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林逋

林逋

林(967年—1028年),字君复,浙江钱塘人(今杭州市钱塘区),也有称其为浙江大里黄贤村人(今奉化区裘村镇黄贤村),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林和靖,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宋初“晚唐体”代表作家之一,有“梅妻鹤子”之称。林逋存诗300余首,多写西湖优美景色,咏梅诗成就最高,久负盛名。

林逋出生于儒学世家,性孤高自好,喜恬淡,不趋荣利,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青少年时,刻志为学。约30岁后,其道德文章为时人称许,已有大闻于世。赵恒景德年间(1004年—1007年),林逋曾游历江淮,后结束了漫游回到杭州市,开始了持续20年的隐居生活。

由于常年足不出户,以植梅养鹤为乐,又因传说他终生未娶,故有“梅妻鹤子”的流传。林逋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赵祯赐谥“和靖先生”。

林逋以高节善诗而著名,有许多名公钜卿与之往来,如范仲淹梅尧臣陈尧佐等都与他互有唱和。他擅长行草,书法瘦挺劲健,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清秀有力。其书法作品存世仅3件,其中《自书诗帖》为篇幅最长者。其文词清逸出尘,风格瘦劲寒峭,迹类郊岛,多写西湖的优美景色,反映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今存词3首,诗300余首,后人辑有《林和靖先生诗集》四卷,主要作品有《点唇·金谷年年》《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山园小梅》《长相思·吴山青》。林逋诗词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而绵延,后代逸世诸诗家皆以效林逋为隐诗之宗。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青少年时的林逋“刻志为学”。约30岁后。其道德文章为时人称许,“已有大闻”于世。

赵恒景德年间(1004—1007),林逋曾游历江淮,到达安徽、江苏省江西省山东省等地,对一度鼓舞士气人心的澶州之战发生兴趣,打算为捍卫国土、增强国威效忠出力。

隐居杭州

随着宋真宗赵恒与辽军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又与丞相王钦若合谋大演“封禅”丑剧。公元1007年,40岁的林逋,林逋以异常厌倦的心情结束了漫游回到杭州市,在孤山放鹤亭附近弄间草屋,编竹为篱,开始了持续20年的隐居生活。他特别喜欢梅花,在山麓上种满了梅花(据说有360株)。他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卖掉梅果,种点菜,生活简朴。

公元1008年(赵恒大中祥符元年),他回到钱塘(杭州),当时正值宋真宗“封禅”热潮中。林逋回来后就把居住地从西湖东岸,移到当时更为僻静的孤山,并写下了著名的《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明志:

这首诗是林逋站在生前修好的“寿堂”(即生基墓)前,不谈隐居,而是借刘彻司马相如病重时向其索取遗稿,司马相如写了吹捧汉武帝皇恩浩荡,提议举行封禅大典以告成功于天地的典故,抨击讥刺朝政。

大中祥符五年(1012),真宗闻其名,赐林逋粟帛,并诏告府县对其存恤。林逋虽感激,但不以此骄人。人多劝其出仕,均被婉言谢绝,自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林逋终生不仕不娶,无子,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

天圣六年(1028),林逋六十一岁时离世,侄子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一起到杭州市治丧尽礼。州府将此事告知当朝皇帝仁宗,仁宗为其嗟悼,赐谥“和靖先生”,葬孤山故庐侧。事见《宋史》卷四五七《隐逸传》。宋代桑世昌著有《林逋传》。

个人作品

林逋善书画,工歌诗。诗多五、七言律,受晚唐诗人贾岛姚合的影响,“用一种细碎小巧的笔法来写清苦而又幽静的隐居生涯”(钱锺书《宋诗选注》)。较多取西湖风景和梅花为题材,颇有名篇。如《山园小梅》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之句,至今脍炙人口。《梅花》诗“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一联则以格调高洁深受黄庭坚称赏。其余《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西湖》等诗,亦工炼秀雅之作。梅尧臣曾为林逋诗集作序,称其“顺物玩情,为之诗则平澹美,读之令人忘百事也”(《林和靖先生诗集序》)。苏轼誉为“神清骨冷无尘俗”(《书林逋诗后》)。

有《林和靖先生诗集》4卷、《附录》1卷,存爱新觉罗·颙琰二年顾广圻影宋抄本等。又沈幼征校注《林和靖诗集》,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个人诗作

个人词作

书画作品

主要成就

文学成就

林逋的大部分诗歌都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之作,可以归为写景诗,也可以归为咏怀诗;可以归为山水诗,亦可以归为隐逸诗。虽然如此,为了从整体上把握和靖的诗歌,本人姑且按内容给林逋的诗歌分一下类,但这种分类也不是绝对的,林逋诗歌的圆融使我们只能大致地将其诗歌划分为一个一个的单元。林逋的诗歌可划分为隐逸诗、山水诗、咏物诗、赠答送别诗四类。

隐逸诗

这些诗歌大部分都是林逋隐居之后所作,因而可以说他的大部分诗歌都有隐士的风范,带有隐逸的味道。然而,作为一个隐者,林逋自然有许多抒发隐逸情结的诗。本人将这一部分描写隐居生活及抒发隐逸情怀的诗歌单独列为一节。林逋的隐逸诗描写了隐居处所的自然风光和日常起居生活,其中既有直述怀抱的纯抒情之作,也有寓情于景的间接抒情作品,还有摆事实、引典故、讲道理的夹叙夹议的诗歌佳作。

山水诗

林逋有山水景物诗约60余首,其中自然包括其早年放游江淮时期的作品,但早期作品为数不多,所以本文主要围绕其隐居之后的诗歌作品来分析其山水诗歌的特点和艺术成就。林逋的诗歌有相当一部分描写西湖周围优美的自然景色,体现了清幽淡远的艺术风格。《湖楼写望》堪称林逋山水诗的代表作,全诗以白描手法展示,呈现出有独特韵味、有完整意境、有绘画意趣的特点。

林逋擅长以画家的眼光欣赏山水并融画入诗,故不少诗作表现出澄清旷远的画境。七律《孤山寺端上人房写望》表现了他追求诗画一体化的审美情趣,诗云:

咏物诗

林逋的咏物诗有二十三首,其中咏梅诗八首,占了三分之一;加之林逋有“梅妻鹤子”的雅称,我们亦可从中推见梅花在其生活中的独特地位。林逋的诗歌中尤为引人注目的就是梅花诗。除了咏梅诗之外,林逋咏物作品中被吟咏的对象还有竹子、杏花、桃花等植物,鹤、猫、蝶等等动物以及笔、小舟等经常用到的物品。林逋习惯在平凡的自然景物和日常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捕捉诗意,因为他怀抱着一颗诗心,所以一切皆可入诗。林逋诗歌的题材可谓是纷彩斑斓,尽管摹写的对象不同,但他都能够抓住事物的本。

赠别诗

林逋的寄赠唱和诗少有直抒胸臆之作,同他的山水诗及闲适咏怀诗一样,多是借景抒情,委婉含蓄。这首诗流露了林逋对知音的关切之情,其对友谊甚是珍惜。这些诗歌写景精细、情景交融,并有一种疏淡的风致蕴含其中,恰当地将诗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出来。如《冬日得卫枢至》云:

书画成就

林逋善绘事,惜画从不传。林逋精于书法,尤擅行草,深得欧阳询、李建忠等大家之妙。黄庭坚曾说,“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硬是将林逋的书法,当成了治病的良药、果腹的佳肴。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书“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黄庭坚云:"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明沈周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林逋书法存世作品仅3件,《自书诗帖》是其中篇幅最长者。

林逋避世绝俗,其书法不流于时,而是兼具鹤之清卓和梅之疏朗;善行草书,笔意类欧阳修李建中。苏东坡称他的书法“书似西台差少肉”。明沈周曾以诗评:“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书迹有《自书杂诗卷》《秋凉帖》等。今奉化黄贤村尚有梅鹤学堂、处士宅、上林书院、清鹤桥等遗迹。

人物评价

“林君遭太平,可以仕,岂其天情自疏,莫可尸祝,不在枯槁伏藏也。其推挽后来,欲其闻达,则反复致志,如恐不及。"(《鸡肋集》中晁补之的《跋林逋荐士书后》)

“得梅之清”,与“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之句,异曲而同工;“我不识见曾梦见”(苏轼评价林逋的诗)

祥符、天禧间,士之风节、文学名天下者,陕郊魏仲先、钱塘林君复二人,又皆工于诗。方是时,天子修封禅、告太平,有二人在,天下麟、凤、芝草,不足言矣。”(陆游在《跋林和靖帖》中评价林逋)

“诗孤澹清逸,一如其人,在北宋初自成一家”。(李维评价林逋)

“宋初学晚唐者,林逋诗格,最为清俊。”(吕思勉平价林逋的诗歌)

“其诗澄淡高远,如其为人。其咏梅诸什,尤脍炙人口。”(柯敦伯评价林逋)

“逋妻梅子鹤,尤以擅誉千古云”。(钱基博中国文学史》中评价林逋)

“林逋是宋初晚唐体中最受时人推重的一位诗人”。(张毅评价林逋)

“立到夜深难着语,怕渠去说与林逋。”(南宋方岳评价林逋的诗歌)

“刘黻访西湖,则说“惟欠数间茅屋在,种梅花处伴林逋。”(评价林逋对梅花的喜爱)

“黄昏若看一潭月,不出林逋两句诗”。“若教水月浮清浅,消得林逋两句诗。”(王镃评价林逋对梅花的诗歌)

“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读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王淇评价林逋)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欧阳修评价林逋诗歌)

“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苏轼评价林逋书法)

“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黄庭坚评价林逋书法)

“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明沈周评价林逋书法)

人物影响

林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但相对而言,在宋代尤其是南宋的影响颇大。林逋虽然终身未仕,且其所存诗仅三百余首,存词仅三首。但他在文学史上的影响还是不小,当时也已颇负盛名。潘阆鲍当惠崇宋庠宋祁晁补之范仲淹智圆等都有与林逋相唱和的诗或与之相关的诗文:而且其一时名公,如陈尧佐梅尧臣龚宗元辈也皆有诗推赞和靖。这些诗文或写其形,或传其神,仰慕之情溢于言表。从后人的评价可以知道林逋对后世的影响,苏轼的《书林逋诗后》对林逋的诗,书和人品,极尽赞扬。风节榜样是后世文人心目中的标准。刘过沁园春·钓鱼岛》(寄稼轩承旨)思接古今,通过对话的形式,列举白居易、林逋、苏轼三位激赏西湖风光的文学巨匠名人,林逋高洁的情怀在极富风趣的意境中自然显露出来。永嘉四灵之一赵师秀有《林逋墓下》诗写其与林逋仙魂对饮畅谈的想法,表明他对林逋的怀念。袁宏道《孤山小记》和陈鹤《题孤山林隐君祠》不约而同地吐露了钦羡林逋清静恬淡闲适生活的心情。卓敬《孤山种梅》不仅钦慕和靖处士的潇洒性情,更对铁枝钢骨、斗雪傲霜的梅花情有独钟。王稚登《赠林纯卿卜居孤山》诗:追慕和靖高风,极力称赞其孤山旧居的环境。而诗重自然且重民族气节的王思任则在《孤山》诗中感慨他的清凄孤寂。张岱在《补孤山种梅叙》中对林逋的看法颇能代表整个文人群体对和靖的态度:“品格与山川并重”“梅花与姓氏俱香”“在昔西逸老,高洁韵同秋水,孤清操比寒梅”,张岱在文中讲到的“欲步前贤,补种千梅”、“群来林墓寻梅”,说明了和靖对后人的深远影响。张岱还有《林和靖墓柱铭》:“云出无心,谁放林间双鹤。月明有意,即思冢上孤梅”,更是镌刻出了林逋的风骨。

轶事典故

梅妻鹤子

据闻林逋性情淡泊,爱梅如痴,在故里时唯以读书种梅为乐。他的《咏梅》诗曾倾倒千年以来的无数中国文士,尤其是其中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更是堪称经典。相传,林和靖结庐于杭州孤山,前后种梅三百六十株,将每一株所结梅果卖得的钱,包成一包,投于瓦罐,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待瓦罐空了,刚好一年,新梅子又可兑钱了。他种梅、赏梅、卖梅,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过许多有名的梅花诗。

他一生喜欢养鹤。林逋经常驾一小船,遍游西湖的寺庙,与高僧诗友往来。若是有访客来山中茅屋,童子就会把鹤放飞天空,他远远看见就会驾小船返回。他一生不娶不仕,狂喜欢梅与鹤,这就是“梅妻鹤子”的由来。相传林逋死后,山坡上他亲手种植的梅树,居然漫山遍野又为他重新绽放了一次。不过林逋死后,他生前驯养的鹤,不吃不喝,最后竟在墓前哀鸣而死。后人将它葬于主人的墓侧,取名为“鹤冢”。据说,有人曾买了鹤到这里放生,就是想让它来陪陪孤独寂寞的林逋。

墓室被盗

宋室南渡之后,杭州市成为首都。下令在孤山上修建皇家寺庙,山上原有的宅田墓地等完全迁出,可唯独留下了林逋的坟墓。而这也给林逋带来了最后的祸事。张岱在《西湖梦寻》说,南宋灭亡之后,有盗墓贼认为林逋是大名士,墓中的珍宝必定极多,于是去挖。可是坟墓之中,陪葬的竟然只有一只端砚和一支玉簪花

史籍记载

《宋史》中记载林逋: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湖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临终为诗,有“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之句。

沈括的《梦溪笔谈》卷十中有记载:“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鹤。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常以鹤飞为验也。”

后世纪念

孤山古院和放鹤亭

孤山古院始建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当时居于杭州孤山的林逋因“梅妻鹤子”而名满天下,宁海乡民特在其曾隐居过的爵山四顾坪建起“林逋生祠”(彼时林逋尚在世,故称作生祠),以示钦佩之意。天圣六年(1028),林逋在杭州孤山草庐去世,赵祯特赐谥号“和靖”。由此,四顾坪“林逋生祠”也改为“林和靖先生祠”(和靖祠)。加爵科林氏为了不忘祖德,更缅怀“和靖公”,又在此处建“桂林书屋”以教育子孙这一段往事。后经历元、明、清各朝,曾经几度兴废。至清光绪五年(1879)冬,林氏三十二世裔孙林立言,倡议赴杭州西湖孤山请林和靖像归。光绪九年(1883),和靖祠因饱受风雨侵蚀而倒。同年,林氏在旧址上重建祠宇九间,中三间为和靖祠,前三间为放鹤亭,后三间为太极文昌宫。环筑八方,取八卦之象,每方建屋三间,共二十四间。各方种梅一株,以示和靖先生爱梅好鹤之风。林氏族人为缅怀长眠于杭州孤山的林和靖先生,故将和靖祠改名为孤山古院。20世纪八九十年代,加爵科林氏族人出资重修了四顾坪孤山古院太极宫。现存孤山古院建筑为2012年前后新修建。唯有一块光绪辛巳年(1881)刻的“太极宫”匾额,还有一块石碑刻道:“林中自有林中子,梅鹤同春万八年”,尚能从中寻得与“梅妻鹤子”林和靖有关的踪迹。

林和靖墓

林和靖墓在建于元代的放鹤亭旁,墓畔曾有林和靖生前所养“张九皋”的鹤冢。这里位于现西湖孤山面对北山路一侧。曾被誉为“梅林归鹤”,系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南宋杭州市成了首善之都,孤山清理很多老百姓家的坟辟为皇陵,唯独保留林逋的墓。宋亡时召来祸端,盗墓贼认为这个和皇陵毗邻的墓里一定要很多宝贝,挖开之后,却只有一方砚台和一枚精致的碧玉簪。

亲属成员

林逋祖上在晚唐五代十国时由福建迁入定居大里黄贤村(今奉化区裘村镇黄贤村)。逋系林氏第12世孙,故宅在奉化大脉口(今大茅岙)。《黄贤林氏宗谱序》开篇:“黄贤以汉四皓夏黄公之所隐居而名也…林氏居于斯,自五代始。”据涵芬楼藏版《说郛》卷二十二引(宋林洪) “先太祖()在唐以孝旌,七世祖逋寓孤山,国朝谥和靖先生。高祖卿材,曾祖之邵,祖全皆仕。”《鄱公传略》记述:禄公第四世孙鄱公(公元401年)举孝廉,值桓玄反晋,公不满时政,隐居杭州万松文迪岭,夫人郑氏生二子高之、远之,其后裔林逋。

参考资料

加爵科村 留下隐逸诗人林逋的传说.今日头条.2024-05-02

宁波奉化普查发现北宋诗人林逋家谱.国家文物局.2024-05-02

秋风夕阳与梅妻鹤子.今日头条.2024-05-02

林逋:我来告诉你,什么是真正的“佛系”.杭州网.2024-05-02

【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4-01-25

秋风夕阳与梅妻鹤子.今日头条.2024-05-18

..2024-01-25

林逋.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5-23

..2024-01-25

西湖之谜系列 | 林逋归隐孤山之因.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2024-01-25

..2024-01-25

..2024-01-25

城记 | 寻访林逋墓.扬子晚报.2024-05-02

首页.读秀.2024-05-02

梅花易安 易安如梅.百家号.2024-05-02

清雅静逸,还得看林逋《自书诗》卷.微信公众平台.2024-05-14

林逋.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4-05-02

【人间草木】说着梅花定说君.东昌府区纪委监委.2024-05-18

【经典赏读】《红楼梦》赏——梅花诗魂.微信公众平台.2024-05-18

张鸣:旧时月色——姜夔《暗香》《疏影》词的情感书写.澎湃新闻.2024-05-18

归隐孤山,经典千秋 —— 林逋《自书诗卷》欣赏.微信公众平台.2024-05-18

梅妻鹤子真隐士.中国作家网.2024-05-02

林和靖墓_旅游频道_新浪网.新浪.2022-02-15

大宋朋友圈 | 梅妻鹤子的林逋,生活来源是什么?.澎湃新闻.2024-05-02

林逋在《宋史》、《闽杂记》中的记载及祖上世系简介.语文360.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