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
《雷雨》(Thunderstorm)是中国话剧剧作家曹禺(1910-1996)于1933年创作完成的四幕剧,这是其第一部剧作,发表于1934年第4期《文学季刊》。1934年10月,《雷雨》由山东济南女子师范学院“六一剧社”首演。次年4月,话剧《雷雨》由中华同学新戏公会在日本东京演出。《雷雨》作为一部中国式的悲剧巨作典范,是被翻译成各国语言文字最多的中国话剧,它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也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现实主义的基石”。
《雷雨》是以1894年到1924年前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创作的。这段时间,封建王朝崩溃,中原地区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资产阶级拼命挣扎,社会矛盾尖锐。《雷雨》描写的就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发生在对立阶级的两个家庭中,八个人物之间30年来的复杂斗争。《雷雨》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简练含蓄,人物性格各具特色,潜台词丰富,该剧作凸显了伦常的矛盾和阶级的矛盾,并且在种种剧烈的冲突下完成了人物的塑造。
《雷雨》以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现实主义的力量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使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剧作。《雷雨》不仅在中国戏剧舞台上屡演不衰,还广泛活跃在世界20多个国家的舞台上,加强了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促进了《雷雨》演出的多样化艺术风格的发展。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雷雨》描写的是约1894年至1924年间发生的事,这是中原地区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三十年。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但当时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仍未得到改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帝国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大力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增长,无产阶级随之壮大,罢工不断发生。五四运动的爆发为中国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接受西方新思潮的先进份子眼见内忧外患而奔走呼号、唤醒民众,挽救民族危亡。五四运动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个性解放。1917年,俄国革命成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在这个历史时期,军阀割据助长了封建残余势力的活跃,许多煤矿采炼行业承袭了“官督商办”的传统。中原地区北方作为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封建余孽大本营,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因此,周朴园是封建官商,他所经营的煤矿生意就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事业,而周家的人则都是这个封建家庭中的悲剧人物。
创作来源
《雷雨》的作者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出生于天津市一个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祖籍潜江市。幼年时,曹禺的父亲、继母和哥哥几乎总是抽足了罂粟才起床,在这样的家庭里,除了父亲无端的训斥,曹禺最突出的感受是“闷”。这种令人窒息的“郁闷”的父子关系在《雷雨》里是有所反映的。因为父亲的缘故,曹禺接触较多的是天津“上流社会”的头面人物,大多是官僚、买办、工商巨子、封建骚人墨客,这种接触打开了他的眼界,让他观察到了当时光怪陆离的社会。他“看到过许多高级恶棍、高级流氓,看到过多少梦魇一般可怖的人和事”。
曹禺常跟随继母看戏,自小就接触京剧、地方戏和文明戏,五岁就开始和同学编戏演戏,这些经历都为曹禺日后的戏剧创作积累了艺术底蕴。1923年,曹禺考入天津市南开中学,1925年加入学校新剧团。1928年,他担任《南开双周刊》戏剧编辑。1928年,曹禺免试进入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就读。1929年,曹禺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清华大学,曹禺尤为喜爱古希腊的戏剧作品以及莎士比亚、契诃夫的作品,同时他也进行戏剧排练和演出。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曹禺和同学们组成抗日会,奔赴前线慰问抗日将士。1933年,《雷雨》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创作完成。
《雷雨》的构思在曹禺担任《南开双周》的戏剧编辑后就开始了。曹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作为左翼戏剧运动影响下的作家,在目睹了当时中原地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后,产生了强烈反抗情绪。曹禺将《雷雨》比喻成“在没有太阳的日子里的产物”,以及“《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恶,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曹禺处于这种矛盾尖锐、社会动荡的时代,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一方面憎恨维护旧制度的统治者,所以在剧作中对社会制度进行强有力的抨击和嘲讽;一方面极为同情被压迫的人民。
另外,当时挪威著名作家亨利克·易卜生的许多揭露社会黑暗,宣传人性解放、妇女解放的作品已传入中国,年轻的曹禺也深受其作品影响。
出版历史
《雷雨》完稿于1933年夏天,经巴金审阅、编辑后,于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第1卷第3期,这是初刊本。之后经过修改订正,1936年文化生活出版了《雷雨》的初版本,该版本补了《序》,加上“序幕”“尾声”和四幕,成为了一个完整的本子。新中国成立前,初版本是其它印本的依据。1951年,开明书店出版了《曹禺选集》,收入《雷雨》时去掉了《序》、“序幕”和“尾声”,但是该选集有一个总《序言》。该版本为开明选集本。195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曹禺剧本选》,新写了简短的《序言》,并且收入了《雷雨》。该版本无初版本的《序》、“序幕”和“尾声”,称为“剧本选”本。
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雷雨》单行本,它又收入了初版本的《序》,但删去了其中两部分,正文部分修改了几处文字。1959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单行本《雷雨》的第二版,并对正文部分作了大量修改。此版本称为“戏剧二版”本。196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禺选集》,收入了《雷雨》“戏剧二版”本,对文字作了少量改动。1984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曹禺戏剧集》,以单行本发行了《雷雨》,它基本恢复了初版本,但无“序幕”和“尾声”,并去掉了《序》中的一段,正文部分修改了大量字句,有不少内容汲取了开明选集本或“剧本选”本的文字。
198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了《曹禺文集》(田本相、刘一军主编),第一卷收入了《雷雨》初版本,但由于校勘的原因出现了一些不同于初版本的文字,如:鲁大海的身份从“煤矿工头”改成了“煤矿工人”。此为《雷雨》文集本。1996年,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曹禺全集》,第一卷收入的《雷雨》仍是文集本的内容,此为《雷雨》全集本。所以,全集本和文集本的《雷雨》其实是一个本子,且并非真正的初版本。
剧情简介
30年前,周朴园与女佣鲁侍萍相爱,并且有了两个儿子。周家为了让周朴园与一位阔小姐结亲,在除夕晚上赶走了侍萍和出生三天且病重的次子,只留下长子周萍。侍萍绝望投河被救。之后,侍萍嫁给鲁贵,生下女儿四凤。侍萍改名为鲁侍萍,并将周朴园的次子改名为鲁大海。
周朴园与后妻蘩漪生下儿子周冲,繁漪在苦闷抑郁中与周萍发生了乱伦关系。若干年后,鲁贵和四凤到周公馆当佣人,鲁大海在周家煤矿当工人。周萍爱上了四凤,急于摆脱繁漪。繁漪知道后要辞退四凤,于是叫来了鲁侍萍。此时鲁大海作为罢工代表来找周朴园谈判。因为两人的到来,周、鲁两家关系被揭穿,周朴园的罪恶被揭露。已有身孕的四凤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在雷雨之夜冲入花园,周冲去追四凤,两人双双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
角色介绍
人物关系图
周朴园
周朴园是中原地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反动资本家典型。他残酷地剥削和镇压工人,故意使江堤决口,淹死两千多名小工,他还指使警察开枪镇压矿工的斗争。在家庭生活中,他尊崇封建道德,要求妻子对他绝对服从,专制又冷酷。为了让蘩漪给孩子作服从的榜样,他强迫她吃药。他虚伪自私,在年轻时玩弄了女仆侍萍,却装出对其十分怀念之态;三十年后再见侍萍,他便企图用金钱把侍萍打发走,软硬兼施。作者通过富有张力的戏剧情节,深刻揭露了周朴园这个资本家的封建性和买办性。
繁漪
繁漪是一个受到五四思潮感染并勇于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他是封建思想的反抗者,是追求爱情的理想主义者,但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原地区社会,这样的理想是没有希望实现的。繁漪十七岁嫁给周朴园,婚后没有得到过周朴园平等的爱。她开始反抗,她和周萍的乱伦关系就是反抗精神的一种表现。然而周萍对爱情的背叛使她再次精神崩溃,产生了畸形的变态心理。她在周萍和四凤幽会时反锁窗户;在周萍与四凤起行前,怂周冲进行阻挠;她逼迫周萍向众人坦白他和自己的不伦。作者对繁漪的性格刻画具有反封建的意义,繁漪作为资产阶级女性,虽有追求个性解放的果敢性格,也有狭隘自私的一面。
鲁侍萍
鲁侍萍的出身卑微,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劳动妇女形象。她的遭遇坎坷,但他坚忍地抗争。与周朴园再相见时,她拒不接受周朴园的金钱,并痛斥周朴园,表现了劳动人民的崇高志气。她相信宿命论并有着浓重的封建伦理观念,当她看到她的女儿重蹈自己年轻时的覆辙时,她将此归结为命运的安排,而没有明白这是旧的社会制度造成的。作者通过塑造侍萍这一人物形象,揭露了那个社会罪恶腐朽的本质,正是那个社会造成了侍萍的性格。
周萍
周萍的形象复杂而丰满。他是周朴园和侍萍之子,童年时被安置在乡下,成年后才被父亲接回大家庭。周萍受新兴思想影响,渴望自由平等的生活,崇尚个性解放,但在周朴园的强压下,不得不成为封建家长制的牺牲品,他作为周家大公子,同时又是倾轧懦弱者的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周萍敬畏周朴园,且性格懦弱,周朴园让他哀求蘩漪喝药,他虽不满,但行动上却不敢违抗父亲,准备下跪。周萍伪善、冷酷又自私,有着纨绔子弟的卑劣习性,他趁父亲外出,与繁漪发生了不伦关系;当四凤出现后,他又坚决抛弃了繁漪。他追求恋爱自由,在对待四凤的态度上体现出这个受过新式教育的资产阶级青年对个性解放的要求。
四凤
四凤是一个年轻、漂亮、纯洁的女孩,她对生活充满热情与向往,总是用善意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四凤渴望着爱情,希望能与周萍一起生活,谁料周萍竟然是她同母异父的哥哥,无可挽回的窘境毁掉了她的一生。母亲的悲剧不仅得到了重演,还比母亲当年的下场更加悲惨,在雷雨中触电而亡。
周冲
周冲年轻、善良,富有正义感,憧憬着平等、真诚的社会生活。 然而,现实的铁锤敲醒了他,逼母亲喝药的情景使他认识到父亲的专横与冷酷;鲁大海对他的傲慢与敌意使他发现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母亲的歇斯底里使他意识到她的自私,从而对母亲感到失望;四凤要与周萍一起离开,使他开始怀疑自己对四凤的爱情可能是胡闹。丑恶的现实不仅摧毁了他美好的梦想,最后还吞噬了他年轻的生命。
鲁大海
鲁大海出生三天就被母亲抱着跳河了,后又被人救起。艰辛的生活使他对当时的统治阶级有着刻骨的仇恨与清醒的认识。他被荐到周家矿上后不久便带头闹罢工,并作为罢工代表与资本家周朴园进行谈判。他义正言辞,历数周朴园的种种罪恶,具有强烈的正义感,但他的对手极其阴险、狡猾,加上同伴的出卖,他失败了。面对家庭的复杂矛盾和变故,鲁大海离家出走再也没有回来。
鲁贵
鲁贵是一个卑贱的底层无赖,贫穷使他把全部的欲望都锁定在金钱上,为了钱他不要人格尊严,甚至对自己的亲生女儿都可以进行哄骗威胁,想方设法榨出她的私房钱。在周公馆,他表面上卑躬屈膝、满脸堆笑,实际上随时都在窥探,他窥探到女儿、太太和大少爷之间的私情,并以此当作要挟他们的筹码。自私贪婪的本性决定了他的生存目标就是能保住在周公馆的美差,以获得吃喝嫖赌的资本。他趋炎附势、费尽心机,结果周、鲁两家的矛盾纠葛还是让他丢了饭碗,最后不得善终。
幕后制作
《雷雨》自1934年首次发表至今,早已成为中原地区内地公认演出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雷雨》曾多次被重新解构搬上话剧舞台,经久不衰。
演出阵容
1954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曾经排演过《雷雨》,是北京人艺演出的第一版《雷雨》。2004年2月4日北京人艺复排《雷雨》,由顾威担任复排导演,在延续原有的创作风格的基础上,更换年轻演员,让舞台演出呈现新的面貌。由于受到演出时间的限制,剧中仍然舍弃了原剧本的序幕和尾声。顾威表示,第一版《雷雨》以阶级斗争为指导,第二版《雷雨》仍停留在社会问题剧的层面,而第三版则试图凸显人性主题。这一版中,演员的实际年龄比较接近原著角色年龄,周萍与四凤的爱情也显得更真实和感性。周朴园不再像以往那样阴冷可怖,他对于蘩漪的态度,多了些无奈与伤感之情。这一版还强化了雷雨,从第一幕开始,周公馆压抑、沉闷的气氛孕育了一种天幕低垂的阴郁气息,随着悲剧的展开,闷雷从远处的天边滚来,蓄势待发,直至四凤在家中向母亲发誓,炸雷惊落、暴雨倾盆。可以说,雷雨不仅构成了戏剧的自然环境、渲染了人物的心境,是心理情绪的外化,而且对于人物命运具有强烈的象征。第三版《雷雨》所呈现的电闪、雷鸣、雨声,被观众认为是几版《雷雨》中最好的音效。
舞台美术
明星版《雷雨》由陈薪伊导演,他曾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大奖,演员汇聚了中国内地南北话剧界的实力派明星。这一版特意照顾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在音乐上大胆地加进了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安魂曲》,更具艺术感染力。而在内容结构上,“开头简练了很多,结尾也做了删减,如周萍本来是在幕后自杀的,观众只能听到一声枪响等等”。 整个舞台以周家的场景为背景,褐色的门窗在阴暗的灯光衬托下显得特别阴郁。屋顶上原来设计的一盏吊灯被一个慢速转动的风扇代替。整出话剧对灯光的要求是阴暗、沉闷,灯光的变换使舞台上呈现出周家、鲁藜两个场景,阴天、打雷、下雨依次出现。“舞台后方将安装一个长方形的池子,水从舞台上方落下,掉入池中,台下的观众将看到窗外下起真正的雨。”制片人叶惠贤介绍说,是为了更好还原《雷雨》的悲剧性,让人物情绪、人物命运乃至人物冲突随雷雨的节奏起落。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城市社会为背景,描写了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作品通过对这个大家庭矛盾冲突的描写,暴露了具有浓厚封建性资产阶级家庭的腐朽和罪恶,反映了旧式封建的等级观念对女性造成的严酷压迫和摧残,揭露了买办资产阶级在富丽堂皇的外衣下虚伪、残忍和精神堕落的本质,揭示了旧制度必然走向崩溃和灭亡。
创作手法
角色塑造
《雷雨》作为话剧剧本,语言是角色塑造的重要手段。《雷雨》的台词极富于变化和情趣,又贴合人物性格。如:第三幕“家庭训话”中,鲁贵的台词是无具象的“自我发泄”式,但是“骂”的主题又不时变化,刻画了鲁贵的奴才性格。蘩漪和周萍的第四幕对话,有激将,有回顾,有威胁,有哭诉,每次对话都是节奏越来越快、语气越来越犀利,最后对话像疾风骤雨戛然而止,繁漪自语道:“奇怪,我要干什么?”这既表现了繁漪想要急切抓住爱情的心情,又表现了她不甘被父子两代欺侮的悲愤,同时又不得不向客观现实妥协的辛酸。
《雷雨》中每个角色都有其主导性格,但却不是单一的性格概念,而是在激烈的戏剧冲突中有层次地展开。如:周朴园既有反动资本家的残酷贪婪,又有封建地主的专横;既杀人不眨眼,又道貌岸然。蘩漪是资产阶级阔太太,却受周朴园的压迫,但对于佣人她又是压迫者;她一边追求个性解放,一边又破坏别人的爱情。周萍生活糜烂,与后母乱伦,他恨过父亲,又害怕父亲;他想从四凤身上寻找精神寄托,又嫌弃四凤“粗”,并非真爱。
《雷雨》的角色性格有“两面性”,表面互相对立,实则有机统一。如:周朴园为了娶阔小姐,把侍萍和出生三天的次子赶出周家,但三十年来又忘不了侍萍,将屋子照原样陈设,每年还为侍萍做生日。当侍萍突然出现时,他又惊慌失措起来。他虚伪,是为了在人前彰显他的“仁厚”;他也真实,他想以往昔的甜蜜回忆来抚慰如今空虚的灵魂。侍萍的性格也带有明显的矛盾性,她重见周朴园时充满怨恨,但当鲁大海欲带枪闯入周家时,她又竭力阻拦。这并不仅仅因为她善良,而是她对周家爱恨交织。繁漪既带有“原始的一点野性”,又有中国旧式女子的“文弱”和“哀静”。鲁贵在周家表现出奴才相,在侍萍面前又表现出主子风度。
《雷雨》中的角色性格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剧情变化而发展。如:周朴园刚出场时威严不可冒犯,到了第四幕,混乱的家庭秩序让他感到无力再维持自己的威严,面对一系列的悲剧,他的精神趋于崩溃。蘩漪对待和周萍的乱伦关系,刚开始竭力掩饰,等到周萍决定带走四凤,她就公然宣布她和周萍的真实关系,表现了绝望的报复。鲁贵被解雇前,在周家卑躬屈膝,被解雇后,为了重返周家当差,居然要挟繁漪,显示了他的无赖本质。
戏剧冲突
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
这是资产阶级与女佣之间的矛盾冲突,作品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自始至终贯穿这一冲突。第一幕周朴园一边看着侍萍的相片,一边告诉周萍屋子布置保持原样的理由,这是周朴园与侍萍矛盾的暗写。第二幕侍萍揭开真相,展开正面冲突,这是明写。第三幕在鲁家,侍萍令四凤起誓,实则是对周朴园的控诉,这是二人冲突的虚写。第四幕周朴园暴露了侍萍的身份,导致了悲剧发生,这是实写。这一冲突反映了剥削者和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民之间的冲突。
周朴园与繁漪的冲突
这是带有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矛盾冲突。周朴园比繁漪大二十岁,他希望妻子百依百顺,根本不懂爱情。他那封建家长式的专横冷酷使繁漪感到窒息。繁漪背弃丈夫,与周萍乱伦,看似令人不齿,但又值得同情。这一冲突反映了封建势力和渴望爱情自由和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妇女之间的冲突。
周萍与繁漪、四凤的爱情纠葛
周萍对繁漪始乱终弃,他对四凤只是寻找精神寄托,以挽救自己濒于毁灭的灵魂。繁漪辞掉四凤,缠住周萍。四凤怀有身孕,母命难违,却对周萍难以割舍。周萍是周朴园青年时代的再现,作品对周萍的批判实质上是对周朴园及其资产阶级家庭的批判。
鲁大海与周家的冲突
鲁大海是罢工代表,周朴园知其是自己遗弃的儿子,但未顾念骨肉之情,反而开除了他。鲁大海当面痛斥周朴园时,周朴园虽然没有打他,但令仆人强行把他拉出去。鲁大海即使知道周朴园是他的生父,他也绝不会认周朴园为父。这一冲突反映了工人阶级同资本家的斗争,表明了即使是人伦关系也要服从于阶级利益。
周冲与其他人物的冲突
周冲看似无关紧要,但在和其他人物的关系中具有明显的批判意义。在周朴园和蘩漪的冲突中,他批判父亲,同情母亲;在周萍与繁漪、四凤的爱情纠葛中,他批判了他们对肉欲的追求;在鲁大海和周朴园的冲突中,他同情罢工工人;在周、鲁两家矛盾中,他真诚地关切鲁家。作品在周冲身上寄予了对真善美的向往,并通过他的悲惨结局强烈地控诉了当时黑暗的社会。
重要演出
中国演出
国际演出
演出图册
作品影响
《雷雨》以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作品将西方戏剧理念创造性地与中国本土情感经验相结合,在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双向互动中,展现了由性别差异产生的社会压迫、畸形家庭关系带来的情感断裂,以及不同阶级力量所激发的社会矛盾。这些复杂的情感经验表现为一种强烈的悲剧人文主义诉求,不仅突破了传统戏剧和“问题剧”双重梏,还为同期的左翼文学注入了更加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人性观念。
《雷雨》的情节扣人心弦,语言精炼含蓄,人物性格各具特色,是中国现代话剧成熟的里程碑。作品塑造的蘩漪、周朴园、周萍等艺术形象,在现代文学史上堪称经典。《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文学的杰出代表,它发展了中国的悲剧艺术,为悲剧创作提供了典范。它和《》《》《》被称为的四大杰作,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时,《雷雨》也是曹禺戏剧作品中上演次数最多的一部作品,不仅被改编成川剧、粤剧、楚剧、京剧、黄梅戏等戏剧,也是中国现代戏剧作品在国际上知名度最高、影响最为广泛的一部作品。从《雷雨》剧本诞生至今,日本、韩国、蒙古国、越南、新加坡、俄罗斯、德国、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瑞士、美国、加拿大、巴西、埃及和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戏剧舞台上,都曾上演过这部经典剧目。
作品评价
作品反映的生活合乎那个时代,这个作品保留下来了。这样的戏,现在站得住,将来也站得住。——周恩来评
我是被它深深感动了的第一个读者。我一口气把它读完,而且为它掉了泪。不错,我流了泪,但落泪之后我却感到一阵舒畅,而且我还感到一种渴望、一种力量在身内产生了,我想做一件事情,一件帮助人的事情,我想找个机会不自私地献出我的精力。《雷雨》是这样的感动过我。——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巴金评
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现代戏剧家李健吾评
《雷雨》的确是一篇难得的优秀力作,作者于全剧的构造、剧情的进行、宾白的运用、电影手法之向舞台艺术的输入,的确是费了莫大的苦心,而都很自然紧凑,没有现在十分苦心的痕迹。作者于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术等似乎也有相当的造诣,以我们学过医学的人看来,就是用心地要去吹毛求也找不出什么破绽。在这些地方,作者在中国作家中应该是杰出的一个。他的这篇作品相当地受到同时代人的欢迎,是可能令人首肯的。——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评
当年海上惊雷雨。——现代文学家茅盾评
参考资料
新版北京首演,经久不衰的《雷雨》每一版都各有千秋丨揭秘.新京报.2023-11-09
经典剧作《雷雨》,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北京人艺曾经排演过.百度百家号.2023-09-22
《雷雨》明星阵容台词效果舞台布景打造经典.新浪.2023-09-22
雷雨.豆瓣网.2023-11-13
城事 | 88年前的今天,“中国话剧百年第一大戏”在津首演.微信公众号.2023-11-14
《雷雨》曲折诞生记:郑振铎否定 巴金靳以力荐.中国新闻网.2023-11-14
杨华丽 | 孤松剧团公演《雷雨》与1935年的天津剧坛.微信公众号.2023-11-14
人艺大事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23-09-18
人艺大事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23-09-18
剧目简介 《雷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23-09-18
人艺大事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2023-09-18
王晓鹰:让中国话剧走向更深入更广阔的“民族化+现代化”--访谈--中国作家网.中国作家网.2023-11-13
保利·央华联合制作连台戏《雷雨》《雷雨·后》| 纪念曹禺诞辰110周年.网易.2023-11-17
牛戏冲天 | 天津人艺版《雷雨》陪您过新年!.澎湃网.2023-11-14
2012年《雷雨》.华轩剧社.2023-11-14
80年《雷雨》的N种面孔 10位戏剧人谈“经典”【3】.人民网.2023-11-15
雷雨 (1938).豆瓣.2023-11-15
雷雨 (1957).豆瓣.2023-11-15
雷雨 (1961).豆瓣.2023-11-15
曹禺逝世20周年丨《雷雨》各版本回顾,经典!.搜狐.2023-11-15
雷雨 (1984).豆瓣.2023-11-15
雷雨 (1996).豆瓣.2023-11-15
雷雨 (1996).豆瓣.2023-11-15
满城尽带黄金甲 (2006).豆瓣.2023-11-15
粤剧《雷雨》荣获全国戏剧文化奖.人民网.2023-11-15
雷雨 (2019).豆瓣.2023-11-15
雷雨 (2021).豆瓣.2023-11-15