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后红楼梦

后红楼梦

《后红楼梦》是清代逍遥子所著的一部白话章回小说,约作于1796年前后。该书是《红楼梦》最早的一部续书,共30回,接续原作第120回。情节从贾政回京途中于毗陵驿逮住了一僧一道开始,写了宝玉与林黛玉的婚姻,以及贾府积债、贾琏曹雪芹等人谋划借林家的财力等情节。该书在情节和细节上与原作有较好的衔接,添入的曹雪芹也是艺术上一个新尝试,大段的心理描写是该书的一种特色。然而,神仙因果则流入荒诞。尽管模仿前书,实则情趣各异。该书于1985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宝玉迷途知返,仍痴念黛玉。黛玉看破世态炎凉,整日参禅论道,拒与宝玉相见。黛玉表兄林良玉胸有大志,闭门苦读,乡试中榜,家事日兴。宝玉误为林黛玉出阁,病愈重,几欲。贾复向林家提亲。黛玉梦中游太虚幻境,阅今世前生,心意始有回转。宝黛婚后,黛玉整顿家事,定家法,立规矩,恩威并举,颇有果效。后宝玉中进士,诗文得上赏识,得授侍读学士。时贾惜春入宫,得封仲妃。贾政官至工部尚书,因黛玉见解精当,视为知己。仲妃省亲,贾府遵术士张梅隐之言,勤俭操持而礼数周到。贾家日益兴旺,宝、黛、钗亦融洽,隔阂不再。

作者简介

本书由逍遥子撰写,或作恽南田撰。撰者的真实姓名不详。据潘照的《红楼梦词》自序、《西旧事》跋而知,潘阆字钜卿,斋名梅花香雪,江南苏州或常州人,嘉庆十四年(1809年)仍在世。又据仲振奎《红楼梦传奇》跋知,本书撰成于嘉庆元年(1796年)或稍前。

版本信息

初刊本

初刊本为乾嘉间白纸本,内封题“全像后红楼梦”。书前依次为原序(假托曹太夫人寄曹雪芹书),逍遥子序,白云外史散华居士题词,五则凡例,摘叙前红楼梦简明事略,贾氏世系表和世表、目录、绣像(六十页),珠仙草和炼容金鱼图一页,图像前皆有赞语。正文半页九行,每行二十字。现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处。

白纸残本

另有郑振铎所藏白纸残本,有绣像六十页。郑振铎所藏黄纸本,有绣像六十页,附刻吴下诸子(李子仙等)和大观园菊花社原韵诗及吴下诸子(董琴南等)为大观园菊花社补题诗三卷。

还有本衙藏版本,有绣像四十页。

石印本有宣统二年(1910年)的上海市章福记本,有绣像五页,绘图七页。铅印本有民国十九年(1930年)上海大通书局本等。

上述版本的具体情况亦可参阅一粟的《红楼梦书录》。

图书内容

本书计有三十回,按《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续起。

第一回缘起云

《红楼梦》前书系贾宝玉曹雪芹所撰。稿成之后,薛宝钗对贾宝玉说,你两人享尽荣华,反使千秋万古之人为你两人伤心落泪,于心何安?宝玉听后,即请曹雪芹再撰若干回。当夜,曹雪芹梦入天宫,看到一边是离恨天,一边是补恨天。两处都由焦仲卿、刘兰芝夫妇二人掌管。刘兰芝告诉曹雪芹,《红楼梦》前书已存于离恨天处,请他再撰一部《后红楼梦》,记叙林黛玉晴雯重生及贾家复兴等事,以便存入补恨天。

梦醒补续

曹雪芹梦醒后,想起前书确实有些疏漏不实之处,主要是林黛玉本有堂兄长林良玉未曾叙出;再有一僧一道,本为妖僧妖道:妖道为张道士弟子德虑、妖僧真名志九,二人结伙图财害人。前因骗财不成,便将黛玉、晴雯二人的生魂摄去,并将其年庚钉在木偶上,以便摆布她们。后来,他们又用迷汤拐走了宝玉。这些内容都需要在后书中重新补写。

事非从前

正文叙述了贾政在毗陵驿地方率人将僧、道及宝玉拿住,问清原由后,救醒了宝玉,放出了林黛玉晴雯的生魂,并将僧道二人交给地方官处治,父子便同舟北归。历经此番变故之后,宝玉迷途知返,贾政也开始改变了对宝玉的生冷态度。不久,晴雯借柳五儿之尸还魂,黛玉因有炼容金鱼,尸体并不腐坏,得以原体回生。宝玉之母王夫人一则想起了从前自己的许多不是,竟如活活害死黛玉一般,心中有愧。二则知道贾政手足情深,林姑太太止留有黛玉一女,幸而复活了,如再有怠慢,怕贾政不依饶。三则贾母的示梦已应验,黛玉分明与宝玉有缘,而且宁荣两府还要在黛玉手上兴旺。四则若将林黛玉轻忽,怕宝玉还要疯颠。因而她时常过来探望黛玉,倒比照料贾母还要小心在意。但黛玉已看破世情,不仅对宝玉拒而不见,就是对贾政夫妇也只是在礼貌上还过得去,整日只同史湘云贾惜春等人论道参禅,不问他事。

林良玉

林良玉本是林如海胞弟林如岳之子。因于襁褓中父母双亡,便被林如海抱养过来。良玉素有大志,林如海夫妇亡故之后,为了报答两房父母的养育之恩,他闭门苦读十年,专攻经史,家事一概交给老家人王元等人经管。由于王元等人的辛勤操持,林家日益兴旺起来。林黛玉复生不久,良玉准备赴京赶考,但先派王元到京城与黛玉接洽,置买房产并查看其它产业。黛玉通过王元等人将林家在京诸事项管理得井然有序。林家新买的房宅原是贾家抵出的产业,就在贾府附近。因此黛玉嘱托王元管理此处诸事。此时的贾家,在经济上依旧很紧张,又由于黛玉的态度使宝玉精神苦闷,贾府因而并不平静。

贾政夫妇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黛玉态度的转变上,故而经常前去看望黛玉,黛玉却总是一副不冷不热的样子。不久,良玉带着同榜解元姜景星抵京,连同宝玉三人共拜贾家宾客曹雪芹为师,准备参加科考。良玉早已有心把林黛玉许配给姜景星,遭到了黛玉的断然拒绝,却让贾家上下惶恐不安,宝玉也因此而生大病,未能应试。而景星却高中榜眼,良玉中了十三名,贾兰也中了第八十名。于是,良玉与王夫人的养女喜鸾成了亲,景星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因景星不了解其中的玄机,依然心想着黛玉。一日,他偶遇王夫人的另一养女马喜凤,误认是黛玉,见到她色艳才绝,更加动了真情。良玉由于勉强不过黛玉,便使了移花接木之计,成全了景星与喜凤。在举行大礼时,病中的宝玉以为是林黛玉出阁,因而病情加重,犹如当年黛玉归天前的情景。

事态出现转机

但因为此,事态出现了转机,贾家便再次向林家提亲。黛玉仍无动于衷。一日,黛玉和贾惜春在梦中同游了太虚幻境,共同翻阅了《十二钗图册》中的新改判语。她们又见到了贾母贾元春,她们暗示黛玉、惜春,只有经过一番荣华富贵之后,才可证实此梦。此后,黛玉的心情渐渐起了变化。此时陪伴黛玉的晴雯对宝玉产生了恋情,紫鹃也忠于自己原来的情感,因而她们时常开导黛玉。在三个禅友中,唯独新寡的史湘云已经真正悟道,对林黛玉、惜春的将来已经先知,也时常点拨黛玉。在众人的敦促之下,黛玉表面上转变了态度,实际是以退为守。不料此时又出现了新的波折。

新的波折

王夫人看到贾薛二家如今都已衰败,不如林家正兴旺,黛玉的态度又如此孤傲,以为娶过来的将不是媳妇,而是“婆婆”,自己还得看人家的脸色过日子,而贾政等人却忙着大操大办,甚至要把黛玉的名次排在薛宝钗之上。她便一气之下,带领着宝钗搬到薛家去了。先是贾探春等女眷,后有宝玉等子侄,一次次前去解释求情,都被挡了回来。宝玉即便站在门外哭求,也无济于事。此时的贾政,一点主意也没有,遇事屈己求全,将责任都推到了贾琏身上,让贾琏前去恳求,又让宝玉完全答应王夫人提出的各种要求,这才解决了冲突。但林黛玉并未答应与宝玉成婚。她看到这种情形,便又提出了一些最能引起贾政反感的要求:如恢复原来的家庭戏班,还要由蒋玉菡掌管;琪官和袭人夫妇都回贾府;众姊妹按照原样搬回大观园等等。良玉只得找曹雪芹商量。

巧妙的办法

曹雪芹想出了一个名变实不变的办法,如把袭人夫妇变成了黛玉的陪房,这既满足了黛玉的要求,又不使贾政感到难堪。但此时的贾政却很开明,答应了此事。这个问题便解决了。黛玉与宝玉成了亲。

黛玉主事

但婚后,林黛玉并不肯与宝玉同房,只让晴雯紫鹃莺儿等去陪伴宝玉。薛宝钗则依然是豁然大度,对此并不放在心上。而此时的黛玉却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整顿家事、振兴家势上了。她先提出了十四条措施,都是针对下人而制订的,可以称得上恩威并用,以威为主。如第一条是,两府里的奴才,子孙即便做了官,也不许更换名字接受封而违背了朝廷的制度,平时也不准违背等级而越。进府来主子赏坐,只许拿了垫子坐在地上,也要叩了头,谢了坐才坐。第七条是,家人们上班的时间,回话的地点都不允许出错,违者将处以四十大板。这些是威。所谓恩,便是加倍发给月米月钱,遇事按例加倍赏银而已。这些规矩一立,大管家们也就先惧怕起来,下人们更是舌头伸了缩不回去。

惩罚袭人

规矩的施行,从处治袭人一事中便可了解大概。林黛玉分派袭人和蔡良家的管理自己和宝玉的衣物,二人一替一班,相互交接,贾环贾芸赌输了钱,请求袭人帮忙。袭人便允许他们借当了她所管的部分衣物。到了期限,二人却未能归还,被蔡良家的察觉。蔡氏再三催促,并未告发,但袭人已被吓得大病不起。一日,黛玉叫袭人前来,袭人带病赶来,未来得及梳洗。袭人见黛玉不在,便与宝玉一同说话。黛玉走来看到此景,误以为二人有不可告人之事,当场大怒,命人立刻拆洗被褥。袭人未及解释,蒙冤自杀,未遂。宝黛此时虽已圆房,夫妻感情因而再出裂痕。察明真相之后,在贾政林黛玉的主持下,杖责贾环,斥责贾芸,不许贾芸再称贾氏子孙。因此一事,贾政夫妻间,黛玉与王夫人之间的感情也再次出现裂痕。原因是王夫人是偏向于宝玉、环儿这一边的。接着,宝玉因落水伤足,全心忙于家事的黛玉未能悉心照顾宝玉。王夫人对黛玉更加不满。后来,由于贾政的一再劝和,宝黛间的感情稍见好转。黛玉为贾环操办了婚事后,家庭矛盾才有所缓和,但是小的摩擦仍旧时时发生。

重振贾家

后来,宝玉也考中了进士,被授与庶吉士的官职。不久奉旨和诗,皇上认为宝玉之作远远高过林良玉与姜景星二人,又提升宝玉为侍读学士。接着,贾惜春被选入宫,封为仲妃。贾政官至工部尚书,贾赦也官拜刑科给事中。贾政为官清廉,勤于职守。他在部里遇到了棘手的事情,一时又拿不定主意,便也找林黛玉商量,他觉得黛玉的见解十分深刻,分析也比较入理,因而更加倚重她。黛玉也把贾政当成知己,要帮他办成几件对百姓有利的事情。

惜春省亲

不久,惜春奉旨省亲。省亲前,贾政曾向术士张梅隐问未来之事。张术士预言贾家兴旺的日子还在后头。他要求贾政先做好两件事,一是为各地客死京城的无主尸骨料理后事,二是帮助某些穷苦无依的人解决生计问题。在贾政为相时,还要尽力为国为民多办些有益之事。仲妃省亲之前,先提出几项要求:一是费用要比元妃时节省十分之八;二是她自己不赏赐,府里也不准进献;三是要为她准备素食;四是音乐要奏《诗·葛覃》的首章,以宣扬妃后的勤俭、敬孝之法。贾政、林黛玉等照此施行,因而做到了俭而有礼。自此之后,宝玉、黛玉、薛宝钗间的感情已融洽,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和谐了。

本书的结局

本书的结局是宝玉、良玉、景星及全女眷为曹雪芹饯行。书中反复提及了曹雪芹撰写前、后《红楼梦》的事。宝钗、黛玉还为前书做了评点,认为这部大书结体宏大,头绪繁多,却写得疏密相间,雅俗共赏,每人的性格各不相同。即使描写生活琐事也能写出下人的情态。结局也跌宕起伏,且不入俗套,较有趣味。对后书她们也有所赞扬。在饯行宴上,众人都感谢曹雪芹的精细描写才使得他们得以传之当世。席散之后,宝玉让曹雪芹翻看了薛宝钗林黛玉评点的前传的第一页,上面写的是冯小青的“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等诗句,暗示后传所写的一切都围绕着一个“情”字。

评价

曹雪芹著《全本昆曲《红楼梦》》自传世之后,便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出于对故事境界的无限向往,对书中人物的崇拜与同情,读者不免对人物的命运有各自的看法,“有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些看法往往迥然不同。这就让许多文人萌发了续写《红楼梦》的想法,以表达自己的见解。众多书商见有利可图,甚至请人专门续写,以牟取暴利。故而《红楼梦》的续书多达几十种。这些续书包括本书在内,都以原书的主要情节为基础,为主线,但表现了与原作不同的主题。本书旨在为林黛玉翻案。尽管作者同情黛玉复生前的反叛、孤傲,但为了让有情人终成眷属,他不惜让复生后的黛玉性格大变,孤傲中少了柔情,一心振兴贾府,忙于事业,渐渐入了《红楼梦》中王熙凤王熙凤的老路。这种截然的转变,我们是难于接受的。而且,作者亦有用封建伦常改造黛玉之嫌。明明是封建思想的叛逆者,最终成了封建秩序的维护者。贾政的许多开明之举是颇令人费解的。作者归因于惧怕贾家的根子——宝玉旧病复发,恐怕不能说服人。

本书原序云:“曹太夫人寄曹雪芹先生家书,即书于《后红楼梦》之首篇,墨迹在,原稿藏于林黛玉夫人潇湘馆,雪芹先生即以冠于卷首的序文。”本书的《凡例》更郑重宣布:“是书系曹雪芹原稿,每卷有雪芹手定及潇湘馆图章。全书并无残缺,故以重价得之,照本付梓。”这些话自然不可信,不过是照搬了金圣叹自称得古本《水浒传》的方式而已。《后红楼梦》虽标举曹雪芹原作,实则在主题思想上已背离了原书。当时便有人对此书的改写提出了批评,角度各不相同。如姚燮的《读红楼梦纲领》认为无端增加林良玉的情节是画蛇添足之举。解居士《石头记集评》认为作者写林黛玉有炼容金鱼,入水能游,“作者真中蛊毒矣。”

吴克岐《忏玉楼丛书提要》更是全盘否定全书,称:“余按是书,泥定前书,代黛玉作不平之鸣,笔意枯寂,若无生发,其口吻绝不相肖,且多不近人情处。如黛玉回生,不妨沿小说旧例,借力于补恨仙人,无取乎炼容金鱼也。政夫妇为子求妇,事黛玉如父母,岂有此理?黛玉仍骄傲不从,岂有此理?添一姜景星,毫无关系,直赘瘤耳。甄宝玉闹事,黛玉断无不派人打听行服毒之理。”本书的作者由于用封建伦常的思想来改写林黛玉晴雯等人物,同《红楼梦》原来的立意相比,实为天地之差。因而书中所写之“情”便入了才子佳人之类小说的俗套。

宝玉在原书中追求的是与己共有反叛理想的美貌多情之黛玉,而在本书中,宝玉则只为得到美貌多情之黛玉,而不顾她此时的理想已经彻底变化了。因此,本书所写的情爱,已经变成了单纯的儿女私情,而多有涉及淫秽之处。梁章钜的《劝戒四录》评论到“(《后红楼梦》)以开卷之秦可卿为人情之始,以卷终之青为点睛之笔,摹写柔情,婉万状,启人淫窦,导人邪机。”此话是恰当的。此处所说的“淫”与《金瓶梅》之类的大量自然主义的描绘是根本不同的。本书中的“淫”是针对封建理学家所谓的“灭人欲”而言的。正因为如此,故而也受到了清政府的查禁。

而本书描写的林黛玉,其心性做事已远非原著中的黛玉,虽称作《后红楼梦》但与原著精神相差甚远。

参考资料

后红楼梦.豆瓣读书.2023-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