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秋人
张秋人(1898.3—1928.2),乳名友表,学名慕翰,别号秋,浙江诸暨牌头镇人。
1915年,入绍兴越材中学读书。1917年,转入宁波崇信中学学习。1920年在上海结识俞秀松、施存统、茅盾、邵力子、陈独秀等人,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参加了早期建党建团活动。 1921年,在上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党创办的“平民女校”任英语教员。1922年夏,经陈独秀推荐,赴长沙市会见毛泽东,被聘请为湖南省立第三师范(衡阳)英语教员。1926年3月到广东黄埔军校,继毛泽东、沈雁冰之后,担任《政治周报》编辑和政治教官,讲授《各国革命史》。
“四·一二政变”后,奉派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因黄埔军校学生告密,遭逮捕,1928年2月8日被杀害。
人物生平
杰出宣传
1898年2月17日,张秋人出生在诸暨市县水霞张村一个农民家庭。1915年,考入了免费的越材中学(是教会办的)。他一边读书,一边兼做校工。1921年下半年,张秋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6年,当时广东省已实现了统一,广州市成了革命的中心。这时,党需要大量的干部到广州从事各方面的工作。因《政治周报》副总编辑茅盾准备到上海市工作,张秋人奉党的指示来到了广州。一下船,他就直奔东山庙前西街38号,这是《政治周报》的秘密通讯处,也是毛泽东的寓所。毛泽东已和沈雁冰商定,要张秋人接沈雁冰主办《政治周报》工作,张秋人到达后,毛泽东安排他住在楼下肖楚女腾出的屋里,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楼上。
《政治周报》是国共合作期间国民党政治委员会的机关刊物,是代理宣传部长毛泽东在1925年底一手组织创刊的,毛泽东任总编辑,亲自主办了四期。后来,由于工作繁重,就把《政治周报》的工作全部交给了茅盾。张秋人接手后,仍然是负责《政治周报》的全部工作。当时人手很少,张秋人虽然是副总编辑,但他除亲自撰写文章、组稿外,还抓具体工作。后来,张秋人还到农民讲习所讲授各国革命史的课程;还担任了黄埔军校的政治教官,讲授政治经济学。张秋人对各国革命史非常熟悉,为了使各地的农民领袖能更多地了解世界斗争情况,他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每件大事的历史背景、时间、地点和人物都详详细细地讲给他们听。在这个时期,张秋人虽身兼多职,但他却不顾自己的疲劳挤出许多时间为《政治周报》和《中国青年》撰写了许多文章,向广大群众宣传党的主张。
危急关头
1927年3月17日,中国国民党右派开始在广州市“清党”,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黄埔军校也下令通缉张秋人。这时,张秋人接到党的指示,要他立即离广州去武汉市。他和阳翰笙一起取道香港特别行政区转赴武汉,到武汉后,在黄埔分校任教官,还和向警予等同志一起从事党的宣传工作。6月29日,何键发出反共训令。7月15日,汪精卫也撕下了遮丑布,到处捕杀共产党人。张秋人随中央机关转到上海市,和邓中夏等同志一起在党中央宣传部工作。
1927年4月11日,蒋介石开始在杭州市大肆搜捕共产党员,许多同志牺牲了,在杭州的浙江省委机关遭到严重破坏。正是在这样一个严峻的时刻,7月,中央派遣张秋人任浙江省委书记。张秋人肩负着重整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壮大革命力量的重任到了杭州。
张秋人到达杭州与组织接上关系后,第二天就召集了一些同志开会,全面了解了浙江省反动势力的情况,以及党组织和党员的工作、思想等情况,分析和估计了浙江的形势,研究制定了整顿组织,开展对敌斗争的计划和部署。
第四天上午,张秋人同爱人又约了几位同志去西湖。到达湖滨时,迎面碰上了几个黄埔区学生。张秋人他们装着游玩的样子,即租船下了西湖。船到西泠印社时,张秋人发现这几个黄埔时期的右派学生老跟着他们,便叫船夫用力划桨,向刘庄驶去,想在刘庄甩掉敌人。但那几个学生尾随紧追,他们刚上刘庄岸边,这几个家伙也急忙上了岸,并假惺惺地问张秋人:“张先生,什么时刻到杭州市的?住在哪里?请到黄埔军校同学会去玩一玩。”张秋人意识到这几个学生不怀好意,一边镇静地回答:“好!你们‘同学会’在哪里?我有时间就去看你们。”一边跳上了船,用英语对爱人说:“我们遇着危险了,但不要慌张!”这几个家伙也跳上了自己的船,抢过船夫的桨,紧紧追上,和张秋人他们乘的船并行,要张秋人去黄埔军校同学会谈话。眼看敌人马上就要跳到张秋人的船上揪他了。张秋人机警地一面应付敌人,一面仍用英语对爱人说:“快去设法把重要文件毁掉!”随即,纵身一跃,跳进了西湖,潜入湖底,把随身的东西埋入淤泥中。但因耗尽体力,湖岸离水面较高,一连几次也没有攀上去。跟追的反动学生就大喊大叫:“抓共产党!”张秋人终于被包围了。他们把张秋人送到警察局羁押,不久又转送到杭州陆军监狱。
法庭斗争
在狱中张秋人仍然关心外面党组织的工作。他时常通过外面来探监的同志和进步看守,传递纸条,指导监外党组织的工作。他还把监狱里的同志组织起来,读书学习,鼓励同志们与敌人进行坚强的斗争。同志们在他的帮助教育和鼓舞下,读书空气非常浓厚,通过外面的同志悄悄地带进一些“禁书”进行学习。据当年和张秋人同狱的薛暮桥回忆:“张秋人在狱中每天读书五六小时,而且要我们跟他一起读书,还天天督促我们。他说:‘共产党员活着一天就要工作一天,在牢房里不能革命,就要天天学习。’我原来初中没有毕业,就是受了张秋人的教育后,在敌人的监狱里,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政治经济学,还学了英文。”“每天晚上灯光很暗,张秋人为我们讲革命史,从法国革命讲到巴黎公社,何人何事,连年月日都记得很清楚。”
据当时同牢的江圣堂回忆说:“张秋人,坐牢还是很乐观,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有时还和同牢的同志一起演《捉放曹》,当作文娱活动。”在他的影响带动下,狱中的生活虽然艰苦,但难友们都充满革命乐观主义,并增强了对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增强了同敌人作斗争的决心。
1928年2月8日,张秋人和薛暮桥正在下棋,突然听到敌人传呼:“张秋人开庭”。张秋人知道生命的最后时刻终于来到了,他整了整衣服,从容地迈出了牢门。他轻轻地把近视眼镜取下来送给了一位同情革命的进步看守,随即大声向牢房里的同志们讲:“同志们,今天要同你们分别了,你们继续努力吧!”并高呼:“共产党皇帝!”难友们含着热泪,跟着张秋人唱起了雄壮的《国际歌》。
敌人把张秋人押送到法庭上。法官问他:“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张秋人嘲弄地大声回答:“老子张秋人,今年三十大寿!”说罢,即向前抓起法官桌上的朱砂砚台,用力向法官头部打去。法官惊恐躲避,虽未击中,但法庭秩序大乱。随后,被惊呆了的敌警,蜂拥而上,颤抖着把张秋人推向刑场。张秋人奋力甩开了刑警的手,放声大笑着,昂首阔步朝刑场走去。他一次又一次地高呼:“马克思列宁主义皇帝!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革命必然成功万岁!……”随着雄壮激昂的口号声,党的优秀儿子张秋人身受几处枪弹而英勇地牺牲了。
后世纪念
张秋人墓
张秋人同志被害的消息传到诸暨市,家乡的人无比悲痛。他的二哥张金标拉着板车,赶到杭州市。在收尸入殓时,发现他身上的弹孔有七处之多。王金标沉痛地拉着亲人的忠骸,沿着浦阳江,走了三天三夜,运回故乡,秘密地安葬在村前的山坡上。
烈士墓位于诸暨市牌头镇同文村水霞张自然村南面,坐北朝南,略呈梯形,占地面积430平方米。四周以2.80米高花窗砖墙围匝,黛瓦盖顶。围墙南侧设重檐门楼,高4米,门台上方镌刻“张秋人烈士墓”。墓穴居园内正中,呈馒头状,周叠砌块石墓圈,直径4米,通高3米。墓前立“张秋人烈士之墓”碑,墓四周为方形平坛,边长10米,周设望柱及围栏。平坛前两侧有牌头中学和原牌头公社革委会所立墓碑各一块,记述了烈士生平简要事迹。围墙内外四周遍植杜鹃、黄杨、香樟、翠柏等。
解放后,坟墓重修。墓用条石砌筑,很是简朴。墓前树立两块石碑。一块是1957年4月九江市同文中学全体师生员工敬立的,上刻“张秋人烈士之墓”及张秋人烈士的革命简历。另一块是1974年诸暨市牌头公社革命委员会敬立的,中间刻“张秋人烈士永垂不朽”。牌头水霞张村虽然是一个冷僻的小村庄,可是怀着对革命先烈崇敬的心情前去扫墓的人却络绎不绝。张秋人同志的革命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