缫丝花
缫丝花(拉丁学名:Rosa roxburghii),又名刺梨、文光果、送春归、三降果等,是蔷薇科(Rosaceae)蔷薇属灌木植物。缫丝花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国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福建省、湖南省、湖北省等地区,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在日本也有栽培,大部分缫丝花分布于海拔500~2500米、阳光充足的耕地或田坎边等视野开阔的地方。
缫丝花多丛生,株形矮小症,树形柔美,植株高1~2.5米;树皮呈灰褐色,成片状剥落;枝条呈圆柱形。叶片为椭圆形或长圆形;花单生,呈淡红色或粉红色;雄蕊多生于萼筒边缘。果形扁圆,直径为3~4厘米,未成熟时呈碧绿色,成熟后呈金黄色,果期一般为8~10月。
缫丝花是一种集食用、观赏价值于一身的植物。成熟的缫丝花果实可以鲜食也可以加工成果脯、果酱、罐头、果汁、果酒、果干等,酸甜可口、营养颇高。缫丝花全株都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其果实别致,很适合家庭盆栽种植。
研究历史
名字来源
“缫丝花”一词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清朝陈溟子的《花镜》:“缫丝花,一名刺。叶圆细而青,花俨如玫瑰,色浅紫而无香,枝萼皆有刺针。每逢煮茧缫丝时,花始开放,故有此名。”意为在农家每逢煮蚕缫丝(将蚕茧抽出蚕丝)的季节时,这种花就开始开放,所以取名为缫丝花。
历史渊源
缫丝花在中国多分布于云贵高原及攀西高原,在中国有很长的栽培历史。《贵州通志》中最初记载着缫丝花的形状、产地等信息:“缫丝花很结实,表皮带刺,有酸味……”;而《黔书》则记载了缫丝花的入药用途以及缫丝花的别名“送春归”。其次,由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着缫丝花的形态等信息。另外《遵义府志》《思南府续志》《黔记》等历史文献中都有关于缫丝花的记载。此外,抗日战争过后,中国学者罗登义开始研究缫丝花并取得了重大的成果,他发现了缫丝花果实的营养价值很高,在抗战时期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并在1942年通过英国生物学者李约瑟对缫丝花果实的传播,让缫丝花果实走向了世界。
形态特征
缫丝花,植株高1~2.5米,树皮呈灰褐色,成片状剥落;小枝呈圆柱状,向斜上方生长,枝干基部稍扁且长有成对皮刺,叶子为奇数羽状复叶,长5~12厘米,其中椭圆形或长圆形的小叶一般有9~15片,长1~2厘米,宽6~12毫米,两面无毛大籽筋骨草,顶端尖锐,基部呈宽楔形,叶片边缘有细锐锯齿,叶片下面叶脉突起,叶轴与叶柄有散落的小皮刺,叶柄连叶长5~11厘米,托叶贴近叶柄生长,边缘有腺毛;花重瓣或半重瓣,有白色、淡红色、粉红色或深红色,有香味,花期5~7月,单生或2~3朵顶生,花朵直径为5~7厘米,萼片宿存,直立,呈宽卵状,有羽状裂片,内面被绒毛、外面被针刺,花朵雄蕊多生于花萼萼筒边缘,花柱离生且短于雄蕊;果实呈扁球形,初期为碧绿色,成熟后呈金黄色,直径为3~4厘米,果实表皮布满针刺,内有10~50粒种子,果期8~10月。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缫丝花原产于中国,主要分布于中国贵州省、陕西省、甘肃省、福建省、湖南省、湖北省等地。此外,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在日本也有栽培。
中国分布
缫丝花是中国云贵高原及攀西高原的野生植物资源,缫丝花主要分布于云贵地区及川渝陕边境,此外在山西省、河北省、河南省、安徽省、江苏省以及湖南、湖北地区也有少量分布。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下,缫丝花的分布范围可能逐渐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移动。
生长习性
缫丝花喜光喜湿、耐贫瘠、稍耐荫、适应性很强,常生于海拔500~2500米的向阳山坡、沟谷、溪水塘边、田坎边、道路两旁以及坡脚等地方。缫丝花对土壤环境要求不严,但最适宜的土壤环境是pH5.5~7的弱酸性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或壤土。缫丝花自身保护组织不够发达,易蒸腾失水,不耐干旱,因此在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的地区种植较好。缫丝花能耐寒冷,但在气候温和、年均温为12~16摄氏度时生长发育得较好。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
缫丝花一般采用播种繁殖的方式,可以直接在花盆里播种,首先将纯种子进行育苗操作或者同果皮一起。一般选择秋季播种或沙藏至第二年春季播种。秋播一般在9月上旬采种,之后可以立即在苗床上播种,种子一般20~25天即可发芽,当年10月中下旬即可出苗;春播一般在2月上旬~3月上旬最好,选择秋季播种能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在4月上旬即可出苗,出苗之后再移栽到盆上,移栽之后温度逐渐变暖,需要及时浇灌足量的水定植并放置到荫蔽处缓苗。
扦插繁殖
缫丝花的插繁殖是一年四季都能进行的繁殖方式,但效果最好的是春秋两季。一般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一年生缫丝花嫩枝来制作插穗,保留皮刺。采穗时应避免因太阳暴晒造成插穗蒸腾失水,在扦插前需要用相关的化学药剂处理插穗,之后再斜插进苗床,将土壤覆盖到幼芽刚刚露出地面处为止,并在上方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栽后管理
盆栽管理
缫丝花生长阶段需要摆放在温暖湿润且阳光充足的环境中,避免太阳暴晒。缫丝花不耐干旱,因此需要加强水肥管理,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而冬季是缫丝花的休眠期,在此阶段缫丝花的代谢活动减少,因此不需要增加水分,还需要在6月上旬追一次肥,但追肥过量会引起病变。
病虫防治
缫丝花最主要的病害是白粉病、褐斑病、茎腐病、病毒病、黑斑病和烟煤病等。缫丝花的虫害有蚜虫、黑刺粉虱、食心虫以及黄刺蛾等。
白粉病
白粉病常在春秋两季发生,主要侵害缫丝花嫩枝嫩叶,发病的叶片背面出现灰白色的绒状物,严重的时候会导致新的叶梢枯死,发病初期可喷洒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茎腐病
茎腐病主要侵害的是缫丝花插茎及新生的枝条,病症为茎秆出现干瘪以及黑褐色的病斑,病情严重时黑褐色下陷腐烂斑甚至还能导致缫丝花枝叶枯死。在发病期间可用相关的化学药剂对缫丝花植株进行喷施。
烟煤病
烟煤病主要由寄生虫分泌的粪便造成,在叶片及枝条上形成黑褐色的霉斑进而扩散为黑色烟煤状物,在植被茂密的潮湿地带发病率较高。为了减少烟煤病的发生,可采用氧化乐果药剂对诱发该病的蚜虫进行灭杀。
蚜虫
蚜虫虫害发生在4~10月,主要侵害缫丝花新的叶梢。发病时期可用藜芦碱溶液、抗蚜威可湿性粉剂以及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蚜虫。
食心虫
食心虫虫害一般发生在7月上旬~8月,主要侵害果实。可以在昆虫高发期充分发挥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以菌治菌,以虫治虫或是用生物农药对植物喷施。
黑刺粉虱一般在5~8月发生,主要侵扰缫丝花的叶片,寄生在叶片背面。在缫丝花植株发病期间可用水胺硫磷进行防治。
采收干制
当缫丝花的果实成熟时应当分批进行采摘,采摘时需要轻拿轻放,采摘后需要立即出售或是烘干储藏,将缫丝花的果实烘干可制成果干,用麻袋包装,上层套薄膜带储藏,若不经过熏硫处理,1年过后缫丝花果干中维生素c的损失含量能高达80%。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缫丝花花粉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维生素e等,其次缫丝花的花瓣中含有较高的脂肪、可溶性糖以及纤维。缫丝花的果实成熟后,酸甜可口,有浓郁清香,果实中含有20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以及10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果肉可鲜食也可制成果干、果酱、果汁等。
观赏价值
缫丝花的植株、枝干、叶子、花朵、果实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其株型矮小,分枝数量多,容易制作造型,可作为造型树,花期长,果实大,是一种良好的盆栽植物和绿篱植物,适合在家庭庭院种植。
经济价值
缫丝花的果实是“维C之王”,能制成许多衍生商品如:果酒、果汁等,中国贵州省每年都会有大量工厂生产缫丝花果实原汁及浓缩汁,并销往世界,如日本、美国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地区。缫丝花还能被制成保健药品,如口服液、抗感冒液等。
生态价值
缫丝花能助力石漠化地区的绿化治理,通过在石漠化地区发展缫丝花产业,能增加石漠化地区的绿植覆盖率。
参考资料
缫丝花.植物智.2022-10-05
缫丝花.中国植物物种信息数据库.2022-10-05
贵州刺梨出山记:从久藏深山到享誉全国.贵州网络广播电视台.2022-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