠基含水量很大,甚至为饱和状态时,为了填筑施工,就提前停水,使基土风干,或采用抽排、翻晒等方法,降低含水量。

②对于过流较大的重要干、支渠工程或有防冻要求的工程,采用换填土等方法。

③对于流量小于2.0立方米/秒的支渠及斗、分渠,首先进行清淤和清基土,再进行填筑。填筑时先将全渠槽填至设计高程(分层夯实,每层铺土厚度,机械施工时,不大于30cm,人工施工时,不大于20cm),再用U形开渠机进行开挖,最后再辅以人工检查和反复的修整工作,直到满足防渗层断面设计要求。

④大于2.0立方米/秒的干、支渠工程,由于全渠槽填筑土方量较大,故往往采用局部填筑补齐的方法进行填筑,填筑面的宽度一般应较设计加宽50cm以上,以满足一个蛙式电夯机的正常工作面。开挖时,仅开挖填筑时加宽的50cm的部分土体,然后按整修渠槽的方法修整渠道基槽,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2.土工膜的加工和铺设

该工序包括剪裁、接缝、铺设等项工作。

经理论计算,考虑到实际应用的安全系数,宝鸡峡灌区采用的复合土工膜规格为一布一膜,其中上面一层为100-150g/平方米的土工布(根据渠道流量、断面、水深等具体确定),其表面摩擦力大,防滑效果好,便于安砌或浇筑砼板。下面一层为不小于0.25mm厚的聚氯乙烯膜,是主要的防渗材料。

①剪裁:成卷的土工膜料应根据铺膜基槽断面尺寸的大小及每段长度剪裁。纵向铺设时,首先按基槽的断面尺寸计算所需膜料的幅数。横向铺设时,以铺设基槽断面的长度为一幅。剪裁的长度应以其大块膜料便于搬运和铺设为宜。小型渠道一般为50m-60m,大中型渠道可选用20m-40m。

②接缝:膜料连接处理的方法有搭接法,焊接法和粘接法等。宝鸡峡灌区近年来多改简单的搭接及粘接剂粘接为机器焊接。焊接时的搭接宽度一般不小于10cm,采用双焊缝焊接。

③铺设:基槽检验合格后,在基槽表面洒水湿润,以保证膜料能紧密地贴在基床上。纵向铺设时,将按设计尺寸加工的大幅膜料叠成“琴箱”式,先横向放在下游槽内,再将一端与先铺好的膜料或原建筑物在现场焊接,再向上游拉展铺开。横向铺设时,由渠道一岸经渠底向另一岸铺设。总之,铺膜的速度应和砼铺砌或浇筑的速度相配合,当天铺膜,当天浇筑好砼板,以免膜料裸露时间过长。

3.砼板的安砌、浇筑

为确保砼防渗渠道的防渗效果及耐久性,除了正确合理的设计外,还必须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确保施工质量,做到优质、经济、安全。

宝鸡峡灌区近年来非常重视该项工作,迄今为止,已研制出了一批施工机械设备,确保了工程质量和进度,渠道防渗工程施工已向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发展。

①部分支渠及斗、分渠衬砌工程

管理局研制的U型渠道衬砌机已被广泛应用,其结构简单,易于操作,施工进度快,砼质量高,渠道表面光滑,输水能力强,抗冻性能好。产品有D80-D200十种规格。1992年管理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又研制出了CU4型渠道砼衬砌机,它是U型衬砌机的更新换代产品,它克服了原衬砌机的不足(一是牵引和衬砌机分离设置,两台设备、两台动力、施工中操作控制不便,且设备投资偏大;二是没有切缝和压边机构,人工另行处理,费工费时,且整体性差等)。目前,研制生产的CU4-30、CU4-40、CU4-50和CU4-60等规格产品在灌区及外部灌区许多小型渠道衬砌工程得到了广泛应用。它能将修正土模、浇筑成型、振捣密实、切缝和渠道压边等工序连续一次完成,提高了渠道衬砌的速度、降低了工程造价。

另外,在部分斗、分渠工程中,还采用了管理局研制的高强度砼构件生产机械——衬砌预制板振动台,该技术采用了聚氯乙烯双层内膜工艺,实现了全U型、半U型平板等各种构件的工厂化生产,保证了渠道防渗预制构件质量、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及生产成本,更突出的是降低了预制板的糙率,加快了工程的建设速度。

②支渠工程

宝鸡峡灌区支渠工程过流能力大都在2-5立方米/秒之间,设计中采用了弧底梯形断面。在许多高填方渠段,为适应沉降变形破坏,弧底均采用C15砼现浇,坡板为预制板。厚度一般7-8cm。预制板可在渠道行水期间采用工厂化生产提前预制,这样既缩短了工程工期,确保了工程质量,缓解了施工与灌溉行水之间的矛盾,又解决了现浇砼由于不均匀沉陷等原因造成的难以避免的裂缝。在预制板安砌时,采用滑道就位,要求施工人员必须穿胶底鞋或软底鞋,严禁穿带钉鞋,不准在膜上卸放砼板及用带尖的钢作为撬动工具,以保护土工膜不被损坏。在基础稳定的渠段上,采用了砼整体现浇。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衬砌机械是我局研制生产的SDQHZ(大弧底形)衬砌机,该机填补了大断面渠道衬砌一遍成型机械的空白。它是在总结目前各类人工、机械砼衬砌机的基础上集砼振捣、模具、成型于一体的行进形组合衬砌机。它解决了衬砌工程中长期困扰人们的因砼入仓振捣不及时而形成的砼脱水、振捣不均匀、密实度差、砼成形不规格、易变形、伸缩缝需二次施工等缺陷,具有砼入仓流径短、振捣充分均匀、砼板成形规格、砼板原浆收面、伸缩缝同步密实嵌入、省工、省料、易于操作等突出功能。适应于内坡比1:1-1:1.25之间的各种渠道的砼衬砌,防渗施工运用以来,由于衬砌质量高、速度快,易于操作等优点,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③干渠工程

宝鸡峡灌区干渠过流能力均在20立方米/秒以上,设计采用了弧脚梯形及梯形两种断面,其衬砌大部分为机械化施工。衬砌机械为我局研制生产的SDQTZ(梯形)衬砌机,对于弧脚梯形,仅对衬砌机面板横管架稍作变动,同样可以适用。

总之,宝鸡峡灌区在渠道防渗衬砌工程中,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研制开发新设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效,近年来累计衬砌干、支渠道148km,中低产田建设43处,衬砌斗分渠200多条,共316km。工程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灌区渠系数利用系数及灌溉水的利用率及水分生产率,输水能力逐年增加,年节约水量约700多万立方米,节水效果十分显着。共改善灌溉面积194万亩,扩灌面积3万多亩,给灌区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对提高灌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灌区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实现灌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另外,这些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制和应用,对提高防渗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工程效益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使宝鸡峡灌区防渗工程技术向机械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今后的渠道防渗乃至灌区实现水利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