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周莹

周莹

周莹(1869-1908),出生于陕西省省三原县,清末出身民间的陕西女首富。

周莹幼时和泾阳县首富吴家定了亲。17岁过门后发现丈夫吴聘重病缠身,她用一颗爱心照顾生命垂危的丈夫。公公、丈夫相继离世,周莹18岁接手吴氏生意。周莹善于用人,驾驭有术,每决大事,必与计商。太平天国、英法联军侵华、义和团、八国联军占北京动荡年代,商业版图依旧不断拓展,在各行各业全面开花。1900年,慈禧在西安避难时,周莹向慈禧提供了10万两白银,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清政府进贡白银,同赴国难,被封为"一品命夫人”。国难当前,乐善好施,为国家捐资助饷、为救济乡民慷慨解囊。为了传宗接代,周莹在本族中院要了孩子承过继,给过继的儿子特意起名叫吴怀先(又名念昔)。1908年,周莹因病辞世。临终前,她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产分给所有下人。

周莹不仅是中国商业领域历史上唯一有不俗建树的商业才女,而且是唯一在中国商业历史上为国家民族创立过不朽功绩的女商业家,唯一对庶民百姓爱之深沉的女慈善家和爱国的女商圣。

人物生平

周莹出生于1868年的陕西三原周家,其曾祖父周梅村富甲一方,号称“周八爷,活财神”,曾任刑部员外郎。周莹幼时和泾阳首富吴家定了亲。生于诗书礼仪之家,周莹对数字过目不忘,十里八乡都称她为才女。双亲早逝,兄嫂照顾长大。

说起吴家,唐朝江苏省迁来,后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家,以东院最为兴旺。周莹的公公即是东院吴蔚文。吴蔚文长袖善舞,左宗棠西征清军收复新疆之战之时,曾为其提供粮草,故有“饷靠胡雪岩,粮靠吴蔚文”之说。凭借办理淮盐盐务,掌握数百盐引之便,他在扬州市设立盐务总号裕隆全,并在各地设立了分号。

周莹17岁过门后发现丈夫吴聘重病缠身。奉父母之命成婚冲喜的吴聘,却不愿意耽误周莹。周莹回答:“今日既和相公拜了天地入了洞房,我就是你的结发妻子。今日大喜之日,望相公能以万利之语戒心猿意马,与我同挽命运之车。”

婚后周莹恪守妇道,她用一颗爱心照顾生命垂危的丈夫。对婚前隐瞒吴聘病情的公公,她以礼相待、孝敬有加,赢得吴家上上下下的信任。出于对儿媳的愧疚,公公将家中生意交由其打理。

临危受命执掌家业

婚后不久,公公外出不幸遇难,三年后丈夫受不了打击,也丢下爱妻幼女,撒手人寰。没有男丁子嗣,周莹只能接过家中账本钥匙,成为吴家唯一的当家人。面对4位叔公的虎视眈,她以过人的智慧赢得吴家东大院管家、账房、武师等谋士的支持。最终,吴氏家族一分为五,陕西省境外吴家的商业资本全归周莹。她成为掌门人的那一年,才18岁。接手吴氏生意后,她首先开始在全国去巡视自家的商业版图。

周莹善于用人,驾驭有术,每决大事,必与计商。身边围绕着几十个谋士能人,其中尤以扬州总管罗天增与杨茂亭、王子绪、王幼农等人著称,个个多谋善断、经营有方。对他们周莹恩威并用,处处倚重。每年年终,她将外地的吴家总领(商号经理)全体召集回来,由总管家代替女主人设宴款待,以示东家对伙计们的关怀。吃喝完毕,她在大厅一间屋外挂上一道竹帘,听取各地生意情况的汇报。之后,分别提出她对下年度的安排意见,“不轻发言,言必有中”。

起初大多数总领不以为然,抱着姑妄听之的态度,也有人暗中早有打算,想让东家早点垮台,自己好另谋高就。甚至还有人想趁着老东家去世,把商号据为己有。谁知来年年底,结算账目之后,凡是按寡妇主意办事的商号,赚得盆满钵满;相反不执行周莹意见的都赔了个底朝天。从此之后,周莹在总领伙计中间树立了威信,声名鹊起,大家无不佩服她在商业经营上慧眼独具,善于理财。

中饱私囊的扬州市裕隆全大掌柜,心中有鬼,不敢回去报账。干脆派小伙计刘茂椿回陕,谁料他精明能干,通晓账务,平时也留心盐号里的事。一见周莹,不仅把手里的账交代得一清二楚,而且东家问起盐号的事来,应答如流,好像心里还有一本账。这让精明的周莹警觉起来,摒去左右,和他单独谈了许久,掌握了事情。兵贵神速。刚过年,周莹带着大队人马赶到扬州,一头扎进了裕隆全内账房,三天三夜没有出来。一出内账房,她火速宣布:辞退大掌柜,聘用刘茂椿为新大掌柜。

当时支撑吴氏商业半壁江山的成都山货药材店“川花总号"主管和扬州“裕隆全"盐务总号主管想趁老东家去世将商号据为己有,她知道后,对此暗中展开调查,掌握了大量证据。在与两位总管交锋的过程中,如山的铁证和对仁义礼智信的义正词严让两位主管败北。

拓展家业

太平天国、英法联军侵华、义和团、八国联军占北京。有一年,关中棉花大丰收,棉花行乘机杀价,引起棉农不满,周莹“以丰补歉”,用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垄断棉花行业;第二年棉花歉收,前一年囤积的棉花让她大获全胜。仅仅用了7年,吴家从每年进出3000担棉花增至11万担,成为渭河平原棉花买卖大户。

茶叶市场变幻莫测,一年茶叶市场大跌,茶叶滞销,周莹亲自去岐山请能人邓监堂出山指导,全权决策。她不惜重金,为他在岐山修了高房大院,娶了大户人家的小姐,丫鬟家人一应俱全,还专门为他在泾阳盖了一院房子。邓监堂大受感动,愿为周莹效犬马之劳。他深知“贵极反贱,贱极反贵”,顶住压力,坚持囤库待机。坚持两年,茶价突然上升,眨眼滞销变畅销,当年赚了四百万两银子。周家茶庄起死回生,一跃成为陕西省最大茶商。

为调动员工积极性,周莹提高伙计薪酬,增加年终分成。她将裕隆全店员薪俸提高两成,高出扬州市商界最低年薪三成,加上每年分红,员工薪俸在江南同行中首屈一指。此举开创伙计与东家利益挂钩的先河,裕隆全生意没有因掌柜易主而受损,反而蒸蒸日上。货真价实,童叟无欺是她终生坚持的经商原则。对于下属的粮行经营,她常常亲自检查质量,亲自动手拣杂挑沙过土;对于布行,她常常卖布亲自复尺;对于茶行,她同样亲自品尝新陈。

周莹还善于学习。她购买国外先进的设备和纺织布料,通过轮船将吴家的纺织品远销国外。苦心经营的周莹,在渭河平原各地开设当铺,药铺以“仁寿堂”为字号;在淳化、口镇等地开设油坊、烧酒坊、粮店、米号;泾阳县城内山门角以西两边都是周家房产,共二十几院,足足占了半条街道。全国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南通北达,连成一气。民间流传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其经营范围之大,资本之雄厚,可见一斑。这时吴家的家业已达鼎盛,全国拥有108家企业,周莹成为清末陕西省女首富,被人奉为“女商圣”。

国难当前,乐善好施

1900年,慈禧在西安避难时,周莹向慈禧提供了10万两白银,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并收她为义女。《辛丑条约》签订后,她又向清政府进贡白银,同赴国难,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慈禧和她一见如故不仅是因为她捐了钱,也是因为她们同是寡妇,却同样在男人权力圈中立足。

关中地区涌现饥民大潮。同几个谋士商量后,周莹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她在设有吴氏字号的地方开设粥厂,让泾阳县、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粮店开仓放粮,在安吴堡外辟出5亩地设立日夜粥厂,将库存粮食分给周边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泾阳县志将她的善举载入史册。

周莹不仅捐助银子,她还在泾阳城打了几十眼深井,解决了两万多口人、数千头牲畜的用水困难。随后,又把原郑白渠引进高陵区和泾阳接壤的地方,在泽泊处挖出排水渠,引地下盐碱积水入渭河,降低地下水位,减少盐碱侵蚀。她还捐资建孔子庙、办义学等等。

除了保留安吴堡附近600多亩水浇地,以保证家族基本口粮需求,她将其余1000多亩土地全部交给佃户,自负盈亏,每年象征性缴纳租金,如遇歉收或灾祸则免租。周莹把土地几乎无偿让佃户耕种的决定可谓当时开天辟地头一回。随后她又宣布取消佃户房舍租金,无偿将佃户所住房屋划归各户所有,并对损坏的房屋进行修。

吴家高陵南糖商号食盐专卖店,误将海盐当晋大青盐卖出,被一个老人购盐时发现。周莹立即命盐店贴出告示,承认错误,以三倍价格赔偿给老人。事后,她在商店门口高挂“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木匾作警示。盐店销售额一夜间提高了四倍,占到全县盐销售量的七成。

遇到自然灾害,不良商家纷纷涨粮价,周莹千里贩粟也不加价,为民解困。此举却引起同行痛恨,骂她砸了大家的饭碗。周莹听到后笑道:“民以食为天,你若为牟取暴利无所顾忌,真正砸破饭碗的人就是自己了。”

为了传宗接代,周莹在本族中院要了孩子承祧过继,给过继的儿子特意起名叫吴怀先(又名念昔)。因为思女心切,在吴怀先10岁时,周莹还收养了一个女儿,名叫秀翘。1908年,周莹因病辞世。临终前,她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产分给所有下人。出殡当天,四邻乡亲八万多人自发给她送葬,空前绝后。当地流传,因周莹无子嗣,死后不能葬入吴氏陵园,受过恩惠的乡亲就在渠岸边为其修庙,供奉为“水娘娘”。

相关事件

挑选孩子过继一事,按理应该在南院中选子承嗣,但周莹不喜欢南院之子,为此事和南院打了多年官司,周莹最后以“择贤立爱”为由,赢了官司。她给了中院一万两银子,收养男孩入门承祧。天不遂人愿,吴怀先承嗣后,竟然企图独掌家产,与周莹发生矛盾,常闹家庭纠纷。一怒之下,她到西安道台衙门越级告状。当时的府台兼布政使是清末著名文人樊增祥,吃了双方的贿赂,他决定“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把周莹娘家叔父周十一、周十二传来,樊增祥申斥说吴家母子不和,都是他们从中挑起。大老爷是非不明,周莹听说后很是生气,决心要到兰州总督衙门上告。

樊增祥闻此消息,很是紧张,并委托咸阳市长安知县出面调解,二人不敢怠慢,领上吴怀先来到三原山西街周莹公馆,隔帘长跪请罪,从早上跪到下午,周莹才开恩叫养子起来,一场官司就此了结。回到安吴堡,周莹立即把平日给儿子出谋划策的小人,一一借故开销。

影响与评价

影响

周莹一生信奉的家国情怀,也对后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她过继的养子吴怀先,继承了她的大义慈善精神:1930年泾阳县连续天灾,吴家天天施粥,使全县三年间没有一人饿死;1936年吴怀先将家产捐于国家。吴氏庄园庞大的家产在历史的长河中只剩下了中间的一院,这一院成为了“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1937年中共中央青训班在此开班。全国各地去往延安市的热血青年都需要先到此地参加政治、军事培训。青训班的学员最多时达到1500余人,胡乔木、刘瑞龙曾在此工作。因为“安吴青训班”,吴氏庄园剩下的一院变成了红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大量的游客,也成为了后世的宝贵遗产。

评价

国学大师吴宓是周莹的侄子,他写诗描述伯母:其一,筑台寡妇比怀清,吴氏义堂有富名。盐业兴家多助赈,诰封一品纪荣恩。其二,巧逢庚子是灾年,助赈功完西狩先。帝后未闻亲召见,赐呼“义女”更虚传。其三,立嗣安家似孝钦,何缘母子竟离心。当堂责劝樊增祥判,晚岁园居悲义深。

周莹墓志铭记载:“建祠、筑路、修桥、造舟、扶贫、赈饥,靡不慨任。凡属本邑,本族之义举,人无不养,欲给求俾挟奢望而来者,欢忻以去,若夫人者所谓积而能散者矣。”

200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樊山政书》中,保留樊增祥对本案批示的原文,堪称宝贵。批泾阳县命妇吴周氏呈词:该命妇青年矢节,好善乐施,深可嘉尚。兹阅来禀,继子念昔必有不如意处;然采听泾阳公论,该命妇所信任之苏氏、穆姓亦非信女善男。仰泾阳县先行严禁差人毋得赴原滋闹,违则重惩,一面提集人证到案,秉公讯断,并劝谕吴念昔回家,善事其母。其间凡有图财唆事之人,一概驱逐,以安孤寡而绝嫌疑……

小说《安吴商妇》的作者李文德这样评价过周莹:“她不仅是中国商业领域历史上唯一有不俗建树的商业才女,而且是唯一在中国商业历史上为国家民族创立过不朽功绩的女商业家,唯一对庶民百姓爱之深沉的女慈善家和爱国的女商圣。作为晚清时期的女商人,能够在动荡混乱的时局中找到一次次商机,为国家捐资助饷、为救济乡民慷慨解囊、为朋友信守承诺,就足以证明周莹的才能与智慧。她的美德与智慧,不只是一种人格魅力的体现,而是秦商秦人智慧的结晶,值得三秦人骄傲和自豪!”

文艺、影视形象

李文德、王芳闻编著的《安吴商妇》取材于清末发生在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的一个真实故事。作品讲述了女主人公周莹从十八岁守寡到四十二岁病故的二十四个春秋中,以无畏无惧的精神与各种势力进行斗争,成为一个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被封建王朝任命为“坐家道员”的女官吏,却最终留悲怆于身后的感人故事。

《那年花开月正圆》是由丁黑执导,苏晓苑编剧,孙俪陈晓任重俞灏明等主演的中国年代剧情题材电视剧,于2017年8月30日在东方卫视江苏卫视首播。该剧以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吴氏家族的史实为背景,根据历史人物陕西女首富周莹的故事改编而成,讲述了出生于清末的民间女子周莹,从一个江湖少女一步步成长为叱咤商海的吴家大当家,引领动荡时局的改革之路的故事。

故居

周莹娘家周家大院,位于三原县城西北,鲁桥镇孟店村,建于清代乾隆末年爱新觉罗·颙琰初年(1787年-1797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据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陶赞介绍可知,周家原有房屋17院,当时在孟店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古建群,号称“孟店周”。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因战乱烧毁了十六院,现仅存1院,即是现在的周家大院民俗博物馆。仅存的一个院子为五进大院,院落座南朝北,进深71米,占地面积3206平方米,建筑面积979.8平方米,建筑风格南北结合。每进三五相间,间口各异,均有大门相隔,若敞开所有的中门,可一眼看到后楼,给人以清静幽雅之感,是陕西省独一无二的古民宅。

参考资料

..2024-02-18

..2024-02-18

秦知道:揭秘陕西女首富周莹的开挂人生.今日头条.2023-09-14

安吴商妇.豆瓣读书.2024-02-18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8月30日首播.陕西省广播电视局.2022-12-03

那年花开月正圆.豆瓣.2022-12-03

追剧话秦商 清末陕西女首富家院的前世今朝.华商网.2024-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