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1503至1506年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Louvre Museum)议政厅(The Salle des États)。

《蒙娜丽莎》的画面用光和影塑造出一位温柔宁静、典雅高尚、端庄善良的神秘女性。画面构思自然流畅,背景为高高的地平线上,伸展着美丽的风景,充满了诗一般的意境。蒙娜丽莎身姿安详稳重,两眼望着远方,双手交叠着放在身前,脸色柔和,抿着嘴角露出一种刚刚可以察觉的微笑。达·芬奇运用了称作“晕涂法”(smoky)的绘画技法,薄薄的颜料一层层叠加起来,营造出柔化朦胧的轮廓。

《蒙娜丽莎》与《米洛的维纳斯》《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并称为卢浮宫三宝。

画面内容

《蒙娜丽莎》的背景是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潺潺的流水。蒙娜丽莎衣衫单薄,脸上始终带有神秘微笑,嘴角在微微地抿着。她的目光不断延伸,直至紧焦到图画右侧的某一点上。蒙娜丽莎的头发漆黑、柔顺,笼着一个薄薄的纱巾似的东西,她纤秀又丰润的手指,与衣袖、沙发扶手等周围的环境在色泽上显著不同。她的左手自然地置于沙发的扶手上,沙发放置的位置与观赏者的目光相垂直,因此画面中蒙娜丽莎的右手相对较小。她的胸部和肩部呈现出图中的四分之三侧面,与她胸部齐平的位置,背景使用了暖色调。她身后有一片秀美的自然风景,向远方延伸而去。

意大利国家文化遗产理事会主席西尔瓦诺·温切蒂借助显微镜观察蒙娜丽莎的眼睛,发现了肉眼看不出来的微小字符。她绿褐色的右眼球上画有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姓名首字母,黑色的LV字样。左眼球上的字符尚未辨明,但看起来是字母CE,也可能是B或者S。除眼睛外,其他位置也藏有字符,在背景中的桥拱上可以看到数字7和2,也可能是字母L和数字2。

19世纪80年代初,有数学家利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蒙娜丽莎》的面积为4081平方厘米,面部占199.11平方厘米,蒙娜丽莎的一只手占169.86平方厘米,可以测算出蒙娜丽莎的身高应该是168到173厘米。

创作背景

内容原型

人物

《蒙娜丽莎》人物原型的解读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有如下的说法:

但根据卢浮宫博物馆官网记载,《蒙娜丽莎》中年轻女子实际上是佛罗伦萨布商弗朗切斯科·戴尔·乔孔多(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妻子丽莎·盖拉尔迪尼(Lisa Gherardini),即蒙娜丽莎,被达·芬奇戏称为“乔孔达”,意为“幸福”。她形象端庄、健美,符合列奥纳多·达·芬奇的要求。蒙娜丽莎是意大利语,“我的夫人”的缩写,据美国作家丹·布朗所著的《达·芬奇密码》中提到,蒙娜丽莎这个名字可能是字谜,暗指一位埃及神明。

画面背景

达·芬奇出生在距意大利阿雷佐市约100千米的小镇,并曾经在阿雷佐市生活过,这一地区的原始景观与《蒙娜丽莎》的背景几乎完全一样,因此,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卡罗·佩德雷蒂认为,蒙娜丽莎身后的背景是阿雷佐市市里阿诺桥附近的景色,达·芬奇可能采用这一地区的田园景色作为《蒙娜丽莎》的背景,许多美术史专家都对他的研究结果表示认同。

创作过程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应佛罗伦萨布商弗朗切斯科·戴尔·乔孔多之邀,为其妻子丽莎·盖拉尔迪尼,即蒙娜丽莎所作。达·芬奇或是在1501年前后与弗朗切斯科相遇,当时的达·芬奇居住在圣母忠仆会里,达·芬奇的父亲皮耶罗·达·芬奇是圣母忠仆会的公证人。当时圣母忠仆会控制着圣母领报大教堂,弗朗切斯科在那里拥有一座家族城堡。1503年,弗朗切斯科请达·芬奇为他的妻子丽莎·盖拉尔迪尼绘制肖像,此时达·芬奇几乎休笔。达·芬奇在1503年共收到三笔订单,其中一笔就是要求他为蒙娜丽莎创作肖像画。蒙娜丽莎的性格比较沉郁,又刚刚丧失爱女,所以当达·芬奇把她请到工作室时,她的脸上充满了忧郁的神情。达·芬奇为了在画中表现出人物发自内心的微笑,扫去忧郁气质,先给她说笑话,又请喜剧演员为她作滑稽表演,后来又请歌唱队来为她演唱轻松愉快的歌曲。虽然这些表演也能使蒙娜丽莎偶尔一笑,但显然不是发自内心。达·芬奇还专门请来乐队为蒙娜丽莎奏心爱的家乡歌曲,这时蒙娜丽莎转向观者,有了出自心扉的微笑,达·芬奇把这一刻准确捕捉地到了画布上,以后又经过长达四年的反复艺术加工,于1503至1506年,创作出来了《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似乎没有眉毛和睫毛,根据各类史料的记载,蒙娜丽莎没有眉毛和睫毛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当时的贵妇都会剔除这两部分毛发。但在2007年,法国工程师帕斯卡尔・柯特利用高清扫描技术,仔细研究了画中所有阴影点,并指出列奥纳多·达·芬奇在创作之初,非常精细地为蒙娜丽莎绘制了眉毛及睫毛。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颜料的自然磨损和清洁操作不当让蒙娜丽莎失去了眉毛和睫毛。

艺术鉴赏

《蒙娜丽莎》以审美为中介实现了古典主义者的终极关怀和理想的人文体育精神,它适时的表现了基于人文主义内涵的形式美,那就是人性的、动态的、典雅的、和谐的。其意象能够很好地契合达·芬奇对微观世界和宇宙运动的执迷。蒙娜丽莎和风景是宇宙运动的反映,见证人类和地球内在生命的关联。人是整个世界结构和运动过程的缩微版本,同时也与宇宙万物息息相通。画中的头发、帷幔、刺绣图案、河流和山谷都遍布着流动的曲线,强调了人物与风景的关联,呈现了流转不息的世间万物与女性个体之间的微妙互动。

《蒙娜丽莎》与神像不同,她是一名沉思的女性,丝毫不为周遭人的欣赏与赞叹而动容,有着标准的女性气息,但无论是动作还是神情,都不包含一丝挑逗的意味。她的微笑中暴露了忧伤的内心,表达了一种因为无法得到所期盼的幸福而悲伤的情绪。对于蒙娜丽莎的微笑,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就会有不同的感受,有时候觉得她的笑非常和蔼委婉,有时候又觉得有些哀伤,甚至还会觉得有些严肃、嘲讽或是揄。在蒙娜丽莎的脸上,还能感觉到微暗的阴影若隐若现。这是列奥纳多·达·芬奇将早年发明的晕染法、明暗法等多种表现技法运用到作品中,蒙娜丽莎的眼角和嘴角消隐在阴影之中,使她的面部表情变得既生动又含蓄,脸上洋溢出一种具有魅力的微笑。哈佛大学的神经科博士认为,蒙娜丽莎时隐时现的微笑是由人的视觉引起的,蒙娜丽莎的笑容时隐时现,是因为观看者变换了角度从而改变了眼睛的位置才引起的。

作品影响

思想形成

20世纪50年代的巴黎,通过让·马格特和“怪异”的专题性历史数据,即“反蒙娜丽莎”作品被汇集到一起,“反蒙娜丽莎”思潮开始逐步理论化。

20世纪60年代,通过对美国流行艺术以及安迪·沃霍尔重复《蒙娜丽莎》肖像理念的运用,记录了新媒体在“反蒙娜丽莎”主义的急速发展。从传统技法到创新技术,一些艺术家几乎数十年如一日地从事着“反蒙娜丽莎”的工作,使得《蒙娜丽莎》成为一种生命和艺术的来由。

网络文化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电脑和互联网技术门槛日益降低,网络上自媒体和各种聊天软件中的各式各样的、各种版本的《蒙娜丽莎》表情包、图片层出不穷。如明星头像版的“蒙娜丽莎”,私人头像版的“蒙娜丽莎”,动物头像版的“蒙娜丽莎”,还有各种表情的“蒙娜丽莎”,还有为“蒙娜丽莎”加上了四肢或是让她动起来。微信聊天图片中还有专门的蒙娜丽莎图片库,这些图片大多对蒙娜丽莎的图像进行各种含有槽点的改造。

教育

在中国教育部审定通过并在义务教育学段广泛使用的12套美术教材中,基本上均出现过《蒙娜丽莎》。

综述

《蒙娜丽莎》的衍生作品不仅有绘画、邮票、影视作品、摄影作品等,而且还形成了商业品牌的符号,有着独特的价值符号,诸如皮具、瓷砖、十字绣等产品也因蒙娜丽莎之名被大众所知。

绘画

自1919年,在俄罗斯建筑师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创作了《遮盖下的蒙娜丽莎》之后,达达主义者马歇尔·杜尚(Marcel Duchamp)提出了概念性的挑战,他对《蒙娜丽莎》(带胡须和签名“L.H.O.O.Q.”)肖像开启无限重复创作。1919年,马歇尔·杜尚购买了一幅《蒙娜丽莎》的印刷品并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勾上了一缕土耳其式的小胡子,并讲其被命名为《L.H.O.O.Q.》(又名《有胡子的蒙娜丽莎》)。杜尚持续创作了一系列蒙娜丽莎与不同小胡子的肖像。有一次他把蒙娜丽莎打印在一张卡片上,并且管它叫“刮了胡子的L.H.O.O.Q.”。1964年,杜尚对1919年的原有作品进行了一系列的复杂再创作。1965年,杜尚在作品《拉西》中去掉了蒙娜丽莎的小胡子。

超现实主义者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花了十几年画了一幅在杜尚的“蒙娜丽莎”母题创作的基础上变化而来的《达利的蒙娜丽莎自画像》,达利以一种恶搞方式,把蒙娜丽莎变成了一个男人,手里抓满了银币,也对蒙娜丽莎眼神描绘做了改变。

从1972年,弗兰克·福斯运用主导性的主体矩阵,从事《蒙娜丽莎》的再创作。他完成了数以百计的绘画、设计和雕塑,其中《蒙娜丽莎的可视基因》被认为是最具辨识性。

哥伦比亚画家博特罗创作了肥胖版的蒙娜丽莎,有着巨大的面庞和小得几乎看不见的手。

日本艺术家森村泰昌以自己为模特创作了《开始的蒙娜丽莎》。

2009年,法籍华人画家严培明在卢浮宫博物馆展出了油画《蒙娜丽莎的葬礼》,画面中的蒙娜丽莎眼里含着泪水。在展厅里,严培明的《蒙娜丽莎的葬礼》与列奥纳多·达·芬奇的原作仅相隔30米。

邮票

1952年4月15日,即达·芬奇500周年诞生日,原德国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蒙娜丽莎》邮票。

1969年,马里发行了《蒙娜丽莎》邮票。

1993年11月20日,法国发行了一套“卢浮宫博物馆开馆200周年”邮票,在邮票的过桥图案上,第一次采用了《蒙娜丽莎》的

局部画面:蒙娜丽莎的眼睛。

1999年3月26日,法国发行了《蒙娜丽莎》完整画面的邮票,为迎接当年在法国举办的巴黎国际邮展,邮政部门发行了一枚包涵了三件卢浮宫博物馆收藏品的小全张,画面包括《蒙娜丽莎》。

1974年,匈牙利发行了《蒙娜丽莎》邮票,每6枚邮票即成一个小版张,并分有齿、无齿两种。

2000年,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发行了一枚《蒙娜丽莎》大全张邮票,采用1994年麻省理工学院学生罗伯特·希维尔的全景拼图创意,用上千个画格,以马赛克形式组合勾勒出蒙娜丽莎微笑的图案。

1972年,不丹发行了《蒙娜丽莎》邮票,使用立体凹凸版印刷。

2006年,奥地利发行了《蒙娜丽莎》个性化邮票,蒙娜丽莎微笑图案作为主图。

影视作品

1959年,受“反蒙娜丽莎”思潮启迪的亨利·格鲁埃和让·贝耶的电影《蒙娜丽莎》,获得195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2014年5月31日,佐藤信介执导的奇幻、悬疑电影《万能鉴定师Q:蒙娜丽莎之瞳》在日本上映。

摄影作品

1954年,美国肖像摄影师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ippe Halsman)将达利双目瞪圆、胡子翘起的怪异面孔挪用到了蒙娜丽莎的脸上,并在她青筋凸起的手中塞满钱币。

艺术节

1965年,巴黎举行了一次“《蒙娜丽莎》艺术节”,聚集了29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带着标新立异的《蒙娜丽莎》。

重要展览

传承保护

历史传承

《蒙娜丽莎》完成之后,没有交给卖画人,列奥纳多·达·芬奇生命的最后的十几年里,几乎与《蒙娜丽莎》寸步不离,一直将其留在身边直至去世。1518年,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把列奥纳多·达·芬奇请入法国宫廷,后来,用1.2万里弗金币从达·芬奇弟子手中买下了《蒙娜丽莎》,将其收入了法国王室收藏。

1625年,《蒙娜丽莎》光顾了法国的枫丹白露城堡。自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以来,《蒙娜丽莎》一直在卢浮宫博物馆展出。其中1800年,《蒙娜丽莎》被挂在拿破仑·波拿巴的卧室中。

1911年8月21日,《蒙娜丽莎》被意大利玻璃工匠文森佐·佩鲁贾(Vincenzo Peruggia)以“回归祖国”名义从卢浮宫博物馆窃走,且后来两年多的时间里,皆杳无踪迹。失窃后,在美国就出现了价值30万美元的6幅《蒙娜丽莎》,以后,全世界共出现200多幅《蒙娜丽莎》。直到1913年,一位意大利艺术品商人联系了调查当局,文森佐·佩鲁贾把《蒙娜丽莎》交到了他手中。1914年1月4日,《蒙娜丽莎》回归卢浮宫博物馆,并被视为真迹。

1939年8月28日,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仅差几天,《蒙娜丽莎》被卡车拉着,转移到外省。当时对于《蒙娜丽莎》,工作人员不仅在它的画框左边标注了三个红点,还用厚厚的天鹅绒将它包裹起放进一个特制的框,进而放进一个双层白杨木匣子里。直到1945年6月,《蒙娜丽莎》才结束逃亡回到法国巴黎,两年后,随着卢浮宫博物馆的重新开放,《蒙娜丽莎》重返公众视野。

自2005年起,在卢浮宫博物馆议政厅展厅中央,为单独陈列《蒙娜丽莎》而专门设计了一面展墙。

2019年7月,由于卢浮宫博物馆内部装修,《蒙娜丽莎》在展厅开始翻修时搬家,被迁往临近的“美第奇画廊”。

保护措施

《蒙娜丽莎》不是画在画布上,而是画在用杨木制作的木板上。久而久之,木板上出现了一条条裂纹。出于保护作品安全和避免变质老化的需要,画作被放在一个透明的安全保护展柜中。为了避免画板继续因环境因素而受损,展柜内部的温度和湿度均在严格控制之下。

作品争议

创作过程

有关于创作过程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列奥纳多·达·芬奇曾创作过“年轻版”《蒙娜丽莎》,后被命名为《艾尔沃斯·蒙娜丽莎》。“年轻版”《蒙娜丽莎》比卢浮宫博物馆的《蒙娜丽莎》的创作时间要早十年,也看起来更为年轻。“年轻版”《蒙娜丽莎》的支持者认为,1506年,达·芬奇离开意大利去往法国时,受邀所作的作品还未完成,但是达·芬奇当时还是将作品交付,弗朗切斯科·戴尔·乔孔多也不得不接受了一幅未完成的作品。后来,该作品很可能被一位去意大利旅行的贵族购得。而卢浮宫博物馆的《蒙娜丽莎》很可能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于1516年在法国完成的。

原作之争

在收藏界有一种说法,挂在卢浮宫博物馆的《蒙娜丽莎》不是真品,真正的《蒙娜丽莎》被悬挂在伦敦一所公寓的墙上。该作品的保管者普利策奖博士说,《蒙娜丽莎》完成后,作品就留在蒙娜丽莎家中。后来有一个贵族请达·芬奇为他的情妇“拉乔康达”画一幅肖像,她长得和蒙娜丽莎很像,达·芬奇就把《蒙娜丽莎》的脸部换成拉乔康达。油画完成后,那个贵族抛弃了他的情人,也没有买下这幅画。后来达·达奇应弗朗索瓦一世的邀请去法国,带去了该作品。普利策说,给卢浮宫博物馆的是拉乔康达像,而真正的《蒙娜丽莎》后来流落到英格兰。20世纪,被艺术鉴赏家威廉·布莱克买下,后来又被瑞士一财团收购,普利策奖便是其中的成员。根据记载,蒙娜丽莎比拉乔康达年轻19岁,被画时披着一条表示哀悼的面纱,但在两幅画中,只有伦敦那幅是一个年轻的女子披着漂亮的面纱。另一个证据是,拉斐尔·桑西当年在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该作品时曾经作过速写,速写中的蒙娜丽莎背后有两根圆柱,这两根圆柱出现在伦敦的肖像画里,而卢浮宫博物馆的《蒙娜丽莎》背景是山崖、小径、石桥、树丛与流水。

相关事件

1956年《蒙娜丽莎》被人泼洒硫酸,导致画作底边严重破损。1974年,《蒙娜丽莎》受邀在日本展出,当时一位女士因为不满博物馆的残疾人政策,又朝上面泼了红颜料,幸好被防护罩挡住了。

2009年8月,一名俄罗斯女性因为无法获得法国公民身份,将火撒在了蒙娜丽莎身上,她朝画作扔了一个空茶杯,砸在了防护罩上。同年12月30日,一名玻利维亚男子用石头砸向《蒙娜丽莎》,打破了当时的防护玻璃,导致画中人蒙娜丽莎左肘附近的颜料掉落。据世界报的报道,被问到为什么这么做时,这位肇事者说:我当时口袋里正好有一块石头,突然就想扔一下……

当地时间2024年1月28日,又有两名女性在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向《蒙娜丽莎》泼洒灌装汤料,以表达对法国农业政策的不满。《蒙娜丽莎》画作因被保护在钢化玻璃罩内展出,该行为并未对画作本身造成损坏。

参考资料

Portrait de Lisa Gherardini, épouse de Francesco del Giocondo, dit La Joconde ou Monna Lisa.Louvre.2022-11-04

FROM THE 'MONA LISA' TO 'THE WEDDING FEAST AT CANA' The Salle des États.Louvre.2022-11-04

UN IDÉAL DE BEAUTÉ GRECQUE Salle de la Vénus de Milo.Louvre.2022-11-20

瑰宝荟萃 开启故宫和卢浮宫博物馆遇鉴之旅.光明网.2022-11-20

《蒙娜丽莎》的又一个秘密.网易艺术.2022-11-09

年轻版《蒙娜丽莎》鉴定为真迹 曾遭遇各方争议.人民网.2022-11-09

经典母题“蒙娜丽莎”现当代衍生作品赏析.人民网.2022-11-09

万能鉴定师Q:蒙娜丽莎之瞳.时光网.2022-11-09

500岁《蒙娜丽莎》搬家 上次“出门”是45年前.人民网.2022-11-09

《蒙娜丽莎》:又泼我?.澎湃新闻.202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