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三宝
海内三宝指清代末年所发掘的三尊青铜器,分别为大盂鼎,毛公鼎和西周大克鼎。均出土自宝鸡市周原遗址附近,其中大盂鼎、毛公鼎同属于晚清四大国宝。
毛公鼎
毛公鼎,爱新觉罗·旻宁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通高近54厘米,重34.5公斤,大口圆腹,口沿上耸立着两只高大的耳朵,半球状深腹,腹下三只兽蹄形足敦实有力,整个造型浑厚而凝重,饰纹也十分简洁有力、古雅朴素,标志着西周晚期,青铜器已经从浓重的神秘色彩中摆脱出来,淡化了宗教意识而增强了生活气息。毛公鼎内腹部的499个字铭文,是迄今为止西周青铜器上最长的铭文。
大克鼎
大克鼎,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扶风县(今宝鸡市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形体巨大,高93.1厘米,重201.5公斤。口沿饰兽面纹,腹部饰流畅的波曲纹。腹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字,字体工整,笔势圆润,铭文前段14行有阳线格栏,后段格栏制范时除去。铭文用笔厚重质朴,笔势遒劲雄伟,形体舒展、挺拔,虽用圆笔,也有其伟岸与雍容之态度。大克鼎出土于清末金石学和金石书法鼎盛时代,故其铭文书法在当时倍受推崇。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
大盂鼎
大盂鼎,1849年出土于陕西县礼村(今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是西周公国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因作器者是姬钊时大臣名盂者而得名,与之同出的小盂鼎已佚。西周周康王时期著名青铜器。鼎高一百.八厘米,口径七十八.三厘米,重一百五十三.三公斤,鼎身为立耳、圆腹、三柱足腹下略鼓,口沿下饰以纹带,三足上饰以兽面纹,并饰以扉棱,下加两道弦纹,使整个造型显得雄伟凝重,威仪万端,内壁有铭文二百九十一字,内容为周王告盂,殷代因酗酒而亡国,周朝忌酒面与,要盂一定要很好地辅助他,敬承周文王姬发的德政。同时记载给盂的赏赐。清代道光出土于眉县礼村,一说出土于岐山县。为该地郭氏所得,后归周雨樵。这件姬钊时的大盂鼎,是现存西周青铜器中的大型器。造型端庄稳重,浑厚雄伟,典丽堂皇,为世间瑰宝。西周早期的金文有瑰异凝重、雄奇恣放质朴平宝等数类。大盂鼎属于瑰凝重这一类,铭文大字,字体庄严凝重而美观,故在成、康时代金文中,以书法的成就而言,当以大盂鼎居首位。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com/id.php on line 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